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三联共建”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2024-01-09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交流

宋 伟 明

(牡丹江市第十七中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领域首要关注的课题,也是我国实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备基础要求。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与专业化水平,是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在现如今的乡村教育发展当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仍处于弱势地位,影响到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1]。再加上新课标的实施,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均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需求也进一步提高[2]。由此,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着力打造为担当教育建设重任的中学学术型教师队伍,成为当下之势。

一、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一)资深师资不足,难以形成教研团队

乡村地区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弱的问题,受到教师编制改革、农村自身办学条件的影响,城乡教师之间的流动出现了“非对称”现象,很容易造成乡村青年教师的流失,使得师资较为稀缺,资深的师资更是少之又少。考虑到乡村教师的待遇不高的问题以及乡村学校与市区距离远,一些乡村青年教师选择离开学校,参与到公务员考试、考研当中,使得乡村青年教师师资队伍人员不足。而很多资深教师也会选择向城市发展,呈现出“逆向流动”的趋势,大量的骨干教师流失[3]。而此时留在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高,职业思想也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更难以形成完善的教研团队。

(二)综合素质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教学工作负担过重,教研条件不高,对乡村教师工作的理想信念缺失,甚至缺乏对教学工作的热情,缺乏教学研究意识,以至于乡村青年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而在此情况下,部分青年教师对教育的新思想、新内容、新手段的学习不够深入,多数教师疲于“谋生”。在教学过程当中,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仍然在课堂教学当中,“师道尊严”的观念也依然被推崇,“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实施。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相关培训不足,缺乏成长外部环境

目前针对乡村青年教师的相关培训不足、不到位,教师的外部成长环境缺失。外出培训的名额非常有限,能够安排到培训的教师往往是一些主任、骨干教师,而普通青年教师获得外出培训的机会更少,学校组织的示范课教师培训、专家评课、专家讲座、专家莅临指导等活动较少[4]。

(四)教师交流不足,缺乏有效互助平台

乡村青年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严重不足,且能够支撑教师之间互动平台缺失。目前社交网络平台盛行,乡村青年教师之间虽然普遍使用“微信群”“钉钉群”等社交平台进行教师交流互动,但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利用线上社交平台,未能建立专业的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往往以教师个人之间的私人交流为主。而在线下,校内教师及校际教师之间也未能建立完善的互助平台,缺乏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利于教师教育经验、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的分享与学习。

二、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三联共建”培养模式的内涵框架及目标导向

面对当前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一种“校校联盟”“蓝青联盟”“青青联盟”的“三联共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青年教师队伍,促进乡村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涵与框架

本研究所提出的“三联共建”培养模式,包括“校校联盟”“蓝青联盟”“青青联盟”三种联盟模式。“三联共建”培养模式指的是通过多种联盟形式,共同助推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三联共建”培养模式

上图中,“校校联盟”是指多个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交流互动。通过组织办学资源共享互动的团体,并充分发挥优势学校在团队中的资源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使得学校间交流互动、经验分享,促进多边共赢。比如说,学校与职教中心学校组建职教联盟共同体,发挥职业教育学校的职业规划启蒙优势,培养教师具备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此同时,借助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优势,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到职业教育学校,亲身体验职教学校专业的魅力,学习更多有关职业专业教育的理论与方向,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认知机会,推动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与市区名校、课改实验校实施共建,加大校际间在课改实践经验、成果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深度融合,推进开放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蓝青联盟”是指本校资深老师为青年教师指点迷津。通过师徒结对方式,资深教师在教案,课堂教学、与学生沟通、作业设计等方面言传身教,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相关业务水平和个人修养,也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通过结对帮扶、公开课、示范课、专业分享、专题讲座等形式,分享本校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开展教学科研课题合作与探究,引领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从而提高校际间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出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进取、富有激情的优秀教师团队,助推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青青联盟”是指本校青年教师之间形成的研修互助团体。通过构建校内教师联盟工作坊,联合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促进了青年教师研修抱团发展,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特色研修活动,以“竞赛”为载体,英语学科开展单词背诵、书写竞赛,语文学科开展诗词朗诵、书写竞赛,数学学科开展快速运算竞赛,生物学科开展标本制作竞赛,物理、化学学科开展实验竞赛等。在竞赛开展的同时,建立不同学科教师研修小组,致力于学科特色竞赛活动的探讨、研究、创新,培养教师组织能力,实施有内涵的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目标与导向

面对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三联共建”培养模式,其目标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校联盟”致力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打造学科特色,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借助联盟学校资源,提升自身学科素养,达到快速成长的目的;

第二,“蓝青联盟”实施教师“师带徒”等形式,从师德师风、常规教学、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针对性学习及培养,带领青年教师实现个性化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师德、与家长的交流能力等;

第三,“青青联盟”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与沟通的科学平台,青年教师相互督促,保证青年教师间沟通的及时性,客观性。同时,共同提高综合素养和教师水平,形成了青年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获得一个能够促进新教师成长的长效稳定的机制。

总而言之,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三联共建”培养模式构建,着力应将教育的战略目标放在未来,以明确青年教师的职业特长和教学研究方向为导向,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破除乡村教育薄弱的长期难题,形成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学结构,提高乡村教学质量。

三、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三联共建”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为有效落实“三联共建”培养模式中的“校校联盟”“蓝青联盟”“青青联盟”,结合该模式中的主要内涵和目标,以及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策略如下:

(一)侧重专家引领,促进校际学科互动交流

“校校联盟”模式的高效实施,离不开顶层设计的规划与推动,而顶层设计当中又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学校之间的名师资源联盟、学科教研培训、班主任交流活动、基本素养培训等主题活动,如果能够通过专家引领实现,特邀县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参与,不定期进行校际学科互动交流,更能够拓宽乡村青年教师的视野,学习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5]。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专家引领为各校乡村青年教师提供多样化形式的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各乡村学校的青年教师集结一起,与时俱进,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其次,构建名师引领示范活动。开展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研讨活动,名师示范引领,授课教师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展示授课教师的魅力和风采,活跃教研氛围,更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最后,构建反馈评价机制。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经验分享,其中所包含的教育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是否真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或者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成效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评估和反馈,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共享的有效性。而专家的引领介入,对各校之间的共享资源进行筛选和评价,能够帮助各学校进行优化改善,促进多边共赢。

(二)发扬骨干带动,促进教学创新格局形成

“蓝青联盟”的本质在于“师徒结对”与“传帮带”,这一模式的实施,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分别从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师生沟通、作业设计等方面入手实现言传身教。归根究底,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发挥,即致力于教学创新格局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校方制定骨干教师带动的详细工作方案。在明确的工作实施方案之下,要求青年教师对学习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并撰写个人学习心得和总结,鼓励青年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教学等方面的再创新;第二,加强校内骨干教师工作组建设。通过该工作组的建设,采用教师梯级递进式成长模式,拓展骨干教师多元化的引领活动。比如,开展名师公开课活动,制作名师在线课堂,开通名师对话专线,将骨干教师引领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讨机会;第三,不定期开展新老教师双向听课与评价活动。年轻教师听老教师讲课的同时,老教师也要听新教师的讲课,特别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教学方法、经验等融入到评价和反馈当中,以此为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方向,让青年教师明确自身的不足,以便于更好地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定期举行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测试,从钢笔字的规范书写,到粉笔字的板书设计、学科专业素养测试、分层设计作业,再到命制试题,由骨干教师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测试,彰显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育自信,使教师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借助特色教研,促进教师内部互助发展

“青青联盟”模式实施当中,通过联盟工作坊的建立,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集结在一起,为教师之间的研修、沟通、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为发挥“青青联盟”模式的最大化作用,应以创新研讨为基准,借助特色教研,促进教师内部的互助发展,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教学体系。首先,建立校内教师阅读探讨机制。通过开启青年教师“海量”阅读互助活动,充分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打造书香互动校园。坚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的理念,要求青年教师博览群书,并建立相应的互助研讨体系。鼓励青年教师将自己阅读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分享给同校教师,进行相关知识讨论,提高教师之间的互动热情[6]。比如,每天利用早会时间举行“集思、集行、集慧”教师思想交流活动,教师分享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做法和阅读教育类书籍的心得感悟,切实为教师能力提升搭建学习交流拓展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其次,注重乡土特色挖掘,极强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入。将当地乡村特色的文化、艺术传承、创新技艺等方面融入到教学当中,经过加工,形成特色的教学品牌,要求不同学科背景教师共同研修,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从而形成特色教学模式,引领乡村教育教学活动;最后,加强校内领导创新,优化校内互助管理。加强对校内青年教师干部的培养以及选拔,对于校内研讨、互助热情高、态度好,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教师加大培养力度,为其打通学校管理干部培养道路,建立校内互助管理小组,为校内研讨活动输入新鲜的“血液”,让校内的“青青联盟”“实”起来、“新”起来。

四、结语

本研究所提出的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三联共建”培养模式策略,立足长足发展,侧重专家引领,促进校际学科互动交流,发扬骨干带动,促进教学创新格局形成,借助特色教研,促进教师内部互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在该模式构建过程中,严格落实“校校联盟”“蓝青联盟”“青青联盟”三个方面的核心内涵,形成“互动促研修、骨干促教学、互助促学习”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和教育教学新格局。该模式树立青年教师典型,发挥骨干教师榜样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夯实乡村学校教育师资基础。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交流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