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2024-01-16刘伟

时代商家 2023年52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建议

摘要:本论文以政府会计制度下的A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然后从A单位暴露出的管理层不够重视,内控环境不稳固、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系统滞后及内外部监督有待改进四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并提出了A单位从提高重视程度,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控制活动、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建立共享平台及加强内外部监督,全方位监督几方面改进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案,以进一步优化A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内部控制;监管;建议

一、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下,不能如实反映单位“家底”,不利于单位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核算口径不一、信息可比性不高,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编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不能保证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内控制度没有真正执行起来。近几年因内控制度的缺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频频发生舞弊等行为,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执行内控制度也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原因,政府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政府会计制度的产生是为了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具有“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特色综合财务核算体系和报告体系[1]。增加权责发生制的部门财务报告制度,可以更加了解单位的债务情况,利于内控制度的管理[2]。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制度的监管下,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并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内控制度的执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环境。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查看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相关网站信息,可以看到近几年巡视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合同签订未经集体研究并征求法律顾问意见、将财政拨付的追加经费用于指标指定以外的支出、沉淀结余资金,并没有及时盘活资金、收入不及时上缴财政、私设“小金庫”、虚假支出等,大多数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重要行和必要性。

A单位为河北省沧州市某事业单位,编制人数10人,在职人数7人。通过查看近几年审计发现的支出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可以了解到A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存在着管理层不够重视,内控环境不稳固、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系统滞后和内外部监督有待改进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了其高效运转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仅影响着单位自身的运作效率,影响了业务的开展,还对社会公众利益产生负面影响。作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组织,A单位在政府会计制度的监管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经济活动在政府会计制度的监管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 管理层不够重视,内控环境不稳固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A单位在内部控制环境的塑造方面存在不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相对薄弱。从内控制度编制的质量来看,A单位只是照抄照搬上级单位的内控制度,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不符合单位实际情况。A单位没有专门成立科室负责内控工作,只是把这项工作分摊给财务科,财务科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A单位的内控工作缺乏全员参与和共识,缺乏明确的控制责任分配,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的稳固性不足。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A单位在开展业务、财务报销等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但是单位管理层并未意识到。A单位的控制活动和风险评估机制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然而,A单位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方面存在问题。在控制活动的设计上存在刻板和机械的情况,缺乏创新性和适应性,导致控制活动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缺乏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法和流程,以及系统性的风险应对策略,使得单位对风险的认知不足,难以做出准确的风险判断和妥善的应对措施。A单位没有做到基本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财务一人担任多个重要的角色,既是经办人,又是审核人,又是财务主管,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的行径;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使用人、保管人和财务人员职责不清,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 信息化系统滞后

当今已然是信息化时代。当然,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A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内控制度信息系统也不能很好地结合财务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系统等,只是独立的一个信息化软件,这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共享困难,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此外,内部控制信息的沟通渠道也亟需畅通,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和共享。内控制度如若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化软件,在真正应用时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就不能起到监督作用和核实作用,只能根据相关人员填写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难以确定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判断内控制度是否发挥着作用。

(四)内外部监督有待改进

要想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单位内部和外部同时监督。A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得到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内部监督机制更多的是对内控制度的编制和执行中的评价。A单位因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足,导致不能真正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不能真正抓住内控制度关键控制点。此外,内部的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往往被忽视,没有充分应用于决策和改进过程中,这限制了内部控制建设的效果。

对A单位外部监督更多的是依靠纪检部们、审计部门和财政等,但是因为业务的局限性,更多时候监督部门只能重点监督某一方面,范围比较小,并且多属于经济的范畴,比如资金的支出是否合规、是否超出预算;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否没有超出上限,报销手续是否完善。外部监督单位没有要求A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缺少对单位内部制度编制和执行的监督。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就是为了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可以说,政府会计制度为A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规避了旧的会计制度下可发生的某些问题。当然,政府会计制度下的A单位内部控制在当前环境下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管理层可以通过提高重视程度,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控制活动、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建立共享平台和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全方位监督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发生舞弊等行为的风险降到最低。内部控制制度应是全覆盖、全链条、多层次、多主体、拉网式、穿透式的监督。

(一)提高重视程度,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基础,用来描述高层对内控的态度、意识和行为。(诚信与道德观、组织结构、授权及职责、人事政策、激励与约束、高层的关注和监督)。A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是提高整体控制效果的关键。首先,单位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的责任人,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推动内部控制理念的深入人心。内部控制建设需要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三定方案(所谓的“三定”:一是定单位的职能,二是定内设机构,三是定人员编制)的有关规定,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3]。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内控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未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一般由办公室牵头。A单位的内控工作可以继续由财务科牵头,但前提是其他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其作用。内控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经济活动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4]。同时,建议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提高全员的控制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全员参与、共同认知的氛围,为建设稳固的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基础。其次,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明确责任分配,为内部控制环境的稳固性创造条件。最后,最后,A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明确控制责任和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为内部控制环境的塑造提供支持。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控制活动

A单位首先应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其次明确业务环节,然后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5],选择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流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最后就是督促相关人员认真执行。A单位应建立起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流程。通过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流程,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和分析可能的风险,制定应对策略,以确保风险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

A单位应采用系统性方法,识别并评估各类风险。风险评估应当尽可能全面、细化,形成业务流程图,确定关键风险点。后续的可以定期进行,主要侧重于经济活动的变化部分。如果单位的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应进行风险评估。建议引入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风险评估框架和流程,制定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以确保风险可控。A单位需要定期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确保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A单位的控制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在设计控制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单位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以实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为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A单位应创新和优化控制活动的设计。建议对控制活动进行全面梳理,挖掘潜在的风险点,并设计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同时,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控制活动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升控制效率。A单位应该创新控制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预算和绩效管理要求,确保控制活动与单位的战略目标和使命相一致。

(三)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建立共享平台

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人工智能、信息共享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6],并且迫在眉睫。信息化的加入,可谓是如虎添翼,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这样的内控制度更加客观、公正。A单位应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足够资源,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将内控目标、内控制度、内控关键点、内控方法、财务信息、资产信息、政府采购、预决算等串联起来,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内外部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会提高工作的效率并防止舞弊等行为。

(四)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全方位监督

内部控制建设需要联合内外部监督的力量,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机制。A单位应该专门成立内部监督部门,保证其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约束,可以公正的履行监督职责。内部监督部门的人员可以直接对单位的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从业人员要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是综合性人才,要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准确、快速的发现在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限期整改到位,能够尽心尽职地完成内部监督任务,讓内部监督部门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内部监督部门还要配合审计、纪检、财政等外部监督部门的检查工作,将之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汇报分享,供外部监督部门参考意见。

尽可能地发挥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要不定期对A单位的经济事项、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等进行监督、审查,通过不断的监督来发现隐患,甚至是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加强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为A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推动内部控制不断优化。

四、结束语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当前环境下面临着一些问题,然而,随着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提高重视程度,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控制活动、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建立共享平台及加强内外部监督,全方位监督,可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断完善。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共同努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袁冬明.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启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4).

[2]冯任佳.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 2014(5).

[3]唐大鹏,武威,王璐璐.政府会计改革与内控建设[J].会计之友, 2017(8):19-23.

[4]宋宇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5(1).

[5]王鹏.全面准确理解好执行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J].财务与会计,2013(12).

[6]张伟.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必要性与优化设计[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2(3).

作者简介:刘伟,女,1989年12月生,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