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予以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的效果

2024-01-09赵鹏程刘运均王齐康

中外医疗 2023年29期
关键词:正骨患处股骨

赵鹏程,刘运均,王齐康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骨伤科,福建福州 350015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就诊骨折疾病者中具有常见性,作为人体下肢较为重要的骨骼组织,骨折的发生对于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极具影响性,因该病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因此患者患病后,其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受到影响的同时,累及干扰患处局部微循环,易造成患处持续疼痛、肿胀等情况,损害其生理、心理健康[1]。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痛苦感受及疾病影响等为主要目的。中医正骨手法在中医骨科疾病治疗中属常用方式,行疾病治疗中,经由正骨手法调整骨折骨骼状态,使患处得到调整,以达到治疗目的[2]。外固定相比于内固定,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安全性高为主要特点,对于骨折治疗效果极佳。本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1 月—2023 年1 月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收治的6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该病治疗中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30 例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62~78 岁,平均(68.15±1.8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于左侧者13 例、右侧者17 例;骨折发生至就诊时间4~21 h,平均(10.42±2.08)h;就诊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5~7 分,平均(5.82±0.18)分;患处皮下淤血面积5~10 cm2,平均(7.24±0.26)cm2;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因:滑倒摔伤13 例、车祸7 例、高处坠落5 例、其他5 例。观察组30 例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6~77 岁,平均(68.27±1.7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于左侧者11 例、右侧者19 例;骨折发生至就诊时间5~19 h,平均(10.56±1.44)h;就诊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5~7 分,平均(5.79±0.21)分;患处皮下淤血面积4~11 cm2,平均(7.18±0.32)cm2;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因:滑倒摔伤14 例、车祸8 例、高处坠落5 例、其他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专科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②年龄>60 周岁;③患者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④骨折发生至就诊于24 h 内;⑤首次发病患者;⑥个人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史等信息可做详细提供;⑦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开放性创伤、其他位置骨折者;②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者;③精神状态异常,有心理疾病者;④有肿瘤疾病,处于肿瘤疾病治疗阶段者;⑤无自理能力、非完全行为能力人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入手术室,调整至仰卧位,行局部麻醉后,自髋关节外侧位置做手术切口,游离皮肤组织、肌肉及筋膜,袒露患处后,于直视状态下实施骨折端牵引、复位,自大粗隆最高点置入引导器,使用导针钻自胫骨颈处实施钻孔,做扩髓处理,而后置入髁螺钉,放入钢板后行固定处理,以加压螺钉实施加压固定,骨折处复位至预期后,对手术切口行清创、安置引流管及缝合处置,术毕。

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至麻醉起效后,调整至仰卧位,助手对患者两侧髂嵴行按压,医师则以肘弯套住患者患侧腘窝处,握住脚踝处,引导实施屈膝,屈膝角度90°左右,实施患肢牵引,骨折远端伸髋、内旋,做外展伸直,以C 线查验骨折处复位情况,复位至预期后,取斯氏针4 枚,分别自股骨粗隆下处、股骨外侧置入,做外固定架固定,固定期间,患者患肢外展30°左右,固定完毕后手术结束。术后持续监护患者恢复情况,予以抗感染治疗防控术后感染,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极早行康复训练,干预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在此期间指导患者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以维护机体状态稳定及术后恢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汇总术后疼痛时长、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等项数据,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定,评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出院前等时间点关节活动(0~1 分)、疼痛(0~44 分)、畸形(0~4 分)、功能(0~51 分)等项,总分100 分,分数与关节功能正相关。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髋内翻、切口感染、肢体缩短、固定松动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用时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s)

?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7 d、出院前,观察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颇高的骨折类型,自疾病危害角度而言,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后将使患侧下肢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等受累,因此可导致患者患处肢体功能异常、肢体活动协调性下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易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3-4]。作为老年人常见病,股骨粗隆间骨折于发生后,受老年人体质状态因素干扰,患者预后恢复期较长,且长时间肢体运动功能受限,易引发并发症,对于患者预后肢体肌力产生影响[5]。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均有极大影响、损害。①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中属骨科疾病,起病突然、预后恢复用时长,患者患病后于较长时间内处于卧床状态,由此对机体生理功能、各系统功能等均将产生干扰,介于老年人机体状态随年龄增长逐步衰退,导致患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易出现并发症、合并症,损害健康[6]。②作为骨折疾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于下肢,骨折后肢体活动度、运动功能等将出现明显下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在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同时,还将增加其家庭生活负担。可见,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均具有不利影响,需及时采用有效、适用方式予以临床治疗。

予以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西医手术治疗,从疗效、安全性等角度分析,西医手术虽然能够使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但手术所致创伤较大,老年人耐受度较差,因此,影响术后恢复,还将增加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且疗效、安全性稍显不佳[7]。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是中医特有骨折疾病治疗方法,其特点在于经正骨手法干预调整骨折处,使骨折端得以复位,恢复骨折处骨骼结构,由此在骨折疾病治疗中,能够避免治疗所致创伤性,避免治疗创伤影响患处血运及神经、肌力等方面,能够确切维护患者预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治疗安全性等[8-9]。外固定相比内固定而言更具便捷性、易操作性,于固定实施中,外固定是以外固定支架对患处实施支撑固定,患者经固定后,可随恢复进程调整固定器固定、支撑情况,在保障固定实施有效性的同时,使用外固定支架做外固定,对于患者患肢肢体肌力影响较小,因其无创伤性,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由此治疗安全性高,治疗后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进程,在骨折疾病治疗中效果良好[10-11]。基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群体特殊性、疾病治疗需求等,对其实施骨折治疗,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方式,行中医正骨手法复位,以拔伸牵引及拔伸、旋转、折顶、回旋、端提、捺正、分骨、屈伸等手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处实施干预,使骨折断端得以复位,恢复骨骼结构;辅以外固定,以外固定支架固定患处,保持已复位骨折处结构稳定,由此促进骨折端愈合,从而促进患者骨折康复[12-13]。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于临床中均能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产生治疗作用,本研究以60 例老年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例,予以不同方式进行临床治疗,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患者其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用时均较短,且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仅为3.33%,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20.00%(P<0.05)。徐应堂等[14]研究中指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发病率为2.00%,低于采用西医方式治疗的14.00%(P<0.05)。由此可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而且治疗安全性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相比,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对于改变具有显著适用性,疗效显著[1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等均良好,可推广。

猜你喜欢

正骨患处股骨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治斑秃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