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及机遇挑战

2024-01-09宁吉喆

全球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和平发展全球治理

摘要:我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观察把握国际大势作出的重大论断。本文第一部分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并回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关论述。第二部分分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梳理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第四部分列举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最后指出,针对百年变局特征,要系统应对、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关键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发展 全球治理

作者简介:宁吉喆,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宽广视野观察把握国际大势,形成了我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论断。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应对之策,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外交思想

(一)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重要论述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公开表述。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时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时并存。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导意见的讲话时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哪些特征,变了什么,要给出一个权威性的准确解读,据此才能做出前瞻性的安排。要求我们重视大变局、胸怀大变局、解读大变局。

202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冠疫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名言,出自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是全球化的一个标志性口号,也是对世界一体化结果的一个预见。170多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所以马克思的预见站得很高、看得很远。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换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变化。马克思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深刻理论。这在世界上是里程碑式的,是对人类社会科学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事。这是很重要的论断,可以说是全球化理论的重要起源。

第二,列宁主义的重要论述。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垄断的趋势跨越了国界,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资本主义的经濟关系,呈现出高度垄断化、政治化、军事化的趋势,这就形成了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要靠武力去争夺市场、攫取资源的。这就必然带来战争。同时,帝国主义使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平衡的发展结构。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会首先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方取得成功,比如英国、法国。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薄弱环节产生,并据此取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后来的中国革命以及一系列落后国家革命的成功,都证明了列宁主义的观点。列宁还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包括通过世界市场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苏联20世纪20—30年代工业化的成绩就是在列宁的新经济思想指导下实现的。列宁还形象地说,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政治上就是苏维埃,经济上就是电气化。在新经济政策指导下,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引进了很多西方技术。比如20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山西开发平朔煤矿的美国哈默博士,早年也曾到苏联开发利用能源。

第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不应脱离世界来看中国问题。同时,他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坚持从世界看中国,同时坚持中国的事要靠中国人自己来办,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的建设也没有完全照搬苏联的做法,所以中国在苏联东欧剧变之后能够立得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巨大的成功,重要的就是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1935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诗词《念奴娇·昆仑》写到,“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是关于世界多极化和中国地位的形象论述。当前世界上重要的也就是美国、中国、欧洲这三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外交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别了司徒雷登”也是从世界局势出发提出来的。后来,我们打破美国的封锁。英国48家集团创始人带头突破美国和英国官方设立的封锁,与中国做生意。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发生了重大转变,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然后又开展“乒乓外交”,促成中美领导人会晤。中国外交是从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出发的。西方国家更计较其自身的利益。所以国际上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三个世界”的重大理论,并明确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第四,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最重要的判断就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要为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提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长期政策,后来又将其定为基本国策;办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邓小平同志指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表示,他们没有资格制裁中国,中国有抵抗制裁的能力。事实上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就化解了当时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制裁。他说,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国家主权,国家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十二大关系,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是重要原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重大决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战略方针。经过十几年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终于达成协议。“走出去”战略是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提出的,1999年3月,江泽民同志指出,对内实施西部大开发开拓国内发展的空间,对外“走出去”开拓全球发展的空间。他还提出了关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判断。

第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出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重要判断。同时提出统筹兼顾的重要方针,其中有两个统筹兼顾都涉及开放,一个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个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

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推动开放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一是加强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二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外交工作的历史使命以及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这是外交工作的总目标以及基本原则、重要着力点和大国担当。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这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路径,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在第二届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高质量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实现高标準、可持续、惠民生目标。五是坚持增强战略自信,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在对外交往中努力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外交工作的根本要求、鲜明特质和必备本领。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国际力量对比之变:东升西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指出,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今天,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巴黎、伦敦和华盛顿一样重要,而这在几十年前是难以让人相信的。其背后是各国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按汇率法计算,“一战”前后,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90%左右,“二战”后占70%左右,如今已下降到低于60%;发展中国家GDP比重则相应从10%左右、30%左右上升到超过40%。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发展中国家GDP比重已超过50%。从增量上看,发展中国家GDP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以上。近几十年来,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自主发展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世界大变局中,中国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已从1949年的4%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18%,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30%。

第二,世界政治格局之变:多极重构。100年前,国际秩序是由统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宗主国及宗主国集团主导的。二战后,美苏对垒,形成东西方两个阵营。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独大,一超多强。21世纪以来,政治多极化加快发展。国际经济危机后,七国集团(G7)褪色,二十国集团(G20)、金砖五国登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任何国家或国家集体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但如今,美国仍在搞本国优先、选边站队,其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美国把中国作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中美竞合并存、博弈加剧,成为世界多极重构的关键因素。

第三,世界经济体系之变:市场覆盖。与100年前相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发展市场经济,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生产经营主体,跨国公司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干预虽有所加强,但国际市场上企业家在商言商,西方国家内部不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之间更不是铁板一块。经济利益共同点有可能超越政治分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不妨碍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大方向难以逆转。

第四,世界文化版图之变:多样并存。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虽然在国际交流和开放发展中不同文化有所融合,但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始终存在。与100年前相比,发展中国家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比重明显上升,发达国家外来移民增加,不同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的人群在同一地域共同生产生活成为常态。

第五,社会活动方式之变:网络泛在。与100年前相比,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已发生改变,从金字塔型变为扁平化式,从点状、线状变为面状、网状。与30年前相比,信息化已发展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目前世界上网民总数已超过40亿人,中国网民总数超过10亿人,移动通信、数字传播无处不在。从生产方式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从生活方式看,线上消费、网络教育、远程医疗日益增加。从社会构成看,劳动岗位、职业门类、就业结构深刻调整。从社会运行看,舆论传播、管理手段、治理方式显著变化。

第六,全球生态环境之变:绿色生存。100年来,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大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20世纪60—70年代,罗马俱乐部敲起警钟,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球共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中开始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履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路子。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制定出碳中和及碳达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迅速兴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第七,世界科技趋势之变:创新驱动。200多年前,以机械技术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生。100多年前,以电气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生。50~60年前,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生。每一次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改善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效率,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甚至冲击。科技周期明显缩短,学科交叉更加普遍。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着世界人民的生活福祉,并成为国家竞争、大国博弈的热点和焦点。

第八,国际产业体系之变:链条再造。100年来,国际产业体系从垂直分工为主转变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垂直分工居多,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居多。发达国家大多走过工业化、后工业化、去工业化的路子,产业转移按照“雁行理论”在国家间梯度进行,制造业牵引、服务业跟进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布局。进入21世纪,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社会矛盾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近年来发生的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对此又起到了助推作用。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少数国家借机搞“脱钩断链”“筑墙设垒”“友岸外包”“产业回流”,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第九,国际治理体系之变:安全交织。与100年前相比,各国面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存问题,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经济安全与非经济安全并存问题。在大国博弈中,少数国家推行价值观外交、单边制裁、泛安全化,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安全问题与发展问题交织,影响要素流动配置,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及居民生活工作。

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战略机遇

第一,赶超欧美成为可能。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要赶英超美,那个年代出生的许多人的名字就叫“赶英”或“超美”。当时赶英是一个理想,现在已成为现实。如今,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发展,今后十年有可能保持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美国经济增长想再加快已很难,它的合理上限就是2.5%左右。

第二,和平发展仍是主流。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潮流,这并没有改变。虽然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但只要大国之间的平衡没有被打破,世界大战就打不起来,这个判断还是成立的。当前爆发的多是代理人战争,有的局部冲突是对我不利的,有的局部冲突是对我有利的,都需要善于观察利用。

第三,战略均势可以争取。无论是一超多强还是G20,都会形成某种战略均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要跟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同时应当看到,现在世界上的大事没有中美协调就进行不畅,所以,G2也是一种战略均势。处理好中美关系,争取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符合中国、美国和世界的根本利益。

第四,市场竞争创造机会。全球约80亿人口正在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各国都在推进工业化,谁行谁不行,市场同台竞争。发达国家要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正在工业化,中国继续工业化。国际经济的机会主要靠在市场上掰手腕,掰手腕主要靠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產业齐全成为依托。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全的产业集群,2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能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面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市场,要发挥产业齐全所带来的优势。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立足之本。现在全球产业链会发生一些变化,会从长到短或者从合到分,有个别的产业会转移,有的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整个产业链离开是要防范的。中国是人口和面积大国,经济体系具有综合性,哪个产业都能在中国找到市场,充分利用好国内市场是可以稳定住并维护好产业链的,还可以据此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第六,同一起跑线效应可期。我们在一些科学技术一些领域跟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同一起跑线,这是过去没有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从跟跑到并跑,个别领域已出现领跑。虽然并跑和领跑还较少,但是同一起跑线已现实存在,如在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超级计算、自动驾驶领域,中外均处于同一起跑线。对企业、科研机构和创业创新者,同一起跑线产生的激励效应很重要。

第七,新兴产业具有优势。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尤其是在科技开发转化、市场应用牵引和国家规划指导下,中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均超过10万亿元,光伏装机、风电装机、新能源汽车产量全球第一,光伏产品产量占世界70%。

第八,红利转换存在窗口。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逝去,但仍然有14亿多人口、8亿多劳动力资源、7亿多的就业人员,劳动参与率达70%多,人口数量带来的红利还能支持若干年。怎么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今后几年是窗口期。中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有2亿多人,技能人才有2亿人,把这些优势转化为人才红利,中国前途无量。

第九,国际影响力产生效益。中国现在的国际发言权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制裁华为,也是从反面为华为打了广告。我们更要主动宣传,进一步“走出去”,以发挥中国影响和效益。这十几年来,企业“走出去”的感觉与以前大不相同,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

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困难挑战

第一,世界“老二”位置,也有人把它叫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陷阱。美国经济自1890年起位居全球第一,至今已有133年,作为世界老大,有“打老二”的传统。1934—1986年,苏联经济位居世界第二长达53年,经济规模最高时接近美国经济的60%。为防范被超越,美國打压苏联无所不用其极。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上升至世界第二位,直至2010年,一度相当于美国经济的60%多,也成为美国打压对象。美国还打压欧盟,一直在压制欧元。现在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了,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打压遏制。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的现象,也是今后需要长期应对的局面,直至中国真正超过美国。2021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76%;2022年美国通货膨胀上升,名义GDP增大,中国GDP相当于它的70%。比当年苏联、日本所占的比重都大,中国受到的制约和冲击也会更大。

第二,修昔底德陷阱。这又与“老大”“老二”有关系了。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如何处理是个难题。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并不承认以往中美关系的定位,拜登上台以后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力度更大。所以,修昔底德陷阱冲突和风险确实存在。虽然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但是现在实际遇到挑战的成分比原来预想的要大得多。

第三,金德尔伯格陷阱。世界上有一种担心,即新兴大国未能承担原有大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从而导致全球衰退。美国作为世界警察,还不愿意放弃它在全球的霸权,通过增加国防开支、舰船和飞机巡游等显示存在感。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比美国还多,协调中东事务、化解沙伊矛盾取得成效,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履行国际责任。但美国搞选边站队、脱钩断链等行为,引起的国际经济损失很大,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现实威胁。

第四,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二战”后世界上100多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只有13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知名一点的国家只有日本、韩国、葡萄牙、爱尔兰、以色列。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大、政治不稳定,制约了经济发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南美、东南亚不少国家皆是如此。中国正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上升到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已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这个下限也是在发展中不断调高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在,经济不增长或低增长会造成一些矛盾问题“水落石出”。

第五,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说,就是政府权威人士说话没人信了。前文所讲的网络泛在、社会信息化,应对不好就会失去公信力,再说什么公众都不信。这些年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反腐倡廉、扫黑除恶改善了许多,否则很难取信于民。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市场信心十分重要,否则就会陷入困境。

第六,鲍莫尔效应。揭示的是经济停滞部门成本上升而价格没有弹性,导致要素仍然流入,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也拉低了整个经济增速。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产业空心化和经济虚拟化,以及服务业脱离工农业而自我发展的现象,又称鲍莫尔病。

第七,世界经济失衡现象。国际有识之士认为东西方经济失衡,西方国家如美国储蓄太少,投资过少,消费过多;东方国家如中国、日本储蓄太多,投资过多,消费过少。十多年来有些变化,但是世界经济失衡问题仍然存在,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靠消费也要靠投资。美国对中国出口加征关税,但它仍然进口那么多商品,老百姓要消费,不从中国进口,就要从越南、墨西哥等国进口。所以,只要美国存在巨额储蓄赤字、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失衡就会存在。这种失衡及扭曲的对策,对中国经济必然会产生影响。

第八,库兹涅茨曲线失灵现象。按照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差距是扩大的,随着经济发展到了中高水平,收入分配差距自然而然会缩小。但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根据50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把上述论断否定了。果然,美国社会现在的变化印证了皮凯蒂这一结论。经济学家、理论家往往是走在政治家前面的。皮凯蒂分析的现象在美国是客观存在的,中等收入者收入现在缩水了,低收入者收入也没增加多少,高收入者财富积聚,许多集中在华尔街。目前能源金融化、经济金融化走得很远,金融市场价值远大于商品市场价值。所以这是发达国家自身矛盾带来的。我们原来寄希望于依据库兹涅兹曲线在发展中能够自然而然解决差距拉大问题,现在看来还得另辟蹊径,走共同富裕之路。

第九,福利主义倾向。发达国家增加社会福利本来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老龄化加重,财政已经不堪重负。而选举政治需要拉拢选民,政客又对不切实际的政策作出承诺,以致福利主义盛行,导致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我们看到前车之鉴,绝不能走一些国家过度福利化之路。必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但更多的收入要靠自己努力,靠劳动就业,靠创新创造。不能食之者众、劳之者寡。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系统应对,牢牢抓住百年变局带来的战略机遇,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19年。

7.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14年。

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9.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年。

责任编辑:李 蕊

猜你喜欢

和平发展全球治理
外媒关注网络治理“中国方案”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全球治理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监管模式转变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机的全球治理
对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浅析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背景、内涵和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国际视野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