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县域实践探索

2024-01-08李静张建军闫仲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奇台县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

李静 张建军 闫仲宇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联重点项目(2023ZJFLZ01)

第一作者简介:李静(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时代,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美丽中国建设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根本宗旨与工作重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与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该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根据,厘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定义及重要性,分析奇台县美丽乡村实践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现实困难,并对新时代奇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经验总结,以期对国内其他相似县域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县域实践;奇台县;农村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077-05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new era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t the critical moment of marching towards the goal of the second century,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 has ushered in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a fundamental goal and the focus of work,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etter life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Qitai County,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progress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actice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Qitai County. It also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practice path of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Qitai County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similar counties in China.

Keywords: new era;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county practice; Qitai County; rural areas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伴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和实践目标,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各县域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三农”工作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目标。各县域应该将如何为农民创造生态宜居环境、如何推动乡村经济良好发展及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其工作重点,不断探索前进。奇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是新疆昌吉州的农业大县,县域总面积19 300 m2,辖9镇6乡。现有耕地147 000 m2,是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2]。奇台县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至2022年奇台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 223元上涨到22 773元;县域内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县域经济稳步上升;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探寻总结其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经验对国内其他相似县域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3]。

1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概述

1.1  历史脉络

2003年,浙江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践。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指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推動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其中特别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通过建设美丽中国来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4]。2013年12月,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乃至中国梦的重要环节被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5]。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2014年,我国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各地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2015年,我国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阐明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标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阐释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而且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6]。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时代乡村建设面临新机遇,产生新矛盾,提出新要求,人民不再是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要而是追求多样的高品质供给。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追求绿色发展、生态和谐的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思想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美好乡村的蓝图,回应了广大农民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期许。

1.2  基本内涵

“美丽乡村是‘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美齐全的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满足‘五美的发展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着手长期推进”[7]。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产业、治理、文化、生态及居民生活五个方面。第一,产业发展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点绿成金理念,从而实现经济富裕与生态优美的共生共赢。县域要坚持繁荣乡村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乡村经济的增长。第二,治理建设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完善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合理运用法治、德治、自治和智治的“四治”理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和谐发展。县域要推动“四治”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领作用、自治自发作用以及智治支撑作用;同时要加强乡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的领导能力。第三,文化建设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推动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县域要加强乡土文化与乡村风俗的研究,设计一系列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第四,生态环境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县域要大力普及生态农业体系,强力推广节能技术,强调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打造村美、人和的幸福景象。第五,居民生活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完善乡村住房、教育、卫生和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1.3  重要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是基于人民的现实需要与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光明前景。从理论层面来看,目前学界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需要更多的文献研究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乡村振兴理论。从实践层面来看,建设美丽乡村是对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回应,对乡村建设质量提升乃至国家发展都至关重要。第一,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通过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相关环保科学技术、保护农村自然资源以及缔造舒适农村居住空间等方式,积极践行美丽乡村建设进而描绘靓丽中国画卷。第二,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发展迅猛、成果颇丰,然而这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来推动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美丽乡村建设有益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有效解决城乡二元对立的途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8]。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乡村地区的助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村地区的支撑,美丽中国战略实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既可以打造新型乡村,带动人民致富,同时也可以科学配置城市资源以带动乡村建设,最终实现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总人口大多数,所以美丽乡村必然是美丽中国的强力支撑。第四,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前提,建设好美丽乡村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生活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2  奇台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就

奇台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在产业、治理、文化,生态及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的成果。

2.1  产业发展日益兴旺

产业兴旺发展可以促进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稳步提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发展来推动。奇台县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调结构、促转型为抓手,推动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县域内农业呈现出质量提高效益增加的局面。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1.2亿元,较2021年增长3.8%。在县域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依旧保障小麦灌溉用水,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42.3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小麦单产量已经连续6年占据新疆首位。其次,新型工业经济稳中向好。2022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7.5%,成功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6亿元。推进现代工业扩规升级,新增协鑫新能源、晨凯商混、新港新材料等规上企业8家。最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三产增加值71.6亿元、增长3.2%。江布拉克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频登央视主流媒体,南湖欢乐谷、雨磐雪谷创成S级滑雪场。腰站子、江布拉克村成功列入全国、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9]。

2.2  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面临新机遇,产生新矛盾,提出新要求。奇台县始终坚持为政之本,以转作风、提效能作为工作重点,持续优化基层建设。首先,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协调发展。大力推广普及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腰站子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成功完成18个村的设计规划并将江布拉克、腰站子及涨坝村打造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其次,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臺,实现了204项事项“一窗通办”、80%的事项“全程网办”、91项事项“一事联办”及100项事项“乡镇可办”。创新推出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新举措,办事便捷度大幅度提升。最后,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成功制定实施奇台县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推动江布拉克公司与新旅投实现合作共赢,真正把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9]。

2.3  文化润疆稳步推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10]。奇台县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丰富精神产品与保留地区特色为重点,促进当地文化事业全方位发展。首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乡村思想文化建设。在乡村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四史”教育以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其次,全方位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乡村开展各类文艺晚会、书法比赛及戏曲表演,广大群众获得更多精神产品。庆祝党的二十大文艺晚会、“迎挑战、寻突破、开新局”书法展等活动成功举办。新疆曲子戏《榕奇情》《乡村振兴大家喜欢》、歌曲《江布拉克四季迎宾客》《远方的家》等一批精品力作创作完成。唐朝墩遗址发掘入选2022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榜单[9]。

2.4  绿色生态成效显著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11]。奇台县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乡村生态建设良好发展。首先,改善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空气质量不断优化,达到了84.1%的优良率。清洁取暖改造、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整治任务超额完成。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达100%。危险废物三年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江布拉克村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农村粪污一体化示范村。其次,稳步推进农村厕改工程与提升垃圾综合处理水平。乡村全覆盖推进厕所建设,结合地理条件与听取人民意见,因地制宜地推进厕所建设。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厕所的利用效率与日常维护。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与财政投入力度,引导村民采取正确的垃圾回收处理手段,实现垃圾处理生态化。最后,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时代农业已迈进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产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奇台县充分挖掘当地生态优势,积极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

2.5  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更是发展的根本目的”[12]。奇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首先,筑牢就业保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23万余人,城镇新增就业3 753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3%以内。其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9%,高中教学改革持续深入,自治区首批优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累计投入资金1.46亿元。再次,大幅提高医疗水平。“双下沉、两提升”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显著,中心医院二期传染病楼、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投用。最后,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完成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12个,发放城乡低保金1 578万元,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9]。

3  奇台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

3.1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发挥农业现代化综合效益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是促进城乡要素融合、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及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13]。奇台县积极擘画美丽乡村经济发展蓝图,将农村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首先,创新思维,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农业新业态。奇台县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功以旅游促农,打造乡村观光农业,构建出农旅融合的美丽乡村产业布局。同时,政府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建设标准化的乡村旅游品牌。其次,坚持精准施策,扶持乡村特色农产业与品牌,探索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径。奇台县坚持向内挖掘自身资源,培育具有鲜明特点与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在乡村内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农村产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深化乡村品牌战略,积极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最后,优化产业组织体系,完善乡村生产格局。奇台县积极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提高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打造乡村经济多元化格局;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聚焦发展,实现乡村产业规模化经营。

3.2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核心,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14]”奇台县积极推动美丽乡村治理现代化,从战略全局出发谋篇布局,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制度优势,为基层赋能。首先,推進管理创新,建立村委组织为日常管理主体,上级乡镇不定期抽查为辅的管理制度。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农民民主权利,大力推广“枫桥经验”。其次,立足整体、科学规划、问计于民。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设计,扎实推进乡村有序建设。奇台县下辖各乡村主动征求农民建议,提高共识,确立科学蓝图;各乡村主动处理好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推动特色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头羊作用。最后,建立长效督促检查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用。奇台县创建美丽乡村对各项创建活动进行调研与督查。同时强化考核激励制度,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较好的乡村积极通报表扬,对于开展效果不好的乡村及时督促整改,充分发挥美丽乡村模范村的引领作用,确保高质量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3.3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塑造乡村文化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智慧结晶,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和“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15]。奇台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推动乡村塑造文化共同体。首先,充分发挥奇台县作为新疆汉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优势,全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乡村文化创新、文化繁荣发展与乡村历史遗迹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16]。奇台县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过程中,积极推动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乡土文化向符合当地发展与人民喜爱的方向创新,同时注重保留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其次,以勤俭节约、以和为贵、知行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净化乡村精神文化。各村开展丰富的“促新风”活动,形塑村民向美而行的习惯。同时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早日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脱贫。最后,强化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与法规,同时采取先进的数字化手段,运用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保存与展示提供技术支持。

3.4  以綠色发展为引领,探索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美丽乡村,就应该是“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和谐统一,呈现的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气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17]。奇台县始终恪守生态红线,用实际行动保障乡村生态稳定。首先,合理规划乡村生态建设布局。秉持生态理念加大对乡村环境的整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现代文明科技,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乡村生态良性发展。同时运用科技对原始生态进行修复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发动本土农民积极改善乡村环境。开展美丽庭院与田园绿化活动,引导村民自发维护乡村环境、规范自身习惯,使整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注重村民积极性的调动,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环境的整治与维护,提高村民自觉意识。最后,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厕改工程、优化乡村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提高乡村垃圾处理水平。探索清洁取暖,提高乡民健康意识,多措并举地宣传清洁能源、新型取暖;引导乡民更改冬季取暖方式,逐步淘汰污染较大的燃煤取暖方式,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18]。

3.5  以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提高民生效能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9]。奇台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首先,坚持把人民置于首位,以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抓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奇台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实践时注重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关注乡村道路、饮水、电网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其次,注重发展基础教育体系与社会救助体系。随着时代进步发展,基础教育逐渐成为必需,奇台县积极推动当地义务教育发展,在各乡村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乡村的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针对困难群众,奇台县通过财政补助与号召社会力量的手段加大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最后,完善乡村基础健康服务体系与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确保村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制定公平的就业规则与提供就业培训,确保群众就业公平。

4  结束语

新时代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可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满足人民多样的生活需求,也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寄托着广大农村人民的美好心愿和国家富强的共同梦想,要仔细规划并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各地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6(1).

[2] 甘露,刘国勇.新疆奇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20,26(11):39-42.

[3] 奇台县人民政府网.网上数据信息库[EB/OL].https://www.xjqt.gov.cn/tjsj.htm.

[4]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9(1).

[5] 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主要篇目介绍[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06/06/content_5694316.htm.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9(1).

[7] 张磊.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1.

[8] 王一,洪晓楠.美丽乡村的唯物史观视角解读[J].学习与探索,2018(6):9-13.

[9] 奇台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3-1-11)[2023-07-06].http://www.xjqt.gov.cn/gk/zfgz bg/881200.htm

[10] 习近平: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9-9-28(1-2).

[1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12] 唐任伍.新时代民生建设:理论发展与实践成就[J].人民论坛,2022(19):38-42.

[13] 郭俊华,卢京宇.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与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6):42-51.

[1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5] 舒坤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J].人民论坛,2022(3):123-125.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8] 燕连福,赵建斌,毛丽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建设指向和实现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9.

[19] 郑会霞.郑州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4):93-98.

猜你喜欢

奇台县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
分享平安果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奇台县气候资源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