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探讨

2024-01-13信媛媛张平平何明珠

系统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牙髓牙体根管

信媛媛,张平平,何明珠

汶上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济宁 272500

牙体牙髓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龋坏或损伤,导致细菌感染蔓延进入牙髓组织而引发的一种疾病[1]。牙齿结构异常、不良饮食习惯、不注重口腔卫生等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患病后以牙髓炎、牙髓坏死、龋齿等为典型表现,严重者周围组织甚至出现不可逆损伤,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影响患者咀嚼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2-3]。根管填充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开髓、清髓,清除腐质等炎症物质、填充等操作避免炎症物质进入根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利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4]。但临床对于不同根管填充程度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提出适量填充程度可以有效阻止细菌再次进入根管内,预防或控制感染的蔓延,提高治疗效果[5-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6 月—2023 年6 月于汶上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 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根管填充程度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4~63 岁,平均(49.25±3.34)岁;病程15 d~2 个月,平均(1.12±0.34)个月;疾病类型:急性牙髓炎19 例,龋齿11例,其他10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26~66 岁,平均(49.92±3.43)岁;病程14 d~2 个月,平均(1.15±0.36)个月;疾病类型:急性牙髓炎21 例,龋齿13 例,其他6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牙体牙髓病诊断标准[7];年龄范围18~80 岁;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近期接受口腔手术治疗者;患严重传染性疾病者;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同时患有其他类型的口腔疾病者;患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女性;患癌症者;不符合根管治疗条件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者;对研究拒不配合者。

1.3 方法

利用口腔X 线片全面检查患者根尖周位置的病变情况,对患牙位置的牙釉质、腐质进行清除,开髓后,将已经失活的牙髓拔除掉,对髓腔内部的钙化物进行全面清理,封药处理,以控制炎症。使用牙片和牙尖胶对其根管长度进行测量。使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对根管位置进行交替冲洗,清洗的同时吸除口腔内的清洗液,吸干根管位置内的水分,确保干燥后进行填充。在操作时保证牙胶尖和填充糊剂完全贴合,加压侧方,对髓腔与根管口位置使用氧化锌丁香油封闭处理。

对照组采取超量填充,即填充材料在间隙中充满,超出根尖。观察组采取适量填充,即填充后,填充材料距离根尖位置<1 mm。两组接受相同的抗感染方案。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指标。通过治疗,患者疼痛表现完全消失,恢复到正常的咀嚼功能水平,尖周无病变情况,为显效;通过治疗疼痛症状与咀嚼功能明显改善,尖周无病变情况,为有效;治疗后,疼痛和咀嚼功能异常等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有所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咀嚼功能指标。利用钝头牙周探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进行探查,记录,采取三级评分法,分数高则牙龈健康状态差。使用咬合分析仪,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力进行测定记录。咀嚼效率使用2 g 花生米由患者咀嚼后称重过筛计算。疼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法测定,分值0~10分,0 分代表完全无痛感,≤3 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可忍受的中度疼痛,≥7 分表示无法忍受的重度疼痛,分数越高提示疼痛感越剧烈。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与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龈指数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与疼痛评分对比(±s)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等牙体组织的疾病[8]。另一类为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牙髓组织的疾病。通常情况下,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为龋齿未及时治疗下进展的结果,患者表现出咀嚼不适感、疼痛,甚至在根尖位置出现炎症、脓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9]。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加之不注重个人口腔卫生等不良反应,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10]。因此,探索安全可靠的牙体牙髓病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根管治疗是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的常用方法,在治疗时对患牙进行开髓、清髓、去除炎症物质及腐质并予以填充。阻断炎症物质入侵根尖周,促进恢复咀嚼功能,使病情进展得以控制[11]。而在临床中,不同根管填充程度饱受争议。有学者认为,超量填充虽然对损伤部位的愈合有利,但部分情况下充填材料可能会超出根尖处,可能导致根尖周围组织的刺激和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而适量填充确保根管内部分无空隙,达到封闭的效果,可以有效阻止细菌再次进入根管内,预防或控制感染的蔓延[12]。本次研究观察组采用适量填充,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P<0.05)。与吴晓立等[13]的临床研究结论一致,其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1.67%)(P<0.05)。进一步证明了适量根管填充对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优势。分析原因:超量根管填充可能导致填充物进入根尖周围组织,引起感染或炎症反应。过度填充根管会增加细菌残留和重新感染的机会,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填充物过多可能产生过度压力,导致填充物与根管壁之间形成不完全密封的情况,增加了细菌再次进入根管的机会。失去良好的根管密封性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根管愈合,从而影响牙髓的修复和正常功能。而适量填充根管可以更好地与根管壁接触并形成完整的密封,良好的根管密封性能够阻止细菌再次进入根管,并有效预防感染的扩散[14]。同时,良好的密封也有助于根管内环境的稳定和牙体牙髓组织的愈合。适量根管填充可以减少填充物进入根尖周围组织引起的感染和炎症反应的风险,避免对健康牙髓组织造成过度压迫和刺激,减少牙髓的损伤和坏死的风险,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两组咀嚼功能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评分更优,疼痛评分更低(P<0.05)。分析原因:适量根管填充在保证填充密闭性的同时,避免过度填充而导致的根尖周围的感染和炎症反应,维持牙体健康状态,促进咀嚼功能的恢复和疼痛程度的缓解[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适量根管填充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有利于降低牙龈肿痛、咀嚼不适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病患者在根管填充治疗时采用适量填充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和疼痛状况的减轻极为有利,相关不良反应少,适合普及推广,促进恢复患者口腔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牙髓牙体根管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效果观察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Design Method of Equipment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Standardization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