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01-09张丽旻曾德星

中外医疗 2023年29期
关键词:圈套切除率结肠镜

张丽旻,曾德星

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福建龙岩 364000

结直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结肠恶性肿瘤,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目前,手术治疗该病有效方式之一。既往常规手术容易烫伤患者,形成局部溃烂,影响预后效果。随着结肠镜逐渐应用在临床上,并且精准定位,实施切除,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良好等优势[3-4]。在临床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可分为多种,病灶范围≤4 mm 者,采取冷热活检钳切除术,病灶范围在10~20 mm 者选择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等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等[5-6]。基于此,本文随机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结直肠息肉患者中采取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0~70 岁,平均(50.05±3.18)岁。观察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8~70 岁,平均(50.08±3.1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检查后符合结直肠息肉相关临床病症;患者具备正常意识,可全程配合;临床资料齐全者;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认知、行为及语言等功能障碍者;存在胃肠镜检查禁忌证者;存在重要组织器官衰竭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出血倾向者;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患者体位选择左侧卧位,消毒、铺巾以及麻醉,在结肠镜协助下明确病灶部位,确定切除次数。多发结肠息肉患者,切除应该从左至右。当结肠镜前端、息肉距离与电极形成的角度,及时调整合适角度,完全暴露息肉,便于切除。根据息肉直径大小采取针对性方式切除。若<5 mm,热活检烧灼即可,直径在5~20 mm 之间,高频电圈套圈住病灶部位,电凝切除;>20 mm,注射氯化钠溶液促使病灶部分突出,便于高频电圈套,随后电凝切除。

观察组: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完善好肠道准备后,协助采取左侧卧位,予以静脉麻醉,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本次研究,采取圈套器,从肛门进镜,到达至回肠末端,在电子镜的引导下将圈套器送入体内,轻触肠壁,将息肉以及基底周边1~3 mm 的正常黏膜组织套住,逐渐收紧圈套器,将息肉切除。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息肉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无任何异常;有效:息肉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轻微异常;无效:息肉切除不完整,且术后复查时原切除病灶部位仍存在残留物。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息肉切除数、息肉直径、手术时间、切除次数、切口大小)。

比较两组息肉(<6 mm、6~9 mm、>9 mm)完全切除率。

比较两组腹痛、肠穿孔、出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各个时间段复发率。

1.5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息肉切除数、息肉直径差距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除次数、切口大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

2.3 两组患者息肉完全切除率比较

观察组<6 mm、6-9 mm、>9 mm 息肉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1.67%、88.89%、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0.00%、55.56%、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息肉完全切除率比较[%(n/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累计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息肉是发生于消化道末端,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7-8]。现如今,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以及成熟,高频电凝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该治疗方式虽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9]。有研究表明在临床上采取冷圈套器切除,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

本研究显示,对比总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较对照组的80.00%高(P<0.05),和徐新国等[10]在相关报道中总治疗有效率94.00%相似,试验组手术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除次数、切口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和相关报道对手术情况研究一致[11]。可知选择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率,提高手术效果。分析原因,是因为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在术中不易操作,很容易造成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发生,影响主刀医生操作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影响手术康复速度[12-14]。而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不仅具备清晰的手术视野,而且通过内镜快速且精准地找到病灶部位,对其进行彻底清除。在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期间,为了保障息肉摘除时不被遗漏,需要增大到套取息肉周边1~2 mm 的边缘正常组织,从而保障治疗有效率的同时,确保病灶部位被切除干净[15-16]。本研究,观察组<6 mm、6~9 mm、>9 mm 息肉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1.67%、88.89%、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0.00%、55.56%、63.64%(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该研究结果和陈巍[17]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更低(P<0.05),同时该学者在研究期间还发现电子结肠镜进行冷圈套切除术对切除3~9 mm 息肉完全切除率较高。可知选择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利于提高息肉完全切除率,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频电凝切除术通过电凝装置产生的热量,促使细胞结构出现转变,从而利于组织被切除,术中易严重损伤组织,使其无法一次性切除病灶部位,增加术后复发率,且该操作对机体造成损伤较严重,术后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冷圈套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将病灶部位切除,同时避免温度过大,对机体造成损伤,且术中出血量小更易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性更高[18-19]。本研究,观察组术后累计复发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可知选择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利于降低复发率。该研究结果与唐林等[20]在相关文献中对累计复发率研究结果相似。冷圈套切除术在操作过程中,在切除病灶时,对周围血管造成影响较少,此外,该术式能够 避免边缘坏死,利于后续病理检查,定期随访,从而保障了疗效,把复发率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相比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应用电子结肠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改善息肉切除手术情况,提升息肉完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

猜你喜欢

圈套切除率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篮球
高速切削条件下提高单位功率材料切除率的切削用量选择研究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套圈就是圈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