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4-01-16王南极
摘 要:“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流程为“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确定学习途径和策略—落实学习实践过程—融入学习评价与反馈”。文章以“压力的作用效果”这节课为例,以“学程导学式”教学流程为重点,详细论述了初中物理“学程导学式”教学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3-0074-02
“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借助学程导学单,围绕学程的五个环节建构教学活动[1]。学程是指学生的学习程序,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标准、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导学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程序,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实践本领,发展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师应依托“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流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策略,实施“学程导学式”教学。
一、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一)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其实是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在不知道学什么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浑浑噩噩地参与课堂教学。对此,教师应前置课堂,在课前研读教材,理清教学内容,设计学程导学单,明晰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增强物理学习的针对性。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内容,重在让学生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构建压强的概念。本课时重点涉及四个知识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增大与减小。这四个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此,教师在学程导学单中布置学习任务:探究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概念、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什么,便于有针对性地自学新知。
(二)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到何种程度
学习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出来的,展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情感等,便于学生知道学到何种程度,继而沿着适宜的方向学习。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可采用研读《课程标准》的方式确定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完善目标,使用显性行为动词表述目标等方式确定学习目标,并将其展示在学程导学单上。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一些内容,建构了一定的认知,储备了力学学习经验。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掌握不到位,且操作物理实验的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在学程导学单上呈现如下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能区分压力和重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画出压力示意图;(2)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和公式,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压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能操作物理实验探究出影响压力产生效果的因素,建构出压强概念;(4)体验物理探究活动,调查、收集生活实例,认知物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生活中应用压强知识的意识,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有了学习目标之后,学生便可以清楚“要学到何种程度”,便于有目的地学习物理知识。
二、确定学习途径和策略
学习途径和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工具,便于学生知道怎样学[2]。“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自始至终地为学生指明学习途径和学习策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设定活动方案,并借助学程导学单让学生知道怎样学。结合“压力的作用效果”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师设定了如下活动方案:
探究活动一:压力的概念
分析生活现象(桌面上的茶杯、斜面上的木块、墙上的图钉),绘制相应的压力示意图。
想一想:(1)根据三种示意图,能不能概括出什么是压力?(2)绘制三种现象中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思考压强和压力一样吗?
探究活动二:压力的作用效果观看插图。
想一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怎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究活动三:压强的概念
观看幻灯片,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想一想:(1)什么是压强?(2)怎样增大压强?怎样减小压强?
学习方案中的每一项活动都从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出发,便于学生积极体验每一项活动,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三、落实学习实践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是“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3]。教师可以依据学程导学单中的学习方案,利用教学智慧,使用恰当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任务成果,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围绕学程导学单中的探究活动二,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幅插图。学生认真观看,发现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于是,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大部分学生再次观看插图,认真思考,提出不同的猜测。面对不同的猜测,学生的探究兴趣愈加浓厚。同时,有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到底有哪些?要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教师趁机鼓励学生合作讨论,确定验证方法,操作实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操作实验,合作交流,集体展示,深刻地认识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锻炼了实验探究能力,实現了学习目标。
四、融入学习评价与反馈
在实施“学程导学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融入学习评价与反馈,做到“教—学—评”一体化[4]。
例如,在学生探究、掌握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后,教师设计随堂检测题(形成性评价法),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比如:
将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水杯会对桌面产生压力。如下关于“茶杯对桌面压力”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源于茶杯发生形变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其实就是重力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茶杯上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源于桌面发生形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有针对性地弥补,感知到物理的生活性,便于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何种程度的情况下,在体验多样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将“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工具,沿着“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确定学习途径和策略—落实学习实践过程—融入学习评价与反馈”这一流程实施教学,实现“学程导学式”教学模式价值,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王建虎.解析学程导学模式五环节的实践意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0):38-40.
徐耀光.以学为主的“学程导学”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3):15-17.
徐耀光,葛晓英.打造以学为主的学程导学高效课堂:学程导学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4):52-54.
葛晓英,徐耀光.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学程导学高效课堂:学程导学模式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58-60.
作者简介:王南极(1978.12-),男,福建南靖人,任教于漳州市南靖县城关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福建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