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便携式血糖仪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中的应用探讨

2024-01-19周红梅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肾脏内分泌科重庆404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4期
关键词:血糖仪低血糖检出率

周红梅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肾脏内分泌科 (重庆 4043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便携式血糖仪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以公开招募志愿者形式进行,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试验组)与便携式血糖仪(对照组),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统计低血糖检测结果,分析患者血糖检测值。结果:试验组中,测出低血糖患者共41例,检出率51.25%,包含无症状低血糖26例,检出率32.5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空腹血糖为(7.43±0.38)mmol/L,早餐、中餐、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12.52±1.38)mmol/L、(11.58±1.98)mmol/L、(11.68±2.09)mmol/L,凌晨一点血糖为(7.67±0.58)mmol/L,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中,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便携式测得血糖值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对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更高,更加推荐使用。

糖尿病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这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患病后无法治愈,将伴随患者终身[1]。该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发病后,需终身服药治疗,控制饮食,这也导致许多患者因急于控制病情,出现了不遵医嘱用药或是苛刻控制饮食的情况,引起了低血糖的出现,这会给患者机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2]。此外,在疾病的治疗中,由于药物关系,可能会出现无症状低血糖,尤其是在夜间,该情况的发生对患者健康危害严重,应准确检出,积极预防[3]。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便携式血糖仪在无症状低血糖中的监测效果,对此,选择8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以公开招募志愿者形式进行,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便携式血糖仪,将上述两种监测方式下的结果分别归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63~85岁,平均(72.34±3.28)岁,男性41例,女性39例,病程2~10年,平均(6.11±0.42)年。为确保研究可顺利进行,此次入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可以接受全程血糖监测管理,患者知情研究内容,同意进行。

纳入标准:患者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h血糖超过11.0mmol/L,2型糖尿病病史明确;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中途脱落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安装RT-CGMS,该装置主要包括发射器、计算机软件、检测器及血糖记录仪等几个结构。感应探头装置在腹部脐周皮下,连续佩戴3d,而后拆除,佩戴期间,每天输入末梢血糖值进行系统矫正,输入可能影响血糖波动的事件,如饮食、运动、药物等。拆除感应器之后,将测定结果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该系统每5min可获得一次血糖值,1d共测得288个数值,提取其中的低血糖数值。3d内,患者均使用便携式末梢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分别在空腹时,三餐后及夜间1:00取末梢血滴到试纸上使用血糖仪监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种方式下的低血糖检测率,分为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日间无症状低血糖。血糖值低于3.9mmol/L视为低血糖。

统计两种方式下的空腹血糖和早餐、中餐、晚餐后2h血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数、±s表达,分别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方式的低血糖检出率分析

试验组中,测出低血糖患者共41例,检出率51.25%,包含无症状低血糖26例,检出率32.5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种方式的低血糖检出率[n(%)]

2.2 两种方式的血糖值比较

试验组空腹血糖与三餐后血糖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种方式的血糖值比较(mmol/L)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本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受饮食、环境、遗传、肥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病后,将对患者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系统等造成损伤,老年人是本病的高发病群体,与年轻患者相比,其对于疾病的耐受力更差,病情也可能进展更快[4]。本病无根治方式,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并控制饮食。该疾病同时具有多种并发症,其中低血糖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该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可能导致患者晕倒,休克,故应加强检测预防[5]。有研究指出,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所带来的损害可抵消一生所维持健康血糖带来的好处[6]。因此,必须对该事件进行有效控制。

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包括药物、运动、饮食等[7]。老年患者多认知力低下,情绪敏感,患病之后,迫切希望能够快速的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易随意增加药物,或是苛刻的控制饮食等[8]。此外,老年人本身机体处于衰退状态中,患病后,易出现神经性病变,降低了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了其交感神经系统灵敏度,故容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严重情况下,或将导致大脑神经活动抑制,增加患者残疾和死亡风险[9-11]。选择一种适合的血糖检测方式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意义重大。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使用较为频繁,顾名思义有便携式的特点,能随时检测患者血糖,能识别出某一时刻的低血糖,但很难观察到血糖动态变化情况,若需要了解血糖变化,需反复获取末梢血,其痛感以及风险性均会降低糖尿病患者接受度。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为近年使用的仪器,无需老人对仪器进行较多操作,更为便捷,佩戴该仪器后,能了解血糖变化,除了检出症状性低血糖,还能识别出无症状低血糖,有效预防低血糖漏诊事件,可帮助患者调整糖尿病治疗措施,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预防各类糖尿病并发症。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试验组中,测出低血糖患者共41 例,检出率51.25%,包含无症状低血糖26 例,检出率32.5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空腹血糖为(7.43±0.38)mmol/L,早餐、中餐、晚餐后2h 血糖分别为(12.52±1.38)mmol/L、(11.58±1.98)mmol/L、(11.68±2.09)mmol/L,凌晨一点血糖为(7.67±0.58)mmol/L,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从以上结果来看,两种方式下检测的血糖值虽然不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低血糖检测方面,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检出率更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是全天候24h进行监测,监测时间范围广,能够及时发现任何时期的低血糖事件,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的发病规律,从而对用药时间、用药量等进行合理的调整[12,13]。在实时动态血糖检测过程中能进行相对全面的数据记录,除了了解到血糖升高、降低等相关信息外,还能掌握血糖异常变化的时间、持续时间、变化程度等,通过图谱能判断出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对血糖造成的影响,可帮助患者调节生活方式,减少血糖波动危险因素。而便携式血糖仪只能够对某一时间点的血糖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准确,可判断某个时间点是否存在低血糖或者高血糖的情况,但人体葡萄糖代谢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该检查无法对血糖动态变化实施精准评估,存在监测范围有限的劣势[14]。此外,该操作中,需要取患者末梢血,存在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容易引起感染,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差[15]。王春玲[16]也进行了同类型的研究,其结果指出:RT-CGMS监测出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比例分别为76.7%、38.3%、31.7%,均高于便携式血糖仪(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论证观点基本一致,仅存在数据差异,考虑和病例因素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便携式血糖仪比较常用,患者可以在居家生活期间自行测定血糖水平,用于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而且操作简单,结构小巧轻便。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器则需要在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下佩戴使用,一般情况下,个人不会购买这类仪器,仅在有需要的时候入院进行检测。故认为,这两种仪器在差异化的环境下并不具有可比性,检测的时间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需选择适合的仪器使用。如可建议患者居家配备便携式血糖仪。而在病情变化入院治疗后,则可以推荐患者配置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器,以确保尽快的稳定病情。此外,近几年,市场中又出现了一些便携式的实时动态血糖检测仪器,患者可自行轻松进行全天候血糖检测,无需反复扎手,仪器体量缩小,便于携带,操作也比较方便,可推荐患者自行购买。

综上所述,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便携式血糖仪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监测效果相比,前者更好,而且痛苦小,但需要在医院监测下进行,推荐用于无症状低血糖的专业监测,以及时地发现病情,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但推荐将便携式血糖仪用于患者的居家血糖监测或日常监测,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患者可自行进行操作。

猜你喜欢

血糖仪低血糖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血糖仪的发展史
自测血糖靠谱不
自测血糖靠谱不
我和血糖仪的故事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