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整合视角下高中地理主题式复习教学的新探索

2024-01-12马楠周永奇

地理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材整合任务群

马楠 周永奇

摘 要:主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指向“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任务群”展开,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以达成问题的解决。本文以“青海湖的前世今生”为例,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尝试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有效复习教学实践路径。

关键词:主题式复习教学;教材整合;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5207(2024)02-0022-0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充分体现[1]。新课标强调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应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2]新课标明确了地理学习方式创新的方向。因此,要创新性地调整、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该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围绕解决真实问题来展开;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在问题教学与深度学习的辩证统一基础上,使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学与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能真正达成。因此,构建问题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模式,即主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融合模式成为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设计基础

1.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运行机制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核心 ,围绕教学主题展开,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从教学过程来看,一个教学主题的完成包括七个有序环节,即课程内容主题化 、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境脉化、生活境脉问题化、问题焦点互动解决化、知识运演结构化、能力迁移与知识活化,图1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运行机制[3]。

2.教学主题来源

主题内容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是教师以既定的课程内容为原型,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再开发的结果[3]。近年来高考试题侧重于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命制的试题,突出体现了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所以,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如果就课本讲课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学生可能无法达到高考要求;因此,要在课标基础上实现学生思维层次的跨越,教师必须对课堂现有的信息和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充分挖掘地理课堂的价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4]。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情境和考试内容来看,湖泊的特征和演变成为“热点话题”,如乌裕尔河湿地的演变、贝加尔湖的特征和演变、里海的演变、毛乌素沙地湖沼面积的变化和巢湖面积及人地关系变化等。这些问题与选择性必修一内容要求中“地表形态的塑造”“水的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相关联,通过整合教材相关内容(表1),开发课程资源,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可引导学生建立地理要素的联系、时空演变综合思维,进而能辩证地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主题情境创设

情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特定情境下的地理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媒介[5]。本节课基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及高考复习备考的需要,通过整合“选择性必修一”教材章节内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青海湖的特征和演变为主题中轴,从青海湖的湖水特征关联到湖盆的特征,由湖盆的特征再深入到湖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这些漫长的变化深刻影响着青海湖的两大“宝物”——候鸟和湟鱼,从而引出青海湖“水—鱼—鸟”复合生态系统。形成一条“青色之湖”—“构造之湖”—“生态之湖”的情境主线。通过挑战性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推进学生的探究过程,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图2)。

二、教学实践过程

1.感性认知——高原之珠

【任务情境一】描述青海湖的地理位置(表2)。

【设计意图】依据《中国地名大会》线索创设抢答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从青海湖景观图片、线索材料、不同尺度的青海湖地理区位图、黄河上游区位图等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结合所学大尺度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体会小尺度区域地理事物位置的描述视角。图幅的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由国家到地区再到省,培养了学生地理空间的转换能力和不同尺度空间地理位置描述的综合思维能力。

2.理性认知——青色之湖

【任务情境二】分析青海湖的水文特征(表3)。

【设计意图】从不同视角描述青海湖的地理位置,进一步解读了青海湖名称中包含的地理信息,“青”是青海湖的名字,也是青海湖的颜色,反映出湖水清澈(含沙量小)和湖盆较深的湖水及湖盆特征;“海”指湖泊面积宽广(水量较大)。以青海湖名称中包含的湖泊水文特征为切入点,学生结合所学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视角和课堂提供的素材,根据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分析出流域内的气候为高寒气候,植被为高寒草原,含沙量较低;并进一步分析出青海湖以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结冰期长。从流域内的水系特征可分析出,青海湖入湖径流多,湖泊的水量大,为内流湖、咸水湖。最后整理出湖泊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补给方式—水文特征。本环节在分析湖水特征的同时也关注湖盆的特征,为下一环节“构造之湖”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原理运用——构造之湖

【任务情境三】青海湖的构造和演化过程(表4)。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倒淌河名称的由来、流向的变化等问题,从逻辑上一脉相承地梳理出青海湖周边区域构造的演化过程。对倒淌河名称由来和青海湖演化过程的分析,需要学生从动态图中获取信息并调动板块运动和内外力作用等知识储备,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从时间尺度上关注地理空间的演变及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通过时空综合和要素综合,提高学生綜合思维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是否赞同恢复倒淌河为外流河”,帮助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与地理事象,在面对现实中的人地关系问题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4.综合分析——生态之湖

【任务情境四】青海湖的生态价值(表5)。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青海湖湟鱼相关资料和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旨在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价值。青海湖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地区,对于维系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其凭借辽阔的水面和自成一体的“水—鸟—鱼”生态系统,阻挡着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也在不断改善和调节青海湖周边地区的气候,促进生态良性循环。问题①湟鱼是青海湖“水—鸟—鱼”生态链中的关键物种,其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需从气候、食物和生存环境等多要素分析。问题②青海湖由于地处东亚、中亚两条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交汇点,成为全球候鸟重要的繁殖地,是国际重要湿地,同时也是我国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该问题关注候鸟生存和繁殖的自然环境。问题③通过分析湟鱼资源快速减少对青海湖生态安全的不利影响,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青海湖的生态价值,正确评价人地关系相关问题,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启示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发现,基于教材整合的主题式教学对于高中地理复习是行之有效的。

1.地理主题式复习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材内容整合有利于学生厘清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培养其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地理思维。问题设计突出思维过程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体现从地理视角观察世界的独特思维。

(2)有利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整个教学中以既定的教材内容为原型,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已有知识做好横向、纵向联系,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促进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学主题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系统、有序、规范的基础上将碎片化知识统整为具有逻辑性的学科知识体系。在任务驱动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解,树立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地理环境的正确观念。

2.地理主题式复习教学的关键

(1)聚焦课程标准,突出地理学科视角

教学主题的选择要聚焦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游离于课程标准之外,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主题情境的创设要突出地理学科视角和学生主体,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设计起点,以学生“学科素养培育”为标准来呈现,选择反映自然、社会的真实复杂情境,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2)注重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问题的整体设计要体现精准性和梯度性,从而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探究,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性知识。具体问题的设计应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产生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浅层次认知,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19-23.

[4] 刘晓翠,何红.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探究[J].地理教育,2020(1):4-7.

[5] 龚倩,朱雪梅,陆丽云.基于地理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深化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新实践[J].地理教育,2022(8):3-6.

通信作者:周永奇

猜你喜欢

教材整合任务群
努力打造审美鉴赏课堂,让阅读撑起任务群学习
试论消息单元任务群的方法指向与最终目标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仁爱英语教材的整合
关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有效进行教材开发整合,提升语文教师课程能力
知难行易和机智处理高中政治教学中“难上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