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挖掘的餐饮企业用工需求分析
2024-01-18周上然
周上然
摘 要:餐饮业是传统的服务性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大。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与餐饮业的融合,衍生出新的用工需求。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自动采集招聘信息,基于Python软件编写程序进行文本挖掘,可视化展现用工需求。结合实际用工情况,基于统计结果和特征词,分析餐饮企业用工特征,包括灵活性强、进入退出成本低、流动性大。通过文本挖掘发现,餐饮业在数字经济下,除了增加了传统的厨师和服务员岗位,还催生了送餐员岗位。
关键词:用工需求;文本挖掘;可视化;餐饮企业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097-03
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大户。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带动了餐饮服务供给侧的变化,加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使餐饮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之对应的用工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数字化重塑了餐饮业的市场空间,尤其在特殊时间、特殊天气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服务。互联网平台信息传输速度快、接单效率高,加上配送点线下空间加速布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扩展了经营空间,延伸了服务边界。因此,我们需要精准识别、对接用工需求,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用工,助力企业发展。
相比传统调研分析的耗时耗力,文本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快速采集信息,提取关键词,捕捉热点,便于定向分析。本文基于文本挖掘技术,自动采集招聘文本,提取关键词汇,从多个维度统计招用工信息,分析需求,可视化展示招聘关注点。
一、文本采集与挖掘
利用大数据技术,从招聘论坛上自动采集了2万多字的餐饮企业招聘信息和岗位职责,包括岗位、工资、福利待遇、学历经验要求等方面的数据因Python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文本挖掘,精确地体现主旨,所以选择Python作为分析工具。
二、文本分析
以采集的190家餐饮企业招聘信息作为样本,统计样本中各类岗位供给比例、薪酬分布、学历经验等要求,从提供吃住、五险一金两个方面考量各类岗位的福利待遇(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样本中送餐员和厨师岗位的供给比例较大,基本上是服务员和餐饮管理岗位供给的2倍。送餐员的用工需求大,说明虽然平台经济的背后是靠“算法经济”支撑的,但是在利益实现的末端仍然需要大量的勞动力,因此,本质上仍旧为劳动密集型经济。
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送餐员的基薪没有低于5 000元的,服务员的基薪大多数在5 000元以下,厨师的基薪主要集中在5 000—8 000元,送餐员的基薪主要集中在7 000—10 000元。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部分餐饮管理和厨师岗位提出了学历和经验要求,大多数餐饮企业招聘员工并不作学历和经验上的限制。
从表3可以看出,提供包住待遇的比例达到69%,大多数送餐员岗位提供包住待遇,提供包吃待遇的比例较少。餐饮管理和服务员岗位多数提供包吃包住待遇。有部分厨师岗位不提供包住待遇,可能是因为餐饮业地方特色较浓,需要熟悉本地人的口味,所以相比于其他岗位有一定数量的本地人从事厨师岗位。除了送餐员岗位,样本中的厨师、服务员、餐饮管理等岗位均在招聘信息中包含了社保缴纳说明,而样本中只有6%的送餐员岗位招聘信息中含有五险一金的说明;除此之外,很多用工企业为送餐员提供的保障是意外险,反映了样本中招聘的送餐员大多数为兼职,为众包模式。
关于岗位招聘的年龄要求基本集中在18—45岁,对应“80后”到“00后”这一群体。随着“70后”年龄的逐渐增大,餐饮业用工加速向低年龄层渗透。相比于“70后”劳动者,这一群体思想活跃、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在日常的管理中,不能简单地将其看做劳动力,而是要树立人力资源的观念,加大入职后的培训,提升其素质和技能水平。
样本中的岗位职责描述直接体现了用工的要求,不同的词汇代表了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词汇,分析需求背后的原因和岗位特点。
特征词可以从词频和区分度两个维度进行提取。词频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招聘的关注点,从招聘文本中提取高频关键词,可以作为餐饮用工的共性需求。有些词汇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是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可以代表某类岗位的需求,也可以作为特征词汇,通常利用tf-idf的计算值遴选。利用Python编程,实现自动分词,统计频率,再结合tf-idf的计算值,自动提取出17个特征词。
从表4中可以看出,词频和区分度都很高的词汇,可以很好体现该岗位的需求和特点;词频高、区分度低的词汇,涵盖了某几类岗位的需求和特点,可以作为共性的体现。
三、可视化展示
通过Python软件编程,可视化展现餐饮企业的用工需求,如图2所示。
四、用工需求分析
依据统计数值,结合特征词汇挖掘内涵,分别从岗位供给、学历经验、薪酬待遇、招聘条件、保险缴纳等维度,分析用工需求,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岗位特点。
(一)岗位供给
样本中招聘信息中的岗位共分为四类:厨师、服务员、餐饮管理和送餐员。从供给的岗位类别比例可以看出,送餐员与厨师的需求量较大,占比达到37%、31%,这两个岗位分别处于价值链的两头,一头连着“顾客”,另一头连着“产品”,对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此外,超一半的高频特征词汇是专属于送餐员,也从侧面表明了送餐员岗位招聘的数量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岗位数量与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这几年平台经济和数字餐饮处于成长期,市场正在迅速扩张;平台和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都在大规模招募送餐员。
虽然线上餐饮发展迅速,并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堂食本身的社交价值是线上餐饮无法替代的,线上线下更多的是互补关系,因此,餐饮管理和服务员岗位仍有一定的需求。
(二)学历经验
餐饮企业招聘对学历要求都不高,反映该行业入职门槛低、工作内容相对单一,除了部分厨师和餐饮管理有经验要求,其他岗位基本上无要求。“培训”和“经验”这两个高频特征词体现了餐饮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更多地是依靠企业内训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而学历的提升作用有限。现实中,大多数餐饮企业基于成本考量,倾向于通过内部培养选拔管理人员,也有利于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如果人员流动性过快,缺乏相对稳定的队伍,会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另外,内部培养选拔也有利于激励在职人员。
(三)薪酬待遇
服务类员工薪酬待遇都普遍较低,送餐员的薪酬较高;从计酬方式看,多采用固定薪酬加绩效的方式。专属于送餐员的高频特征词是单量、补贴、多劳多得、及时,说明平台希望既要有送餐效率又要有足够长的服务时间,鼓励送餐员多干,以便争夺市场;也反映了该岗位的工作强度较大,所以績效浮动也较大。
高频特征词“住宿”则体现了外来求职者应聘较多,而且餐饮企业提供包住的比例也较高,这样也有利于招工和队伍稳定。
(四)保险缴纳
缴纳保险可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除了送餐员的社保缴纳比例较低以外,其他岗位均缴纳五险一金。这主要与送餐员就业形态多样化有关,其分为直营、外包、众包、自营。直营、自营、外包模式送餐员与平台或者劳务派遣公司建立了明确的劳动关系,所以平台按法律规定为送餐员缴纳社保。众包模式的送餐员很多是兼职的,有着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与平台只存在一般劳务、合作关系,专属送餐员的特征词“提成”也从侧面表明了这种关系,所以平台对众包模式的送餐员一般购买意外险,节省了成本。
(五)共性需求
“身体健康”“吃苦耐劳”“认真”属于共性特征词。“身体健康”是餐饮从业的基本条件;“认真”则是做事态度的体现,认真负责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吃苦耐劳”代表了勤奋,不管学历高低、经验多少,勤奋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干中学、学中干,只要肯努力奋斗,就有成长的空间。除法定节假日以外,餐饮业从业人员基本每天都在工作,与社会平均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相比,其劳动强度较大。
(六)个性需求
“智能手机”“导航”专属特征词反映了送餐员是线上餐饮产生的岗位,经过“互联网+”技术催生,外卖成驱动餐饮行业发展的新要素。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平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反映了人们用餐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为了匹配消费者的新需求,餐饮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送餐员会使用智能手机、会进行线路导航,从而能高效便捷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五、结束语
从业人员是决定服务链质量的基本要素。数字经济调整了餐饮企业的用工需求结构,餐饮业的用工总体上呈现出灵活性强、进入退出成本低、流动性大的特征。数字经济下除了传统的厨师和服务员岗位以外,还催生了送餐员这一岗位。从招聘样本信息分析中可以看出,送餐员岗位需求大、工资相对较高,而且进入门槛较低,也从侧面反映了数字餐饮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服务员岗位工资较低,但提供包吃包住待遇的比例较高;厨师和餐饮管理部分岗位有从业经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入职门槛。
参考文献:
[1] 徐冰.基于统计学习的文本情感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 李方涛.基于产品评论的情感分析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1.
[3] 夏火松,刘建,朱慧毅.中文情感分类挖掘预处理关键技术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9):160-163.
[责任编辑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