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两家系致病基因及临床特点

2024-01-15周海涛牛宇杰刘德全潘社红任向阳李玉林王云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凝胶电泳证者琼脂糖

周海涛 牛宇杰 刘德全 潘社红 任向阳 李玉林 王云龙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471009 2)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河南 洛阳471009 3)河南省肿瘤细胞免疫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 洛阳471009 4)洛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 洛阳471009 5)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组进行性平衡和协调能力障碍的高度遗传异质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行走不稳渐至卧床不起,常伴语言含糊,绝大部分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成年发病,全球发病率约为3/100 000[1-3]。迄今为止,已报道的SCAs 亚型多达40 余种,其中SCA3/Machado-Joseph disease(MJD)是最常见的亚型,其次为SCA2、SCA1、SCA7 和SCA6,SCA12 和SCA17 亚型少见,SCA8、SCA10 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罕见[4-6]。国内SCA2 病例偶有报道[7-8],但河南地区SCA2 报道较少。本次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Sanger 测序方法确诊了两个SCA2家系,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家系1(4 代29 人):先证者Ⅲ1,男,40 岁,农民,以“行走不稳3 a,加重2 个月”为主诉就诊,诉走路醉酒感。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志清,认知功能正常,言语不清,脑神经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差,直线行走困难,闭目难立征阳性,深、浅感觉无异常,巴宾斯基征阴性。

家系情况:先证者祖母Ⅰ2,有行走不稳症状,发病及去世年龄不详;先证者父亲Ⅱ1,72岁,因不能行走已卧床5年余;Ⅱ3、Ⅱ5均有类似症状,已故;Ⅲ6,女,37 岁,言语不清,行走正常;Ⅲ10,女,32 岁,行走不稳3年余,持物不稳,张嘴后闭合困难;Ⅲ11,男,35岁,行走不稳10 余年,已卧床;Ⅲ12,男,32 岁,间断头痛、头晕;Ⅳ1,男,16岁,目前正常;Ⅳ2,男,15岁,记忆力下降2 a,行走正常。见图1。

图1 家系1家系图Figure 1 Diagram of the pedigree 1

1.1.2 家系2(4 代14 人):先证者Ⅱ3,男,66 岁,退休,以“言语不清、行走不稳2 a,加重6 个月”为主诉就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志清,认知功能正常,言语不清,脑神经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差,直线行走困难,闭目难立征阳性,深、浅感觉无异常,巴宾斯基征阴性。

家系情况:先证者父亲Ⅰ1,有行走不稳症状,已故;Ⅱ1、Ⅱ2均正常;Ⅱ5、Ⅱ7有类似症状;Ⅲ1、2、3、4和Ⅳ1均正常。见图2。

图2 家系2家系图Figure 2 Diagram of the pedigree 2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及血液基因组提取: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用EDTA抗凝管抽取外周血2~3 mL,放置于—80 ℃冰箱保存或直接进行血液基因组提取。DNA提取按天根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使用NanoDrop 2000C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对提取DNA浓度进行测定,A260/A280比值在1.8~2.0提示样本纯度较高,可进行后续试验。

1.2.2 引物、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及Sanger 测序:SCA1、2、3、6、7、12、17、DRPLA 亚型特异性引物(表1)由华大基因合成。PCR反应体系为25 μL:TaKaRa LA Taq(5 U/μ L)0.25 μ L,2×GC Buffer1 12.5 μ L,dNTP Mixture(2.5 mmol each)4 μL,DNA 模板2 μ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1 μL,最后加入ddH2O水补足体积。PCR反应条件: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5 s,以表1中的退火温度退火45 s,72 ℃延伸60 s,循环35次;72 ℃终末延伸7 min。取10 μL扩增产物进行2.0%琼脂糖凝胶电泳,5 V/cm,60 min,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拍照。异常条带切胶送华大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先证者确诊后对其余家系成员进行验证。

表1 SCA1、2、3、6、7、12、17、DRPLA亚型特异性引物序列Table 1 Specific primers sequence of SCA subtype 1,2,3,6,7,12,17 and DRPLA

2 结果

2.1 SCA2 亚型的确定首先对以上两个家系先证者进行SCA1、2、3、6、7、12、17 和DRPLA 亚型筛查,各亚型基因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TXN2 基因存在两条分子量差别较大的条带,提示SCA2 型可能性大(数据未展示)。分子量较大的电泳条带切胶后送公司行Sanger 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 先证者ATXN2 PCR 产物CAG 重复次数为44 次(图3A),家系2先证者ATXN2 PCR产物CAG重复次数为38次(图3B),均大于可致病的最低CAG重复次数33次。

图3 两家系先证者ATXN2基因PCR产物Sanger测序图(反向引物)Figure 3 Sanger sequencing of PCR product of ATXN2 gene in the two probands(reverse primers)

2.2 家系验证先证者确诊后对其部分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家系1 部分成员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4所示,先证者(Ⅲ1)及其儿子(Ⅳ1)、二叔大女儿之子(Ⅳ2)、二叔之小女儿(Ⅲ10)均检测到异常扩增条带,其三叔之小儿子(Ⅲ12)及对照样本均未检测到异常扩增条带。对异常条带进行Sanger 测序显示Ⅲ1 CAG 重复次数为44次,Ⅳ1 CAG 重复次数为44 次,Ⅳ2 CAG 重复次数为42 次,Ⅲ10 CAG 重复次数为41 次,对Ⅲ12 电泳条带测序结果显示CAG重复次数为22 次,对照样本电泳条带测序结果显示CAG 重复次数为18次。

家系2 部分成员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5 所示,先证者(Ⅱ3)及其妹(Ⅱ7)检测到异常扩增条带,其子(Ⅲ1)、女(Ⅲ2)、外孙女(Ⅳ1)及其妹之子均未检测到异常扩增条带。对其妹的异常电泳条带进行Sanger 测序显示CAG 重复次数为38 次,对Ⅲ1 的正常条带行Sanger测序显示CAG重复次数为22次。

图5 家系2 部分成员ATXN2 基因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Figure 5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f ATXN2 gene PCR product from part number of pedigree 2

3 讨论

本研究按照文献的遗传性共济失调基因诊断流程[1],首先采用PCR 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洛阳地区两个遗传性共济失调家系进行SCA 1、2、3、6、7、12、17 和DRPLA 亚型的筛选,初步确定为SCA2 亚型后进行Sanger 测序验证,最终发现两个SCA2 家系,此方法与二代测序相比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实验条件要求不高,便于医院推广应用进行临床诊断及产前筛查。河南地区SCA2家系报道较少,本研究完善了全国范围内SCA2 家系的河南数据,为今后SCA2 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遗传资源。另外,长期以来,作为外迁人员较大的地区,河南地区SCA2 家系是否对外地SCA2家系产生奠基者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SCA2 致病等位基因上CAG 重复数目与发病原因和发病年龄密切相关[9-11]。SCA2为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ACDA)的一种,致病基因为ATXN2,编码Ataxin-2蛋白,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为ATXN2基因编码区第一外显子CAG 重复次数超出正常范围,导致翻译出有毒性的多聚谷氨酰胺蛋白,对小脑和脊髓甚至其他中枢和(或)外周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属于多聚谷氨酰胺蛋白疾病(PolyQ)[12-15]。ATXN2 基因由英国、美国和古巴学者于1993 年通过对古巴一个SCA大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后定位于12q23-23.1位置[16],此后,1996年3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分别克隆了该致病基因[17-19]。古巴学者对其本国578个SCA2家系的分子遗传特征分析后发现正常等位基因CAG 重复次数13~31 次,最常见的为22 次重复,而致病等位基因CAG 重复次数32~79 次,最常见的为37 次重复[20]。王俊岭等[21]对300名健康人群进行ATXN2基因CAG重复次数测定,结果显示CAG 重复次数14~28 次,SCA2 患者CAG 重复次数32~79 次。本研究中的2个家系成员正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次数18~22次,致病等位基因CAG重复次数38~44次,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PolyQ类疾病具有遗传早现的特点[3],SCA2也不例外,其主要机制在于不论致病等位基因来自于父亲还是母亲,CAG 重复次数在代间遗传时具有高度不稳定性,且最终结果几乎都是CAG 重复次数的增加,导致更具毒性的多聚谷氨酰胺蛋白聚集,使得发病年龄提前[22-24]。上述机制只能解释57%的遗传早现,Pulst 等[25]研究发现SCA6 的致病基因CACNA1A钙通道亚单位CAG 重复次数的增加对SCA2 的遗传早现有协同作用,可以解释约6%的遗传早现,剩下约37%的遗传早现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家系1中第2 代50 岁左右发病,第3 代30 岁左右发病,第4代中的Ⅳ2 15 岁即出现记忆力下降症状,存在遗传早现情况,但已经检测的第3代与第4代患者在CAG重复次数方面并无明显变化,是否存在CACNA1A基因的协同作用还是其他原因,需进一步研究。家系2中仅第2代部分成员存在共济失调症状,第3代均无症状,且检测结果正常,无法确定有无遗传早现情况。

按1982年的Harding ADCA分类标准[26],根据有无小脑外系统损害症状及视网膜色素变性ADCA可分为3类,ADCA1即共济失调合并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或肌萎缩类型,ADCA2 即共济失调合并视网膜色素变性类型,ADCA3 即单纯共济失调类型。根据以上分类标准,SCA2 属于ADCA1 型,其症状复杂多样,除共济失调外,可能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症状[27]。本研究中的两个家系均以行走不稳为主要症状,部分成员伴言语不清、记忆力下降,未观察到肌萎缩。

总之,本研究采用PCR 结合Sanger 测序方法检测到洛阳地区两个SCA2家系,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家族性的行走不稳。本研究完善了全国范围内SCA2家系的河南数据,为今后SCA2 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遗传资源。

猜你喜欢

凝胶电泳证者琼脂糖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基于胶原-琼脂糖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构建研究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水乳化法制备罗丹明B接枝琼脂糖荧光微球❋
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及其家系报道
水乳化法制备罗丹明B接枝琼脂糖荧光微球❋
琼脂糖以及高分辨率琼脂糖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DNA计算的最大权团问题设计
4种核酸染料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例AxB血型家系调查遗传方式及血清学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