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热点、演化路径及展望

2024-01-12张玲刘晓阳张加心蔡雯欣

财务管理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张玲 刘晓阳 张加心 蔡雯欣

摘要:基于CiteSpace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首先,根据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将现阶段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划分为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及质量研究3个主要方向,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其次,结合宏观环境对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趋势图与突现词进行分析,从而梳理出该领域研究的演化路径;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演化路径;可视化分析

0 引言

从1999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999年修订稿)中首次提及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到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学术界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不断深入和丰富。目前,针对该领域的文献研究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在内容选取方面缺乏代表性,在分析方法方面缺乏科学性。

CiteSpace是一种通过数据处理方式,以图谱形式显示知识单元之间交互关系的科学计量软件。但是,这种可视化的文献分析工具尚未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探求其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中国知网为信息平台,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检索,在剔除会议讲话、报纸等非学术性文章之后,获得2002—2021年核心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文献共793篇,作为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象。

1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将筛选出的2002—2021年相关文献以一年为时间切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展示,结果见图1。图1中每个“十字形”节点代表一个研究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出现的频率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交叉研究结果,线条越粗,表示二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献进行数据处理后,共出现524个节点,节点密度为0.008 6,关键词较为分散,研究范围较广。结合图1发现,国内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多围绕上市公司、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盈余管理、内部控制报告、审计意见、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市场反应等高频关键词展开。

本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关键词按频次进行排列,见表1。再结合图1中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对其进行聚类后,将研究热点归纳为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及质量研究3个方面,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1.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CiteSpace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与关键词“公司治理”“审计意见”关联性较强,可初步确定,国内研究文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

1.1.1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企业建立与运行的基础,在协调股东与企业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良好的信息质量会增强企业披露信息的主动性。从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看,经营业绩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存在异常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1]。另有研究表明,高管短期薪酬激励与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进而会提高企业主动披露的积极性[2]。稳步扩大公司规模也可以增强内部控制系统的改善动力,从而形成更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3]。

从企业股权结构看,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高[4]。但秦红斌等[5]在对2008—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民营企业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朱彩婕和韩小伟[6]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提高独立董事席位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5]。此外,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4,7]、监事会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董事会会议频率[8]、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也都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9]。

1.1.2 外部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站在独立的立场,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后得出的結论[10]。外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审计意见两个方面,且审计意见类型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更大[11]。排除ST上市公司后,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8,12,13],审计意见不标准的公司缺乏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力[14]。此外,众多学者在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因素,可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15-16],形成良性循环。

1.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研究

本文通过CiteSpace中的“节点详情”功能对核心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关于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外部市场反应与内部盈余管理领域。

1.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

对于市场反应的研究多以有效市场假说为理论基础。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70年提出,他按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将其由弱到强依次划分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及强势有效市场。根据该划分标准,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半强势有效市场阶段,即市场上资产价格能够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内部运行与治理情况,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决策,以获取超额收益,进而引起资本市场价格的变动。于忠泊和田高良[17]发现,市场对是否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反应,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平均异常收益率波动较大,其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大于未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即市场对内部控制报告是有反应的,但是反应的机理比较复杂,存在较多内生关系。

在披露内容方面,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会向投资者传递有效信号,进行充分披露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能产生超额收益[18]。杨清香等[19]将研究周期延长至4年,在对上述观点进行印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内部控制有效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公司会引起负面市场反应,导致股票价格下跌[20]。吕美秀和赵丹[2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对累计超额收益率虽有正向的影响,但不显著。也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累计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22]。

在披露形式方面,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相比,强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更高[23];与单独的强制性披露或自愿性披露的市场反应相比,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交互影响的市场反应更加显著[19]。而张波[24]认为,在同样详细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中,单独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其股价并没有因此出现明显波动。

1.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Healy和Wahlen界定的盈余管理定义,即影响由对外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失真的信息披露“掏空”公司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研究呈现两极化。陈丽蓉和周曙光[25]认为,排除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程度[26-27],从而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并没有伴随着盈余质量的提高,投资者不能通过从年报中获得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我评价报告推断出该公司有较好的盈余质量[28]。刘焕峰和席文燕[29]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具体化后发现,由于非金融保险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对于金融保险业缺乏完善性,因此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持续性并无显著线性关系。

1.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根据CiteSpace分析结果,2012年国内上市公司应《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详细披露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这一研究方向的文献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成为研究热点。

1.3.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现状

监管机构推行的强制披露措施促进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所降低[30]。虽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具有一定可靠性,但是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审计报告的信号传递效应出现衰减[31],即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决策有用性[32]。闫华红等[30]对2010—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后发现,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的披露水平明显高于深交所。然而,任政亮和周兵[33]对2013—2015年沪深300上市公司进行相同测度后认为,深交所上市公司整体水平高于上交所,金融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高于其他地区。

尽管内部控制监管越来越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仍有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规则不统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整改措施披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未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给出明确结论[34],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结论的可靠性仍然较差[31]等问题。

1.3.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逐渐深入,多为定量研究。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国内文献多围绕内部控制有效性、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等展开。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但由于对质量特征认定存在差异性,现有评价体系各不相同。从投资者的需求视角出发,决策有用性与受托责任履行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该达到的目标。基于此,邓德强和刘玉[35]提出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4个一级指标,最终将指标细化为4个层级。任乐和席龙胜[36]根据内部控制信息特征提炼出充分披露、公允性和可比性3个质量评价一级指标,并以此延展出22个三级指标,且每个指标的赋值都以客观事实是否发生为唯一判断标准,以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随着监管环境的改善,李云宏等[37]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强制性规定出发,归纳出及时性、客观性和全面性3个质量特征,并在评价体系中设置了详细的评分标准。

基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陈君兰和谢赤[38]、任政亮等[39]将熵权评价模型引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该方法在尽可能保证评价结果可比性的条件下,对定性和定量等指标进行规范化整合,进而确保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稳健性。除此之外,李秉祥等[40]将选取的13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完成了主成分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构建,最终以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等级对测度结果进行反映,在数据处理方面较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2 基于Timeline与突现词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演化路径分析

通过Timeline(时间趋势)图谱进一步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演化路径,分析的时间范围为2002—2021年,以一年为时间切片,阈值为Top100。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趋势见图2。图2中每条水平线代表1个聚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可划分为9个聚类,线条上的节点便是聚类下所包含的关键词,关键词出现的最早年份标注在节点对应的水平位置上方。

由圖2可知,国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可追溯到2002年,且研究对象基本集中于上市公司。通过对2002—2012年相关核心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后发现,这一阶段的研究多依托上市公司自愿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特征分析。宣杰等[41]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实质性信息,改善措施包括明确董事会责任认定[42]、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42-43]、完善披露机制[44]、强化监事会作用[42,45-47]等。

图3是CiteSpace经过分析后筛选出的5个突现词,以及对应的突现年份与突现强度。其中,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盈余管理”在2012年发生突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强制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012年,该规定将披露主体扩大至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正是得益于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国内相关研究内容以2012年为界较之前更具深度,研究领域有所扩展,并将内部控制信披露逐渐与盈余管理、盈余质量等因素相结合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呈现于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3 结语

总结上文,国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在影响因素、经济结果及质量评价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在我国进入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阶段之后,该领域的研究更具深入性与广泛性。对于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丰富研究对象。碍于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依托上市公司及银行,得出的结论对中小型企业缺乏适用性。

第二,完善评价体系。目前来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国内学者对相似课题的研究并未形成公认的结论,研究成果缺乏综合性,未来研究可尝试将评价方法与“大智移云”技术等进一步结合创新。

第三,开展交叉研究。深入对公司高管、股东、公司管理制度等因素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交叉性进行研究。近几年,一些学者已经尝试将异质性较强的组织行为引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该方向具有一定的探讨空间。

参考文献

[1]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85-88.

[2]马黎.金融业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来自2009—2014年沪深两市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东岳论丛,2017,38(6):101-108.

[3]尹美群,董杨.基于公司治理特征的中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来自深圳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8):54-59.

[4]许江波,朱琳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5):57-63.

[5]秦红斌,夏海勇,李英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基于深市主板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2):15-17.

[6]朱彩婕,韩小伟.基于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来自农业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经验证据[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110-114.

[7]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35-43.

[8]张瑶,郭雪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缺陷信息披露的实证证据[J].经济问题,2014(7):94-100.

[9]许宁宁.管理层认知偏差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基于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上市公司的两阶段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5):43-53.

[10]雷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0(14):95-96.

[11]王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解析[J].经济师,2020(4):277-278.

[12]冯银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1(30):59-61. [13]佘宁飞.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如何抑制代理成本[J].财会通讯,2015(21):33-35.

[14]宋蔚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性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2(14):94-96.

[15]陈丽蓉,牛艺琳.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9):66-71.

[16]姚瑶.内控信息有效性、盈亏状态与ST企业审计质量[J].财会通讯,2020(19):57-60.

[17]于忠泊,田高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有效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4):145-147.

[18]夏亨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19]杨清香,俞麟,宋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1):123-130.

[20]陈亚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基于沪市A股2009—2010年报的经验数据[J].社会科学辑刊,2013(2):109-114.

[21]吕美秀,赵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市场反应研究:基于2011年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数据[J].思想战线,2013,39(S1):80-83.

[22]蒙立元,马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效应研究:基于深市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J].商场现代化,2011(5):43-44.

[23]陳宋生,郭京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25(2):14-25.

[24]张波.鼓励自愿披露规则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来自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年报的经验证据[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5]陈丽蓉,周曙光.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师变更影响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0(35):71-74.

[26]张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27]熊婷,程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3(36):46-48,52.

[28]刘媛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29]刘焕峰,席文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3(18):70-72.

[30]闫华红,杜同同,邵应倩.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3):131-136.

[31]洪峰,戴文涛,张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基于强制披露前后的对比[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75-81.

[32]张晓岚,沈豪杰,杨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经营状况: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2):64-73.

[33]任政亮,周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测度与评价:基于2013—2015年沪深300的实證研究[J].会计之友,2017(20):83-89.

[34]李泱.深市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6(8):49-54.

[35]邓德强,刘玉.投资者需求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4):104-108.

[36]任乐,席龙胜.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投资者保护观视角[J].财会通讯,2014(26):87-89.

[37]李云宏,夏玲,孙莉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5(36):95-98.

[38]陈君兰,谢赤.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测度与评价[J].证券市场导报,2013(3):25-30,35.

[39]任政亮,徐飞,徐红年.基于熵权信息披露质量的测度:算法与实证[J].管理现代化,2013(3):10-12.

[40]李秉祥,牛晓琴,牛晓冬.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6(10):173-176.

[41]宣杰,盛锁岩,常荣.河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建议[J].企业经济,2012,31(10):169-172.

[42]施卫东.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原因及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5):40-41.

[43]董中超.河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2):92-93.

[44]刘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监督与约束对策[J].会计之友,2012(8):92-93.

[45]惠全红.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7):36-37.

[46]雷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23):99-101.

[47]桑秀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中部地区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2(14):76-79.

收稿日期:2023-07-04

作者简介:

张玲,女,1971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

刘晓阳,女,1998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

张加心,女,1997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蔡雯欣,女,1998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文+‘农专业建设研究——以农业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为例”(2022GJJG597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地方本科院校新文科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研究”(2205408);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专创融合教育发展研究”(2021GJJG594)。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