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农村网络安全环境构建研究

2024-01-08邱云慧陆喜元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自媒体网络安全

邱云慧 陆喜元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22年度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阶段性成果(无编号);甘肃省教育厅2022年度学校创新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A-101);兰州工业学院2022年度新文科项目阶段性成果(2022-LGYXWK-01)

第一作者简介:邱云慧(1974-),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通信作者:陆喜元(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社会危机,由于农村居民使用网络技能较差、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电信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谣言等事件频频发生,不但造成村民的财产损失,也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和美乡村的美好愿景,迫切需要构建网络安全环境。该文从分析农村网络使用现状入手,寻求建设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有效路径,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意识;和美乡村;数字乡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048-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network promot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social crisis. Due to the poor use of network skills and lack of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of rural residents, telecommunication fraud, network pyramid schemes, network rumors and other in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which not only causes property losses to the villagers, but also affects the social stability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beautiful vis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uild a network security environment.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network use, this paper seeks an effective way to build a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to ensur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Keywords: new media;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awareness;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village; digital villag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①。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止一次对中国乡村的发展提出要求,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计划都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擘画的美丽蓝图。在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优化村镇布局、改善安居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及培育乡风为重要内容。其中,乡风的培育指的就是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关乎广大农民群体的幸福,乡风建设中除了农村社会的传统危机需要防范以外,在农村农业数字化转型时,互联网成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助力,网络安全危机也成为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数字化建设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化经济,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对于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互联网都有明确的工作安排,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的农村同样重视进行数字化建设,根据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显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数字乡村建设高速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数字技术在农业和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1.1  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全面提升

为更好服务“三农”,党和政府加大对于农村综合信息建设,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首先建设专门服务网站,以“网上农业农村部”为平台全方位服务农村居民和农业产业,广大农村居民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了解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和惠农项目,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其次设置服务热线,开通12316服务热线,实现全国所有省份全覆盖,以电话和网络双平台模式服务“三农”,为农民、农业专家、农产品市场和政府专门工作人员构建畅通的桥梁;第三,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作为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载体,“益农信息社”正在全国的行政村迅速铺开,2020年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以公益性服务承载打通数字乡村建设最末梢终端。

1.2  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在大数据建设背景下,基于数字化的农村新型产业发展快速,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更是蓬勃发展。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發展,形成了平台+自营、平台+商家店铺、平台+品牌营销和全产业链运营等模式。2022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增势较好,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 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除此以外,农村的云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线上云农场、定制农产品、乡村分享模式等新业态也有了创新和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快了推进,预计2025年将突破8 000亿元。

1.3  智慧农业发展快速

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以数字农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智慧农业创新联盟、智慧农业实验室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等研究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农业标准化体系,利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实现对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数据的搜集分析,以精确的数据化分析,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进行智能化决策。目前,智慧农业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大数据在农村不断推进其发展,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农村产业体系,搭建农业经济主体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市场监管预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查询、农药兽药数据溯源等工作,促进了智慧农业的产业发展。

1.4  农村网络基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乡村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加强数字技术的“催化剂”“倍增器”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引领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农村生活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十四五”伊始,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5G加速向农村地区覆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地区平均下载速率超过70 M,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同网同速”。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同比增加3.4%,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城镇网民规模为7.59亿,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③。由此,可以看到,农村的网络支撑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2  网络在农村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数字乡村建设在改变农业生产现状的同时,也改变和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2.1  网络使用的普及性扩大

随着网络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在不断发展,农村网民的总量占比大,增加速度快,由于农村生活相对城市而言比较单调,农村居民对于网络的黏性高。“移动网络+智能手机”模式已经成为农民的主要休闲方式。为了调查农民使用网络的具体情况,对于定西市临洮县的农村居民发放问卷(200份)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3~6 h的人数为125人,占抽样总量的62.5%;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2 h的人数为74人,占抽样总量的37%;上网时间为1 h以下的网民人数为1人,占抽样总量的 0.5%;基本不上网的人数仅为 0人,占抽样总量的0%。在调查中就使用网络的用途来看,使用网络购物的有125人,占抽样总量的62.5%;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的有65人,占抽样总量的 32.5%;网上主要浏览新闻的有82人,占抽样总量的41%;网上主要观看抖音、快手等小视频平台的为186人,占抽样总量的 93%;制作小视频上传的有117人,占抽样总量的 58.5%;网上经常发表评论的有42人,占抽样总量的21%;网上不经常评论的有150人,占抽样总量的75%。从使用网络的人数占比和网络用途占比,以及网络参与积极性来看,网络已经融入到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开始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现有模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

但是,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看,现代化网络的普及发展不仅仅推动了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贴近城市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成为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危机之一。

2.2  农村网络危机表现

2.2.1  农村居民财产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随着互联网融入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络服务等已经成为农村生活的日常。虽然能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但是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及网络经验较少、网络使用技能不足,导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对于网上的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在遇到网络“中奖”类型诈骗、网上赌博、主播平台打赏、网站个人信息填报和网上快速贷款等情况时,不能准确判断真假,加之部分人有贪图便宜的心理,造成了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导致部分家庭因此生活拮据,当损害不能及时弥补时就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2.2.2  网络存在不和谐声音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利益诉求和实现方式越来越多,网络以其便捷、快速、传播范围广等优势,成为利益诉求表达的主要平台之一。农民群体认知差异性较大,利益需求多样化,价值观存在差异。当农村居民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且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时候,网络无疑就成为释放不满的主要渠道,部分村民在网络空间上传播攻击基层政府言行、传播片面信息等行为,这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形成舆论风暴,从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2.2.3  网络大众文化干扰价值取向

网络大众文化是指以网络为媒介传播的小视频等文化产品,主要满足人们日常的文化娱乐需求,尤其在文化产品相对匮乏的农村区域受众性就更加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大众文化初衷是为了谋取利益,为了获取较多的利益势必会迎合消费者的消遣需求,无疑会在其作品里面出现大量媚俗的内容。这些包含低级下流价值观念的网络文化作品在平台上占比越来越多,势必会干扰到农村居民的正确价值观念。

3  农村网络危机存在的原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高质量建设正步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网络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融入到了农村生产生活,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助力筑基。但是,与之相伴隨的是网络欺诈、网站钓鱼、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也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而变得越来越严峻。这些不仅影响到农村产业生产而且也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分析形成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农民网络安全意识欠缺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用到各个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村居民使用网络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村民普遍网络知识匮乏,网络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致使农村网络安全现状堪忧。一方面,由于乡村网络安全教育薄弱,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进行引导,导致网络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往往是以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较多,缺乏有效监管和指导,网络安全教育更是家庭教育最为匮乏的。在网络安全教育上的欠缺,最终造成农村居民安全意识的欠缺,对于网络上的信息盲目相信,个人信息防范意识不足,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

3.2  新媒体对乡村主流传播媒体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自媒体平台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2018—2022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年新增用户均在6 000万以上③。农村网络用户也是新媒体用户的主要部分,新媒体传播方式,如微信、抖音等已经被农村网民接受并使用。在农村,只要拥有手机等智能数据移动终端,就可以在网络上以文字、图片、小视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农村网民由信息的单纯接受者转化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获得了传播主体的位置的时候,传播的内容会受到传播者的文化水平和价值观的影响。这无疑会影响到自媒体中传播的文化产品的质量,价值观低俗、文化水平较低的用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主流社会价值观传播,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3.3  农村基层政府网络监管不到位

农村基层政府对于网络空间的监管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网络对具体的农业生产而言是较为虚化的东西,在生产生活中虽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但对于网络中形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在具体工作中,当出现网络危机事件的时候,欠缺全局性规划管理,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理方式。例如,出现网络诈骗导致财产损失的时候,往往交给公安部门处理;网上出现舆情风波的时候,也是交给综合治理部门;工作往往是事后性管理大于事先性警告。对于网络空间的安全在工作中整体重视不够,乡村基层工作人员本身也存在有网络安全知识掌握较少的现状,导致在网络危机时出现“不会管、不想管、不愿管”的现状,欠缺有效监管,这无疑也是农村网络安全防范性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农村网络传播内容监督不到位

自媒体是伴随着网络应用开始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媒体完全是在各级新闻媒体管理部门和党委宣传部门监管之下不同,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监管往往是运营公司的底线性监管,除了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能被及时监管以外,对于其他上传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却是欠缺监管,几乎完全依靠发布者的视角进行。村民在农村基层组织处理矛盾时,认为个人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维护时,网络就成为其最直接的情绪发泄场所,通过自媒体传播自己对于管理者和利益对立面的不满,造成舆情风波。

3.5  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混乱

农村的电子商务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产品在进行销售的时候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这无疑为特色农产品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监管和信息监督相对较少,后期服务监管几乎没有,带货主播直播过程中为博取眼球获取利益,存在有低俗格调直播、主播身份造假直播、虚假产品直播等现状,例如,2023年3·15晚会上揭露的农产品带货的造假宣传“鸡蛋可以长在树上、山竹像土豆一样结在了地下、花生长在高高的枝头需要爬梯子去摘等”④,这种直播带货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拉低了农产品品牌效应、阻碍了农产品线上销售和降低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传播了低俗价值观,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阻碍。

4  构建农村网络安全环境有效路径

网络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捷的同时,网络安全环境建设也已经成为必须要重视和加强的环节。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需要社会的整体参与和配合,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构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更加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为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4.1  建立农村居民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机制

提升农村居民网络安全保护意识,不仅是村民自我网络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农村基层政府的支持,把农村居民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规划到日常工作中,建立长效性的培训机制,同时还可以临时举办具有针对性的讲座,不断强化农村居民网络安全意识。例如,不定期召开经典网络案例宣讲会,以宣传展板巡展、宣传纪录片播放、公安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案例宣讲等模式进行,以警戒性的教育达到提升农村居民网络安全意识的目的。

4.2  构建农村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之基

在面对网络文化价值多样性表达、自媒体转播模式干扰价值观的统一表达时,当下应当以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构建农村网络的主流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构建健康农村网络环境,是当下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铸牢农村网络安全环境的思想基础,必须要以新时代主流价值为核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特征,发挥新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主流价值观,才能在网络上出现一些错误思潮和低俗声音的时候做到准确的判断。

4.3  打造农村基层政府网络监管队伍

建设农村基层政府网络监管队伍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提高农村基层政府网络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保护网络安全并促进农村发展。

明确监管目标和职责,确定农村基层政府网络监管的具体目标和职责,包括监督网络安全、信息保护、网络犯罪打击等。选择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员作为监管队伍的成员,培训其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监管和应对网络安全问题,鼓励监管队伍持续学习和创新,跟上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变化。制定适用于农村基层政府网络监管的政策和规范,涵盖网络使用、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以确保监管工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4.4  建立农村网络监督专门机构

农村安全网络环境的建立需要一个专门的网络监督机构,对农村网络监督的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目前的网络状况和问题,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确定机构的职责和职能。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农村网络监督机构提供合法依据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当为机构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施支持,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工作需要,如预算拨款、办公场所、设备和技术支持等。建立信息收集和监督机制,收集农村网络建设和运营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監督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价格和覆盖范围等,确保农村地区的网络服务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

大数据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必须依靠数字化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一定是在网络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的。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的蓝图,需要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推进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当下必须铸牢网络安全,持续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基础,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之路。

注释:

①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3:192.

②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3:205.

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④ 3·15调查|农产品视频带货“反智”怪象[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404116273064976&wfr=spider&for=pc.

⑤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45212.

参考文献:

[1] 刘立伟,谢晓娟.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3):25-28.

[2] 王中凝.习近平关于党的战略问题重要论述论要[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3,25(2):21-27.

[3] 王小兵,康春鹏,孙锐,等.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点工作[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7):3-6.

[4] 黎杰松,张雪芳.新媒体时代农村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31(1):99-102,112.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自媒体网络安全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