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企业如何实现突破性创新

2024-01-11凌振宇刘生敏LINGZhenyuLIUShengmin

物流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突破性吸收能力后验

凌振宇,刘生敏 LING Zhenyu, LIU Shengmin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0 引 言

当前,物流企业发展愈加迅速,作为快速发展的各个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需要更激进的创新方式应对。突破性创新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知识和技术方面的革命性变化,需要不断挖掘新兴市场的新知识,这与组织现有的知识储备明显背离[1]。外部知识并不平等地有利于所有公司,因为公司自己的资源和行动决定了它能够利用的程度。外部知识的价值挖掘受限于企业的处理能力,所以吸收能力,即一家公司吸收外部知识并创造新知的能力,是企业完成突破性创新的关键[2]。

有学者[3]通过元分析发现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张梦晓等[4]进一步补充了探索式学习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积极意义。尽管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早有理论论证,但实证数据表明,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5]。过去元分析文章研究大多是对中西方整体文化背景差异进行边界分析,缺乏具体维度的干预研究。以往研究中遗漏的具体维度是影响国家创新强度的文化预测因素。Hofstede[6]提出了跨文化差异的五个维度来弥补客位文化研究的不足。突破性创新是过去模式的重要变革,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需要集体力量和长期再固化的过程才能持续实施。因此,本文从集体主义倾向与长期/短期导向研究了物流企业吸收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的边界调节强度。本文采用了贝叶斯元分析法进行研究,贝叶斯统计方法明显的优势是能够对数量做出明确的概率陈述,对预测关系边界有启发作用。

1 文献与研究假设

1.1 吸收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

突破性创新被定义为公司技术轨迹的根本性变化,涉及为新客户或新兴市场开发新产品、服务或生产流程,突破性创新包含了大量的新知识,包括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和与现有实践的明显背离[7]。学者发现吸收能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企业创新,它使得企业在现有组织运营基础上改善、扩展现有知识和能力,将外部知识转化成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要素,避免了路径依赖[8]。所以认为:

H1:吸收能力正向作用于企业突破性创新。

1.2 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两种对立的文化价值观,集体主义文化以团队利益为重,个人产生的有用观点归集体所有[9]。尽管原始创新思想源于个人,在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受到他人观点的束缚,但集体主义存在执行力优势,员工更强调与其他人行为保持一致才能实现创新。突破性创新程度是重大的、根本性的,是与惯例不符,需要团队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在集体主义倾向下,组织员工更愿意和他人保持一致,更能快速地吸收外部知识,将其转化成一致的创新行动,实现突破性创新。而个人主义文化崇尚个性,面对同样的吸收能力,每个个体针对同样外部知识都有独立的创新观点,但难以形成统一思路[10],抑制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率。因此提出:

H2:相对于低集体主义,高集体主义倾向下企业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积极作用更强烈。

1.3 长期/短期导向调节作用

Hofstede 与Michael Bond[11]的合作,在其最初的四维模型中增加了第五维度,即儒家工作动力。后来这一维度被重新构建,并标记为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长期取向将价值归因于以未来回报为导向的美德,例如毅力和节俭。短期取向反映了注重过去和现在相关的价值观,例如尊重传统和保护“面子”。长期导向型文化优先考虑常识、综合思维,并与现实紧密联系,而非抽象、分析理性和认知一致性。长期导向被认为可以促进企业进入启动和实施阶段,公司更有可能进行企业创新[12],并对新想法保持开放的态度。因此,长期导向更能够提高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正向作用。综上,本文提出:

H3:长期/短期导向对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长期导向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程度要显著大于短期导向。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为了系统、有效、全面地研究领导风格与员工UPB 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文献搜索:(1) 首先是中文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万方、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中进行关键词搜索: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突破性创新、激进创新。 (2) 英文文献主要从EBSCO、Pro Quest、APA、PsysNET、WOS、SAGE、ABI/INFORM、Academic Search Premier、Wiley、Science online、Emerald 与TaylorandFrancis 等途径进行搜索,除此之外还在Google和百度学术上进行了再次补充,关键词是: Absorptive Capacity,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bility,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bility,Radical Innovation。(3) 对核心英文期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等英文核心期刊以及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管理学报、科学学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等中文核心期刊进行人工检索。(4) 对存在的一些有关综述性和元分析文章进行检索收集。文献搜索时期是2013—2022 年。

2.2 文献筛选

本文文献筛选的标准有包括:(1) 选择报告了有关物流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实证类文献。(2) 对综述性、非实证以及纯理论等以及没有报告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剔除。(3) 对每个样本进行独立编码,存在同一篇文献多个实验研究的分别编码,同一样本多篇文献的选取其中影响因子较大的一篇作为样本进行编码。最终取得有效文献16 篇(中文:7篇;英文:9 篇),19 个效应值,总样本量为6 436 个。

2.3 文献编码

对元分析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编码。在调节变量方面,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和长期/短期导向是按照Hofstede 的个人主义指数和长期/短期导向指数进行划分,指数大于50 则为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和长期导向的国家,小于50 则为个人主义文化倾向和短期取向的国家。整个编码过程是通过2 名研究者进行单独编码来保证研究编码准确,一致性程度为0.94,由于是贝叶斯分析,本文关注的是平均效应大小(μ )和研究之间的标准偏差(τ )。通过各自的边缘后验分布分别评估参数估计值。可以通过图形(密度估计) 和数量两种方式完成,使用几个指标:众数、中值、平均值、标准差、HPDI。

2.4 元分析技术处理程序

本文通过免费统计软件R 和CMA 进行模型的分析。在进行元分析过程中,本文使用了专门为元分析任务设计的额外R包。本文通过使用metafor 包进行主效应频率计算、漏斗图、剪补法、Egger 检验以及Vevea 和Hedges 加权函数测试,使用bayesmeta 包进行所有贝叶斯计算,使用CMA 进行失安全系数的计算。

3 贝叶斯实证分析

3.1 发表偏差检验

本文通过发表偏差检验对出版偏差的所有四项评估(漏斗图、失安全系数、Vevea 和Hedges 加权函数) 均表明出版偏差的风险最小,如中图1 漏斗图看出绝大部分的效应值都在漏斗内且左右近似对称;失安全系数为4 587,根据5K+10 的标准,符合这个指标;在Vevea 和Hedges 加权函数中统计的不显著似然比测试中(χ2(df= 1 )=1.26, p=0.26 (p>0.05 )),综上,研究的发表偏差风险较小。

图1 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漏斗图

3.2 贝叶斯主效应分布

两个参数的边际后验密度(平均效应大小和研究之间的标准偏差) 如图2 所示,μ 的边缘后验分布的近似正态曲线,以及τ 稍向右倾斜和突出的边缘后验。结合所有20 个效应大小,本文发现,就边际后验分布而言(见表1),基于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平均效应为r全模型=0.38 (HPDI= [0.2 9,0.47])。这个标准化的平均差值可以解释为中度,参数的真实值可能与零不同。HPDI 支持这一点,表明企业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真正标准化平均差异介于0.29 和0.47 之间,概率为95%。

表1 主效应贝叶斯分布

图2 主效应均值边缘后验分布μ 和研究间标准差边缘后验分布τ

通过查看这两个边缘后验分配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表1),中心趋势的三个测量值(众数、中位数和平均值) 对于μ 来说非常相似,但对于τ 来说则不太相似。这两个参数的95%HPDI 都不包含零,所以本文认为:(1) 这些数据的加权平均效应大小不同于零。(2) 研究之间存在差异。然而,值得考虑的是,μ 的HPDI 几乎没有高于零的下限,可以看出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平均效应是比较稳定的。根据τ 的后验结果看,几乎可以肯定存在一些效应大小的变化,且相对异质性I2=94.40%,再次验证了异质性的存在,后续将进行亚组分析来明晰这一发现。综上,支持H1。

3.3 调节效应的分析

在本节中,本文根据主要研究中编码的集体主义倾向、疫情、企业类型和测量方式四种调节类型,将数据集中的20 个效应大小进行了划分。如果从整体模型中发现,除抽样误差外,可能存在影响大小变异,则此步骤执行亚组分析,以查看边际后验分布(μ 和 τ )是否因不同的倾向而异。表2 提供了按四种调节因素划分的边际后验分布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图3 分别提供了相应的边缘后验分布的图形汇总。

表2 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调节效应

图3 高集体主义倾向与低集体主义倾向均值边缘后验分布

对于集体主义倾向调节因素,本文将其划分为高集体主义倾向(K=15 )和低集体主义倾向(K= 5 ),如图3 中,可以发现两者的平均效应都服从正态分布,但在表2 中,高集体主义文化倾向(μ高=0.44;HPDI= [0.3 6,0.52])要高于低集体主义文化倾向(μ低=0.21;HPDI= [-0.22,0.64]),表明高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影响较大。即使两者都显示出正向显著的平均效应,但低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HPDI 间隔包括零,并且明显比高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组宽,可能是由于其研究数和样本量太少导致,而高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HDPI 不包括0,所以文化倾向的调节效应存在,支持H2。

在研究之间的变异性方面,图3 中两种文化倾向τ 稍向右倾斜,低集体主义倾向下更突出,倾斜程度更高,如表2 所示两者文化倾向都显示出组内变异的迹象(τ高=0.14,HPDI= [0.0 8,0.20 ];τ低=0.41,HPDI= [0.1 1,0.90]),相对异质性=88.44%,=97.34%,且两者HPDI 间隔都不包括零。

3.4 长期/短期导向的调节

在长期/短期导向调节效应中,本文将其划分为长期导向(K=14 )和短期导向(K= 6 ),如图4 所示,两者的平均效应都服从正态分布,但在表3 中,长期导向(μ长期=0.39;HPDI= [0.3 0,0.49])平均效应值要略高于低集体主义文化倾向(μ短期=0.35;HPDI= [-0.01,0.70]),但短期导向的HPDI 间隔包括零,并且明显比高集体主义倾向组宽。而长期导向的HDPI 不包括0,有显著意义,所以长期/短期导向的调节效应存在,支持H2。

表3 长期导向文化倾向的调节效应

图4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均值边缘后验分布和研究间标准差边缘后验分布

在研究之间的变异性方面,图4 中两种文化导向τ 稍向右倾斜,且短期导向的后验分布图更突出,倾斜和拖尾更多,见表3,同样都显示出组内变异的迹象(τ长期=0.17,HPDI= [0.1 0,0.25 ];τ短期=0.38,HPDI= [0.1 3,0.75]),相对异质性=92.97%,=97.45%,且两者HPDI 间隔都不包括零。

4 讨 论

4.1 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诱导前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整合不同样本间的异质性来得出一个更为可靠和稳定的结论。由于样本受限,本文使用了与传统频率元分析不同的贝叶斯元分析,从而获得相对稳健的影响关系,以回应学者间的研究争议。

调节效应方面,本文通过集体主义文化倾向、长期/短期导向两个调节变量探讨了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边界效应。本文发现高集体主义倾向下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有显著意义且强于低集体主义倾向下。在高集体主义下的员工执行力更强,有利于外部知识的转化执行。长期导向下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有显著意义且大于短期导向。长期导向的企业对未来回报更为看重,更注重突破性成果对企业的收益,短期导向的企业则执迷于现在和过去取得的成绩,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4.2 实践意义

通过对物流企业样本的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的研究,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吸收能力的提升,强化对于外部知识资源的获取、吸收、转化与利用能力,过去的传统物流具有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从产业链等方面入手,扩大自身知识搜索和吸收能力,实现突破性创新。抓住国内需求和国外技术不匹配的创新机会,利用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个优势,通过架构重组来探索突破性创新的机会,增强自身知识吸收能力,利用初期技术开放的特点吸纳外来知识,把握突破性创新的窗口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要意识到突破性创新在未来战略中的意义,打破对于传统技术的路径依赖,实现突破性成果。

5 结 论

本文研究发现物流企业吸收能力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集体主义文化倾向、长期导向显著调节企业吸收能力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物流产业形式也日新月异。物流服务内容的更新创造对于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就变得更为重要,形成自身竞争力,高吸收能力使得物流企业能够在竞争中重组整合,物流理念、现代运作模式和管理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特别是节点建设步伐加快,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都会促进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出现新的局面。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建设和利用,集体主义文化在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集体作用起到关键性作用,企业也要制定长期导向政策,突破性创新需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技术创新。

猜你喜欢

突破性吸收能力后验
特别策划《突破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设计研究综述》
“双超”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于对偶理论的椭圆变分不等式的后验误差分析(英)
贝叶斯统计中单参数后验分布的精确计算方法
一种基于最大后验框架的聚类分析多基线干涉SAR高度重建算法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京津冀公卫合作的突破性意义
企业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