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的价值意蕴

2024-01-22奚春华谭运启翁紫萍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红色马克思主义

奚春华,谭运启,翁紫萍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195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28“三全育人”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栋梁之材。因而,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不仅是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贯彻,更是对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新要求的积极回应。为此,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针,融合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深入分析红色文化与“三全育人”内在联系,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三全育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红色文化:“三全育人”价值理念的生动诠释

孕育于火热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的民族之魂,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它以独特的价值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赓续,铸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高尚品格。红色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又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来显现,彼此联系与作用共同构筑了一个统一有机体,不仅能陶冶性情、教养品德,而且能有效地阐释“三全育人”的价值理念。

第一,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诉求阐释“三全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三全育人”的根本宗旨,决定并体现着“三全育人”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三全育人”的各项具体工作。而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它在民主革命时期引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引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助推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绘制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引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了富起来的梦想;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继续引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朝着强起来的梦想前行。显而易见,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崇高道德和优良传统的积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其内在价值诉求亦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将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能有效阐释“三全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第二,红色文化的外在呈现形态助推“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文化的外在呈现形态由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制度文化组成,它们以可视化、直观化的方式教育人、影响人。红色物质文化既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也有直观的革命历史遗迹,特别是革命历史遗迹,它们以可视化的外在形象生动地向广大人民群众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和革命理想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的事迹。而红色制度文化有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经过实践的贯彻与执行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被广泛地自觉遵守,最终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实际上,无论是红色物质文化还是红色制度文化,从根本上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道德最为生动的贯彻与实践。坚持“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在“立德”,既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更要继承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而“树人”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将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其外在呈现形态能有效助推“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三,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助推“三全育人”形态创新。“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438红色文化、“三全育人”同属党和国家的工作,理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度融合发展,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新局面。“三全育人”通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人们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进一步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由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三者组成的红色文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内核,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革命性、崇高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而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有效助推“三全育人”形态创新。

二、红色文化:“三全育人”价值取向的有效指引

红色文化自它诞生之日起,始终以民族独立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具备先进性的品质。中国共产党诸多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与信念,不畏牺牲、不惧死亡,为了真理、慷慨赴死,展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色文化不仅传递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更为突出且重要的是它始终践行的价值理念,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共产主义国家。因而,红色文化能为“三全育人”提供强大的思想价值引领,实现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一,红色文化有助于“三全育人”贯彻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其指导思想,把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不仅明确回答了建设“三全育人”机制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指明了建设“三全育人”机制的行动指南,促进“三全育人”机制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个体性叙事为视角,进而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替代整体历史的演变与发展,究其本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其核心内容便是以其所设想的历史叙事,否定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借由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翻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推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这一唯心史观不仅使得人民的思想混乱,而且使得人民的信仰动摇,最终促使历史虚无主义分子浑水摸鱼妄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历史虚无主义总是根据现实状况不断改头换面,但始终没有改变其政治意图:一方面我们应始终坚定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虚伪的外表及其险恶用心;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予以正面回击,利用红色文化鲜活的教育素材宣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得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在建立“三全育人”机制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的一切物质因素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始终以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为思考基点,从人类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并把这种理念通过“三全育人”实践引入人们认识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继而推翻历史虚无主义,消灭历史虚无主义,践行科学的唯物史观。

第二,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三全育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色。无产阶级为实现自身解放不断投身于推翻统治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在争取自身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红色文化,并促使之发展和壮大,因而红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先进性,是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生成并发展的先进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并客观看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展现了共产党人对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态度。中国共产党也始终秉持这一指导原则,不论在任何时期,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国社会阶层状况,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因如此,红色文化必以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其崇高信念,必然有效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引导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层面追求,因而将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无疑有助于增强育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色。“三全育人”工作者应始终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原则,遵循人自身发展及其思想道德品质发展规律,将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一目标借助于红色文化融入于“三全育人”实践中,使得所育之人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并明确所爱之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积极主动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中,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并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三,红色文化有助于“三全育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经长期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为奋斗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在中国民主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独具社会主义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红色文化代表着与时俱进的中国革命精神,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亦包括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科学家精神,以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其精神内核,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所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为新征程完成的历史使命铸就了灵魂。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仍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有效地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在“三全育人”工作中注入红色文化可以更有效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三全育人”的宗旨,促使所育之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全民族奋发向上,勠力同心坚持走好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

三、红色文化:“三全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人民群众自觉创作的红色文化,自始至终紧密相连着人民,始终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核心诉求,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它源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因而,红色文化能为“三全育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一,红色文化的政治性特征促进“三全育人”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的诞生是与中国民主革命紧密相连,在其诞生之初便担负着实现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重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以红色歌曲、红色宣传画、红色标语等传播方式对抗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落后文化,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并逐渐壮大,红色文化大大增强了文学色彩,但仍以革命为主基调,成为人们英勇奋战的精神源泉,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仍然担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巩固并维护好社会主义政权,夯实社会主义信仰价值体系。“三全育人”育的是社会主义栋梁之材,因而也必须坚守社会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针,不论是从“三全育人”机制建设的决策层还是“三全育人”机制的政策执行者,都必须明确这一原则,因而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巩固“三全育人”的政治性、推进“三全育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红色文化的先进性特征促进“三全育人”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石,实事求是精神是红色文化本质与核心,红色文化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实现着传承与创造性的转化。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精神状况与精神风貌,倡导的实事求是工作作风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的生动诠释,薪火相传的爱国情怀始终贯穿于红色文化发展始终,艰苦奋斗的革命底色始终是红色文化靓丽的风采。红色文化一方面与我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趋势保持着一致性,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宣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解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前行。“三全育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创新“三全育人”机制,实现“三全育人”跨越式发展,因而,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巩固“三全育人”的先进性,推进“三全育人”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红色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促进“三全育人”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虽孕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不断创新自身形式,丰富其自身内涵,并始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马克思主义精神。因而红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这种强劲的内在原生力不仅承载着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变迁,也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也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传承与创新,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面向世界,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文化,以更加广泛的国际视野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并最终融入其自身,提升自身文化品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越来越大,“三全育人”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而,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推进“三全育人”的与时俱进,推动“三全育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红色文化:“三全育人”落实“四个自信”的有效范式

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有着我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而且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将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一方面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宣扬共产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心聚力的作用,因而,红色文化是“三全育人”落实“四个自信”的有效范式。

第一,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三全育人”落实道路自信。红色文化清晰地向世人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红色文化承载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各有差异、各有侧重,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始终一脉相承,代表着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诉求。正因如此,孕育于中国民主革命的红色文化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相连,并以追求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具体内容紧贴新时代主题要求,承载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宏愿,初心和使命担当从未改变,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以其独有的政治文化认同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因而,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彰显“三全育人”道路自信,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第二,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石有助于“三全育人”落实理论自信。在中国无产阶级运动中诞生的红色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它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观点,并以其为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始终是与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一致,这一文化呈现着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崇高价值观,始终以全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以实践的形式展现人类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知,始终以民主的形式展现人类对精神追求的正确认知。因而,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得以传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带有强烈的阶级斗争色彩,展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凸显出强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属性,在坚持革命属性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红色文化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牢牢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因而,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彰显“三全育人”理论自信,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三,红色文化的使命担当有助于“三全育人”落实制度自信。红色文化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资源,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与时代的重托,在社会实践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当代中国特色的重要标识。红色文化不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营养,同时又融入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的实践力量,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宝库增添了优秀的理论成果,展现其独有的文化魅力。红色文化不仅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了中国梦想,而且也向世界传递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期待。红色文化所倡导的家国情怀以及艰苦奋斗的价值传承,不仅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也能促使世界各国幸福梦想的早日实现。它展现中国最真实的面貌,对西方国家曲解丑化中国形象进行了有效地回击。它具有的强大道义力量注定使其成为全世界最有吸引力的闪光点。因而,红色文化有助于彰显“三全育人”制度自信,强而有力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制度优势。

第四,红色文化的守正创新有助于“三全育人”落实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而且也推动了红色文化发展的新格局,红色文化具有守正创新的鲜明特征。红色文化不仅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决两大问题的奋斗史,也呈现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决两大问题的勇气与智慧,承载着党的光辉形象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无畏精神。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动担负起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巨大牺牲;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仍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在认真研究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基础上,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也推动着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精神血脉,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价值理念。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守正创新,坚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正”,创的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的“新”,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其政治磐石,以坚持改革创新为其发展动力,有力地回答了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正确宣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景目标,力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理性及其合法性。“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将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不仅有利于推进“三全育人”,更有助于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结束语

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新时代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也昭示着“三全育人”须有新鲜的血液注入,促进其创新发展。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历经战火洗礼、时代更迭如今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将其融入“三全育人”有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与执行,为“三全育人”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撑、持续的动力保障,更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有力地坚守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力地维护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地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195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红色马克思主义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追忆红色浪漫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