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漆文化赋能产业品牌的研究

2024-01-14姚丽芳

东方收藏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应用发展

摘要:福州是我国四大漆艺的发祥地之一,如何利用和推广好“福州大漆”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在致力于打造中国漆文化中心、国际漆艺重镇的基础上,做好“福州大漆”文化品牌,推动漆文化赋能产业品牌的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分析福州大漆文化具备赋能产业品牌的基础所在,以及目前福州大漆傳承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在大漆行业的相关工作实践,提出几点漆文化赋能产业品牌的建议,以期助力于福州大漆文化的推广。

关键词:福州大漆;产业品牌;传承;发展;应用

福州是我国四大漆艺的发祥地之一,数百年来,其作为中国漆文化的重镇,拥有着从大漆原料加工到大漆工艺制作再到大漆消费这一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它是我国漆艺发展的龙头,更是我国漆文化发展的中心。清代“五口通商”时期,欧洲对东方精美漆器的巨大需求推动了近现代工业设计与福州大漆工艺的深度结合。福州大漆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载体,延续了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文化,已然成为福州重要的文化资源。如何在进一步推进打造中国漆文化中心、国际漆艺重镇的基础上,做好福州大漆的文化品牌,进而推动漆文化赋能产业品牌,值得研究。

一、福州大漆文化具备赋能产业品牌基础

其一,有历史渊源。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一同被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则是中国原创工艺技法的活化石,目前风行于全国漆艺术院校的漆画也源自福州脱胎漆艺技法。

其二,有政府支持。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福州市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脱胎漆艺之都”;2021年,福州在全省率先实现非遗保护地方立法,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批准了《福州市脱胎漆器技艺保护规定》,并于2022年正式实施,以地方立法的方式推动大漆文化传承发展。

其三,有研究平台。2016年,福州市在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成立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和朱紫坊漆艺众创空间,积极打造中国漆产业的高端智库。

其四,有交流互动。2016和2018年,福州已成功举办两届“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6万多人次的观众,受到100多家境内外媒体、300多名记者的现场报道。其致力于打造国际漆艺高端展示平台,为福州漆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与世界交流的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传承面临断层

一是高层次人才少,人才断层,发展后继乏人。福州脱胎漆器工艺复杂,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再加上天然漆的特性,需要层层阴干,往往需要数月,整个过程异常耗时,经济效益却不高。由于从业人员的劳动付出与期望报酬落差很大,年轻一代不愿意进入该行业,而坚守阵地的老艺人正在逐渐老龄化甚至离世。据统计,目前福州大漆行业具有中高技能和技术职称的人员仅100多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名,平均年龄79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7名,平均年龄67岁。漆艺行业的从业人员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发展后继乏人。

二是高校资源利用不充分。目前,漆艺专业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等高校开设,且基础课程也多只在漆艺专业方向的学生中教授,未作为专业基础课全面开展。即使是漆艺专业的学生从高校入学到毕业,学习实践的时间也就短短四年,不管是技艺还是理论都没有达到高水平的标准,步入社会后或多或少都需要继续深造,难以实现传承与创新。

三是社会性大漆研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青少年普及范围不够广。在当下,福州的漆文化日渐复苏,普通市民对非遗大漆文化也有所“耳闻”,但依旧多是只闻“福州脱胎漆器”之名而不识其真面目,只知“漆器”一词而不知“天然漆”。2021年,基于当年暑假鼓楼区教育局开展的“我是世遗‘虎纠娃”研学抖音大赛、教育部发布的“双减”政策,以及市面上没有任何大漆研学体验产品的现象,笔者所在单位从2021年5月开始积极开发研学产品并投入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州地区能够独立研发、承接针对青少年和普通市民的大漆研培机构不足3家。就笔者所在单位2022年开展的91期大漆类研学实践活动中接待的5000余位市民中,对于“大漆是什么”这一问题,将近99.5%的人都给出“油漆”“涂料”这种答案,这反映出社会大众缺乏对福州脱胎漆器的基本认知,振兴福州漆工艺和消费市场缺少相应的社会氛围。

(二)产品脱离生活

一是漆器生活应用少。目前,脱胎漆器生产不够全面多样,导致漆器在生活中应用少,无法覆盖各圈层的消费群体,也限制了大漆的消费市场,因而成为小众产品。究其原因,在于对传统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创新不够,特别是在充分吸收传统髹饰技艺的基础上,创作出植根漆文化土壤、符合时代审美、体现当代艺术、融入现实生活的漆艺术精品和漆文化产品上尤显不足。

二是普通消费者“可望不可及”。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作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漆画一共入选86幅,漆器仅1件,画与器的悬殊比例凸显出缺乏生活性、不够接地气的现状。漆画的艺术性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距离理解和接受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意境尚有一定的距离。此外,漆画价格昂贵,小则三四千元,大则上万元是常见的,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可望不可及”。

(三)宣传不足

一是缺少品牌效应。福州漆艺独立团队规模小,缺少与大品牌联名的机会,至多是作为大品牌的大漆部分生产代工单位。除了国有企业建设运营的“福漆”品牌之外,市场上并没有再形成有影响力的大漆品牌。

二是缺少持续宣传。目前,福州市尚未建立系统的大漆官方宣传平台,宣传内容多为展览活动的宣传,或者公益性科普短视频、纪录片,没有商业性的大漆广告,未能在电视台等主流宣传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没有做到长期滚动宣传。

三、漆文化赋能产业品牌的建议

(一)携手研培教育行业,打造“漆+”研学实践基地,拓展大漆人才培养新格局,开展普及式大漆教育

一是继续完善公益性脱胎漆艺传习所。通过传习平台,引导福州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高校及研究院所合作,对接漆艺大师,培养年轻漆艺人才,培育创新群体,促进福州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創新性发展,为福州传统漆艺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优秀人才。加强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等院校的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二是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福州漆文化研学旅行的示范性精品线路与实训产品,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针对传统漆艺系统学习难度大、时间久等问题,采用“化整为零,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发适合零基础学生的大漆类研学课程,用“活页式”方法把繁琐的制作工艺碎片化,将需要按顺序进行的制作工艺进行拆分,逐项提炼出来体验。同时,以丰富的研学实训活动,给漆艺创作与打样、大漆制造、“漆艺+”跨界等创客提供教学机会。依托朱紫坊漆艺众创空间内入驻的漆艺创作、亲子营类、儿童戏剧表演类、自然教育机构类、短视频类等方向的创客,合作开发推广非遗大漆类研学实训课程实训产品,从而开展大漆非遗研学体验课系列活动。

三是承接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推动漆文化知识进校园,让大漆文化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中小学开设专门乡土课程进行普及,列入学校兴趣小组,师资力量进行全市调配,建立示范基地,让大漆非遗文化成为美育、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厚积“厚”发,破圈传承,让大漆文化更接地气

一是大漆工艺胎体、镶嵌等材料的创新。鼓励大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或复原大漆附着在其他材质如玻璃、丝织物等之上的技术问题,研发新型漆器,增强大漆行业自身的技术、工艺实力。借助现有科技手段弥补脱胎漆器制作中的不足,通过高新技术与漆艺的结合,研发和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法和新产品,成熟的技术和材料向行业推广应用,以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如,以3D建模打印的PLA材质为胎体,解决脱胎漆器胎体造型制作难的问题,设计打造出一批兼具脱胎漆器的轻巧造型、大漆的流光溢彩特色的新型漆器。

二是以漆艺文化、技艺跨界输出,链接其他行业,扩大漆器创作技艺的应用范围。面向不同领域的产品设计师、陈展设计师等输出大漆文化,以培养一批知文化、欣赏美、懂工艺、能上手的设计师,再借助他们打开不同品类产品行业市场。如,针对箱包行业,以福州髹漆皮具制作技艺为基础,以Louis Vuitton品牌经典硬箱为原型进行再造,探索箱包制作工艺的新思路,也能够促进大漆皮料在国际的运用和传播。再如,与消费电子产品合作,传播漆文化,通过参观、座谈会的方式,双方设计师围绕工艺匠心、产品设计理念、设计美学等方面展开分享与交流,共同讨论并理解漆艺和科技产品的工艺之美,实现破圈引流,以期树立漆产业标杆、拓展新的消费群体、培养消费市场,追求1+1>2的合作效果。

三是做好大漆的数据库建设,积极打造元宇宙、数字衍生品,推动行业数字化。如,针对热爱非遗艺术、关注福州大漆的藏友们,开发限量版《虎鸠系列》数字艺术藏品;举办线上数字艺术拍卖会,通过“数实融合”,用数字化赋能福州的传统工艺美术,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三)宣传推广,实现内容的多元化互动

一是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以举办“第三届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为契机,建设大漆生态推广平台,更好地呈现福州大漆生态圈。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化运作集创意研发、技术支撑、信息咨询、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统计调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权威福州大漆综合服务平台或网站。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进行品牌营销,积极为福州漆艺从业者、企业提供专业的宣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借鉴景德镇陶瓷网等的经验做法,依托福州漆艺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福漆指数”微信平台,将福州城区以及周边地县市的“漆+”业态全部纳入数字地图,之后待市场成熟,亦可搭建商城功能,形成自有的多商户大漆商城。

二是努力打造全媒体矩阵。通过多元化的媒体渠道运营,各展所长,为用户提供服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粉丝,最终促成转化,达成变现的可能。在横向矩阵上扩张布局,增加小红书、企鹅号、今日头条等社交平台问答平台视频。在纵向矩阵上精耕细作,在已有的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信社群、协作的个人号、抖音号等平台生态进行内容完善。

三是创新福州漆艺故事的讲述方式。联合广告、影视行业,以福州漆文化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用声光电表演方式讲述福州大漆的故事,创作一支商业广告、举办一场沉浸式文旅演出、拍摄一部影片等。如,以福州老艺人参与长沙马王堆漆器修复,复原大漆髹饰技法中的针刻技法,以及一套复刻的辛追夫人大漆陪葬品“西汉彩绘双层九子漆奁”为题材,针对青少年研发“沉浸式、剧情化”的剧本营,以漆文化与汉服文化为基础,一览西汉漆器“九子曾检”的魅力。

四、结语

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现代社会,漆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能够赋能产业品牌的文化资源。通过将漆文化与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相结合,可以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产业品牌的支持和推动,通过产业品牌的推广和传播,可以扩大漆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加强对福州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漆文化与产业品牌的融合发展,为产业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合.浅谈福州传统漆艺在中职学校的教与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12-113.

[2]福州市脱胎漆器技艺保护规定[N].福州日报,2021-11-30(005).

[3]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班调研组.福州脱胎漆器技艺保护和产业发展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21(04):73-76.

[4]詹伟锋.福州脱胎漆器产品的型意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18):215-219.

作者简介:

姚丽芳(1993—),女,福建宁德人。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艺术硕士,方向为综合绘画研究。现为助理工艺美术师、福建省轻工技术能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文化专委会会员、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传承应用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