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类型化研究

2024-01-18蔡叶蓓郑文婧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蔡叶蓓 郑文婧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顺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趋势的体现,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通过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理论研析,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对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类型化分析研究,提出新时代深入贯彻民族政策、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强化情感联结等加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路径,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鞏固“三交”的工作基础;以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建设为抓手,扩大“三交”的社会基础;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三交”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类型化分析;深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3-0148-0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资源、信息快速流动,社会结构加速变迁的“液态社会”,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聚居地流向都市[1],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考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性、共性策略,有助于实现民族互嵌的政策目标。不同民族成员在当地社会所嵌入的结构位置不同,因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行为及结果。各民族成员主体在所处关系结构中的位置及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影响在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的不同行动逻辑。基于此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当代价值
精准扶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分析
深化“五个认同”教育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从郭嵩焘的资本主义观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到自觉的转变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