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高职涉农专业建设的推进路径研究

2024-01-08艾金龙喻舞阳王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艾金龙 喻舞阳 王欢

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XJK23BZY042);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XJK22BZY069);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23YS300)

第一作者简介:艾金龙(1988-),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智慧农业。

*通信作者:王欢(199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摘  要:湖南是农业大省和职教强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该文较为系统地分析目前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的路径,即坚持立德树人,调整涉农专业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湖湘特色品牌,以期为湖南高职涉农专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系统的参考意见,进而推动湖南农业强省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涉农专业;乡村振兴;专业布局: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155-04

Abstract: Hunan is a province with a strong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dentifies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unan and proposes a path for its advancement. The suggested path includes adhering to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djusting the layout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novat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create a distinctive brand with Hunan characteristics. The aim is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systemat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unan, thereby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Hunan's strategy to become a strong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revitalize its rural areas.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fessional layout; Establishing Morality & Cultivating Talents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1]。而涉农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农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唐代的“九州粮仓”到现代的“鱼米之乡”,农业一直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 662.4亿元,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3 532.9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455.8亿元,增长9.5%;牧业产值2 542.5亿元,增长20.6%;渔业产值570.8亿元,增长4.3%。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 32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38%,可见农业依然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2]。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乃是湖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重点[3]。

目前,湖南广大乡村急需的农业技术服务人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生产经营创业人才、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人才等严重短缺[4]。据统计,湖南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仅占10.6%,并且涉农专业毕业生脱农化现象日趋严重,职业院校毕业生市民化问题也正在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推进[5]。

1  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职教强省,在高职涉农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毕业生缺乏农业情怀与乡村振兴使命感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6]。虽然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许多学生对于农业的理解和认知还较为片面,缺乏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入了解和关爱。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中未能充分利用课程思政,开发具备更加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育人体系,涉农专业对如何培养乡村振興、农村发展有认同感、价值感和使命感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毕业生缺乏农业情怀与乡村振兴使命感的重要原因。

1.2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许多职业院校在涉农专业的设置上存在重叠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使得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专业布局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规划。湖南省的农业产业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而专业的布局却没有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调整,导致专业与实际产业需求不匹配。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部分涉农专业未能紧密围绕数字农业、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进行设置,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且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共同开设新兴涉农专业的意识也不够。

1.3  师资队伍规模与素质均严重不足

师资总量严重不足,按照教育部生师比的要求,绝大部分学校涉农师资的缺口在40%左右。部分专任教师学历较高,但是缺乏企业经验,对农业产业缺乏实践了解,与产业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缺乏与产业对接的机制,无法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动态,无法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队伍中缺乏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思维。这些问题制约了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1.4  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脱节

专业(群)未能充分对接湖南省区域农业产业群,人才培养未能充分对接农业产业人才需求,技术服务未能充分对接农业产业生产需求,科技创新未能充分对接农业产业升级需求。实践教学环节依然薄弱。一是部分院校校内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未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足,广大乡村、农企未能成为校外实践场所,具有一线实践经历的高素质农民和企业技术人员未能成为实践教师。

1.5  教学资源缺乏特色且統筹共享不足

涉农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材、案例及其他网上资源建设不够完善。虽然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但整体上缺乏统筹和共享。线上资源、教材资源、实训室资源的建设也不够充分。这导致涉农专业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资源的开发缺乏针对“三农”特色和湖湘特色的深入挖掘。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具有湖湘特色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1.6  国际合作及湖湘职教品牌影响力不足

涉农职业教育在国际赛事、国际交流论坛、国际领军人才或代表性人物的培养和挖掘不够。在国际舞台上,湖湘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和宣传,导致湖湘职教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湖湘职教涉农专业在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输出方面还有待加强。随着全球农业领域的发展,国际市场对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湖湘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与国际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与国家共享资源,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和资源的共享。

2  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的路径探索

2.1  坚持立德树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涉农职业院校继续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机遇[7],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创新。①立德树人要紧密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涉农职业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的理念、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②立德树人要注重培养对农业有情怀的人才。涉农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农业事业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开展农村实践活动、农业科技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农村社会,增强他们对农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③立德树人要加强实践育人环节。涉农职业教育要将实践育人作为重要手段,让广大乡村、农企等成为实战场所,让有技能的农民、企业技术人员成为实战教师,真正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接班人。④立德树人要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创新。涉农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2.2  优化专业布局

为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需要调整布局。①应根据湖南省区域农业产业群的资源优势进行调整。根据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中各农业区域资源优势的划分,将涉农专业(群)布局与产业对接,形成新的战略布局。例如,在洞庭湖平湖农业区重点打造作物生产专业(群),对接水稻、油菜等粮油产业;在园艺专业(群),对接蔬菜、花卉苗木、黑茶产业;在畜牧水产专业(群),对接淡水鱼类和猪生产。类似地,在长株潭都市农业区重点打造园林专业(群),对接城市绿化、现代都市农业高水平示范区;在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区和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区重点打造林业技术专业(群),对接林竹产业、油茶产业。对接具体农业产业,使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②需要形成省级统筹、特色鲜明、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现代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调整涉农专业(群)布局,建立起专业间的合作与协同,形成专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样可以提高涉农专业的整体水平,促进产教融合,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支持。③涉农专业的布局调整还需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涉农职业院校继续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机遇。在调整涉农专业布局时,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培育新专业,推进全方位改革创新。

2.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当前建设农业强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涉农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①应完善涉农专业人才引进制度。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涉农专业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优秀教师。建立人才特别评聘机制,根据工作业绩和标志性成果进行人员准入与退出的双向选择。同时,建设涉农专业教师培育基地,加快建设“学校+政府+企业”教师培养基地,制定并完成教育教学理论、专业技术素质、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培养任务。②要大力度推进产教融合,整合涉农专业专兼教师资源。优选兼职教师,吸引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骨干组成多元化教学团队,推动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并补充目前湖南高职涉农专业师资队伍总量的不足。③应倡导专任教师下到田间地头,到生产一线,扎实锻炼、攻坚克难,提升服务乡村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需求。④应加强涉农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通过开展培训班、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

2.4  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①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应密切注意“四接四集四融”。包括专业(群)对接湖南省区域农业产业群,人才培养对接农业产业人才需求,技术服务对接农业产业生产需求,科技创新对接农业产业升级需求。通过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水平的专业集群、资源集群、管理集群和湖湘特色集群,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②要构建湖南省农业产业特色专业体系和特色课程体系。根据湖南省区域农业产业的优势和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涉农专业(群)体系,形成农业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同时,通过开发特色课程,将行业前沿的技术和知识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③要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组织实践教学、农村实训、企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深入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倡导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④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选择。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等,使他们能够胜任农业产业发展的各項工作。

2.5  强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湖南高职涉农专业建设中,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①聚焦“三农”需求,凸显开发特色。针对湖南农业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措施,推进涉农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材、案例及其他网上资源的建设。这些资源应该紧密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与农业现实紧密结合的案例和实例,以及与农业产业链条相关的教材和课程。②加大经费投入,共建产教融合实训教学资源“工厂”。通过与农业企业和农村社区合作,共同建设实训教学资源中心,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这些实训教学资源中心可以与企业的生产线、农田、养殖场等实际场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③优化教材开发,提高资源应用效益。在涉农专业教育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应该加大教材的编制力度,编制职业教育农业类专业的“本土”手册式教材和活页教材,注重与农业现实紧密结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同时,要提高教材的应用效益,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④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涉农专业教育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进行整合和共享。可以通过建立涉农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各个学校和教师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6  强化湖南涉农职业教育湖湘特色品牌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

湖南涉农职业教育在湖湘特色品牌和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应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①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湖湘文化,具备了打造特色品牌的优势。通过打造湖湘特色品牌,可以提高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②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通过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可以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合作,共同研究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例如,可以参与国际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等活动,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③拓宽国际教育资源渠道。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国际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实训基地等。④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项目。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可以与国际农业企业、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参与国际农业合作项目。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可以了解国际农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⑤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合作,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机会,包括留学、交换生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⑥培养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湖湘职教人物。

3  结束语

本文对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的路径。通过对立德树人、调整专业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以及打造湖湘特色品牌等方面的探讨,为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在立德树人方面,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创新,培养具有农业情怀和实践能力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在调整专业布局方面,应根据湖南省不同农业区域的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形成战略布局。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建设教师培育基地,整合涉农专业专兼教师资源,培养“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特别注意“四接四集四融”,构建高水平专业集群,实现思政特色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在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应聚焦“三农”需求,推进涉农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打造湖湘特色品牌方面,应借助湖湘农业产业优势,依托涉农专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农业职业教育新品牌。总之,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建设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本文提出的路径和建议可供参考,希望能够为湖南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巨莹.新时代涉农高职院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8):165-168.

[2] 曾福生,邓颖蕾.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湖南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证[J/OL].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

[3] 张杰,潘承恩,楼韵佳.“职教赋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3(16):88-94.

[4] 黄维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选择[J].湖南农业科学,2022(7):88-91.

[5] 田真平,王志华.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28-34.

[6] 张应强,姜远谋.超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背景、现实挑战和道路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8):1-28.

[7] 郝玲月.关于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战略有效衔接的思考[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5):181-18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职业教育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