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育工作”管理中的四个转换

2024-01-10钟成珍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果李老师幼儿园

钟成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及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树立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执行幼儿园各项制度,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往往重视教而忽视保,对“保”存在“近视”“弱视”甚至“视而不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明确“保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笔者用案例、调查、列表等方式对保育工作进行了阐述,介绍我园通过“思维转换→观念转换→行动转换→角色转换”来促进保育工作质量提升的经验。

一、从“包办代替”向“有效支持”的思维转换

1.个体生活能力有差异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月龄、成长环境、家长教育理念等方面均有差异,其发展水平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教师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特征及成长环境,有的幼儿是二胎,长期由爷爷奶奶带,生活能力欠缺;有的幼儿在家庭中有动手的机会,生活能力会强一些;有的幼儿情感脆弱且敏感,适应环境的时间往往比较缓慢;等等。因此,教师要正确评估班级幼儿入园前的现状,及时获取幼儿的信息反馈,捕捉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分析原因,适度引导、适时介入,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2.鹰架原则的应用

美国高瞻课程专家针对学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教育支持鹰架原则,即支持幼儿现有水平的策略、提供温和延伸的策略与鼓励教育者在针对不同的生活内容教育目标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不同的支持策略。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存在进餐、喝水、如厕、穿衣等生活问题,依据鹰架原则,幼儿园可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见下页表1)。

表内对进餐、喝水、如厕、午睡等生活活动构建的支架,能使教师对每一项生活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期、充足的策略储备与支撑,从而让教师从“包办代替”向“有效支持”邁出了一大步。

二、从“紧张高控”到“愉悦自主”的观念转换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幼儿表达了对幼儿园伙食以及进餐过程管理中的一些的想法和建议:吃完饭后想看书,想自己盛饭,吃完饭不想等全组人,想带玩具下楼玩;想和吃得一样快的同伴坐在一起;喜欢吃面食、鸡翅、比萨;不喜欢吃菊花叶。幼儿之所以有如此想法和建议,是因为幼儿园在管理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师要求只有本组所有幼儿吃完饭才能离开餐桌,但每个幼儿吃饭的量及速度有所不同;二是吃饭时幼儿座位固定、不能自主盛饭,过多的规则限定让幼儿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三是幼儿园制定了带量食谱,而每一名幼儿对食物的偏好和需求量不同;等等。

陈鹤琴先生对幼儿园保育工作提出:种种强制、约束、恐吓的行为对儿童是不利的,真正的教育应该用爱来熏陶和感化的,让儿童在被关怀和爱的氛围下健康地养成良好的品行。因此,教师应倾听和观察幼儿,并根据幼儿的看法、想法、做法,与他们制定快乐进餐举措。1.就餐方式:经常变化桌子的摆放方式,以提升幼儿进餐的兴趣,如单张桌、两张桌合并成长桌。2.进餐座位:每周设定就餐自选同伴日,这一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和喜欢的同伴坐一起。3.进餐氛围:播放一些音乐,如钢琴曲或者舒缓的音乐,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里快乐进餐。4.在生活坊开展丰富的生活活动,提供多样的食材让幼儿在亲手制作中增加对各类食材的认知及接受程度。5.餐后管理:幼儿可以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折纸、小玩具等,在餐后自主阅读、做手工、玩玩具等。6.设立下楼散步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就餐的幼儿可以在成人陪同下下楼散步,没有结束进餐的幼儿继续就餐。7.中大班可以由幼儿自主盛饭,特殊节日可以安排幼儿吃自助餐。

三、从“我来做”向“让我来”的行动转换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必须兼顾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以及年龄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的独立性意识凸显,他们喜欢动手去做,喜欢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对幼儿进行生活护理中,教师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而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做。在幼儿做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与支持,只要幼儿在安全与健康的环境中去做,就让他们在大胆尝试中获取生活经验,从而提升生活能力。

在从被照料到自我生活服务,再到为集体服务的转变过程中,幼儿内心会逐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体验到生活自理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在掌握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能独立进餐时,幼儿会获得成功与满足,并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去尝试、体验和操作。当幼儿从自我服务走向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时,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具体做的事情进行表扬与赞赏,深度挖掘幼儿的内驱力,让他们在生活或服务中暗示自己“我能行”。

三、从“保育阿姨”向“保育教师”的角色转换

小果是一个调皮可爱的男孩子,他的妈妈是在园教师。一天吃饭时间,大多数幼儿已经吃完饭了,小果的碗里还有不少,李老师走近说:“你快点吃啊,今天你必须吃完,吃不完我就告诉你妈妈去,你妈妈周末就不会带你去游乐场了。”小果向李老师投来不屑的眼神,嘀嘀咕咕地说了几句。午睡前,幼儿都忙着脱衣服上床睡觉,小果在床边和同伴嬉戏,这时候李老师走过去,在小果屁股上轻轻地拍了下,说:“你看你又不听话了吧,你看别的小朋友都睡下了,一会起床的时候你又睡不醒,今天下午好吃的小馄饨你就别吃了。”户外活动时,幼儿一起排队出门,小果和前面的同伴一边走一边嬉笑,这时候队伍和前面拉开了一大截,小果推着前面的幼儿说:“你快点跑啊!”推的力气大了一些,前面的幼儿摔倒在地上大喊:“老师,小果推我的。”李老师边说“小果又闯祸了吧”,边向小果走过去。小果就开始跑,李老师说:“你别跑,我追上你,你今天就不要回家了。”

案例中保育员教师和小果的关系不像是师幼关系,倒像是阿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保育员主要起了“保”的作用,忽视甚至缺乏对小果的“教”。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构建保育教师和幼儿的角色关系。

构建和谐、平等、尊重的关系,有助于保育教师在管理幼儿生活中获得幼儿的支持与配合。保育教师和幼儿之间需要有边界感,如不去拍打幼儿的屁股、身体等其他部位,哪怕是善意的玩笑也不能做。一个不恰当的动作、一句不适宜的语言会打破保育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边界,师幼缺少了敬畏与尊重,会导致管理失效,最终让保育教师束手无策。案例中保育教师以威胁的语气与小果说话,会更加激发他的反抗和叛逆。只有与幼儿友好、平等以及富有善意的沟通,才能引发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获得幼儿的情感认同。

保育工作完成从思维→观念→行为→角色的转换,是一场让保育管理工作迈向科学规范管理的过程,是一次推动保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历程,是一个敲响保育工作与时俱进紧跟教育发展的警钟。幼儿需要的保育教师不仅仅是只会打扫卫生的“保育阿姨”,而是能够听他们说、尊重他们的想法、支持他们主动去做的“保育教师”。幼儿园只有做好对保育工作的充足认识、理解及准备,掌握科学实施保育工作的策略及方法,才能促使保教质量迈向新的里程碑。

猜你喜欢

小果李老师幼儿园
我的小果
小果型西瓜四倍体诱变及其鉴定分析
该得奖的李老师
海深深蓝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