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域下推广太极拳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2024-01-08钟凯强张亚蒙樊华华

少林与太极 2023年11期
关键词:拳师习练指导员

钟凯强 张亚蒙 樊华华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开辟了用体育运动来促进全民健康的道路,这一理念是“全民健身”的最初形态。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人民身体健康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4年党中央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將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战略也因此正式落地。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特别提出要“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的18字方针。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升格成为战略,如何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是国家之所愿,也是人民之所想。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代表性拳种,文化底蕴深厚,健身效果显著,且不受场地、年龄及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全民健身战略的理念颇为契合。因此,以全民健身为视角探讨推广太极拳的意义、问题及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民健身视域下推广太极拳的意义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武术项目,集技击、养生、修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以全民健身的宏观战略为背景,推广太极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深远。首先,太极拳项目对场地等硬件设施要求不高,且投入较小,推广太极拳项目,可减少地方在体育方面的支出。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多地区财政吃紧,很难抽出源源不断的资金去发展体育事业,即便投入资金,也难以做到精准投放或全面覆盖,且缺乏持久性。当下大力推广太极拳项目,既能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克服覆盖面和持久性的问题。

其次,太极拳健身效果显著,适合各年龄阶段人群习练,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愿景相契合。太极拳倡导身心合修,重视练习者在行拳时的心态及体态平衡,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力”。练习者在腹式呼吸的配合下,在连绵不断、轻柔缓慢的动作过程中,完成了身体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浮等外形运动和刚柔渐变、虚实互现、上承下压等内部运动,使内外两方面均得到了锻炼。

最后,太极拳的推广对太极文化的弘扬可以形成有益的反哺。人的健康得益于太极拳,同样太极拳也依附于人而存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加之西方体育的冲击,太极拳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太极拳的现实处境不容乐观。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推广太极拳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太极文化氛围,同时有利于修护和重塑太极拳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太极拳这一国粹也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二、太极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动场地不足,文化氛围薄弱

运动场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充足的运动场地是人们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保障。我国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普查结果显示,人均占有场地仅0.65平方米,设施完备的大型场馆主要用于比赛或运动队训练,绝大多数的场馆不对大众开放,真正能用于大众活动的场所很少。2013年和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最新结果显示,我国人均占有场地分别为1.46平方米和2.62平方米,每间隔10年间我国人均占有场地增加约1平方米。通过以上数据可知,我国正在逐步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但事实上,可供人们开展体育运动的场地仍然不足。以邯郸市为例,集多种运动场地于一体的大型体育活动中心有9个,包含邯郸市体育中心老区和邯郸市体育中心新区及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5所高校及2个分校区的体育活动中心。一方面高校出于对学生安全和校园管理方面的考虑,禁止校外人员入校使用运动场馆。另一方面,前往体育中心场地进行锻炼的多是附近居民。大部分人由于距离远、交通不便或开放场地受限等原因选择在居住地附近公园、广场进行体育锻炼,这使得看似充足的运动场地,又略显不足。

众所周知,太极拳这个武术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只要地面平坦空旷,十平方米左右场地便可开展相应活动。然而,由于晚间大面积场地被广场舞者、轮滑人员和休闲行人占用,公共活动空间就显得更加紧张,习练太极拳的人们只能另谋他处。此外,无论是体育活动中心还是公园或广场,除零星的标识牌外均是树木花草,部分标识牌上会出现诸如《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类的名句,但大部分是倡导参与体育锻炼和保护环境的标语,除了这些口号外,就只剩下冰冷的体育器材和基础设施。

(二)参与人群狭窄,学练内容单一

由于缺乏青少年群体参与,太极拳似乎是中老年人的专属项目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事实上,太极拳并非只适合中老年人,还非常适合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处于身体和认知的高速发展期,太极拳柔和缓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的运动形式以及深邃的文化底蕴,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理想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调研期间,通过走访体育活动中心、拳馆、拳场、公园、小区等地发现,各站点的成员年龄普遍在45周岁以上,青少年则较为罕见。

此外,各站点习练的拳术以24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为主,器械以32式太极剑和42式太极剑为主,仅有少数站点习练传统太极拳及器械。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并不乐观。追其原因,人们多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对太极推手知之甚少,无从学起,对太极文化的认识也相对有限。每个站点一般有1至3位指导老师。其中,仅有少数站点指导老师接受过专业指导,多数站点的指导老师是通过看书和视频等方式自学的太极拳,通过反复练习,自身技术动作趋于娴熟,便开始教学,其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太极拳而言,仅有中老年人群的参与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青少年的参与。因为青少年不仅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希望。

(三)指导员水平参差不齐,配置不均衡

太极拳的习练者广泛认同太极拳的健康养生价值,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员或指导人员不专业,导致习练者动作失范,运动损伤产生频仍。追其原因在于指导员水平参差不齐,且配置不均衡。笔者通过参与和观察X省太极拳项目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发现多个环节存在问题。首先,培训时间较短,整个流程仅设定两天。第一天上午完成报道,下午举行开班仪式并进行理论课及技术课的讲授,晚间进行理论考试;第二天上午进行技术复习与考核,考核完毕培训结束。其次,培训的内容为陈氏太极拳竞赛套路,受時间限制仅讲授了一半套路。最后,无论是理论课还是技术课,讲授的内容层次表浅。表现为对文化内容的渗透有限,且对其运动原理和科学运动的讲解不够充分。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学员们对于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我们无从知晓,在其今后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中是否会因自身的一知半解而对他人动作的习练产生错误的引导,缺乏文化底蕴支撑的套路能否引起各个年龄阶段人群的兴趣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通过访谈同行的学员,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名额通常会由主管部门下放至协会,然后,协会会将名额分配至协会内未取得指导员资格的人员,名额一般不会外流。通过参加培训取得指导员资格的人员,会继续参与协会的群体性活动,并未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与义务。通过走访当地的太极拳师和拳场得知,他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培训一事,只听说但未参与过,有些拳师甚至都没听说过。多数习练者表示,除拳场上的老师和拳伴以外,根本没见过社会体育指导员,也不知道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如此一来,指导员配置的不均衡便将有参与意向但缺乏科学指导的初学者们拒之门外。

三、全民健身视域下太极拳的推广策略

(一)场地转移,打造社区文体活动平台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太极拳项目之中,将太极拳习练场地转移至社区公园、广场或小区空地,搭建并打造文体活动平台是较为科学合理的。首先,太极拳这一武术项目本身不需要大面积场地,也不需要建设特殊场馆,习练场地发生转移后,能缓解一部分地区体育场地的压力。其次,太极拳习练场地的转移,为附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太极拳的宣传。再次,太极拳练习场地的向下转移、向小发展,站点也会随之增加,这也使太极拳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行职责与义务成为现实。最后,太极拳练习场地的转移也会使得参与人数有所增加,这与全民健身的理念是相契合的。

打造社区文体活动平台是助力太极拳推广的有效手段。同一地区搭建多个大小不一的文体活动平台,主要选择占地面积较大的社区广场或小区内的空地,根据实际面积搭建一个与舞台相似的平台。场地面积大则搭建舞台大小的平台,人在台上可进行太极拳展演或教学,在台下可进行观看欣赏或模仿学习,此平台也可供其他项目使用。平台的搭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还为当地文娱活动的开展增添了几分色彩。场地面积小则搭建讲台大小的平台,平台高度视实际情况而定,指导员在台上示范和讲解太极拳,站在队伍后面的学员也能看清示范动作,平台的搭建也为指导员开展指导工作提供了方便。对于社区和小区文化氛围的塑造可以焦作市的龙源湖公园为参照,诸如悬贴与太极文化、养生、健身有关的标语牌,定制刻有太极图的石墩等实物。

(二)分层推进,兼顾技击、健身和竞技功能

全民健身要求全民参与,即各年龄阶段的人都要参与,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及需求也有所不同。采用分层推进,兼顾太极拳技击、健身和竞技等功能可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需求。全民健身是过程,全民健康才是结果。在太极拳的推广过程中,分层推进才能保证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愿参与其中,全民健康的终极目标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采用知识宣传、因需施教和开展比赛的方式进行分层推进。首先,通过电视节目、城市标语或自媒体等渠道对太极拳的拳术、器械、推手、散手等内容和太极拳的技击、健身、竞技等功能进行宣传,使人们对太极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一提到太极拳,老年人跃跃欲试,中年人半信半疑,青少年唯恐避之不及。其次,在推广中,要遵循“因需施教”,例如:针对青少年的教学推广可以侧重太极拳的技击和竞技功能,以培养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和勇敢坚毅的气魄;针对中年人的教学推广可侧重太极拳的技击和健身功能,为中年人打造强健的体魄,培育其遇到挫折永不退缩的顽强意志;针对老年人可以侧重太极拳的健身和竞技功能,通过“赛”的方式,促进老年人与外界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帮助他们维持“练”的热情,保持运动的状态,是健康生活的有效举措。最后,通过推出擂台赛、表演赛、锦标赛等方式,让不同价值取向的练习者能通过参赛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种赛事均要以太极拳为立足点,科学地制定章程与规则,以免给人们造成错误的导向。

(三)登崇俊良,大力扶持地方太极拳师

为使太极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助力全民健身战略,各地区应登崇俊良,大力扶持当地的太极拳师。地方上颇有名气的太极拳师,其技术与理论方面的造诣得益于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方式得到了保存,太极拳原有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选材方式、训练方式、礼节仪式和组织形式等内容也将得到保存。由此可见,太极拳师不仅是技术的传授者,还是文化的传播者、选材的工作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太极拳师的扶持是太极拳推广工作中的重点,是推动和维持地方太极拳活动的不竭动力。

扶持地方太极拳师,需要有关部门确定扶持对象并制定扶持方案。扶持对象的筛选,需要通过以下方式:第一,通过教学比赛的方式对当地拳师进行初步筛选,保留具备基本教学能力的拳师。第二,通过举办太极拳技术展演和聘请太极名家进行裁判打分的方式,对具备基本教学能力的拳师进行第二轮筛选,保留技术演练过关的拳师。第三,通过前两轮筛选的拳师进行太极拳推手或散手技术的展示,保留中高水平的拳师。第四,通过名家提问拳师作答的方式,考察拳师对太极拳及太极文化的认知程度,保留中高水平拳师,作为最终扶持对象。其中高水平拳师担任讲师,中等水平拳师担任助教。若无人通过第三轮筛选,则利用第四轮的筛选规则对通过第二轮筛选的所有人进行筛选,通过筛选的所有人担任助教,讲师从外地聘请。扶持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太极拳专家和学者等多方形成合力,进行科学的制定,以确保其科学性与有效性,因为这关乎到扶持对象能否持续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基金项目:广东理工学院2022年“创新强校工程”科研项目项目号:2022GKJSK043)

猜你喜欢

拳师习练指导员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举办两新党建指导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拳师和西瓜皮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