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投入产出的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贡献度分析

2024-01-18隋云鹏李莹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就业

隋云鹏 李莹

摘   要: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和国民生活关系紧密,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备受关注。如今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已经得到共识,但其中消费性服务业就业贡献日渐下降,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拉力逐渐上升。近年来,黑龙江省完全就业贡献度低于全国,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率占比逐渐降低,直接和完全就业贡献度均低于非生产性服务业。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以促进该产业对就业增长的拉动。

关键词: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072-03

目前我国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贡献度已超过50%,服务业在拉动就业增长方面的贡献也逐年提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正逐渐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依靠农业和制造业存在,为生产活动和生产者提供知识性和人力的相关服务,是现代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就业增长的潜力越发充分地释放出来。作为我国传统工业大省和农业强省,黑龙江省目前有着保障就业的巨大压力,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就业促进,对黑龙江省经济的平稳运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裨益。

一、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现状

2016年以来,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在76万—93万人之间,在黑龙江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中所占比重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21.7%增加到2020年的26.93%,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生产性服务业在总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对比,近五年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比重差异有逐渐拉大趋势,从2016年相差1.25个百分点拉大到3.34个百分点。这说明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不断提升,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生产性服务业中各行业就业比重变化看,黑龙江省批发和零售业占同期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略有下滑趋势。行业就业占比分别为4.38%、4.31%、4%、3.2%、3.45%。相比之下,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就业人数中占比各年份分别为1.72%、1.99%、2.03%、2.51%和2.72%,有小幅度的上升态势。资金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占比逐渐提升。其中,金融业就业占比提升速度最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次之。

二、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贡献度

本文从投入产出表中各行业劳动者获得报酬角度考察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的消耗以及对社会就业的贡献水平。引入就业贡献度概念,用于计算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每投入1万元所产生的就业贡献度,并将其分为直接就业贡献度、间接就业贡献度和综合就业贡献度进行呈现。

(一)黑龙江省直接就业贡献度情况

1.直接就业贡献度现状

直接就业贡献度DLi为第i部门直接向国民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计算公式:

DLi=Wi/Xi(i=1,2,…,n)                    (1)

其中,Wi为第i部门劳动者获得的总报酬,Xi为第i部门的总投入。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黑龙江省2017年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可知,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就业贡献为15.95%,即每万元该产业投入会创造工资价值为1 595元。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多数行业直接就业贡献低于27%,即每万元行业投入带来的就业贡献值不足2 700元。其中,直接就业贡献度最高的是研究和试验发展的44.6%(即每萬元投入创造的工资价值为4 460元),其次是金融业的直接就业贡献度27.5%(即每万元投入创造的工资价值为2 750元);之后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1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为1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14.3%,直接就业贡献度相对较低(每万元投入创造的工资价值分别为1 890元、1 540元和1 430元)。直接就业贡献度最低的是批发和零售,仅有9.4%(即每万元投入创造的工资价值为940元)。

2.间接就业贡献度与完全就业贡献度现状

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是协同和关联发展的,每个部门的就业发展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就业。间接就业贡献可以用于了解一个部门的投入变化对其他产业或者行业就业的带动效果。完全就业贡献为直接就业贡献与间接就业贡献的加总。

根据投入产出表,设第i部门的间接就业贡献度为ILi,完全就业贡献为GLi。

GLi=DLi+ILi                                       (2)

GLi=DLi+∑(GLi-hij)(i,j=1,2,...,n)              (3)

公式(3)中,hij代表i部门的产出被j部门作为中间产品的数值占i部门总产出的比率,它是i部门的中间产品分配系数向量中的第j个元素。

hij=Xij/X(i,j=1,2,...,n)                (4)

H为h的矩阵

i部门产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导致对j部门中间产品消耗的变化,最终导致j部门就业量增加。其矩阵式表示为:

GL=DL+H·GL                        (5)

矩阵式(5)中,DL=(DL1,DL2,DLn)T

GL=(GL1,CL2,…,GLn)T整理可得:GL=(I-H)-1DL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就业贡献度为26.13%,即该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劳动者报酬增加2 613元的投入,通过与其他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联系带来1 018元的劳动者报酬投入。

由表1可见,在直接就业贡献度中排名第一的研究和试验发展在间接就业贡献度排名最低,仅有0.01%。在直接就业贡献度中排名第4的租赁和商务服务在间接就业贡献度排名第1,间接就业贡献度为17.3%,表明租赁和商务服务在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协同和关联效应最强。

将直接就业贡献度与间接就业贡献度汇总,得到黑龙江省完全就业贡献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研究和试验发展(44.7%),金融(34.1%),租赁和商务服务(3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18.4%),批发和零售(10.4%)。

三、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问题

(一)完全就业贡献度低于全国水平

由于黑龙江省就业占比较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和金融业,这些行业的市场结构不是国有垄断就是垄断竞争。这种市场结构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进程和专业化发展,扼杀了市场竞争,制约了产业效率的提高、供给水平的提升和就业岗位的创造。

由表1可知,与全国平均综合就业贡献度相比,黑龙江省6个分项中有5项均低于全国均值,说明这5项分行业中每万元投入创造的工资价值均低于全国均值,从而导致黑龙江省目前人才外流与相关行业招聘困难的现状。

(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比逐渐降低

2016—2020年间,与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他行业相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并且持续降低,2020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仅为1.7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各方面因素导致人才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吸纳人才的行业发展缓慢,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中的产业链上下游人才需求不高。

(三)就业贡献低于非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产业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非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指住宿、餐饮等消费性服务业。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直接贡献度低于第三产业就业直接贡献度平均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直接就业贡献度不足20%,仅占非生产性服务业就业贡献的一半,产业发展吸纳就业的能力低于非生产性服务业。

从间接就业贡献度来看,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其相关产业带动的就业较多。间接就业贡献度为0.101 847,但由于直接就业贡献度与非生产性服务业相差过大,完全就业贡献度(0.261 347)也低于非生产性服务业(0.379 031),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就业者的吸引力低于非生产性服务业。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

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发展情况,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定位,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引导,出台相关政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外部环境,打破生产性服务业中存在的行政垄断,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准入门槛,约束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干预行为;同时,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的方式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用于扶持生产性服务业的专项扶持资金,引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根本性地解决生产性服务业资金不足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其行业特性,可以认为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对其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目前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从业者技能水平不一,创新能力不强,同时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严重的人才外流问题。建议该省一方面采用灵活的人才选拔、培养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学校建立人才培养对接关系,同时完善企业在职人员培训方式,设立人员培训基地;另一方面政府完善高素质人才福利政策,利用人才专项资金,提高人才资金的使用效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保护激励生产性服务业从业者积极创新,提供从业者创新贷款或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

(三)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度,增加就业率

生产性服务业根植于传统制造业,并为传统制造业各个生产环节提供相应服务。因此,希望黑龙江省相关部门能够结合目前制造业发展的情况,构建相配适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增强制造业企业购买服务的意识,提升制造业生产流程,协调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打破行业间的技术壁垒,提供金融融资与市场开拓等领域的支持,以此提升服务业水平,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对拉动就业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白清.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5(4):17-23.

[2]   陈刚.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效应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5:18-25.

[3]   陈思雨.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与制造业协同视角[D].锦州:辽宁工业大学,2016:18-25.

[4]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國工业经济,2011(6):151-160.

[5]   贾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3.

[6]   孔令锋.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2):33-38.

[7]   刘辉煌,刘小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学报,2008(1):22-25.

Analysis of Employment Contribution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Input Output

Sui Yunpeng1, Li Ying2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150021, China;

2.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alway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employment capacity of service industry has been recognized, but the employment contribution of consumer service industry is declining, while the employment pull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s gradually ri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ribution of full employ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ment in knowledge-intensive producer services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irect and full employment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producer services. By improving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for producer servic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we can promote the employment growth of this industry.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employment; input and output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就业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