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和思路建议

2024-01-09刘泉红杨长湧孔亦舒

全球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泉红 杨长湧 孔亦舒

摘要: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更加凸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树立的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走向提出的中国主张,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中国宣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中国实践。本文认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坚持维护国际秩序、坚持共建共享、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广泛团结、坚持自信自立,按照从利益共同体到责任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路线,将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为主要方向,夯实周边命运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与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走深走实。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 和平发展

作者简介:刘泉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长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孔亦舒,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网,2012年11月17日, https://www.gov.cn/ldhd/2012-11/17/content_2268826.htm。)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习近平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网,2022年2月17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217/c1001-32354228.html。)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创造性地提出的重要思想(杨洁篪,2022)。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中不同社会形态基于互利共赢的基本导向和价值理念共同推进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图景,是对21世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刘同舫,2018),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邵发军,2016)。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我国对国际法社会基础的重新认识,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全球治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学说,对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促进对我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张辉,2018)。已有研究从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维度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丛占修,2016;吴志成、吴宇,2018;汤德森等,2023)。

此外,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思想渊源、路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比如,王寅(2017)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李包庚(2020)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引领世界普遍交往”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徐占忱(2022)认为,应把共同创造惠及所有人的幸福生活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高宗旨,推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的价值至上性。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央人民政府网,2022年10月25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发展阶段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更加凸显,逻辑路线和发展方向也应与时俱进。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分析新发展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坚持的六大原则、逻辑路线和主攻方向,以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贡献智慧。

二、新发展阶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安全的中国主张。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网,2021年1月1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0101/c1024-31986598.html。)特别是新冠疫情以特殊形式告诉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正在明显增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共建共享,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各国人民期盼,生动诠释了我国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谋大同的大国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 习近平:《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年10月14日,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14/content_5551198.htm。)国家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通过合作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符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体现了我国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上的责任与担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我国将与世界各国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建设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和美好世界。

(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树立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将推动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当今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时期,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滞后,不能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比如,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布局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问题十分突出;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求是》,2020年第24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实践这一治理观,反映了世界各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要求,是对我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基于实力”的霸权主义外交和治理观的否定与超越,是我国针对全球治理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必将推动全球治理格局打开新局面、呈现新气象。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会贯通古今中外关于人类发展的优秀文化思想,较之西方倡导的价值观,内容更为丰富、更加包容,回答了人类应当往何处去这个基本问题,明确了国与国相处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系统方案,为全球治理烙上了独特的中国风格,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各国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响应与支持,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旗帜,也成为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

(三)人类文明站在十字路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为人类文明走向提出的中国主张

人类正面临走向文明互鉴还是文明冲突的历史抉择。公元15世纪前后,西方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开启了现代化进程,近代文明进入辉煌发展阶段。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等,带来西方国家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文明曾经“落后”的地位,并带动了西方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政治思想到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自此,西方文化向世界其他地区的传播成为文化交流领域的新特征。18世纪以来,随着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国力提升,其推行的资本主义和基督教文明在全球占据强势地位,“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也不断强化。“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两种社会制度、两大强国对峙的局面,意识形态对抗压过文明冲突,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这一局面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而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非洲文明等多种文明竞相勃发格局。在此背景下,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道路、两种命运发生激烈碰撞。一种是美西方一些保守势力主张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苏联解体后,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人类冲突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复兴,这种文明冲突论得到美西方保守势力的信奉与追捧。与文明冲突论相伴生的是地缘政治冲突的不可妥协论。根据这一理论,尽管“冷战”结束,但文明冲突成为地缘政治斗争的新焦点。只要不同文明的差异存在一天,地缘冲突就必然持续一天,人类持久和平便永远难以实现。另一种是我国主张的“文明互鉴论”,认为文化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化差异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只有通过各文明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才能实现全人类的和睦相处。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趋势下,这种文明互鉴论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支持,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为人类文明走向提出的中国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人类文明的光明前景必须摒弃强调冲突、强调矛盾的错误观念。无论是沉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冷战思维不能自拔,还是迷惑于“文明冲突”思维难以超脱,都是反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康庄大道而行之,势必难以久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人民政府网,2021年7月1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7.htm。)在此基础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历史胸怀和文明大局观,促进全球多元文明百花齐放、千帆竞发、交汇融合。这是我们在人类文明十字路口提出的中国主张,是引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中国宣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动权的重大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智慧,也是为民族谋复兴的国际经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共产党员网,2017年10月18日, https://news.12371.cn/2018/10/31/ARTI1540950310102294.shtml?from=groupmessage & isappinstalled=0。)黨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这一安排。实现这个战略安排,要求我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与各国人民同舟共济,站在全人类高度,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保护好发展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发展阶段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中国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前,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科技实力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人民政府网,2021年7月1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7.htm。)这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既通过国际开放合作促进自身发展,更通过自身发展为全球贡献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五)新发展阶段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更加凸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发挥优势把握机遇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中国实践

新发展阶段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新优势新机遇。从自身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日益显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强大国内市场、完整工业体系、丰富人力资源等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从国际看,“东升西降”是大势所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这些优势与机遇,使我国有思想、有力量、有基础、有经验,进行前瞻谋划、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务实推动,携手更多理念相近、志同道合的国际伙伴,把握首倡主动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项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总实践与总旗帜。在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任何国家均需要与其他经济体取长补短,共同创造利益、承担责任,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二战”后很长时期,美国作为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经济体,曾经承担了全球化引领者的角色,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带动了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但美国主导下的上一轮全球化,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大型跨国公司和垄断资本,过于注重创造经济利益而忽视合理的利益分配以及共同承担责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其弊端日益暴露,已经难以为继。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强调通过高水平开放同各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为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中国市场,更强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公共产品,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不足、发展差距扩大等全球化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缩小国家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近代以来,无论是英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还是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都很难将自身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完全有机统一起来。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成为这方面的伟大实践和光辉典范。

三、新发展阶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坚持维护国际秩序。“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新华网,2021年2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2/28/c_1127149742.htm。)我国是这套体系、秩序与准则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我国提出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绝不是在现有国际体系之外另起炉灶或推倒重来,而是站在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新华网,2021年9月22日, http://www.news.cn/2021-09/22/c_1127886754.htm。)

坚持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属于全世界的公共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调动各方积极性,运筹好各方资源,促进各方平等參与、平等对话、平等协商,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共担责任、共御风险,寻求各方利益交汇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惠及各方,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坚持人民至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响应,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改革完善,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使各国人民都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

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运用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统筹协调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统筹协调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统筹协调双边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设,统筹协调共建“一带一路”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质量、结构、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广泛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家的事,需要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合作。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彰显人类文明的力量。

坚持自信自立。我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首倡者,只有以越来越自信自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同时,充分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人不要幻想讓我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四、新发展阶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路线

寻求共同利益,稳固利益共同体。一方面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优势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进出口协调发展,实施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并重,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市场、商品、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以自身发展带动全球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年11月3日,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trs=1。)推动各国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履行共同责任,夯实责任共同体。着力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推动全世界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发挥止战维和的核心功能,充分发挥我国在化解地缘冲突、打击恐怖主义、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重大建设性作用,推动主要国家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国际责任,全面加强相关领域国际合作,全面加强相关领域国际组织功能,健全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的有效机制。

追求共同价值,打造命运共同体。深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研究阐释,将其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价值观基础,构建反映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话语体系和行动方案,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广泛接受。

五、新发展阶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方向

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关系是关键。只要大国之间打不起来,和平就有保证;只要大国之间加强合作,发展就有动力。我国是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应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夯实周边命运共同体。周边是我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在我国外交全局中始终居于首要位置,夯实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先方向。应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欢迎周边国家搭乘我国发展快车,让我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深化巩固周边国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首要合作伙伴和首要受益对象的地位,深入推动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积极倡导亚洲安全观,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推动地区长治久安和持久繁荣,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

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东升西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朋友,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靠朋友和伙伴。应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将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团结发展中国家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的主要平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共同加强区域安全保障,建设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使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社会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去推动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推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网,2015年9月29日。

2.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网,2021年1月1日。

3.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

4.刘同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5.邵发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6.张辉:《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社会基础理论的当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7.丛占修:《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现实与意蕴》,《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3期。

8.吴志成、吴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3期。

9.汤德森、杨邦、张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2期。

10.王寅:《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5期。

11.李包庚:《世界普遍交往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12.徐占忱:《新时代一体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思考》,《全球化》,2022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 蕊

猜你喜欢

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媒关注网络治理“中国方案”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浅析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背景、内涵和意义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国际视野
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
海阔凭鱼跃 天空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