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养老专业的历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SWOT-PEST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
2024-01-22尹尚菁
尹尚菁,马 宁
(1.国家开放大学医药学院,北京 100039;2.南昌二中,江西 南昌 330031)
我国的“银发浪潮”呼啸而至,然而养老服务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现有的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已成为制约老龄社会发展的“堵点”和“痛点”,这势必会推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已于2021 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 年底,全市60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65.1 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1.3%;比2021 年增加23.5 万人,增幅5.3%。
在这种供求比例悬殊的现状下,一些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1999年长沙民政学院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率全国之先开设了这一专业。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市也在积极行动,加快养老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从2007 年首个专业招生至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护理、老年心理等专业化服务的迫切需求。[1]
因此,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将北京市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并对目前的养老人才培养情况进行SWOT-PEST分析,从而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养老服务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2007-2012年:初建期
这一时期,北京的4所高职院校最先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开办此专业的院校,2007 年开始招生,是全国养老服务教育的“领头羊”。2010 年又有两所院校开始招生,分别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老龄事业供应人才;2011年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机构运营与管理方向的专业人才。
(二)2013-2019年:发展期
2013年9月,国务院35号文出台,提出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强调完善人才培养政策。此后一批院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相继招生,其中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北京吉利学院等。
(三)2020年至今:更名期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将老年服务与管理调整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名称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各个院校先后更新了专业名称来培养服务于老龄化社会的人才。目前,除北京吉利学院迁址成都外,其余院校仍在招收养老专业学生。
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SWOT-PEST 矩阵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E 是经济(Economic),S 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
SWOT-PEST 模型是将以上两种在战略管理中的分析工具结合起来,即在考虑研究对象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情况下,将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对各个要素两两组合,将内部和外部环境整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剖析。[2-3]
(一)优势因素
1.政治优势
职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这是养老专业发展的契机。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百万。《2021 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方案》继续将养老服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国家高职扩招百万计划,扩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新时代养老产业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北京市作为养老产业发展的高地,养老专业建设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21年北京市教委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加强养老等专业的人才培养。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北京的三个专业都是老年服务与管理,分别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另外,北京社会管理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教学团队和专业分获“2019 年度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荣誉称号,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北京养老专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9 年10 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此外,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积极增设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智能养老服务等社会服务产业相关专业。
2.经济优势
养老专业入学、入职、培训均可获得经济支持。2020 年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补贴实施办法》规定,在北京就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获生活补贴,进入北京养老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学生可获入职补贴、连续在养老机构服务的可获得岗位津贴,接受养老培训,获得合格证书的学生可获培训补贴。北京市鼓励各高校、职业学校通过社会捐助、扩大招生渠道以及国家奖助学金等支持方式,吸引学生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逐步扩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提供80 万元的“养老教育奖励金”。
3.社会优势
养老专业的开设受到相关院校及全社会的重视,从最早期的鲜为人知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不少院校的招牌专业,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王牌专业,建成健康养老专业群,主持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中国养老服务教育联盟”;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养老服务专业是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养老专业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王牌专业,建成智慧养老云综合服务平台等。此外,北京市还通过举办操作技能大赛展示北京养老护理员精湛的技能和专业的风采,鼓舞全市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士气,吸引更多的年轻专业人才投身养老护理行业,切实增强这一行业人才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4.技术优势
养老人才培养领域引入了优质的技术资源,以人才为根本、市场为导向、资本为支撑、科技为核心进行系统创新,提升老年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高校在不断探索尝试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如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开发出可提升的厨房用具、可提升的卫生洁具、全智能的洗浴设备和老人人机交互的心理咨询系统,应用于养老专业学生的实训环节。科技企业也在养老服务的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新路径,如幻境科技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养老人才的培训中,让养老专业的学生通过虚拟仿真系统操作擦浴淋浴、洗脸与手足、协助进食/水、用药、排泄照护等。[4]
(二)劣势因素
1.政治劣势
我国已有的涉及养老服务人才的准入、考核、评价、激励与退出机制的政策文件并不完善,目前养老服务业态较为混乱,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小机构对于服务者的培训和管理无序,也加剧了从业人员从本行业流失,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此外,虽然各院校都已经将专业名称改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但至今培养方案并未做出调整,缺少智慧类的课程设置,没有自上而下的标准规范和统一要求,已有的课程体系略显凌乱。
2.经济劣势
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而收入却难以反映其实际的付出。从北京市2016年的养老机构普查中得知:北京市养老机构正式聘用的养老护理员平均税后月工资为2724 元,最高达到5000元,最低只有400元,收入远低于2016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7706元。
3.社会劣势
社会公众对于专业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养老服务就是伺候人的,出力不讨好,自己不愿意且不愿意让亲人去学这一专业,导致该专业出现普遍的叫好不叫座现象。再加上养老专业是新兴的较冷门专业,大部分人对该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4.技术劣势
当前智慧健康养老领域面向老年人特定需求的适老化、人性化设计较为欠缺,特别是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在国内的费用太高,这给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困境。另外,当前产业参与各方主要关注如何提升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功能性能、培育成熟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关注度较低,对平台上健康数据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
(三)机会因素
1.政治机会
近年来北京市集中出台了养老人才培养的利好政策。2017 年北京市《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尊老敬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推进老年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壮大老龄产业从业队伍三方面内容。2022年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培养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需要的养老护理,老年健康管理,老龄产业等领域的技术、服务、研究和管理人才队伍,填补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缺口,推进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提升行业社会认同。”
2.经济机会
2022年北京市已将养老服务划入重点产业领域,养老护理员属于紧缺职业,不仅受到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支持,还能与本市猎头引才资金奖励政策衔接。[5]北京市规定市级财政按照每区不超过200万元的标准给予养老人才培训一次性补贴,用于装修改造和设施设备购置。民政局对养老机构与养老驿站均有相应的运营补贴发放,用于扶持产业的发展。
3.社会机会
北京市给予养老人才一系列的优待政策,如非京籍服务人员年老后优先入住养老机构;优秀人才优先给予深造学习机会、优先推荐奖评、聘请作为实训基地教师。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应与护理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带薪休假,从事“临终关怀”等特殊岗位的护理员还可以享受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此外,北京市于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收集一线养老护理员典型优秀案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力宣传,弘扬先进为老服务的精神。
4.技术机会
作为全国技术发展的高地,北京优先开发机械外骨骼、视网膜植入、听觉增进装置、生物芯片等智能产品,并应用于养老服务产业,把现代科技手段和养老产业中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为老年人面临的诸多不便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养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智慧养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软件和系统建设,把老年人的需求和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能解决因资源不足带来的问题,又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现代老年人更高的养老条件要求。
(四)威胁因素
1.改革治理
全国包括北京市都对养老人才培养高度关注并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有的还是多部门联合发文,由哪个部门具体牵头或者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落实政策,便成为了一个问题。如何高效率、准确地落实好政策文件,这对协调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如何将利好政策落实到北京市养老人才培养中去,标准是什么?如何加以衡量?这关系到相关政策能否落地实现。因此光有政策不够,还需要后续承担的执行和反馈机制,动态掌握整个养老人才市场情况。
2.经济威胁
北京最近连续数年提高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2022 年平均数达到4743 元的水平。而大多数北京的普通养老院收费都在5000 元以上,失能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费用,大多在1 万元以上,也就是大多数的北京老人,负担不起养老院的费用。特别是失能老人,实际支付能力不足,现有的补贴额度有限,亟待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以解决紧缺问题。目前北京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尚处于试点中,待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模式,有望适时在全市全面推行。
3.社会威胁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剧和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的现状,家庭原有的养老功能受到很大的冲击,家庭照护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家庭养老出现逐渐削弱和社会化的趋势。同时,伴随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保障老年人多样化的照护需求,医疗保健也无法及时满足。
4.技术威胁
养老高新技术存在技术本身的风险,随着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应用,风险主要是未来机器人具备人类的思想和形态,在某些方面超越人脑,可能威胁人类的主体性地位,一旦被滥用,不仅会阻碍养老行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外,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对机器的依赖感,势必会引发相应的伦理问题。
三、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回避威胁”的综合原则,根据SWOT-PEST 法分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养老人才培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利好政策的同时重视执行与落实
职业院校的养老服务专业在北京市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养老人才培养政策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直至现今的密集发布,这也说明养老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加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政策的连贯性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人才支持应该是持续性的,利好政策应明确执行部门,才能更好地落实利好政策,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与评估。[6]此外,专业的更新不只应体现在名称上,职业院校下一步应考虑将智慧元素融入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之中。
(二)提高养老人才的待遇,推行长期照护保险
切实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鼓励人才进入养老行业。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岗位津贴,鼓励人才留在行业内。目前实施的人才政策给予的补贴实在有限,受到护理员编制的制约,亟待更新奖励留任政策;北京市实施分三年发放毕业生入职津贴,但津贴对奖励对象要求严格。另一方面,探索养老服务与管理类学生免费教育试点。比如学习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经验,该校自2017 年起免除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费以吸引生源就读,这一举措走在了全国院校养老专业创新人才机制的前列,为养老行业输入更多年轻的血液。
北京市长期照护保险自2015 年开始试点,现已探索出一套适宜的模式,有望很快在全市推广,以全面保障经济困难和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老年人群的支付能力。
(三)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提升养老人才职业道德
全社会弘扬尊老敬老的美德,使公众加深对养老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认识与理解。全社会尊重并支持养老服务业人员的工作和发展,提高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大力宣传一些正向举措,真正落实养老人才的优惠政策,而非停留在文件层面,如学习上海市的养老护理员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已有养老护理员成功申报上海市户口。
在养老专业中加强行业的认知教育,邀请业内精英现身说法,使学生认识到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提升为老服务的意愿。此外,养老专业的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动机,推进养老服务专业的蓬勃发展。
(四)技术应用的同时注重信息安全的维护
当前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有不少高新技术应用于养老行业,成为老年人群的福音,也为养老人才的培养培训带来便利。现在对养老信息化的关注,大都集中在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上。诚然老年人在使用技术手段时存在一定困难,就更应该鼓励养老从业人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而非让技术取代养老服务者,这也就避免了技术滥用的危险。同时,全社会应注意保护老年人的信息安全,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诈骗等风险,使老年人享受技术给养老带来的红利。
结束语
当前,北京市高职养老人才培养处于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包括政策方向、培训补贴、专业发展、技术平台等,都需要面向新的机遇转型;然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显露出来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例如人才准入不明、专业定位不清、技术安全问题等,将对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影响。本文主要对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角度,对养老人才培养现存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且基于“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回避威胁”的综合原则,提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高职养老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出台利好政策的同时重视执行与落实;提高养老人才的待遇,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提升养老人才职业道德;技术应用的同时注重信息安全的维护这四方面,以期为养老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