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勤县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4-01-18李军善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军善

摘   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为各县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应有支撑。因此,以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该区域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揽,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蜜瓜、茴香、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取得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实践经验与成效。基于此,据实探讨推进农业经济高质发展优化对策,旨在为实现民勤县由特色农业大县向特色现代化农业强县转变提供思维启迪。

关键词:特色产业;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010-03

引言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三面环沙,地理隔绝性好,特殊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发展特色高品质农副产品的潜质。近年来,民勤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着力构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县委“1235”总体思路,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为导向,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蜜瓜、茴香、果蔬和肉羊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在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上下工夫,打造特色明显、装备先进、生产绿色、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连镇成片”“集群成链”的产业发展格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民勤县农业经济发展概况及实践成效

(一)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民勤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三面环沙的县情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研究制定了《民勤县2022年农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見》《民勤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民勤县2022年种植业发展扶持办法》《民勤县2022年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精准发展蜜瓜、茴香、果蔬及肉羊“3+1”主导产业,做精做优人参果、沙葱、韭黄等特色产业,在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上下工夫,打造产业特色明显、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民勤蜜瓜产业园为中心,以收成镇、西渠镇为核心区,以泉山镇、双茨科镇、红沙梁镇、东湖镇、大滩镇等为主产区发展蜜瓜产业,全县蜜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在收成镇和西渠镇建成连体拱棚栽培示范基地1 000亩,进行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生产,拉长生产周期,实现四季有瓜、周年供应。以东湖镇为主产区,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种植有机绿色茴香。扩大产品出口规模,建成东湖镇万亩出口茴香基地,辐射带动西渠、夹河等镇发展茴香产业,形成“茴香之乡”两翼齐飞格局,全县茴香种植面积达13万亩。以苏武供港蔬菜基地为样板,以苏武、蔡旗、重兴、薛百、大坝等民武路沿线和城郊镇为主产区,改造提升日光温室、拱棚生产条件,配套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集成运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融合防控等技术,辣椒、人参果、沙葱、韭黄等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形成优质特色、精品高档蔬菜产业基地。以东湖、红沙梁、夹河、南湖等沿边沿沙镇为主,积极打造“甘味”肉羊产业集群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以民勤县纯种湖羊种羊场为核心,建立育种场纯种繁育、扩繁场扩繁推广、育成场扩群增量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推进肉羊品种升级换代,加快推进甘味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

(二)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揽,以绿色循环发展为导向,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推行“中心+基地”模式,着力发展收成蜜瓜、东镇茴香、东坝人参果、大坝沙葱、蔡旗韭黄、双茨科辣椒、苏武蔬菜7个农业产业园,不断提升红旗谷现代农业、大漠田园现代丝路寒旱农业2个示范区基础设施和产业服务功能。示范带动全县建成高标准万亩种植基地8个、千亩基地17个,全县蜜瓜、茴香、果蔬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13万亩、15万亩。新建日光温室示范点22个851座、1 200平方米以上养殖小区20个。培育蜜瓜精深加工企业1家、肉羊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建成精深加工屠宰线3条,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10万只,创建省部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10个。苏武镇供港蔬菜基地、收成镇蜜瓜产业园、东坝镇人参果产业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民勤茴香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全县共建成日光温室12 500多座,面积3万多亩。

(三)种质资源保护不断加强

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合作、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按照“一队、一库、一圃”的思路进行建设,聘请热心种子事业、长期从事种子生产研究的农业、林业专家和“土专家”“田秀才”等科技人员16名,组成专家技术团队,专门从事种业保护研究与开发。以老旧品种抢救性保护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田间调查、访问老农、民间收集等多种渠道收集老旧品种,为国家提供特色地方种质资源37份,库内已保存古老、珍稀、特有特色地方品种共603份,其中粮食作物71份、油料作物99 份、瓜类作物210份、豆类作物22份、蔬菜类51份、香料作物6份、花卉类11份、沙生作物19 份、绿肥及饲料作物8份、林果类106份。累计参加种质资源普查人员126人(次),走访老农29次,走访乡镇17个,走访行政村180个,走访群众296人,查阅资料30多类,初步编写了《民勤县农作物品种志》,高质高效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普查收集任务。在苏武镇新东村、大滩镇大西村共建成65亩的老旧品种繁育保护圃,对哈什白皮、墨巴66小麦、绿肉C81甜瓜、民勤籽瓜等218个古老、濒危地方品种进行建圃恢复扩繁保护;对210个林果类种质资源通过嫁接、栽植等方式扩繁保护,有效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灭绝,为未来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基因资源。

(四)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与京东物流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加快民勤蜜瓜京东农场数字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农业生产数字化、流通供应智能化、销售渠道定制化、品牌建设系统化“四大服务体系”。开发蜜瓜、人参果、蔬菜生产全过程监管“手机APP”,实现产品生产管理销售数据化、图片化、可追溯。以收成镇为主,健全线上线下销售体系,配套建设分级包装、冷藏储运、质量安全等设施,打造蜜瓜交易集散中心,年销售蜜瓜51.14万吨。以苏武镇为主,配套建设分级包装、冷藏储运、净菜加工等设施,打造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年销售蔬菜46.02万吨。以东坝镇为主,配套建设分级包装、冷藏储运等设施,打造人参果交易集散中心,进一步提高物流保障能力,年销售人参果4.1万吨,进一步提高物流保障能力,实现蜜瓜、蔬菜、人参果等产品优质优价。民勤县骄阳皎食品有限公司在城东工业园区建设1万吨蜜瓜深加工生产线,研发瓜汁饮品、瓜脯、瓜干等高附加值蜜瓜产品,实现蜜瓜加工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填补了蜜瓜加工的空白。

(五)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加强

持续打响“民勤蜜瓜之乡”“民勤人参果之乡”“民勤茴香之乡”“民勤肉羊之乡”品牌,大力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推动建立“民勤蜜瓜”“民勤人参果”“民勤肉羊”品牌培育体系,全面提升民勤特色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制定印发《民勤蜜瓜、人参果、肉羊品牌体系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主线,充分发挥农产品品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和品牌资源优势,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设计体现民勤特色的农产品包装,对蜜瓜、人参果、羊肉等农产品实行“统一包装、赋码监管、带标销售”。

二、民勤县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大力推广农业种植新技术

加快绿色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完善民勤蜜瓜、民勤茴香、民勤人参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成熟技术集成推广与新技术引进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推广普及高效生产技术和节水技术,全力推进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喷灌等深度节水和极限节水措施,推广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用肥、用水效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高效节水型农业建设,着力打造“高效节水”的农业新模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按照“前延抓种业、后延补链条、中间抓质量”的工作思路和“一轴串带、两园引领、四带聚集、七区联动”的区域布局,推行“中心+基地”模式,突出“一高三新”标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园扩面增效。持续发展收成蜜瓜、东镇茴香、东坝人参果、大坝沙葱、蔡旗韭黄、双茨科辣椒、苏武蔬菜等7个农业产业园和红旗谷现代农业、大漠田园现代丝路寒旱农业2个示范区,示范带动全县蜜瓜、茴香、果蔬和肉羊等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文化旅游等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龙头企业与特色产业高位“嫁接”,建设集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初加工以优质果品、绿色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提高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农产品入市品级。精深加工以羊肉、辣椒、葫芦籽等为主,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研发腌制沙葱、瓜脯瓜干、人参果汁、南瓜酥、辣椒酱等熟食品、方便即食食品、保健休闲食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抓好产销对接和品牌建设

围绕民勤蜜瓜、羊肉、人参果等优质农产品,挖掘特色农产品文化内涵;借助“中国肉羊之乡”“中国蜜瓜之乡”“中国茴香之乡”“中国人参果之乡”等“国字号”誉名影响力,设计体现民勤特色的农产品包装,依托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平台,对蜜瓜、羊肉、人参果等特色农产品实行“统一包装、赋码监管、带标销售”,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申报“民勤人参果”“民勤茴香”“民勤沙葱”“甘味”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企业申报“甘味”企业商标,依托“甘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开展宣传推介,努力实现“种出好产品,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

三、民勤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要素严重制约特色农业发展

一是特色优势农业建设用地规划滞后。调研发现,该区域乡镇产业规划用地尚未纳入中长期乡镇总规划,特色产业用地具体操作路径还不明确。在现代农业产业园上,受限于县域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再加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前期在修建仓库、场地及加工用房等方面投入资金较多,收益较慢,所以在规划中引领性不够。二是现代化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性不高。部分乡镇土地流转承包之后,相关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扶持政策不稳定,再加上创新经营模式试行风险高,现代高标准信息化或智能化设备装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个别农户恶意毁约,所以给经营者投产带来隐形风险。

(二)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突出

一是劳动力资源逐年减少。调研发现,该区域人口外流、老龄化问题突出,县域内发展蜜瓜、茴香、沙葱、人参果等优势产业劳动力投入较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制约了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农业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全县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总量偏小,蜜瓜、沙葱、人参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仍是制约产业发展主要因素。

(三)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农村土坯房存量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特别是远离道路的村庄面貌陈旧、农村人居环境差的问题较为突出。二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在养殖业方面,禁止农户使用土方法发酵畜禽养殖生肥方式,缺乏利用畜禽糞污大规模制作有机肥的企业,严重影响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在土壤污染方面,农户用地、养地意识普遍缺乏,仍然过分依赖农药和化肥,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增加、酸化趋势明显,以沙漠化或次生盐渍化较为突出。

(四)产业环境束缚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农业经营主体“散小”问题有待突破。目前,全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尤其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空壳化、不规范现象尚存,再加上与市场衔接或调研不到位,品牌化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缓慢,导致农业综合效益较低。二是农产品附加值水平不高,农业产业体系还存在资源环境匹配度不高、流通体系效率不高、低端农产品过剩和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等问题,亟待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重点项目扶持的重点有待聚焦。资金使用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对集群式、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特色农产链条缺乏持续扶持。

四、民勤县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建议

(一)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按照党的二十大绘制的蓝图、甘肃省委省政府实施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计划,武威市委市政府深度推进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振兴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市政府应加大对民勤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帮扶和资金支持力度,争取民勤肉羊、民勤蜜瓜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二)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全力支持民勤县发泽种业公司、瑞雪农技服务站申报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对该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地方土种资源开展普查、收集、保护,建设小麦、玉米、葵花、蜜瓜、茴香和湖羊等种质资源库。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工厂化育苗、组培育苗等技术,提高特色作物优质种子种苗供应能力。申报省级核心育种场,组建院校、企业、中心“三位一体”的技术研发团队,开展省市专家常态化驻场工作,加快纯种湖羊繁育系谱建设,系统选育高繁、快长、小尾和节粮型湖羊新品系,提升群体生产性能。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引进和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发腌制沙葱、速冻沙葱、冷藏蜜瓜、瓜脯瓜干、蜜瓜汁、人参果汁等休闲高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四)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突出两个“三品一标”建设,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进度。加大“民清源”区域公用品牌、民勤羊肉、民勤蜜瓜、民勤茴香等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举办“蜜瓜节”“丰收节”等活动,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将民勤县打造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蜜瓜种植基地、设施人参果生产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最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肉羊供应基地。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