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绍安脱胎漆艺的传承和创新

2024-01-14王旭

东方收藏 2023年11期

摘要:沈绍安脱胎漆艺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我国漆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究其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于不断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和始终坚持保证质量、精益求精的传统。文章以作品《牡丹富贵大圆盒》为例,论述沈绍安脱胎漆艺的传承和创新,并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沈绍安;脱胎漆器;薄拍;髹漆

一、沈绍安脱胎漆艺的历史渊源

清代中期出现一位在我国脱胎漆器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的艺术家,名叫沈绍安,他革新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由于沈绍安是福建人,自其之后,脱胎漆器便成为福建漆艺的一个代名词。沈绍安从漆匠工作中得到启发,在传统的夹纻木胎工艺基础上恢复并改良夹纻工艺,创新地使用绸、绢等精细布料与漆结合进行裱脱,使脱胎漆器更为轻薄、质地更为坚固、造型更加细致,推动漆器从日用性为主进入以观赏性为主的领域,从而形成了中外闻名的脱胎漆器独门工艺。

二、沈绍安脱胎漆艺的艺术特色

沈绍安脱胎漆器的制作,是先以泥土、石膏、木模等制成胎型,以生漆为黏剂,用夏布(苎麻布)、绸布等逐层裱褙,阴干后脱去原胎模的谓之为布坯,另一种是木坯,两者皆要在坯地上经过上灰、打磨、髹漆、研磨,再加以装饰,使之成为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工艺品。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还有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螺钿等。新中国成立后,脱胎漆器匠人又发展出宝石闪光(赤宝砂、玛瑙纹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仿青铜等产品,同时和玉石、牙、木、角等雕刻艺术结合起来,使脱胎漆器表面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真可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技艺精湛、装饰技法丰富多彩、色彩明丽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英国学者斯脱雷奇在《中国漆器》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福州的漆器,由于多以丝绸为主,所以欧洲又称为丝绸漆器。在彩漆中渗入质量最好的金、银末,使其作品的外表有着令人愉悦的金属般的光泽,色彩的艺术感染力特别强。”

对于沈绍安的漆艺成就,海内外均予以高度评价。这位中外闻名的脱胎漆器艺术家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民间漆艺,创造出以泥金、泥银入漆,以手掌薄拍的独特髹漆技术,改变了传统漆器的面貌,因而创新了轻巧、美观、耐用且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福州脱胎漆器,这在我国漆器艺术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飞跃。

现陈列于福建博物院的漆器作品《竹根瓶》《荷叶瓶》《提篮仙女》,被人们誉为福州漆器中的“三宝”。其中,《竹根瓶》为沈绍安玄孙沈正镐制作的脱胎漆器,设计取材于竹根的自然形象,再进行充分的艺术加工,富有艺术魅力。其口沿外侈,呈不规则连弧形。瓶身呈竹节状,主节粗壮,略长,直颈,腹微鼓,节轮清晰。外壁贴附小竹节,加饰枝叶,底附弧形三足,足壁外呈细密颗粒状,表现了竹根的断面,生动逼真。质地黄中泛绿,光滑柔润,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三、技艺的传承

进入20世纪,沈绍安后人沈正镐、沈正恂继承祖传髹漆技艺,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在原有的紅、黑、朱、紫之外,新研制出金、银、天蓝、苹果、葱绿、古铜等色,制出的产品古香古色、光彩夺目。他们在人物造型上注重形象的塑造,雕工精细,神态生动,洋溢着动人的艺术魅力。因此,他们的作品除作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外,还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获得金牌等重要奖项。沈正镐、沈正恂、沈正愉、沈正铎(幼兰)等沈氏一族的脱胎漆器,先后选送参加意大利觉兰多、柏林、伦敦、美国圣路易斯等地的国际博览会展出,荣获各种奖项,一时声名大噪。现珍藏于福建博物院的由“沈绍安兰记”作坊生产的、外表髹以金漆的《金锦鼎炉》《寿星》《李铁拐立像》以及仿古铜《观音立像》等作品,都是沈氏家传的佳作,如今已成为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提到沈绍安脱胎漆艺的传承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李芝卿。他是中国现代漆画的奠基人,早年师从清廷御工林鸿增和日本漆艺大师原田学习漆艺,并赴日本留学,后进入“沈绍安兰记”作坊当技师。李芝卿在髹饰艺术方面作出了具有创造性的贡献,他系统地总结前人的漆器髹饰技法,制出百块漆饰样板,色纹奇巧,变化无穷,美妙动人。李芝卿利用色漆稠和稀的不同、快干或缓干时皱与平滑的特性、透明与不透明的性质,以及银箔反光等方法来髹刷或流滚纹样,再经过研磨等工序便形成了华丽富贵的花纹;在独创仿制古铜器的锈斑色彩、纹样方面也非常精妙,做到了准确表达所仿之物的色感和质感。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漆仿青铜《商后母戊鼎》,是李芝卿杰作之一,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令人惊叹不已。李芝卿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得到高度评价,并荣获奖励,多件作品为国有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位承前启后、集百家之大成又勇于创新的漆器艺术匠师。

笔者的父亲王维韫师从沈绍安第六代传人沈德铭,对于泥塑、脱胎、地底、漆线以及各种髹饰技法都能熟练掌握,为沈绍安脱胎漆艺的关门弟子。《荷叶瓶》最早是由沈绍安家族创作的艺术精品,曾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并荣获金牌奖。父亲多次带领子女和学徒用不同技法创作《荷叶瓶》,使我们充分掌握和领悟沈绍安脱胎漆艺的艺术内涵与魅力。其最典型的装饰手法就是以金、银箔研磨成粉调入色漆,荷叶瓶的瓶身采用厚料晕金,其花朵装饰用薄料弹染,色彩鲜艳而稳重。父亲运用上述技法制作出的《九狮鼎炉》《荷叶瓶》等作品,现珍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

笔者继承父亲的脱胎漆器技艺创作的《牡丹大圆盒》,直径 48、通高 22 厘米。其采用阴脱技法制作,牡丹花用蛋壳镶嵌,将事先画好的牡丹花底稿描绘在制作好的盒坯上,然后用“红锦”退光涂在花瓣上,涂一片并嵌一片蛋壳,把每一片牡丹花瓣嵌出明暗层次,使花朵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具有线条流畅、柔软飘逸的视觉效果。

回顾历史,沈绍安脱胎漆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良好的信誉,创造出辉煌的成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漆器品牌代名词。时至今日,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沈绍安脱胎漆器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而被尊为“福州脱胎漆器鼻祖”的沈绍安,其一生最大功绩便是“继承传统,立志创新”,正是其以创新的态度对待艺术,才得以推动脱胎漆器艺术的巨大发展。

四、技艺的创新

出生在传统的漆艺世家,笔者从小便耳濡目染。自从艺以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笔者既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也掌握了脱胎漆器制作的全流程工艺技法,成为沈绍安脱胎漆艺的传承者。在40多年深受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父亲对造型工艺真谛的不懈追求、对髹饰技艺的精益求精、对上色(厚料、薄料、硬漆等)的得心应手。

或许,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笔者已记不清与父亲制作过多少作品了,但他对创作脱胎漆器的执着、对完美艺术的追求深深影响着笔者,激励笔者不断尝试、不断突破,努力制作出新的脱胎漆器艺术品。

在脱胎漆器作品中,以常规的瓶、盘、盒、具居多,属于较为常见的实用型工艺品,技艺特征受传统技法制约而无法得以充分展现。在艺术追求日益提高的当下,对脱胎漆器的艺术特点及技艺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在传承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对作品进行创新,使福州脱胎漆器有新的呈现方式。

笔者创作的《牡丹富贵大圆盒》(图1),是在传承沈绍安脱胎漆艺的基础上,积极挖掘传统技艺与各种髹饰手段的配合,实现漆艺语言的新表达。

这件《牡丹富贵大圆盒》以牡丹花为题材,又以团花构图的形式,采用传统脱胎漆器制作技艺与现代多种髹漆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过程使用大漆、夏布、金银箔、螺钿等多种材料,叶子、花心、花蕊、枝干分别用螺钿镶嵌,并用黄色、绿色、褐色、朱红色等漆粉颗粒堆漆,以及彩绘、贴金、银箔、罩透明漆、推光漆、干透后多次研磨抛光、揩青等工序进行制作。盒内立体的牡丹花髹饰则采用沈绍安漆艺的经典薄料彩髹技法进行表现,上色时选用合适的刷子,结合手掌拍打,将薄料均匀地分布于牡丹花上,及时将事先准备好的洋红色等色料刷丝般地彩髹于薄料上,使之與薄料相互交融,从而呈现出色彩的明暗关系,赋予牡丹花层次感和立体感。

与实用型传统工艺品相较而言,《牡丹富贵大圆盒》集多种髹饰技艺技法于一体,是一件集泥塑制模、脱胎、地底制作、蛋壳镶嵌、堆漆磨显、薄料彩髹等不同技法于一体的漆艺作品。同时,笔者大胆地把平面构图(圆盒表面髹饰采用多层堆漆磨显的平面效果)与立体造型(圆盒里面的牡丹花采用薄料彩髹工艺的立体效果)结合在一起,也是传统与现代技艺相互搭配使用的一次成功尝试,开辟了脱胎漆器制作的新思路。

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是福建省工艺美术行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承担着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收集、收藏、保护等职能,自成立以来,该馆逐步征集、保管了2500余件(套)福建省的工艺美术大师和能工巧匠的艺术精品、珍品和遗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是福建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福建工艺美术的一张亮丽名片。现珍藏于该馆的《扬帆象耳瓶》《生肖虎》,亦是笔者在传承沈绍安脱胎漆艺基础上突破、创新的重要成果。

脱胎漆器《扬帆象耳瓶》经泥塑、制模,塑造成通体为生漆夏布(麻布)等材料脱胎成型的椭圆形,以及非对称的船帆造型(图2)。瓶身运用丝瓜络打底纹样、经打金地、贴银箔、髹推光透明漆,以及干透后研磨、抛光、揩青等工序制作,其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端庄大气。象耳贴金箔髹透明漆,配以船形底座,座上印锦菊花纹样髹彩漆晕金。整件作品采用多种漆艺技法进行制作,寓意一帆风顺、繁花似锦、万象更新,并寄寓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脱胎漆器《生肖虎》(图3)是一件以阴脱法创作的现代脱胎漆器作品,其以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为灵感,刻画了十二生肖之一虎的造型。整件作品形象逼真,老虎呈向上的姿态立于岩石之上,四肢强劲有力,双眼炯炯有神。老虎的毛发纹理和肌肉结构被处理得十分细腻到位。其通体髹金彩漆,底座为墨绿色彩髹晕金。整件作品富有华丽的色彩,搭配十分和谐。作品不仅仅是对虎这一生肖的表达,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勇气、力量和权威的讴歌。

五、结语

沈绍安脱胎漆艺世代相传、良工辈出,在国内许多博物馆都藏有其珍品,在海外亦享有盛名。漆文化在中国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令人叹为观止,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漆文化历史遗产。我们深信,沈绍安的创新精神将鼓舞一代又一代漆艺匠人去开拓创新,福州脱胎漆器这朵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之花,也将会绽放得更加绚丽。

参考文献:

[1]杨修锄.福建工艺美术——福州脱胎漆器专辑[M].福州: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1986.

[2]郑礼阔.福建漆艺术家集[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

[3]陈天赣.漆界——福州当代漆艺70人[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王旭,福建福州人。现为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民间艺术家、福建省漆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现就职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有限公司,专长漆器,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维韫学习漆艺。作品曾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作品《牡丹大圆盒》获第四届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金奖,作品《牡丹富贵大圆盒》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和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