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01-18梁艳
梁艳
摘 要:构建有效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秩序,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秦安县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治理意识不强、资金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究其原因,过于考虑经济效益、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过于依赖政府作用等影响着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鉴于此,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积极行动落实;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制度建设,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推进污染治理,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以期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环境卫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013-03
一、秦安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不断加快,秦安县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与号召,奋力建设美丽乡村,带动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整体来看,还有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一)意识不够强,落实不到位
一是部分镇、村干部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不能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中的作用,以至于工作中积极性不高、思路不开阔,没有真正将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存在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平时卫生脏、乱、差,马上到考核的时间了才兴师动众搞卫生;或者上级领导要来视察才进行“突击式”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未真正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上升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上来。二是部分村民思想觉悟不够高,存在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等现象,不遵守规定,缺乏公德心,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影响大局,对本村生态环境问题漠不关心,环保意识不够强,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缺乏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积极性。
(二)资金缺乏,需求难以满足
就目前来看,秦安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县、镇两级政府部门的专项支出和村集体部分的收入,虽然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加大,但是落实到每个村的资金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需求,而其他方面诸如村民自筹、企业捐赠等方面的资金来源又具有不确定性,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资金保障机制,使环境卫生治理的有效需求难以满足。例如,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道路两旁白色污染的保洁员工资、集中污水处理設施的购置与维修费、垃圾转运与销毁的费用,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资金缺乏。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长效性
当前,秦安县一些乡镇的环境卫生治理主要是镇政府交由各行政村负责,政府进行检查,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乡镇工作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管理的事务是方方面面的,因此,在环境卫生方面投入的人员比较少,业务也不够精通、机构也不够健全,使得卫生监督管理不到位,对上级的政策、措施落实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村民的环境卫生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从具体的职能部门来看,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涉及到很多职能部门,如农业、林业、交通、住建、工商、环保、水务等,这些部门的工作有时候有一定的交叉性,但缺乏一个专门的统筹协调的议事机构将相关的事项联结起来,往往是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使村上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疲于应付。另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于有条不紊开展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导向性不明确[1]。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不到位,导致工作主动性不强,在环境卫生治理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对于随地丢弃垃圾、随意倾倒生活污水没有干预意识。
二、原因分析
(一)过于考虑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后,率先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又一次遇到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的环境问题正逐渐凸显出来。一些村干部为了本村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利益。比如兴办生猪养殖场、印刷厂、小型水泥厂等,不断追求高收益、高回报,而忽视了环境问题,认为农村天大地大,这些工厂养殖场等对空气、水体的污染不大。一些村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农业的无序发展、不科学种植也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虽一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后续对土质的有害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并且长期食用这样产生的农作物对人体的健康也会产生副作用。
(二)过于追求短期利益
一些基层干部为了提高自己任期内的政绩,从而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存在过于注重短期经济利益的思想,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度增长,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筹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只要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就行了,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关系;有的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利益来发展当地的经济,然而这种破坏一旦形成,短期内很难恢复,并且治理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其中付出的代价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只想着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任由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2]。
(三)过于依赖政府作用
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许多村民认为那是政府的事,他们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而与自己关系不大。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市场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决定性地位,过于依赖政府部门的力量,一方面将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和人力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更好进行环境卫生的管理。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政府若将所有事务包揽在身,社会其他力量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将导致行事效率低下、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三、对策建议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与安排、村民的自觉遵守与付出,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针对秦安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积极行动落实
1.增强全民参与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对于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它具有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与每一个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首要的是要提高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意识[3]。秦安县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拓展舆论宣传的方式,以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形式和快手、抖音、微博等网络新媒介,从不同维度深入向社会宣传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帮助村民自觉树立环保意识,从而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发动全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行动
乡镇领导和基层干部定期组织农村广大居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培训,如禽畜养殖的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处理、秸秆焚烧等,以此来增强干部群众参与的自觉性。鼓励广大的爱心人士、志愿者、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环境卫生保护行动。对一些危害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村民有权进行举报,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镇村适当进行曝光,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并督促相关责任人按时完成整改。
(二)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充足的经费投入至关重要。秦安县应将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经费纳入乡镇年度财政支出计划,统筹安排,精打细算,做好经费保障。另外,主动行动起来,搞好环境卫生,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乡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财政投入,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在资金使用上,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用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激励奖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进行资金扶持,重点保障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的资金。
2.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仅凭政府财政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吸引其他各类社会资本的投入。诸如,对本镇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通过积极宣传的方式,鼓励其在环境卫生管理中有更多的捐赠,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资金使用的情况,做到公开、透明[4]。另外,借助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有效利用金融信贷机构的一些政策性贷款,如补贴、免息贷款等,通过金融资本的引入,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有更加充足的资金,使政府管理游刃有余,使村民治理如鱼得水,放大资金的应用效果,不断拓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资金渠道。
(三)创新制度建设,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1.推行“一岗双责”制度
各级环保部门要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找到重点的突破口,以实际效果为契机,在因地制宜中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确定具体指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态度改善环境质量。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充分行使各自职责,认真落实好管理与监督责任,其中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
2.建立年度联合考核检查制度
农村環境卫生管理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各项政策要落实到位,环境保护工作应该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环境质量审计考核中,对本区域内环保投入的比例、采取的措施以及责任人履职尽责的情况等都要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如果本区域的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危及群众的根本利益,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而相关责任人存在不担当、不作为行为,则应实行“一票否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四)推进污染治理,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1.整治农村生活垃圾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合理地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既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染。在农村,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便民程度等建立起“分类、收集、转运、销毁”一体化的垃圾处置模式。在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的过程中,各镇之间要互联互通,各村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将村前屋后、道路两边、公共场所存在的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扩大农村环卫保洁的覆盖面。
2.整治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虽然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但是生活污水的处理也不应是随意的,要加大其处理力度,修建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各村要因地制宜,根据人口规模、经济条件、产业布局等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水质符合要求达标后可用于农田灌溉。对于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经济基础较差的乡村,要推广使用生物氧化池、无动力厌氧设施等生活污水就地处理技术。
3.促进农村畜禽污染减排
农村禽畜污染的治理关乎每一个农村人的健康。在农村,好多农户家住人的地方和禽畜生活的地方相距较近。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禽畜集中圈养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鉴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情况,人畜可以分离,对人畜粪便通过修建沼气池的方式进行技术处理,将沼液、沼渣用作农家肥施用。原来那种落后的、不卫生的露天粪坑应彻底消除,积极推动农村厕所改造项目实施,普及无害化厕所。
4.下大力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
农业生产离不开肥料的使用,施用什么肥、如何施用,是政府、农户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农村地区,为实现农业的清洁生产,需要开展好化肥、农药污染治理工作,研发新技术,要求农户使用毒害性比较小、使用后无残留、高效增产的农药,禁止使用剧毒性农药,推广使用物理、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化肥的使用上,鼓励农户使用绿色有机肥料,推广使用农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既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也关系到农村的发展稳定。要有效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其管理体制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美、亮堂的人居环境,不仅使人身心愉悦,心情舒畅,也有利于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在。秦安县各镇村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能、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起良好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婧怡,薛立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研究:以首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9,24(10):160-161.
[2] 刘敏.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目标与措施研究[J].农业经济,2020(3):33-35.
[3] 刘艳丽,郭凯明,郭京裕.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刍议[J].当代农村财经,2019(9):31-32.
[4] 周小花.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
[责任编辑 彦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