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困境、价值及有效运行机制

2024-01-17丁华锋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12期
关键词:研修名师受访者

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已然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当下较为常见的一种实践路径。为明晰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关键问题,笔者对省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共计17人进行了结构性访谈。本文主要从名师工作室建设困境入手,进一步澄清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及有效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实困境

运行良好的名师工作室,在弘扬为师之道、提升理论水平、助推经验迭代、打造未来名师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遗憾的是,因林林总总的原因,名师工作室的运行现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综合17名受访者的访谈结果可知,当前,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重建设轻管理。在交流过程中,17名受访者一致认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需要明晰名师工作室的价值使命,并能有效运行名师工作室相关事宜,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驱动工作室全体成员可持续发展、打造高质量教师团队的引擎。15名受访者在访谈过程中,多次提及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名师工作室获批后,部分名师工作室虽然完成了团队组建、工作室文化建设等,也按照名师工作室建设要求确立了未来发展目标,但是,工作室在管理方面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工作室开展的活动缺乏核心主题与推进主线,在理论性、系统性与辐射性方面离既定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重培训轻研究。名师工作室担负着培养未来名师的使命。在名师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有13名教师提及培训与研究的问题。在这些受访者看来,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邀请各类专家定期开展各类培训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其培训效能将大打折扣。只有依托一个课题或项目,抑或聚焦一个研究主题,在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基于团队教师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才是名师工作室进行理论提升与经验迭代的正确方式。只有将培训与工作室的研究及团队发展有机结合,以培训夯实研究基础,以研究深化培训效能,才能真正丰实名师工作室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整体提升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

重成果轻成效。在访谈过程中,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需要有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名师工作室的系列研修活动和研修内容需要结合一线中小学的生长点、困顿点进行顶层设计,以防止整个活动偏离正确的轨道,出现浮躁化、功利化和短视化的现象。正如其中一名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所言:“如果名师工作室对所有成员评价的重心放在参加团队活动、发表论文、研究课题、上示范课、讲公开课,以及出版著作上,忽略名师工作室担负的理念引领、结对帮扶、名师培育、示范辐射等方面的评估,那么整个名师工作室是存在价值缺失的。”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价值

基于前期访谈,笔者对17位受访者的核心观点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明晰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定位。在他们看来,立足新时代,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进行工作室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四大价值,以此定位自身发展。

弘扬为师之道。一个名师工作室,最大的价值在于思想引领。名师之名,名在风骨。立足新时代,有崇高教育理想与教学主张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可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汇集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人,完成弘道这一重大使命。主持人应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组织全体组员定期学习教育家精神、分享从教心得与教育智慧,让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学思践悟过程中不断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激发其作为教育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理论水平。中小学教师深耕教学一线,累积了大量实践经验,但囿于理论水平限制,大多数教师的经验仅仅停留在认知或操作层面,难以从实践中提炼出教育的一般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在名师工作室,通过常态化理论研讨与实践验证,各成员既能在名师教学主张的辐射引领中领悟各种教育教学原理,提升理论水平,还能将此经验迁移至己身,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助推经验迭代。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16门学科课程标准中,相继出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群教学”“课程内容结构化”等新词汇。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接下来才能突破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问题。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专项研讨及学科实践,教师就能在专家引领下,通过思想碰撞、学习深化与实践分享,逐步突破经验屏障,实现自我教学经验的迭代发展。

打造未来名师。名师工作室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孵化未来名师的摇篮。进入工作室后,各位成员基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借助工作室的定制化培训,通过课题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专项研讨、论坛展示、送教帮扶及论文案例撰写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工作室也可以借此打造学科骨干教师团队。

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机制

在访谈过程中,对于“名师工作室如何有效运行”这一问题,17名受访者基于自身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推进主线维度:建立“研—训—学—展—拓”一体化运行机制。正如17名受访者所言,名师工作室的运行需观照全体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意愿而逐步推进,是需要沿着一定的主线全面推进的。在此过程中,名师工作室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开展系统研究。随着研究的持续推进,工作室要结合团队需求跟进理论、理念及实操培训,夯实团队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与此同时,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还需要以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开启教学主张研讨与课堂诊断,帮助团队的每一位教师基于教学主张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研、训、学三个环节到位时,名师工作室还可以名师示范课、主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对外辐射,展示工作室个人及集体的研究成果。至于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当然重要,但不应成为名师工作室拓展环节最重要的评估指标。相较而言,拓展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圈,开展教联体或区域送教活动,将优质教学资源及研究成果传递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具有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

研修形式维度:夯实全域研修拓展机制。在回答“名师工作室推进形式”这一问题时,17名受访者的答案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定期研修及资源拓展工作。在此过程中,名师工作室需突破线下研修的局限,通过武汉教育云等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交流,分享研修成果,建构并运行混合式研修模式,以突破时空限制。二是打通名师工作室与高校、教育教研机构、学校之间的互动通道,集合多方力量参与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使团队成员在理论学习、课标研读、课堂诊断及成果提炼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冠名师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采用双线混融式研修模式,依托科大讯飞智慧教研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拓展活动。与此同时,该工作室还与高校、教研机构及学校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多次送教省内外多个薄弱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通过全域研修拓展机制阐释了为师之道,更在送教过程中夯实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了身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发展评估维度:跟进教师发展评价激励机制。身处名师工作室,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成员,均需为个体和团体的成长贡献力量。因此,在名师工作室创建之初,除了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整个工作室的总体发展目标之外,还需要跟进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每一位工作室成员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在“名师工作室成员评价”方面,15名受访者认为,“一刀切”的结果性评价对于工作室成员的发展而言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一位成员的发展目标各有差异,如能将工作室教师发展评价分为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两个维度,而且各占一半比重会更好。在“工作室评价机制”建构方面,17名受访者一致认为:建立并运行教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更容易激活每一位工作室成员的发展内驱力。经追问得知,教师发展共性评价主要是对所有工作室成员参与理论学习、日常活动、成果展示及引领辐射等活动的评价,主要倾向于过程性评价;教师发展个性评价则是基于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对年度发展目标完成度的评估,主要倾向于结果性评价。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均以激发各成员发展潜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为目标。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是名师管理能力与引领能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在向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迈进的道路上,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只有真正明晰名师工作室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的专业优势,全面有序地推进未来名师孵化及优质教育资源及研究成果辐射工作,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走到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中来,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市域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机制建构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0JA115)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研修名师受访者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