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自安徽和四川6个村庄的调研报告

2024-01-11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屋村级集体经济

张 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一、问题提出

村级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新时代以来,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先后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再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逐步转移。村级集体经济随着我国“三农”重心的转移,实现了较快发展。截至2020 年末,全国确认集体成员约9 亿人,清查核实土地等资源面积65.5 亿亩,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7.7万亿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年实现收益2 137.8 亿元,“空壳村”占比降至45.6%,经营收益超过50万元的村增至4.7万个,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累计达到4 085 亿元(1)。但是,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空壳村”的比重仍然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并且很大一部分的集体经济组织内生发展能力仍旧偏弱,对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思路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郑有贵,2023)[1]。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受到了疫情冲击的不利影响(张延龙等,2022)[2]。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值得深入探讨。

近年来,学界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耿羽,2019)[3]、现实困境(刘义圣等,2019)[4]和可选路径(周昌发和飞传鹤,2020)[5]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现有研究的一条隐含假设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夏柱智,2021)[6]。这种假设忽视了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政策施行的异质性。在缺乏内生动力的中西部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乡村发展停滞。同时,这种假设忽视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是资源下乡(卢青青,2021)[7]。再者,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发展典型的村级集体经济村庄,而对我国中西部广大普通村庄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关注是不充分的。可见,如何因地制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未来[8]。2023 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无一例外都强调了调查研究对于中国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选取我国中部省份安徽和西部省份四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3 组样本共6 个村庄进行了调研,期待通过一手调研资料,较为全面地把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困境。同时通过组内和组间的对比分析,探究村级集体经济在资源下乡中的角色定位,从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化建议。

二、调研设计

(一)目的对象

调研目的是获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实与困境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这些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不同发展水平村级集体经济的地区概况、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以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等相关内容。通过第一手研究资料,总结出不同发展水平村级集体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发展模式、好的做法与存在的发展困境,从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地区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建议。调研的对象包括安徽和四川6个村庄的村干部和当地村民两类人群。其中,村干部主要涉及分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运营的领导干部,例如调研村庄的第一书记和村党总支组织委员是本文的重点调研人员。此外,调研村庄当地的原住村民和常住村民则是本文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观感受的关键人员。

(二)样本选择

本文拟定的调研样本是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太仓村、常韦村和港东村,以及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陈垇村、大屋村和龙政村。选择以上6个村庄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样本村庄均匀分布于我国中部省份安徽省和西部省份四川省,契合本文对我国中西部广大普通村庄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关注的研究期待;第二,前期互联网资料检索信息显示,样本村庄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表现上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为后续进一步按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研究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第三,样本村庄同时可按照是否为脱贫村进一步分为两组,为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便利。

(三)方式方法

前期主要通过文献调研法了解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和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研究动态,并通过互联网搜集拟调研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状况和村民人均收入等相关资料。随后,采取实地调研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和四川的6 个村庄展开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科学原则,对拟调研目的地村委会以及村党总支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此外,按照科学抽样的要求对调研村庄的村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他们关于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真实感受。最后,再通过线上会议软件及时汇报调研进展,统一小组成员的调研口径,使得调研资料更具科学性与说服力。

(四)资料来源

本文主要通过互联网、调研村庄村干部以及村民三个方面获取资料。具体来说,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与提升路径》访谈提纲,对6个村庄的村干部以及村民进行访谈中获取的研究资料加以整理,得到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实与存在问题等资料。此外,其他的一些资料,例如关于乡村振兴与村级集体经济的研究动态、各村庄村级经济发展的一些基础指标等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以及各地政府官方网站和相关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资源。

三、调研结果

(一)地区发展基本条件概述

本文调研的6 个村庄分布在安徽和四川两省,全部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调研资料显示,港东村、太仓村和常韦村属于平原地形,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拥有较多的耕地资源;陈垇村、大屋村和龙政村位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带,地理位置欠佳,耕地资源不多;另外,陈垇村、大屋村和龙政村拥有较为丰富的山水自然风光资源。

6 个村庄的经济基础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像陈垇村、大屋村和龙政村都曾属于国家级贫困村,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这些村顺利脱贫,实现了乡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发展步伐又不尽相同。其中陈垇村和大屋村属于发展较快的脱贫村,均形成了本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各项基础设施发展逐步完备,村民可支配收入得到大幅提升。但是,龙政村在脱贫后,各项经济指标则保持在脱贫水平左右,并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村级产业基本没有形成相应规模,还是以传统小农种植和养殖为主。而港东村、太仓村和常韦村则一直都是非贫困村,三个村庄村内企业总数均超过20家,全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2万元,均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具体来说,太仓村曾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是排头兵;常韦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和牛蛙养殖产业;而港东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村民主要收入来自就近务工。

(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

表1 为调研的6 个村庄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情况。在乡村振兴落地举措上,陈垇村和大屋村是调研地区中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措施最多的村庄,虽然之前它们为国家级贫困村,但脱贫后,创新开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的多项乡村振兴举措,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已然成为地区典型。而太仓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有着自己稳定的发展步伐,近些年致力于拥抱市场经济,形成了“一园二社三公司”的发展体系。其他的村庄相对来说,在乡村振兴举措的数量和质量(创新性)上稍显薄弱,大部分主要措施还限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上。在村民对乡村振兴的主观感受上,调研显示,太仓村、陈垇村和大屋村对村“两委”班子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感受较强,认可度较高,大部分村民表示“近些年村里做了不少事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不仅收入提高了,业余生活也丰富了”。而港东村、常韦村和龙政村的大部分村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感受不是很强,缺乏必要的获得感,甚至有的村民表示“没听说过这个战略,村里好像也没做太多的事儿”,但基本表示“近些年村子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表1 调研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表2 所列为本文调研的6 个村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9)。在经济实力上,大屋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最强,2020 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6万元;龙政村的经济实力最弱,目前仍属于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此外,太仓村、常韦村和陈垇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每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可超过200 万元。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方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大多以经营性收入为主,即有自己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收入,例如太仓村、陈垇村和大屋村;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弱的村庄基本以上级政府财政拨付为主,龙政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分配上,6个村庄中仅有太仓村、陈垇村和大屋村存在收入分配,分配方式按村民人头入股分红,其余的3个村庄则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分配。而在村级集体经济的资产负债上,样本村庄大部分没有负债,仅有港东村和陈垇村2个村庄存在负债的现象。最后,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支出及去向方面,各个村庄主要根据其收入进行支出,大多包括村组干部工资、集体用水电费,日常办公开支、业务管理费支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修缮等常见支出,而存在分红的村庄,则在上述常见支出之外,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村民分红。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为了让分析更有针对性,按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将这6个村庄分为,包括高水平村(太仓村、常韦村、陈垇村和大屋村)、一般村(港东村)、待发展村(龙政村)(12)3组。本文将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梳理、经验总结以及问题发现三个方面对调研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梳理

综合现有研究和实践资料,本文调研发现样本村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有5种模式(见表3),即有效利用闲置低效资产的资产盘活型、利用积累资金再投资的产业经营型、开发民俗文化山水风光的资源开发型、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服务业的服务创收型和财政补贴为主型。具体来说,产业经营型几乎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标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水平村一般而言都有其特色的支柱产业,例如太仓村的“一园二社三公司”复合产业链型、陈垇村和大屋村以果桑和茶叶为主导的全产业链型。当然,资源开发型和服务创收型也是村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模式。其中陈垇村和大屋村拥有丰富的山水风光资源,常韦村则拥有独特的公墓开发运营管理资源,它们都因此获得了较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而港东村依托其靠近芜湖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推动村民就近务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财政补贴为主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广泛存在于村级集体经济待发展村中,龙政村是这方面值得关注的对象。另外,本文调研发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往往是产业先行,结合自身特色,融合了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和服务创收型等多种发展模式,摸索出了一种适合自身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复合模式。样本村庄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水平村与一般村基本采用了上述复合发展模式。

表3 调研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

对比3 组不同发展水平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样本村,在充分考虑样本的先进性、代表性和一般性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水平村中的太仓村、陈垇村和大屋村进行经验分析(13),概括总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两条经验。

第一,善抓政策机遇的敢闯敢拼型发展:太仓村经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抓住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思潮,积极学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寨精神,带领群众建成了“路相通、渠相连、树成行、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鱼满塘、粮满仓”的示范村,成为当时地区农业学大寨典型,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又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兴建村办企业的浪潮,贯彻“无工不富”的思想大办村办企业,并组建了村建筑队,成为马鞍山市第一个亿元村,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二十一世纪以后,该村进一步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机遇,率先在安徽省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依法组建了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引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全体太仓村民实现“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2017年,该村抓住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系统组建了“一园二社三公司”,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在新时期的发展。总结太仓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那就是抓住国家政策重大机遇,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勇于担当、百折不挠。这条发展经验对于自然、区位等资源欠缺的村庄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原因在于,这些村庄相对于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先天优势不足,如何通过其他方式形成后天优势,并转化为竞争力来赋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就成为这些村庄不可回避的问题。太仓村善抓政策机遇的“敢闯敢拼型”发展经验,为这类村庄提供了重要借鉴。

第二,围绕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型发展:陈垇和大屋村经验。其中,陈垇村围绕主导产业——果桑,发展了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群。在第一产业上,连片发展了果桑种植2 250 亩,选用“无核大十”“嘉陵三十号”两大优良品种育种;在第二产业上,逐步发展了果桑酿酒及干果加工等加工产业,推动该村果桑农特产品的产业升级,打造了“陈垇小鲜肉”品牌;在第三产业上,在宜宾南岸开展了陈垇村果桑展销会和对接会,还将在村文化广场上举行果桑采摘节。而大屋村则围绕其主导产业——茶叶,也打造了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群。在第一产业上,向村民免费发放“早白尖”的优质茶苗,进行标准化茶叶种植,建设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在第二产业上,引入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大雁岭”茶叶科技示范园,发展茶叶科技研发和现代茶叶加工业;在第三产业上,围绕茶叶打造文化体验、特色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园。总结陈垇村和大屋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那就是以果桑和茶叶为主导产业,并打通其生产经营的上下游,实现三产贯通、相互促进的全产业链型发展。这条发展经验对于那些资源禀赋丰富却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村庄,特别是对于那些资源禀赋丰富的脱贫村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原因在于,资源禀赋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先天优势,如何通过合适的方法将资源禀赋转化成产业竞争力并进一步赋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是这些村庄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陈垇村和大屋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并进一步凝练成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型发展经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提供了参考。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与项目三个方面。首先,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不足。调研结果显示,6个村庄普遍存在着人才不足的问题,但所需人才类型存在差异。其中港东村、太仓村和常韦村缺乏懂市场化经营的人才;陈垇村和大屋村缺乏在果桑和茶叶种植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龙政村缺乏的则是对乡村振兴有抱负、甘愿扎根基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才。其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不够。调研发现,6个样本村庄由于资金不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原因在于,村级开发项目的前期投资资金较大,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限,且没有便利的融资渠道,迫使一些村庄不得不放弃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项目。最后,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不多。这里的项目主要是指政府项目,6个村庄都反映了上级政府项目支持不多且项目支持力度不强的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村发展的积极性。

个体困境则表现在资源、产业和政策三个方面。首先,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匮乏。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村庄之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禀赋相差很大,对于港东村和龙政村来说,自然和人文资源匮乏是制约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羸弱。调研发现,产业羸弱是制约港东村、常韦村和龙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要问题。其中,前面两个村庄产业羸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产业特色,竞争力低,而最后一个村庄则是因为产业处于萌芽阶段。最后,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变迁。上级政府政策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各村的决策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调研得知,港东村本来村级集体经济在全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由于上级政府的政策变迁,导致港东村工业园项目流产,并因此欠下一笔外债,至今尚未还清。

五、结论、思考与建议

(一)调研结论

依据调研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村“两委”的战略定力则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第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样本村庄在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收入来源、收入分配、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及去向方面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第三,目前,在中西部地区常见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5 种:资产盘活型、产业经营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和财政补贴为主型;第四,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的不同,总结出“善抓政策机遇的敢闯敢拼型发展:太仓村经验”和“围绕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型发展:陈垇和大屋村经验”两条可供借鉴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第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资金、项目和人才三个方面的共性问题以及资源、产业和政策三个方面的个体困境。

(二)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性思考

前文研究发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共性问题和个体困境的双重压力,这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我国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各级政府需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着力建设更有利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机制、融资平台以及项目下乡机制,助力各地乡村发展机遇的均等化与普惠化。关于个体困境,各地政府与村两委要深化合作协同,因地制宜开展乡村产业建设,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和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各级政府应逐步构筑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村庄的托底与帮扶机制,政策、资金、项目和人才等资源应酌情向这些村庄倾斜,促进区域村级集体经济协调发展。此外,在本文的调研样本中发现了部分脱贫村庄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十分迅速,甚至实现了对非贫困村的弯道超车,这给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思考:第一,要充分发掘脱贫村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的案例,注重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要注意分析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对症下药、做好帮扶,充分释放这些村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

(三)调研地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为了促进调研地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按照发展水平分组,对6 个村庄分别提出具体发展建议:

第一,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水平村的建议。太仓村:①强化“一园二社三公司”建设,打造好农业创业园的品牌,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家入驻;②多种途径引进懂市场化经营的人才来充实村两委班子队伍;③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争取更多上级政府的项目支持。常韦村:①进一步发展好资源型村级集体经济,并有步骤地结合地区特色,建设农特产品产业园;②创新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年轻、有想法的人才,提升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与活力。陈垇村:①积极引进果桑种植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果桑产品品质;②多渠道扩大“陈垇小鲜肉”品牌知名度,申报相应的地理标志;③利用电商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构筑更强的果桑产业链。大屋村:①吸引茶叶种植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②深化与早白尖等企业合作,建设茶叶综合产业园,提升规模效益;③加强大雁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引进开发多样化旅游项目;④加大宣传,增强大屋村茶叶地方品牌名誉,申报相应的地理标志。

第二,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的建议。港东村:①结合耕地保护区的定位,发展好生态农业种植,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增加农业附加值;②更加紧密地拥抱南京都市圈,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找准定位,做好劳务输出;③聘用有经验的专业人才运营好“江南人家”菜市场和婚庆酒店,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

第三,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待发展村的建议。龙政村:①逐步进行资产核算,做好村级乡村振兴与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②结合地区实际,加强企业项目合作,逐步摆脱上级财政拨款为主的发展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增长;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吸纳对乡村振兴有抱负、甘愿扎根基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充实村两委班子队伍。

注 释:

(1)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和《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

(2)“一园”指的是农民创业园,“二社”指的是农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三公司”指的是园林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和物业公司。

(3)“三治联动”机制是指“法治为纲、德治为领、自治为基”。

(4)具体打造了文艺宣传骨干队伍、爱心志愿服务队伍、乡贤文化传承队伍以及道德评议监督队伍四支人才队伍。

(5)转变传统小农经济理念,引入“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发展新理念,实现“三产联动,多态融合”。

(6)引入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经营茶叶园区;实现2 000㎡的红竹沟猪场转包康德公司;与高县文旅公司合作开发乡村产品,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康养文创等业态。

(7)具体成立了种植养殖服务队、劳务服务队和旅游服务队3支服务队。

(8)开展了“五星党员”“十星农户”和“产业大户”等先进评比活动,并通过挂牌“大雁岭乡村振兴讲习所”、举办“村晚”来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9)如无特殊标注,表2 中所列数据年份均为2020 年,并且在经济实力和收入来源部分均包括上级财政转移拨付。

(10)村级集体经济常见支出包括村组干部工资、集体用水电费、日常办公开支、业务管理费支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修缮等。

(11)即收入的30%用于后续发展、20%用于新品种研发、20%用于村干部工资、10%用于市场营销宣传、10%用于群众分红以及10%用于弱势群体慰问。

(12)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水平村的特点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大多数年份在100 万元以上)、基本存在村民分红、拥有一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的特点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尚可(大多在每年50 万元以下)、不存在村民分红、基本不拥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待发展村的特点是基本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较落后。

(13)理由如下:首先,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水平村是为了突出样本选择的先进性和代表性,高水平村一直都是其他村庄的榜样与奋斗目标,它们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验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其次,高水平村中的常韦村可以排除,原因在于常韦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主体收入来源于公墓开发管理运营,这是常韦村的独特资源优势,不具有一般性;最后,考虑陈垇村和大屋村都是围绕某一主导产业而发展的全产业链型发展,故将两者发展经验归为一类进行总结分析,使得分析更具逻辑性。

猜你喜欢

大屋村级集体经济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小”和“少”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试论郑家大屋解说词的英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