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01-13朱林松戴俊

系统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髋内导针进针

朱林松,戴俊

江苏省高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江苏高邮 225631

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1],跌倒、骨质疏松是骨折的主要原因[2],保守治疗,患者需卧床时间长,容易引起髋关节内翻、下肢外旋等情况发生,并且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降低致死风险,最终提高患者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3]。为了对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 antirotation, PFNA)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对2020 年1月—2022 年6 月江苏省高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84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分为DHS 组(42 例)和PFNA 组(42 例)。DHS 组中男20 例,女22 例;年龄62~90 岁,平均(73.8±11.5)岁;合并疾病:高血压21 例,糖尿病15 例。PFNA 组中男19 例,女23 例;年龄63~92 岁,平均(74.1±11.3)岁;合并疾病:高血压20 例,糖尿病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②知情同意;③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患者有严重精神疾病。

1.3 方法

1.3.1 DHS 组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仰卧位,患髋部垫高,取股骨上段外侧切口约5~7 cm,C 型臂机透视下复位满意,在大粗隆顶点下方2~3 cm 处,DHS 角度导向器引导下,置入导针,进针深度达股骨头软骨下0.5~1.0 cm 左右,C 型臂机透视下观察导针位置满意后,用DHS 三联扩张器扩孔攻丝,置入适合的动力髋螺钉及套筒钢板规范固定,放置引流管,冲洗逐层关闭切口,术后1~2 d 拔出引流管,术后第3 周进行屈髋屈膝训练,辅助CPM 锻炼。

1.3.2 PFNA 组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仰卧位,患髋部垫高后复位,取大粗隆顶点近端外侧切口3~5 cm。进针点:正位位于大粗隆顶点,侧位位于大粗隆的前1/3 和后2/3 交界处;进针方向:向内稍向前。选好进针点开口,置入导针,透视下确认导针位置满意,近端依次扩髓,根据髓腔大小选择主钉型号,主钉顺孔插入,透视下调整并确定深度,安装瞄准器,股骨颈内置入导针,透视确认位置,进针深度达到关节面下5~10 mm 左右,扩孔后,打入旋转刀片,拧入锁定螺钉,远端拧入交锁螺钉,安装主钉近端尾帽。待内固定稳定并且骨折的复位效果良好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将每层切口进行关闭。术后患者均使用抗感染和抗凝的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术后2~3 d 始行被动屈膝、屈髋等功能训练,术后2 周扶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术后每4~6 周摄片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弃拐行走。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指标 基本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还有骨折愈合时间。

1.4.2 治疗优良率 出院后随访1 次/月,采用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 hip score,Harris)评分。Harris评分满分100 分,优:90~100 分;良:80~<90 分;可:70~<80 分;差:<70 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髋内翻畸形、术后肢体短缩、螺钉切割内固定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表示方法是例数(n)和率(%),检验方法是χ2检验,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表示方法是(±s),检验方法是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PFNA 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DHS 组短,PFNA 组术中出血量较DHS 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PFNA 组治疗的优良率较DHS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PFNA 组1 例患者发生髋内翻畸形,DHS 组2 例发生髋内翻畸形,1 例下肢肢体缩短,3 例螺钉切割内固定松动,PFNA 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据统计,我国老年人群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并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因此,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严重并发症[5]。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年龄大、体质差、合并基础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重视围手术期处理,联合内科、麻醉科会诊,能耐受手术者均尽快手术。随着快速康复理论引入临床,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及病死率。目前手术治疗已经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6-7]。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2 种:切开复位DHS 内固定术,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术。DHS 是通过动力螺钉滑动加压,增加骨折部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允许患者早期部分负重,是偏心型髓外固定,对大粗隆外侧皮质的完整性要求较高。其缺点:创伤大,失血多,骨膜破坏,可导致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髋内翻;抗旋转强度较低,骨折断端易旋转移位;不稳定骨折,股骨距和股骨大粗隆外侧壁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应力集中钉板结合部易导致螺钉过度滑动,继而出现髋内翻畸形、螺钉切割股骨头颈以及钢板螺钉断裂等现象,老年骨质疏松进一步影响内固定松动、螺钉滑退,导致内固定失效。临床研究表明:稳定性股骨粗隆骨折可以应用DHS 固定,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骨折,尤其伴骨质疏松者,不宜应用DHS 固定。PFNA 为髓内固定系统,其设计更符合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同时达到早期离床活动及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等优点,更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不稳定骨折及反粗隆间骨折患者[8-11]。有学者研究表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PFNA 治疗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其他治疗方式,且Harris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00%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P<0.05)[12]。就本研究的结果数据得出: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析,PFNA 组较DHS 组短,术中出血量是PFNA 组较少,对优良率进一步分析,PFNA 组优良率(95.24%)明显高于DHS 组(80.95%)(P<0.05)。与他人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PFNA 方式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髋内导针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警惕先天性髋内翻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分析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髋内翻28例分析
成人先天性髋内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