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维和李白为何擦肩而过?

2024-01-20杨满沧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王维李白

杨满沧

天宝三载(744)二月,春寒料峭。李白来到长安宫廷为玄宗服务已一年有余,在供奉翰林的职位上,轻松潇洒有酒喝,坊间到处流传着他最新创作的诗歌和故事。一天中午,李白、贺知章和崔宗之等几位好哥们在酒楼里小聚,酒醉狂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维恰好也在此酒楼和裴迪吃饭,王维吃素、喝茶,裴迪吃肉、喝酒。隔壁房间不时传来的吵闹声让王维很不爽,就让裴迪去看看是何人在此喧闹。裴迪过去从包房门缝里瞄见是“醉中八仙”也。回到桌上,对王维说:“是李白、季真他们,您是否去打个招呼,敬上一杯?”王维白了裴迪一眼,嘴里吐出不屑一顾的“切”声,立马让裴迪买单、打包、牵马、走人,回终南山辋川别业家。

这一天,是盛唐时期李白和王维最有可能相见握手的时刻.很可惜.两位天才人物擦肩而过。

长安元年(701),为辛丑牛年。这一年,李白(701—762)和王维(701—761)出生。王维祖籍山西祁县,唐代山西王氏家族是著名的高门大族,王家曾先后涌现出王绩、王勃、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著名诗人。王维和小其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时,均聪明过人。可惜,父亲在其九岁时去世,幸运的是王维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母亲。王维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博陵崔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崔氏知书达理,见识过人,一生敬佛,是禅宗北宗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王维失去父亲时,母亲只有三十岁左右,带着王维的四个弟弟和还在吃奶的小妹共六个孩子守寡,艰难度日,全家不得不从祁县搬到蒲州(运城)。在生活重压之下,坚持礼佛三十多年,全力教育子女儒家经典,希望通过科考延续和振兴王氏家族的诗礼簪缨传统。因此,母亲对王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深远,王维和母亲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后来,等王维有了条件,便在终南山购买了宋之问的“二手房”辋川别业,把母亲接过来,专门为她打造了一间念经坐禅的精舍。

再看李白,就连出生地至今还有争论。有些研究者认为,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位富裕的商人,在全国重要城市连锁经营谷物、面料、葡萄酒等,生意很成功。李白四岁时跟随父亲越过天山山脉、沙漠戈壁,目睹“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壮观和荒凉,从大西北的碎叶城迁到四川青莲。李白的母亲是少数民族,可能是土耳其人。故此,李白可能有胡夷血统。但是,在李白留下的诗文中,从来没有提及过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尤其令人奇怪的是,他一个字都没有写过自己的母亲。

按照当时的社会“潜规则”,有“贵人”推荐相助,方能出人头地。

王维少年成名,十五岁离家到长安,成为岐王李范家里的常客,在达官贵人之间如鱼得水。开元九年(721),王维刚二十一岁,就和前辈宋之问一样进士及第,确属青年才俊。这一年,李白还在四川家乡思考人生之路该怎么走。王维有音乐天赋,在宫廷任太乐丞,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深得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喜爱,如同蓝颜知己。不久,因手下演员乱舞黄狮子,被贬到济州司仓参军正九品下的岗位上,干了四年的仓库管理员。“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这是王维第一次被贬,也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底层社会。济州刺史裴耀卿为他的山西老乡,勤政为民,对王维帮助很大。王维在这一阶段,曾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济州临近儒家文化发源地邹鲁,王维把儒家思想和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试图实现作为一个青年人的理想。离开济州后,开元十六年(728)前后一段时间,王维经常隐居在淇水和嵩山。开元二十二年(734),王维闲居长安,献诗拜谒著名的宰相张九龄,张九龄很欣赏他。开元二十三年(735)回到长安,官拜右拾遗从八品上,成为仕途的转折点。

而公元735年的李白,还在为仕途“上下而求索”。他在嵩山和朋友元丹丘、岑勋喝酒大醉,吹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公元737年,王维受到指派,策马扬鞭,奔赴大西北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在路上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壮观景象。后来,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上台,王维失去靠山,心情郁闷,决定人生转轨,审时度势,半官半隐。唐天宝三载(744),购买宋之问位于终南山蓝田的辋川别业,倾尽其精力和财力,把房子打造成世外桃源般的休闲地,与母亲一起在此闲居,与世无争,主动疏离官场中心。“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

而此时此刻,李白已被唐玄宗赶出长安,继续流浪,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诗和远方。王维在辋川别业住了十七年,仕途上不求进取,专心礼佛,但不断得到重用、提拔,成为官场特例。天宝十四载(755),王维被提拔为给事中。这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安禄山关押在洛阳菩提寺,逼迫王维做伪官。王维并没有颜杲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节,他未直接拒绝安禄山,假装生病拉稀,消极对抗。裴迪去探望他,王维在手心里写了两首诗念给裴迪,并要求他心中熟记,尽快传播出去。其中,“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这首《凝碧池》诗挽救了王维自己的生命和仕途,另外一首诗则道出他出狱后的想法:“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唐肃宗收复长安后,王维连提两级,直到六十岁时升为尚书右丞、正四品。综观王维一生,仕途基本顺风顺水,生活没有吃过苦、受过累,更没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担当作为。他出于对朝廷和命运的感恩,把后半生苦心经营的辋川别业捐献给寺院,晚年成为简朴、清静的佛教徒。

李白出身商人家庭,按当时政策不能参加科考。没有办法,只有渴求名人推荐,才有机会人仕。

为此,唐开元六年(718)春天,十八岁的李白,在富商爹爹的资金支持下,第一次离家远游。他乘船沿涪江而下,拜访长平山中的道家高人赵蕤。李白自愿留下来,和赵蕤夫妇一起生活、学习两年,主要功课是修道、炼丹、剑术、医术、农业、养鸟、弹琴、官场秘诀和治国理论。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李白接受了赵蕤以道家为主的庞杂思想,决心要像古代的豪杰和纵横家一样,辅助明君,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离开赵师傅,李白来到成都,在大街上无证行医、喝酒、吹牛等,留下不好的名声。李白曾献诗攀附益州长史苏颋,但苏长史并不喜欢李白的出身和张扬性格,不愿推荐。李白第一次尝试就碰了一鼻子灰,郁郁寡欢,离开成都,来到渝州(重庆)。当时的渝州刺史是李邕,享有文名,尤善草书。李白以为都是本家,马上献上自己的诗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邕不欣赏李白的张扬性格。李白很不服气,抱怨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

开元八年(720)秋天,李白从渝州回到家乡,在县衙谋了个小差使。不久,愤然辞职,在匡山大明寺又潜心学习两年,专门研究了陈子昂的诗歌,与陈子昂产生了共鸣,强调文学的激情、悲壮.内在的质朴美和精神状态的抒发及表达,却不注重诗歌的技术规则和技巧。

与此同时,王维已中进士,721年秋天被贬济州,并在济州白云寺结识一位年龄相仿的僧人,谈佛论诗。不久,僧人回到崇梵寺。王维曾写《寄崇梵僧》诗:“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青年王维,慧根不浅,过早地滋生出对佛门清静的向往。而在年龄相仿的青年李白心中,万丈豪情正在又一次离家出走的路上酝酿、蓬勃和挥洒。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第二次离家,坐标中原。他经万州,过三峡,到达荆州。“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这是他第二次离开四川家乡,从此李白再也没有回来过。一丝乡愁,涌上诗人的心头。开元十三年(725)夏天,李白来到江夏(武汉),登上黄鹤楼,看到小自己三岁的崔颢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李白自愧不如,“眼前有景道不得”。秋天,到达九江庐山,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飞溅。庐山以北十二公里处,上京小村子是陶渊明的故里和墓地,李白前去拜谒。但李白和陶渊明的性情相差太远,他根本不想学,也学不来陶渊明。开元十四年(726)春天,李白到达金陵,住在他自家经营的连锁商店中,挥霍潇洒,一年内“散金三十余万”。他频频献诗拜访当地的官员贵胄,并开始流连青楼歌伎,“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同年夏末,李白来到扬州,病倒在小酒馆内。银子花完,无好酒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从心里流淌出来。至今,身居海外的华人,在节日吟诵《静夜思》,还会热泪盈眶。扬州当地,有一位崇拜李白诗歌的小公务员孟荣,出资为李白买了单。孟荣顺便把李白介绍给他在安陆的许氏朋友。安陆是安州首府,许家在当地有钱有势有名气,祖上曾有人任过宰相。许家没有亲生儿子,有位知书达理的“剩女”。孟荣极力建议李白入赘许家。李白开始很犹豫,后来到襄阳征求在鹿门山隐居的好朋友孟浩然老兄的意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阅历深,年龄大,说服李白与许家女结婚,这更有利于以后的仕途。再说,许家丰富的藏书更吸引李白。就这样,李白入赘许家,当上“倒插门”女婿,许姑娘成为李白的第一任妻子。李白对妻子很满意,为新婚妻子写了不少情诗,夸赞妻子“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有了许家做后盾,李白那颗不安分的心又骚动起来。

开元十八年(730)初夏,李白离开安陆的妻子,在路上游历两个多月,去往长安,投奔妻子的远房表侄许辅乾。许侄儿在宫廷做小官,为皇家提供食材,好不容易帮助李白约到了宰相张说。李白兴冲冲地自制名片,上写“海上钓鳌客李白”,表示要“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临沧海,钓巨鳌”。张说宰相阅人无数,看到李白如此狂傲,微微一笑,和其驸马爷儿子张垍一起对李白虚伪客套一番,建议他去拜访在终南山修炼道教的玉真公主。李白信以为真,急匆匆地来到终南山玉真别馆求见,却又吃了个闭门羹。原来,玉真公主不经常来此地。李白苦等几个月,也没见到,垂头丧气地回到长安。此时,许侄儿看他成不了大器,已不待见他。长安已无处落脚,只好漫游到彬州。彬州长使李璨也爱诗歌,热情接纳李白。但没过多久,李白自命不凡的性格让李璨生厌,把李白推给黄陵县的司马王嵩。同样,李白的性格又让王嵩不爽,给他一点钱,打发李白回长安。李白在长安无所事事,仰天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开元二十年(732年)春天,李白决定返回安陆家中,转道来到东都洛阳,在大街闲逛溜达,听到酒楼歌女演唱小曲的笛声,一丝乡愁袭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屈指一算,已离家三年,一无所获,不得不重回妻子身旁,想好好过日子,“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当李白在外漫游奔波的几年里,王维则时常隐居淇水和嵩山,思考着人生的终极意义何在。

李白天生一颗不安分的心,他需要在大地山川上不停地奔走,生命才有激情。开元二十三年(735)春末,洛阳的朋友元演来信邀请李白,同去太原投奔在太原府尹任将军的父亲,看能否在军队建功立业。两人在太原,元将军送给李白一匹“五花马”,一件“千金裘”。不久,李白发现自己不是当兵的料,便离开太原,又转道洛阳,遇到好朋友元丹丘。经元丹丘介绍,结识崇拜自己诗歌的岑勋。三个人来到岑勋位于嵩山的家中,彻夜撸串,喝酒狂欢,陷入醉酒后的狂躁状态。李白挥毫写下“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第二天醒来,三人惊讶地回忆不起李白怎么写出来这么豪情的《將进酒》呢?看来,几人已喝“断片”了。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李白又回到安陆家中。此年,李白已经三十六岁。

过了而立之年的李白待在家里,如坐针毡。打点行装,又重新上路,靠诗歌、名声挣路费,朋友越来越多。在扬州,度过一段快乐日子。李白沿着大运河,往南到无锡、苏州、杭州、温州后,又想返回安陆。中途拐弯,去襄阳看望孟浩然。但是,孟浩然刚刚因为接待好朋友王昌龄,不遵医嘱,吃鱼喝酒,旧病复发去世了。李白很伤心,参加完孟夫子的葬礼,来到洞庭湖散心,遇到王昌龄,告知孟浩然去世的消息和原因,王昌龄后悔不已。

辞别王昌龄,李白回到安陆。

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此时,李白已结婚十二年,绝对晚育。李白很高兴,女儿取名“平阳”。“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寄东鲁二稚子》)“平阳”名字,来源于汉武帝妹妹叫平阳。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公主也叫平阳。平阳公主一生传奇,为李渊打天下,战死沙场。不久,李白岳父去世,家族有些矛盾,李白不胜其烦,决定全家从安陆搬到山东鲁郡。

在鲁地,李白欲向山东著名的剑术高手裴曼学习剑术,裴并不教他。李白还嘲笑鲁国的儒生迂腐,“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公元741年,李白第二个孩子“伯禽”出生。不久,妻子因病去世。为照顾家庭,抚养孩子,方便他流浪江湖,他先后与两位邻家女同居。“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李白一生,曾与四位女性有过家庭关系。

天宝元年(742)夏末,李白正在泰山周边游玩,收到皇帝宣他人朝的信,喜出望外,内心膨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能够得到唐玄宗的青睐,或许是朋友元丹丘通过道友玉真公主推荐的。其实,玉真公主更喜欢王维,她比王维大九岁,和王维成为“忘年交”,亲自帮助少年王维在长安解决住房、吃饭、科考和当官等问题。王维经常在玉真公主府上谈诗、论画、聊天。后来,有学者认为王维和李白为玉真公主争风吃醋、互不往来。这简直是胡扯淡!

鲁郡距离长安一千多公里,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李白接到皇帝的召喚,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飞马而至。

繁华如梦的长安,至高无上的朝堂,我李白终于来了!

李白这一路曲折、悲辛的长安之路,王维是没有机会体会的。

王维在朝堂之上,得到宰相张九龄的欣赏。但李林甫上台,张九龄被贬,王维内心虽然郁闷,可从诗文和人情交往中,看不出他有任何感情起伏和怨恨。

官场总是以人站队划线,王维明显是张九龄的人,是李林甫的政敌。众所周知,李林甫为人阴毒刻薄,口蜜腹剑,心狠手辣,李白曾求推荐的渝州刺史李邕是位能臣、书法家和著名诗人,就是被李林甫所杀。王维感恩张九龄,周旋李林甫。在与李林甫一同扈从唐玄宗临幸温泉官时,李林甫写了首马屁诗《扈从温汤》,王维写有《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与他唱和。“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王维肉麻地称赞李林甫宰相“无为而治,五谷丰登,智谋过人,文才出众”。王维虽然不需要攀附他,但也没必要得罪他,这就是情商。“安史之乱”中,王维表现更是突出。安禄山不杀他,让他做伪官,他也做了。唐肃宗不但不追究,还提拔重用他。他在官场周旋中,或许看透了官场的险恶,职位越高,退隐的决心越大,经常旷工,往返于终南山辋川别业和长安之间。辋川别业有二十多处风景点,每一处都留有他与裴迪唱和的诗作,收录在《辋川集》中。王维在李林甫的手下,左右逢源,先后升任侍御史从六品下、库部郎中从五品上、给事中从五品上的职位。在长达二十多年半官半隐的时间内,既不主动辞职,也不积极履职担当,按照今天的KPI系统考核,绝对不称职,却能连续受到重用和升迁,这不是一般的情商所能达到的结果。“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王维在外表散淡、无争之下,隐藏着自己的机敏和判断。审时度势,以退为进,在佛经中找到灵魂的归处,透过袅袅升起的香火烟雾,人们看到的是一位与世无争、不嗔不怨的高人,对其失去了防备和攻击的冲动:“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杜甫《解闷十二首之八》)

王维在当官、隐居和礼佛、写诗、绘画之间,声名远扬,杜甫也不得不佩服王维为当代“高人”。

天宝元年(742),李白进入宫廷后,很快就显露出性格缺陷和情商不足,并在酒醉后不断放大。

当初,李白听到唐玄宗的召唤,兴奋异常。为感皇恩,连夜赶写一篇《宣唐鸿猷》长文,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最终,这篇文章被李林甫当废纸扔掉了。李白自己以为“供奉翰林,随时待诏”的岗位职责很重要,飘飘然起来。翰林院的负责人是以前就看不上他的宰相张说的儿子张垍。李白拎不清自己的位置仅是个写诗讨皇帝高兴的伶人而已,总想干预朝政当宰相,又不懂官场的潜规则。皇帝调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等行为,他不知是愚蠢透顶,还津津乐道,不知不觉就得罪了李林甫和高力士等人。在私人小圈子里饮酒作乐,杜甫戏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醉八仙形象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为他的仕途没带来什么好处。唐玄宗给李白个人鉴定为“此人固穷相”。天宝三载(744)春天,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君王虽爱峨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李白根本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皇帝、大臣都不喜欢他。离开服务过两年的朝廷时,头戴方巾,身穿道袍,招摇过市,好像是在表演一场行为艺术,一点也不注意收敛。

离开长安,李白转道洛阳,遇到三十三岁的杜甫。杜甫寄住在洛阳仁风里的二姑家中,科举不中,到处求人推荐。杜甫祖父是唐高宗时的进士,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当过洛阳丞等小官,比李白的家庭出身好。但此时,李白在民间已成为“桂冠诗人”,江湖有不少传奇,令杜甫很羡慕,“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为李白写有十五首诗,但李白对杜甫没有太多的热情,“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后来,李白、杜甫和高适在开封相会,饮酒作乐,骑马狩猎,快活了一阵子。三人在商丘分手后,李白回到了山东兖州家里。天宝四载(745),四十四岁的李白在济南正式加入道教,杜甫和高适也曾到李白家中相聚一段时间。“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有一段时间,“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古风五十九首·其五》),炼丹成为李白的业余爱好。

天宝五载(746)夏天,四十五岁的李白又一次离家出走。一路向南,到达扬州、金陵。在金陵,写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又转到贺知章的老家,凭吊恩人后,去了天台山。东游西荡,没有主业几年。天宝九载(750)左右,李白到开封重访梁园时,认识了小自己二十多岁的第二任妻子宗氏。宗氏的祖父宗楚客曾三次担任宰相,因为和韦皇后反对当时未登基的李隆基,被上台后的李隆基报复处死。“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自代内赠》)李白再次“倒插门”入赘宗家。宗氏自幼读书,颇有见识,还是虔诚的道教徒,与李白有共同语言。天宝十载(751)秋天,李白来到元丹丘在南阳镇石门山上的隐居处,想在此建房,与元丹丘相邻而居,一块无主人的平地也看好了。但是,第二年夏天,李白一接到朋友的信,立刻改变主意,马上出发去了东北幽州节度使幕府所在地蓟县。“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李白想当兵,“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来到部队,恰遇长安时的酒友崔宗之的儿子崔度。崔度告诉李白,安禄山有造反企图,李白也发现疑点,趁机逃了出来。随后,接到宣城亲戚李昭的来信,便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商量,去宣城看看,全家是否搬到宣城去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写于宣城。在宣城,李白遇到自己的粉丝汪伦和族叔李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在宣城悠哉悠哉,闲逛到扬州,遇到一路追随李白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崇拜者魏颢。小魏一路收集李白的诗歌,一路追寻李白的足迹。后来,李白的诗集就是他编辑出版的。可惜,遗失在兵荒马乱之中。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当时在金陵。李白的弟子武谔自告奋勇去山东去接儿子伯禽,李白去河南开封接妻子宗氏,两人约定在金陵会合。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一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至德二年(757)年初,李白夫妇在庐山时,经多次邀请,李白不顾妻子宗氏反对,加入永王李磷的阵营,写诗称赞永王东巡。最后,永王的军队和曾经的好朋友高适对阵失败,李白进了浔阳的监狱,成为阶下囚,高适则成为唐朝诗人中职务最高者。这年年末,五十七岁的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早春,走到奉节白帝城时,被皇帝赦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他并不想回家,他希望新皇帝能宣他人京为官,结果等来一场空。

李白一生都行走在路上,凭借天生的诗歌才华和想象力赢得了很多朋友。他不清楚自己并不属于官场,他属于大地和山川河流及日月星辰,他不属于人间烟火,他属于仙山琼阁。性格和情商决定了他不会和官员打交道,他不管不顾别人的感受,苏颋、李邕、张说、唐玄宗、杨贵妃等,都很欣赏他的诗歌天才,但对他的言行举止嗤之以鼻。李白只活在自己的精神和自我想象的世界里,不会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和口是心非。对欣赏自己的朋友杜甫、高适、孟浩然、孟荣、魏颢等,也缺乏足够的热情回应和真诚交流。“安史之乱”后,被投进监狱,曾经的朋友高适都不愿搭救他。虽侥幸被赦免,但不愿回家隐居,还想着当官入长安。王维则不然,主动疏远权力中心,半官半隐,和朋友裴迪的关系密切得如同“同性恋”。裴迪则也成为“安史之乱”中,挽救王维生命和仕途的关键人物。

李白和王维在智商上差距不大,但在情商上差距何止千万里也。

李白从青年到老年,诗风中流淌着汪洋恣肆的天才想象力,蕴含着感情饱满的创造力,张扬着自负炫耀的冲动力。这种诗风,他一生从没有变化过。

开元十九年(731)春天,李白在终南山寺庙寄宿时,也曾与山人斛斯隐士为邻。“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人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隐居田园,并不是李白想要的生活。“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猛虎行》)隐居山林,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安史之乱”中,头脑发热、冲动,慷慨激昂地从庐山家中冲向战场。“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永王被杀,李白被赦免后,居然还不甘心。唐肃宗乾元三年(760)春天,李白来到江夏,秋天来到巴陵,遇到在长安时期的朋友贾至和自己的远房叔叔李哗,三人登上岳阳楼,远望洞庭湖。“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想到屈原,李白心中涌起悲凉沧桑之感。“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李白回到南昌,终于和妻子团聚。妻子宗氏却已投奔庐山的道教老师李腾空。李腾空就是奸相李林甫的女儿。“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李白把妻子宗氏送上庐山,又踏上旅程,先去南京,决定投奔在当涂当县令的亲戚李阳冰。年底,李白病重,李阳冰任期满,需到长安复命。李阳冰担心李白的病情,派人寻找李白的妻子和孩子,伯禽来到当涂照顾李白,妻子宗氏却从未下山看李白一眼。李阳冰帮伯禽在当涂盐场找到一份差事,给李白留下一些银子,回长安复命。李白把自己所有的诗稿交给李阳冰。后来,李阳冰帮助李白出版诗集,并撰写序言,称李白“千载独步,为公一人”。李白在临终时,还在感叹命运不公。“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临路歌》)谁能传说我的故事?谁能为我的不幸哭泣呢?

比较王维和李白的诗风,基本能够印证这两位天才人物迥异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王维早期的诗风,少年老成,感情丰富,仿佛一生下来就成熟持重。青年時期,隐居淇水、嵩山,与僧人交往甚密,礼佛吃素。三十岁妻子去世后,没再续娶,没有女友,没有子女。在王维的诗歌里,从没有写过爱情。清心寡欲,心如枯井。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与母亲深情相依。王维性格温润如玉,不激烈、不偏执、不放纵。这种性格特质,大都来自先天基因,而不是后天客观改造。王维一生和裴迪交好,与弟弟王缙情深如后来北宋的苏轼和苏辙。“安史之乱”后,弟弟甘愿降职,以抵王维当伪官之罪。后来,王缙做了宰相,收集并出版哥哥的诗集,母子和兄弟情深,滋养着王维的内心。王维的送别诗、思乡曲也是感情内敛,意味深长,哀而不伤,伤而不怨。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已成为千古绝唱。中年之后,王维的诗风,以辋川别业的二十多处山色水景为意象,与裴迪唱和,写出《辋川集》。平时读经、作画,诗风固定在空灵冷寂、禅意佛镜、清静无为和简古高远的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些诗歌,都是白描眼前和心中的风景,没有用任何典故,文字简单,但诗歌所表达的意境美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让人品味无穷。有人说王维是学习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不然。陶渊明写的是“闲”和“贫”,王维写的是“闲适”和“满足”。王维在官场富贵和退隐清静之间平衡,他绝对受不了陶渊明的贫苦。饥饿冷冻感比仕途失意更难忍受!在贫困状态之下,谁也写不出禅意的诗来。陶渊明贫困潦倒,有时靠乞食、讨酒过生活,陶诗在平淡中充满哀伤和苦痛。王维的诗则没有抱怨、愤懑,只有冷寂,没有热情,更无激情,没有人间烟火气。王维在辋川,也会到田野山川去看看野花、绿草、溪水,也会主动唱和陶诗,但他绝不会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曾写诗嘲讽陶渊明“小不忍”,则成饥寒交迫之状。李白则不会去耕地,也不会去唱和陶渊明的诗。

李白崇道教,炼丹,一生先后有过四位女人,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居状态。李白病死在当涂,最后一任妻子宗氏不在身边。李白很爱自己的女儿平阳、儿子伯禽。与王维不同,李白诗文中,从没有提及自己的母亲和兄弟。李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激情四射,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不知进退,不惧规则,自负冲动。这些性格,成就了李白天才的创造力。在心态上,李白是一位永远也长不大的青年,诗风从没有,也不想,也不会改变。李白的诗歌,很多以月亮为意象。月亮高洁、纯粹与永恒,是仙境,是乡愁,是梦幻。在皎洁的月光之下,李白幻化为“谪仙”。在寻找人生理想的艰苦跋涉中,他从历史真实的李白,变化为诗人自我创造的李白,再到后人和今天的人们从历史文化想象中所创造出的立体、丰满、可爱、可怜的李白。

王维和李白的诗风,都是文人士大夫“仕”和“隐”内心矛盾冲突的文学反映。“进”或“退”,构成他们个人成长的印证。王维在淇水、嵩山、辋川隐居,远观和放下,很好地解决了自己的内心冲突,成为一位在音律、诗文、绘画、书法、佛教、古琴等艺术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天才。他能把自己的生活安顿成清寂、禅意的诗风样子,又能得到朝廷的喜欢和提拔,确实是后人不可复制的成功典型。李白的性格与追求、志向远大而情商低下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他在大地上不停地奔走,走南闯北,一生流离,活得自由。

他们两位天才,都活得很自我。

今天,假如穿越到唐代,您若是王维,是否愿意和李白真心诚意地喝上一杯呢?

猜你喜欢

王维李白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李白搁笔
李白: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谁是谁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