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2024-01-18张潇
张潇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是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伴随着助农政策的出台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发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金融机构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释放了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最大效能。但这其中仍然存在着金融服务碎片化、农民金融需求发掘不充分、农民金融素养不高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农民的金融需求,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增强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052-03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1]。民以食为天。2022年我国粮食实现增产丰收,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尽管遭遇到地缘政治冲突下全球供应链不畅的影响,我国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仍然比2021年增产0.5%(图1),农业生产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较为显著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2021年后2022年又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由表1可知,扣除物价因素,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小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韧性。
(三)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迸发经济活力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带动了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由表2可知,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扣除价格因素后有所下降,其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下降起到了主导作用;与之相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实际增长2.5%,带动了整体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农村居民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各项助农政策的支持,消费支出不降反增,有效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居民就业总体稳定
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在此基础上再增长1.1%。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本地农民工增长(2.4%)大于外出农民工增长(0.1%),体现出农民工就地就业创业的积极性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农民工月均收入4 615元,比上年增长4.1%,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民工生活水平有积极作用。综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与实施,乡村旅游、农产品直播销售、农村特色产业集群等创新模式,使得农村居民就地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农民工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二、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是全球经济转型调整发展的一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发展不稳定,国内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2]。据统计,2022年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267 195亿元,比年初增加24 702亿元,①通过为农民提供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拓宽了参与金融活动的途径,农民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投融资和支付问题得以高效解决[3]。表3为我国制定的多项相关条例,用于促进金融更好发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一)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奠定基础
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前提[4]。农村金融网点是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场所。处于贫困及偏远地区的农民在完成存取款等金融业务时需花费较大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前往县级及以上金融网点,因此,金融网点的全覆盖和线下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截至2021年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覆盖率达到98.17%②。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服务体系从线下金融网点转移到了线上,为使得数字普惠金融最大力度发挥其效用,我国加快了农村网络工程的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截至2021年末,我国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8.7亿户,同比增长2.74%,占全国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总量的35.86%。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的意愿较低。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涵盖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在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截至2022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共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创下近年新高。同时,保险机构制定了适宜农业发展不同需求的涉农保险,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伴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创新金融产品(如网络信贷产品等)来降低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实现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5]。我国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丰富多样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表4)。
三、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建议
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进入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农村经济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虽然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成果丰硕,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碎片化、不平衡的矛盾。首先,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着目标选择和内在协调方面的问题,容易造成金融服务的碎片化和不平衡现象。其次,我国农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金融机构存在着愿意为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偏好,导致贫困偏远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相对落后。第二,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掘不足。不少金融产品的“助农”价值难以体现,真正落实到位将优惠和便利提供给农民的产品少之又少。第三,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就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方而言,金融机构提供助农服务的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方,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仍较低。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金融机构政策协调,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平衡发展
为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碎片化、不平衡的矛盾,需要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协调工作,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目标和农村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制定合理全面的金融服务制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如果金融机构制定的支持政策集中于农业生产安全而忽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等目标,就会使得部分产业金融支持集中,而部分产业金融支持匮乏。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之间也应该加强工作协调,还要降低政策错配或低效重复。通过协调各类金融机构的力量,构建多层次的政策指导和制度框架,才能更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新技术、农民创业就业等多项工作的投融资需求,为政策评估机制提供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农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外,对于具有特色产业的农村地区要提供重点金融支持和保护机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发掘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适配性
金融机构要通过实地考察等措施充分发掘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创建真正服务农民、便利农民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适配性。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业体系、农作物生产模式、农产品销售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同时,农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产粮、卖粮的传统盈利方式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农民的消费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投融资需求。因此,金融产品的设计也应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进行多样化发展,金融机构要全面了解农民的新需求,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构建创新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在满足农民投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来维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如通过组建担保机构等方式来降低投资者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引导投资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要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满足农业金融需求的综合能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加强农村居民金融知识培训学习,提升金融素养
尽管金融机构的服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农民自身金融基础知识薄弱,对金融产品的认可度较低,所以使得金融产品的助农效益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强农民金融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其金融素养,更好发挥助农金融产品的双赢效应。首先要培育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以助于增强农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信任。其次,通过开办金融知识普及班的方式,为广大农村居民传授基础金融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农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使之熟知各类金融产品,减少金融诈骗的风险,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互联网的普及也拓宽了农民学习金融知识的渠道,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农民学习金融知识的热情,还可以使得农民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王海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3,535(5):23-25.
[2] 曲研,康涌泉.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問题及发展建议[J].南方农机,2021,52(4):31-32.
[3] 王亚平,魏立乾,罗剑朝.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22,38(18):130-135.
[4] 马九杰.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3(1):17-20.
[5] 樊文翔.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户信贷获得吗?[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09-119,179.
[责任编辑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