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2016-08-19韩槊埔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全球治理全球化

韩槊埔

摘 要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领域呈现出新的秩序调整,全球化的加快不仅给各行为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诸如:全球艾滋病、恐怖主义威胁、环境污染、跨过网络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不断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推动了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和发展。本文从戴维.赫尔德全球化基础上的全球治理出发,分析了全球治理在制度、理念等层面的缺失,最后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角度对全球治理观进行了批判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视角的全球治理观。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治理 治理失灵 不同视角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1戴维·赫尔德的治理全球化

戴维·赫尔德从全球化着手探讨了全球治理。首先,他界定了全球化的本质和影响,从几个关键领域分析了全球治理的现实性,同时,从正义和民主的角度构建了是世界主义的全球治理模式。

1.1全球化

在戴维·赫尔德看来,全球化是指一种历史过程,它转变了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造就了权力运用和交往行为的跨大陆的或者区域间的网络,并可以根据全球相互流动的广度、强度、速度和影响对全球化进行衡量。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各国、各行为体成为日益紧密联系的整体;另一方面,全球化发展使得各种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诸如:南北发展不平衡、生态破坏、全球变暖、恐怖主义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人类的整体利益,全球化治理必然成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选择。

1.2全球治理的三个关键领域

在全球化的发展中,赫尔德从经济、政治、环境这几个领域探讨了全球治理的现实可能性。

1.2.1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发展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今,几乎所有国家都参加了国际贸易,各国贸易总值在不断增长,贸易壁垒在世界范围内不断降低,形成了一个大的世界市场,各国都从世界经济中获得了收益;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全球贸易的发展虽然为各国带来了收益,但这种收益是不平等的,造成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高度不平等发展。

1.2.2政治全球化

由于跨国事务和问题的快速增长,短期内出现了许多多边合作与国际组织,新的跨国政治形式发展迅速,今日的全球政治不单单是地缘政治问题,而且包括门类众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污染、毒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都被包含进跨国政策中,各种政治团体都卷入了区域的、全球的进程。这些新的政治形势也对现存世界秩序带来了重大挑战。

1.2.3全球环境变化

赫尔德先区分了几种不同的全球环境变化形式,它们包括:以前在世界各地单独存在的生态系统现在汇合到了一起;一个国家的环境恶化,其影响扩散到了另一个国家;跨边界的污染和风险;废品和污染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输和扩散;全球公共物品的污染和退化;力求管制这些环境问题的全球机构和协议的形成。20世纪中叶以前,大多数环境破坏的形式还是集中在某几个区域和地点,之后,一系列因素使得环境恶化的全球化逐渐加速,产生了一些新的国际机构、体制和惯例。

1.3戴维·赫尔德的全球治理模式

赫尔德的全球治理模式是以世界主义价值作为道德参照构建的,是正义与民主基础上的全球治理,赫尔德将世界主义概括为八项原则:平等的价值和尊严、主体能动性、个体责任和义务、同意、公共事务必须通过投票程序集体决策、包容性和隶属性、避免严重伤害、可持续性。基于这八项原则,赫尔德构建了他的全球治理模式。赫尔德认为,世界主义民主意味决策的全球分散世界主义民主是一个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民主和正义通过每一层次的公民自治得到实现。而实现世界主义的现实途径是对全球制度的改革和重建,创造出一种有效的负责任的管理机构。

赫尔德的全球治理模式为人们理解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区别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以道德参考的世界主义模式,为全球制度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且实现了欧洲传统思想与现实的有效结合。但是,赫尔德全球治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他提出全球公民身份和跨国民主概念带有乌托邦色彩,在现实世界中是难以实现的。

2全球治理失灵的表现

当国际规则体系不能有效的管理全球事务,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会使得全球治理失灵。全球治理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治理规则的落后,全球治理主要是依据规则进行的,随着全球化问题的不断涌现,规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状,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规则滞后于权力变化,冷战以后,世界权力发生了重大转移,即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转移到新兴国家,冷战时期,存在着以美苏为首的两种规则的对立,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规则体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必然要求更多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它们在发展的同时必会将自身的发展理念、文化等带入国际发展中;另一方面安全威胁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变,冷战以前,是以国家间的传统安全问题,主要涉及领土等问题,冷战以后,随之而来是诸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群体面对的威胁,需要各国一致努力解决。

(2)治理理念的滞后,主要表现为一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理念。一元主义思维,即只有一种基本的正确认识,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影响较大,其基本观点是由规则管理世界,冷战之后,全球治理的研究主要是放在国际规则层面,产生了许多怎样维护、加强和更有效地执行规则的政策建议。当新的行为体群体性崛起,成为全球治理的组成力量时,这种一元主义的治理思维必然会受到挑战。二元对立思维主要是如何看待世界中不同力量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有两大发展力量,一种是原有大国,也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另一种是新兴国家,主要是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发展的国家。这两种力量很容易被植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如果原有大国将新兴大国视为现有规则的破坏者,新兴大国将原有大国视为旧秩序的维护者,那么有关全球治理的协议是很难达成。

现行的全球治理实质上仍未摆脱西方治理的局面,在全球治理规则、治理理念上都带有明显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色彩。尽管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都在增强,但新兴国家仍存在着承担的责任与权利不平衡的问题,新兴国家仍然很难在短期内对美国主导的体系构成实质性挑战。

3全球治理的几种视角

3.1现实主义视角

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国际体系是无序的”,国家是国际事务中的基本实体。罗伯特·吉尔平强调说,全球治理的实体没有执行其决定的能力,民族国家仍是当今世界惟一具备这种能力的实体。肯尼斯·华尔兹在《全球化与治理》一文中指出,现实的国家间相互依存度和经济因素的作用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高,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正在加大,民族国家仍将继续是国际社会最主要的行为体。在华尔兹看来,理解国际政治的关键是国家的实力,强国比弱国更容易摆脱困境,而且强国对弱国的需求低于弱国对强国的需求,在全球治理中,仍需要实力强大的国家指导国际体系的运行。

3.2新自由主义视角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国家不再是国际舞台的中心角色,全球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全球治理上,新自由主义强调国家的合作可以避免冲突。罗伯特.基欧汉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家存在很强的相互依存性,因而,国际合作是对冲突的理性反应,这种合作能够继续发展,是由于国际制度为国家带来了重大收益,降低了合作的风险性、减少了不确定性、增强了彼此的信任。在《非均衡的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一文中,基欧汉提出全球处于一个非均衡发展的状态,全球化有赖于有效的治理,一个发展不均衡又不断推进的全球化世界,其治理需要更多的国际组织和机构。

3.3中国视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日益紧密联系,中国面对的全球治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与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政策不同,当今,我国在全球治理上提出了很多看法,发出中国声音,并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中。2009年,戴秉国在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指出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根本目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2011年,胡锦涛提出中国会坚定不移的做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人才培养。

我国不仅希望能推动国际体制的改革,也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中,在全球治理理念层面,我国提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正确的义利观等,在G20峰会中,习近平主席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申到全球治理中。这些理念的提出丰富了全球治理理念,为全球治理体制提供了思想支撑,这些表明我国正由全球治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表现了大国崛起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在治理手段和方式上,我国积极参与到联合国为首的国际机构等组织的行动中,不主张军事干预,强调主权高于人权,各国在主权平等下负责任地处理各国内政事务。

4结语

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体系中,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参考文献

[1] 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M].曹荣湘,龙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李刚.论戴维·赫尔德的全球治理思想[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233-238.

[4] 秦亚青.全球治理失灵与秩序理念的重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4):4-18.

[5] 穆芳顺,李志强,马赛.戴秉国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N].光明日报,2009-7-10.

[6] 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治理的现实主义视角[J].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M].曹荣湘,龙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 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12-12.

[8] 戴维·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M].胡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

[9] 罗伯特·基欧汉.非均衡的全球化世界的治理[J].载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M].曹荣湘,龙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0]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

猜你喜欢

全球治理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全球治理演变、经贸规则重构与我国的应对策略探索
中国参与极地开发与治理的前景透视
中华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