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红斑综合征”的海胆体腔液中菌群结构特征

2024-01-09高闯刘家洋韩泠姝国超张向磊王荦张伟杰常亚青丁君

水产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马粪海胆体腔

高闯,刘家洋,韩泠姝,国超,张向磊,王荦,张伟杰,常亚青,丁君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海胆是常见海洋无脊椎动物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物种之一。可食用的经济海胆种类约10 种,主要集中在正形目(Cenyrchinoida)[1,2],如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光棘球海胆(Stron gylocentrotus nudus)、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和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等。中间球海胆自1989 年由大连海洋大学引进国内后每年苗种生产量达亿枚以上,年产量超过200 t,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海胆养殖种类[3,4]。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属黄渤海海域典型的常见海胆,与中间球海胆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也常被用作海洋环境监测的生物指示种[5,6]。光棘球海胆性腺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体内含有的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我国主要可食用和药用的海胆种类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出口海产品[7,8]。海刺猬是现存的唯一疣海胆科(Phymosomatidae)的种类,属疣海胆目(Phymosomatoida),体内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部分元素超过海参中的元素含量,是很好的微量元素补充膳食食品[9]。

近年来,持续高温,海胆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种类不断增加,病害日益显著,细菌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海胆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0]。“红斑综合征”是危害海胆养殖的细菌性疾病之一[11]。该病起病急、传播快,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量死亡,2002—2003 年夏,大连沿海养殖的虾夷马粪海胆在2~3 d 内死亡率高达90%[12,13]。棘皮动物只有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由体腔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组成[14],病害发生时,体腔液的菌群调节模式及其内部含有的调理素样分子在对抗外界病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5]。Al-Sharif 等[16]发现,紫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体腔细胞中存在补体C3 的同系物,可以显著增强海胆的体液免疫机能。Canicatti等[17]已从海参(Holothuria polii)中发现一种与调理素功能相似的体液因子,可以加速促进体腔细胞的吞噬功能。因此,研究患病海胆体腔内菌群结构特征,探索如何有效防控疾病以及海胆的健康养殖模式成为海胆养殖业关注的焦点。

目前对海胆“红斑综合征”研究多在中间球海胆进行,发现有多种病原菌可引发海胆“红斑综合征”。王斌等[11]从患“红斑综合征”的虾夷马粪海胆病灶处分离出一种可疑病原菌,鉴定为弧菌属。Li等[18]分离了海胆中与“红斑综合征”相关的致病菌,鉴定为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Sun 等[19]从患“红斑综合征”海胆体内分离并鉴定了两株新的弧菌(Vibrio),命名为HD-1 和HD-2。然而目前对马粪海胆“红斑综合征”病原的研究以及不同种海胆间是否存在潜在传播的可能性尚无报道。

鉴于此,2021 年收集大连自然海区患“红斑综合征”马粪海胆,观察其外部形态变化及内部结构,分离鉴定病原菌及人工回归感染。挑取病征明显的马粪海胆,模拟自然海域环境条件,将从患病马粪海胆体腔内分离出的灿烂弧菌制成菌悬液,从围口膜注入健康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体腔内,分析了3 种海胆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液内的菌群结构,为海胆“红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为海胆的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自辽宁大连旅顺(38°43N,120°58E)自然养殖海域采集患“红斑综合征”马粪海胆,置于冰盒中运回至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暂养。养殖期间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约40%。一周以后随机选取6 只病症明显、尚未死亡的“红斑综合征”马粪海胆,壳径(46.60±5.40)mm、壳高(29.29±3.70)mm、体质量(38.31±4.50)g。健康光棘球海胆壳径(40.25±4.63)mm,壳高(26.76±4.05)mm,体质量(35.63±4.61)g。健康中间球海胆壳径(48.34±4.87)mm,壳高(31.15±3.24)mm,体质量(42.16±3.98)g。健康海刺猬壳径(45.44±4.86)mm,壳高(28.31±4.21)mm,体质量(36.94±4.98)g,由大连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提供。

1.2 方法

1.2.1 病原分离纯化方法

取6 只病症明显的马粪海胆用紫外线消毒海水冲洗,注射器从围口膜处吸取海胆体腔液,接种环在病灶处沾取少量黏液分别于2% NA Nacl 培养基平板上划线进行分离,置于27 ℃培养24 h 后,观察菌落外观形态;挑取表观形态一致的优势菌落进一步划线分离纯化培养,划线培养3~4 次,直至获得纯培养优势菌株。对纯化菌株进行甘油保种,置于-80 ℃冰箱保存备用。

1.2.2 病原鉴定

DNA 的提取均按照SK8255(细菌)试剂盒操作。高通量测序文库的构建和Miseq 高通量测序工作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扩增引物为:F(5’-CAGAGTTTGATCCTGGCTAGGAGGTGATCCAGCCGCA-3’)和R(5’-AGTTTGATCMT GGCTCAGGGTTACCTTGTTACGACTT-3’)。所得引物按如下步骤进行PCR: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30 个循环;72 ℃重新延伸10 min。

1.2.3 马粪海胆回归感染实验

将分离得到的该菌株接种于含有2% Nacl 的NA 培养基平板上,于27 ℃生化培养箱中培养24 h;然后挑选单菌落接种于2% NaCl NB 液体培养基中;27 ℃摇床过夜,3 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后弃上清,取沉淀用适量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移液枪抽取1 000 μL 无菌水至离心管中,同时将沉淀移入离心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细胞数。配制浓度为1×105CFU/mL、1×106CFU/mL、1×107CFU/mL、1×108CFU/mL 和109CFU/mL 的灿烂弧菌菌悬液,每个细菌浓度取15 只海胆,注射相应浓度的溶液0.1 mL 于体腔中,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0.9%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并记录病症。

1.2.4 16S rRNA 测序

取上述菌悬液0.1 mL,浓度为1×107CFU/mL,从围口膜分别注进入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和海刺猬体腔内,每种海胆分别注射6 只,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7 d 后每种海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挑选3 只,取其体腔液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16S rRNA 扩增和测序。

1.2.5 数据分析

使用Flash(Version 1.2.11)软件,对序列的reads 进行拼接、过滤,得到完整序列;采用RDPclassifier 软件,阈值为0.8,进行物种分类,统计样品的菌群相对丰度;使用PICRUSt 软件,预测微生物基因功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结果

患“红斑综合征”马粪海胆体壁出现红色、黑色、紫色斑点状(图1);棘刺脱落,活动乏力,管足吸附能力下降。解剖后发现,海胆体腔液颜色为紫黑色,内部结构并无明显病变,性腺颜色与健康海胆对比无差别(图2)。患病海胆体腔液和病灶处黏液病原菌分离培养24 h 后,菌落呈圆形、黄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图3)。革兰氏染色显示杆状、略显弧形,为革兰氏阴性菌(图4)。PCR 扩增获得菌株的16S rDNA 序列片段为1 508 bp,通过NCBI Blast 进行同源性检索,检索出的序列为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相似度99%,覆盖率100%。

图1 患“红斑病”马粪海胆Fig.1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n with "red spotting disease"

图2 健康马粪海胆(左)与“红斑综合征”马粪海胆(右)解剖图Fig.2 Anatomy of a healthy(left)and a "red spotting disease"(right)sea urchin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n

图3 菌株分离Fig.3 Strain isolation

图4 革兰氏染色Fig.4 Gram staining

2.2 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

实验期间,对照组马粪海胆存活,无“红斑”病征。实验组的马粪海胆在攻毒后的7 d 内陆续死亡,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死亡速率明显加快。人工感染的马粪海胆表现出与自然患病的马粪海胆相似的症状:体壁出现明显红斑,棘刺严重脱落。结果表明,在106CFU/mL 和107CFU/mL 攻毒浓度下,健康马粪海胆有明显的“红斑”症状。而浓度为108CFU/mL 和109CFU/mL 菌液可引起健康马粪海胆急性死亡,接种后4 d 内死亡率达到100%(表1)。取病征明显马粪海胆的体腔液及病灶处黏液,划线培养于2216E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显示,在人工感染后的患病马粪海胆体内再次分离并鉴定出灿烂弧菌。

表1 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Tab.1 Results of artificial infection tests

2.3 海胆种间“感染”实验结果

注射灿烂弧菌菌悬液3 d 后,光棘球海胆、海刺猬陆续死亡。感染患病中间球海胆体壁有黑紫色斑块,管足吸附能力明显下降,棘刺严重脱落,而海刺猬和光棘球海胆在体表面并未出现“红斑病”病征(图5),但死亡速度远快于中间球海胆,中间球海胆、光棘球海胆体腔液均为黑紫色,海刺猬体腔液颜色为正常透明状,对照组海胆全部存活,健康,活力良好。

2.4 不同种间海胆感染“红斑病”后菌群结构分析

2.4.1 门水平上的菌群结构与聚类分析

分析门水平上的菌群结构得到各组样品的优势与次优势菌门(图6)。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光棘球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体腔内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分别为95.61%和45.5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次之,分别占3.39%和82.84%;海刺猬体腔内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5.18%,杆菌门次之,占20.83%。注射灿烂弧菌悬液后,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体腔内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丰度显著上升,占比分别达99.94%、60.18%和92.38%;光棘球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体腔内次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海刺猬体腔内次优势菌门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

图6 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基于门水平上的菌群结构与聚类分析Fig.6 Microflora structure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trongylocentrotus nudus,S.intermedius and Glyptocidaris crenularis at phylum level

2.4.2 属水平上的菌群结构与聚类分析

根据属水平上的菌群结构分析得到各海胆体腔内菌群的优势与次优势菌属(图7)。结果显示:在感染“红斑病”前,光棘球海胆可被鉴别的优势菌属为弧菌属,占2.10%;中间球海胆可鉴别的优势菌属为Lutibacter,占17.30%,次优势菌属为弧菌属,占9.32%;海刺猬可鉴别的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13.59%,次优势菌属为葡萄球菌属,占3.53%。注射灿烂弧菌菌悬液后,3 种海胆体腔内优势均属均为弧菌属,丰度均明显升高,光棘球海胆体腔内的弧菌属占比上升到99.90%,中间球海胆体腔内弧菌属占比上升到48.96%,次优势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占比上升到3.03%,海刺猬体腔内弧菌属所占比例达到97.47%,次优势菌属嗜冷杆菌属(Psychrilyobacter)比例上升到1.52%。

图7 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基于属水平上的菌群结构分析Fig.7 Microflora structure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trongylocentrots nudus,S intermedius and Glyptocidaris crenularis at genus level

2.4.3 COG 功能注释分析

从图8 基于COG 的二级功能丰度热图可以得出,3 种海胆体腔液菌群样品中Unig-nes 可划分为25 个二级功能组,大部分功能均为可知。3 种海胆均有共同的reads 注释到[E]氨基酸转运与代谢,[K]转录,[T]信号转导机制,[C]能源生产和转换,[M]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光棘球海胆在注射灿烂弧菌悬液后体腔内编码[A]和[B]的功能蛋白丰度均增强,编码[C]、[E]、[K]的功能蛋白丰度均降低,具体表现在RNA 加工和修饰、染色质结构与动力学等功能显著增强;能源生产和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翻译等功能显著下降。中间球海胆注射灿烂弧菌悬液后体腔内编码[A]、[B]、[C]、[V]的功能性蛋白丰度均显著上调,如RNA 加工和修饰、染色质结构与动力学、能源生产和转换、防御机制、信号转导机制相关功能蛋白显著增强。海刺猬注射灿烂弧菌悬液后体腔内编码[J]、[K]、[O]、[U]的功能性蛋白丰度显著上调,如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转录、细胞内运输、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伴侣、分泌和囊泡转运相关功能增强。

图8 基于COG 菌群功能注释Fig.8 Functional annotation based on COG microflora

2.4.4 KEGG 功能注释分析

由基于KEGG 的功能丰度热图(图9)得出,注射马粪海胆红斑病抗原后,不同种海胆体腔菌群样品注释到通路的相关基因丰度差异不明显,3 种海胆均有注释到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Amino acid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转录(Transcription)、信号传导机制(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s)、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Cell wall/membrane/envelope biogenesis)、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复制和修复(Replication and Repair)、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等功能。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中间球海胆关于维生素代谢以及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功能蛋白等显著增强,海刺猬体现在运输和分解代谢、信号分子间相互作用、翻译等相关功能蛋白显著增强,光棘球海胆关于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其他氨基酸的代谢、细胞运动等相关功能蛋白有所下降。

3 讨论

3.1 “红斑综合征”海胆病原的分离鉴定

近年来,细菌性疾病给海胆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红斑综合征”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8],2005 年研究发现一种弧菌新种可以引起海胆“红斑综合征”[12];Li 等[18]从患“红斑病”海胆体内分离并鉴定出了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菌株可以引起海胆“红斑病”的典型症状;Sun 等[19]在患“红斑病”中间球海胆体内分离、鉴定出欧文氏弧菌菌株(命名为HD-1)和一个新的弧菌物种(命名为HD-2)。本实验从自然海域患“红斑病”马粪海胆体内分离并鉴定出一株优势菌株,可在马粪海胆中人工回归感染成功,将该菌悬液接种到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和海刺猬体内,3 种海胆出现棘刺脱落,体壁出现黑色、紫色斑块、体腔液变为黑紫色或直接致死等症状,综合16S rDNA 序列分析,最终鉴定该菌株为灿烂弧菌属。据此,本文认为有多种病原可以引起海胆“红斑综合征”,大多为弧菌属。通常它们在氧化酶活性测试中呈阳性,不形成孢子[20]。大多数弧菌的毒力主要归因于分泌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胞外产物,包括蛋白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等[21-23]。

弧菌在鱼类[24]、虾类[25]、贝类[26]、参类[27]等多种海洋水产动物体内均可感染致病。灿烂弧菌是世界范围内河口及沿海海洋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条件致病菌之一,也可以感染海洋环境中的多种宿主,包括鱼类、贝类、棘皮类等[28-30]。灿烂弧菌在刺参疾病方面有很多报道,表明它是导致刺参腐皮综合征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灿烂弧菌的黏附因子和胞外产物等过程均与其毒力相关[31]。中国养殖的海胆中普遍存在的“红斑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弧菌引起海胆体表出现紫黑色斑状、体腔液为黑紫色甚至死亡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本研究挑选的患病海胆来自大连人工自然养殖海区,随着养殖种类的增多,养殖海域环境逐渐恶化,海胆的生存环境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人工养殖中更应注意水质及养殖密度,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海胆机体损伤使病原侵入导致病害发生。

3.2 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感染“红斑综合征”后菌群结构特征分析

聚类结果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在注射灿烂弧菌菌悬液前后体腔内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这与Wang等[18]对患“红斑综合征”海胆与健康海胆体壁的高通量测序和分类序列分析所检测的菌群结果一致。棘皮动物只存在非特异性免疫,其免疫应答是由体腔细胞和多种体液免疫因子共同介导,主要是对进入体内的异物进行识别、降解、排除及修复伤口创面,体腔液中的菌群互作模式在此过程中则发挥重要作用[32]。由此可见,伴随着病原菌的繁殖,海胆体腔液的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机体内环境菌群紊乱,免疫系统受损,病害发生[33,34]。王轶南等[33]研究表明,随着病原菌的侵染和增殖,患病中间球海胆体内环境发生变化,体腔液菌群中会有部分细菌消亡或者含量明显下降。本实验中,海胆被灿烂弧菌菌液刺激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内的厌氧环境被破坏,兼性厌氧菌大量增殖(主要为变形菌门)[35],变形菌门丰度显著提高,极易破坏菌群的稳态,增加机体患病的可能[36]。Shin 等[37]研究发现,变形菌门丰度的增加是微生物群落不稳定(生态失调)的标志,也是疾病的潜在诊断标准,这与本实验结果相符。在本研究中拟杆菌门作为海胆的次优势菌门同样也是海洋浮游细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海水中营浮游生活,具有丰富的遗传和代谢多样性,可通过发酵作用分解多糖,产生胞外水解酶来降解生物大分子,如几丁质、琼脂、DNA 等,是碳循环中的重要功能类群[38,39]。拟杆菌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菌多样性,在对抗病原过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40]。拟杆菌门主要为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该纲大量存在于水生环境中[41],在感染“红斑综合征”后,水体致病菌的数量大幅提升,可能导致黄杆菌纲丰度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注射灿烂弧菌菌悬液后海胆体腔内拟杆菌门丰度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从属水平上来看,3 种海胆在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内弧菌属丰度显著提高,其中光棘球海胆与海刺猬体腔内弧菌属丰度可达95%以上。中间球海胆体腔内弧菌属丰度则为48.96%。Liu 等[42]研究发现,弧菌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等攻击宿主细胞,损伤动物机体。此前有研究表明,弧菌可以粘附在海胆病灶体壁处,分泌细胞外酶,创伤面不断增大,弧菌属大量繁殖,影响机体健康[43]。本实验中,中间球海胆在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内可鉴别的次优势菌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其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葡萄球菌蛋白A(SPA)[44]。SPA 可与多种动物免疫球蛋白(IgG)结合[45],抑制IgG 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干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减弱宿主对细菌的免疫反应[46]。据此推测注射灿烂弧菌悬液后3 种海胆体腔内不同菌属的细菌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47],以至于菌群结构整体发生了变化,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害发生。目前已知正海胆(Echinus esculentus)体腔液细菌组成主要为弧菌、假单胞菌和交替单胞菌[48]。Wang 等[23]采用16S rDNA 测序分析鉴定,致病菌(Psychrobacter)(62.89%)、弧菌(Vibrio)(32.47%)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2.87%)是中间球海胆“红斑病”的优势菌属,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在本研究中,一种新的“红斑综合征”致病菌被确认为灿烂弧菌。实验结果显示,中间球海胆被感染后,体壁与围口膜处可明显观察到红斑症状,体壁腐烂处释放大量的能量,胞外产物也可以为弧菌提供营养,有助于弧菌的生长[49]。结合Sun 等[14]、Li等[13]前期研究进展与本实验结果来看,弧菌在组织破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致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COG、KEGG 数据库比对发现,注射灿烂弧菌菌悬液后,不同种海胆体腔内菌群功能都有集中在信号传导机制、转录、脂质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无机离子运输与代谢、防御机制、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实际上,这些功能与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功能吻合,如参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50]。中间球海胆受到了病原的刺激,触发了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加强了其防御机制功能丰度;同时由于病原的复制增多,其转录水平会提高,增强了其转录功能丰度,提高了对应RNA 的处理和修饰功能丰度。中间球海胆感染“红斑综合征”后,出现“红斑”病征,体壁存在微小的腐烂,溃疡的发生伴随着脂质和蛋白质成分的分解,能量的生产与转换功能丰度得到了提高[23]。免疫细胞对氨基酸有特定的需求,而生长因子刺激和T 细胞激活可诱导其快速增殖,增加氨基酸转运蛋白的表达,表明该过程需要增强氨基酸的摄取[51]。在本研究中,光棘球海胆在感染“红斑综合征”后,氨基酸代谢等相关功能显著下降,而海刺猬在感染“红斑综合征”死亡后,也同样没有表现出“红斑”病征,在染病后其细胞外结构、细胞骨架、细胞运动相关功能蛋白显著下降,因此,二者死亡速度远快于中间球海胆。本研究中,光棘球海胆和海刺猬在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内变形菌门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群落多样性提高后,可以加速蛋白质代谢功能[52],促使蛋白翻译速度增强,引起信息存储与处理相关功能蛋白上调。然而目前对于光棘球海胆和海刺猬体腔内菌群功能特征研究资料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3.3 水产动物疾病种间传播的潜在可能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稳健发展,养殖产量持续增长,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稳健增多,养殖密度逐步扩大,养殖模式也日渐丰富[54,55],但现代水产养殖业都是以集约化管理和高密度养殖来实现最大利润,大多数养殖户一味地追求产量,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频繁发生,疾病传播的机会大幅增加,养殖动物受损十分严重[56,57]。

目前关于疾病在鱼类、虾类等水产养殖动物中的传播研究较为广泛。如爱德华氏菌的感染可以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尖齿胡鲶(Clarias gariepinus)间传播[58]。由副溶血弧菌导致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作为对虾中传染性极强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能够感染多种对虾,2013 年墨西哥西北部养殖场出现大范围地域传播,导致凡纳滨对虾大面积死亡[59]。细菌病原体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海洋软体动物,在贝类中也是屡见不鲜,弧菌属可以感染幼虫、幼年和成年软体动物,包括牡蛎、贻贝、鲍、蛤蜊和扇贝,传播速度极快[60,61]。

本实验分离鉴定了“红斑综合征”马粪海胆病原菌,并制作菌悬液注射到健康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体内。结果3 种海胆均表现出“红斑”病征或死亡。推测海胆“红斑综合征”也有种间传播的潜在威胁,为此在同种水产动物种间混养以及不同种水产动物混养时对于水体环境以及物种状态都应及时检查,严防疾病的传播。

猜你喜欢

马粪海胆体腔
海胆饭
仿刺参水管系统与体腔间物质交换问题探究
野生大熊猫居然喜欢马粪
海胆赴约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海胆
马粪争夺案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怎么办呢?
海胆佐鱼籽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