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

2024-01-09李琼

秀江南 2023年5期
关键词:吴敬梓封建礼教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作为一篇讽刺作品,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围绕儒林群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主要采用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刻画理想名士和假名士群像,成了中国小说史上经典的男性角色。相較于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塑造要少许多,其典型性也不如男性,但同样极具特色,成为整篇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女性形象这一角度,对《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展开分析,阐述了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生成的原因和思想蕴涵。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围绕“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这一主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具体的女性人物形象有赵新娘、鲁小姐、王太太等。这些女性形象,作者或简或繁,或从侧面或从正面进行形象塑造,真实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女性形象塑造也承载了作者的情感,增大了控诉的力度和广度,充分体现了本书“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特征。因此,针对书中女性形象展开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特点

遭受礼教、科举迫害的形象

在封建礼教桎梏下,受到迫害的不只是男子,女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鲁小姐就是一个典型。当时科举之风非常盛行,鲁小姐受限于女儿身,无法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将所有希望寄托于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期望他们能够高中。这种期许也让她的家人深陷于科举戕害的囹圄。除了受到科举的毒害,封建礼教也给鲁小姐带来伤害。对此,鲁小姐没有反抗,也无从反抗,长期封建礼教束缚和家庭教育影响,使得一个充满才华的女子最终被埋没。

跟鲁小姐一样受到封建礼教迫害的还有王三姑娘。王三姑娘在丈夫死后,为了体现女子的忠贞,只能走向殉夫的道路。这就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迫害,在当时社会,女子只有殉夫才能表现对丈夫的忠贞,才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尊重。这从王三姑娘殉节的做法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同以及她死后入祠堂的场面可以看出,即“当日入祠安了位,知县祭,本学祭,余大先生祭,阖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两家本族祭,祭了一天,在明伦堂摆席。”由此可见,当时封建礼教带给女性的迫害之深,社会各界人士麻木不仁,只是将重点放在王三姑娘殉节后带来的名声,对于生命并不是非常重视,也只有其母亲关心女儿的生命。

人格独立、深明大义的形象

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儒林外史》中的部分女性显示出了与封建传统女性不同的特征,她们有的人格独立,有的深明大义,有的通情达理,其中具体表现如以下内容。

杜少卿的妻子打破了人们对于女性固有的印象。从两人的情感相处来看,她与丈夫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在生活中丈夫给予她应有的尊重,而她的合理诉求都会得到丈夫的认可,比如文章中写道:“待过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则回答‘这个使得。”两人在相处过程中,她能够得到杜少卿的尊重,除了杜少卿是个真儒贤士外,还在于她自己的气节。首先,当遇到官差和门斗拿文书来寻找杜少卿时,她不卑不亢,不惧官威,冷静处理。其次,对于夫妻之间相处,她也能够把握得非常好,在外以丈夫为主,尊重其家庭地位,而且对于丈夫处事之道也能够理解。

王冕母亲虽出身低下,但在品格方面非常高尚。王冕是吴敬梓笔下一个比较理想的文士,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理想文士,离不开王母的悉心教导。虽然家境贫寒,但王母坚持让王冕上学,直到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才让王冕辍学。当王冕学成归来时,她也没让王冕去参加出仕,因为她深知官场的腐败,不想让儿子沾上官场的腐败之风。在遇到权贵时,她也能做到不卑不亢。

自私自利、玩弄心计的形象

在吴敬梓笔下,也有许多自私自利的女性形象,比如王太太、聘娘等,这些女性擅长玩弄心计,利欲熏心。王太太原本姓胡,由于出生环境的影响,她从小爱慕虚荣、蛮横粗鄙,一心想着通过婚姻获得权利,达到攀附权贵的目的,但事与愿违,三段婚姻并没有让她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在知道被沈大脚欺骗后,还对其进行谩骂,最终落得染病在床的结局。

聘娘作为青楼出身的女子,有着较多的才艺,但这些只是其生存之道,不是其真正喜欢的东西。其内心最渴求的就是嫁入官家,为此她使出了各种手段,对于丁言志的喜欢视而不见,甚至出言羞辱,而对于只垂涎于美色的官家子弟陈木南曲意逢迎,最终落得常伴青灯古佛的下场。

淳朴真诚、不慕权贵的形象

除了以上三种女性形象外,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还刻画了淳朴真诚、不慕权贵的女性形象,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有范进的母亲和妻子。她们的生活都是以范进为中心,为了范进能够中举,她们二人节衣缩食,经常出现生活窘迫的情况。范进中举发疯后,也是她二人打点善后,招待报录人。在房屋迁居后,范母也总算是“熬”出了头,但却无法承受荣华富贵带来的冲击,喜极而亡。由此可见,平民生活是非常艰辛的。

鲁编修夫人性格也是非常醇厚和善的,对于女婿遽公孙非常疼爱,希望自己的女儿女婿能够生活美好。面对女儿提出的科举想法,也是耐心劝导,劝其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同时当自己丈夫想要纳妾时,她也是设身处地站在丈夫位置,从实际情况反对其纳妾。这些都反映出了平民百姓的淳朴真诚。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

女性形象塑造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这篇作品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讽刺,在女性形象塑造中体现了这种特点。比如小说第二十六回,王太太在描述自己穿戴时是这样写的,“我头上戴着黄豆大珍珠的拖挂……跟了去的四个家人婆娘把我白绫织金裙子上弄了一点灰……”这里能够看出语言使用非常夸张,讽刺王太太爱慕虚荣的性格。还有作者对其称呼时,一直使用“王太太”,这是因为她之前嫁的是一个叫王三胖的候选州司,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要当这个王太太。吴敬梓用这个称呼,就是使用了讽刺的手法。总之,作者在进行女性形象塑造时,引入了讽刺艺术,让女性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同时也让整篇小说变得更加有韵味,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女性形象塑造的人物描写

在《儒林外史》中,人物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作者从语言、动作和肖像等方面对女性形象进行了详细刻画。其中关于语言描写的有:匡超人回家时,母亲看见他就说:“小二!你回来了!”然后上前捏了捏小二,见他穿得厚实,才放心向他说道:“自从你跟了客人去后……不想就在这半夜你爹就得了病,半边身子动不得,而今睡在房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匡母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从其琐碎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匡母已经有点痴呆了,符合一个农村老太太的形象。

在《儒林外史》中有关女性肖像描写的并不多,很多都是概括式描写,借助其他人的眼光来写出,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比如沈琼枝的形象描写:“人物倒生得标志,只是样子有些惫赖,一看就是不好惹的。”而在武书的眼中,则是装饰轻倩,于是便觉得柔媚,并通过手指描写展示其柔媚。同时有关女性动作描写的片段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在报录人来家里报喜时,范进母亲不知何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中了,才敢伸出头。这也形象刻画了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太形象。

女性形象塑造的人物对比手法运用

人物对比艺术手法在《儒林外史》中应用非常常见,通过对比,让美丽的东西变得更加美丽,让丑陋的东西变得更加丑陋,突出其中的特点,让文章变得更有张力,同时也更引人深思。采用對比的手法,人物内心世界就能够更好地显现出来,更具讽刺意味。比如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母亲的形象,她们也各有特点,形成了较好的对比。王冕的母亲深明大义,面对权贵也是不卑不亢,而范进的母亲则是胆小怕事,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太形象。借助对比的手法,能够让读者对这些女性形象印象更加深刻,使女性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生成的原因

吴敬梓坎坷的人生经历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安徽,因从家乡移居到江苏南京,因此也号“秦淮寓客”。吴敬梓一生非常坎坷,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少年阶段,吴敬梓出身环境比较优越,声誉世宦大家。曾祖辈兄弟五人中有四人中了进士。可以说,吴敬梓早年生活是非常好的,并不需要为生活担忧,而且能接受很好的教育。但到了吴敬梓父亲那一代,家道中落。第二阶段是吴敬梓客居赣榆时期,在吴敬梓母亲去世第二年,吴敬梓跟随父亲来到江苏赣榆。父亲在赣榆任教谕,但因为人方正得罪了上司,被罢黜,最终抑郁而死。第三个阶段是全椒乡居时期,从二十四岁开始到三十三岁是吴敬梓人生发生重大事故的时期。父亲病故后,家产被族人夺走,妻子也因此抑郁而终。在这场遗产争夺战中,吴敬梓看清了封建宗族的虚伪,其思想受到较大的刺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吴敬梓开始创作《儒林外史》,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文章的方式表达出来。三十六岁后,吴敬梓被荐举去参加博学鸿词考试,但吴敬梓以身体有恙推辞,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五十四岁,他病逝扬州。

社会历史环境因素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相较于男子,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而且长期处于男权统治下,经常受到压抑和迫害。这一情况到明清时期,由于思想控制的加强,礼教伦常对女子桎梏更是达到极致。在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人权受到严重的忽视。这从小说中顺姑娘、王太太、聘娘等人的处境可以看出来。明清时期,八股文之风盛行,科举已经丧失了选拔人才的功能,成为统治者控制士人思想的工具。人们对科举入仕依然趋之若鹜,以期通过科举实现荣华富贵,这不仅影响男子,也荼毒着众多女子,使其沉溺其中。作者刻画深明大义、性格醇厚的女性形象,就是想借此反映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此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思想蕴涵

批判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毒害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唐朝的时候已经逐渐完备,宋代对此又做了进一步加强,而到了明清时期则是达到了巅峰。科举制度的出现对人们的思想、社会结构、教育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初创时期,科举制度的确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到了明清后期,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僵化,盛行八股文。科举内容管理得非常严格,主要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作为题目,考生只能按照题义作答,而且在格式要求上也非常严格,要求句式对仗。这种科举考试严重束缚了文士的思想,削弱了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吴敬梓通过塑造鲁小姐这个女性形象表现科举制度给女性带来的毒害。当时由于鲁编修没有儿子,因此他将所有生活重心都放在女儿身上。在平时生活中,与女儿谈话都是围绕八股文,而在父亲的影响下,鲁小姐身上也没有一般的女儿情态。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毒害是非常深的。

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虚伪和残酷

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女性需要遵循“三从四德”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封建礼教愈趋严苛,大到婚丧嫁娶,小到平时生活吃饭,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体制就如道道绳索,全方面束缚着女性,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在强化男性地位的同时,削弱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男性可以娶妻纳妾,而女性一旦失节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小说中描述的严监生小妾赵氏扶正的情节,就充满了讽刺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还有小说中匡超人的妻子郑氏,也是封建礼教下的一个牺牲品。匡超人欺骗郑氏说到了京城做了官就去接她,要求其先搬到乡下居住。郑氏不肯,匡超人又请来丈人相劝,丈人见女婿要做官,就责骂郑氏不知好歹。在夫权和父权联合下,郑氏不得不踏上归去之路,没过几个月,郑氏就死了。由此可见,封建礼教制度的虚伪和残酷。

充分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女性由于缺乏经济来源,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那时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导致女子失去谋生手段。她们学习绣花等技艺,都是为家庭服务的,而且封建礼教还尽可能缩小女性活动范围,甚至出现了裹脚的陋习,严重损害了女性身体健康。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塑造了沈琼枝这一女性形象,充分展现了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和自立,代表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小说中,当沈琼枝得知自己要去做妾时,果断逃走,这表现了其自尊自爱。同时她能够自强自立,独自逃到南京后,依靠自身的针线活养活自己。小说中,杜少卿对于沈琼枝是非常赞赏的,这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非常同情、欣赏并且钦佩这样的女性。

作者简介:李琼,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信阳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吴敬梓封建礼教儒林外史
吴敬梓暖足
20世纪以来吴敬梓诗文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儒林外史》的吃播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单宝塔诗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