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提升深度报道效果的路径分析
2024-01-06苏木金
摘要:深度报道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新闻事件,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满足受众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需求。同时,深度报道还能通过更多的视角和观点,促进公众对多元声音的接触和思考,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和现象,拓展其视野和理解问题的思维。因此,新闻媒体历来重视深度报道。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提升深度报道质量,更好满足受众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发展情况,分析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现实意义。其次探析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主要为全面深入报道上仍有不足、内容存在同质化等。最后,文章提出新媒体时代提升新闻深度报道效果的具体策略:深入一线,高质量呈现新闻内容;多角度分析点评,还原新闻事件事实;用好“单篇”与“系列”,做好深度文章;创新新闻内容呈现方式,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创新传播形式,拓宽内容传播路径;构建融媒体平台,加大新闻报道传播力度等。文章认为,通过提升深度报道效果,将促进舆论场上理性意见的形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效果提升;阅读体验;受众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088-03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效果提升是一个迫切的任务。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碎片化阅读方式的流行,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捕捉。通过提供有深度和价值的报道,可以吸引受众对平台和内容的关注与留存。深度报道不仅仅是对事件长篇幅的再现,更是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事件背后的真相。深度报道能让受众对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发展情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流行,新闻报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时代,研究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并因势利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创新化
新技术应用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1],如图文、视频、H5、移动直播等,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新闻报道已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在吸收传统报道优势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化和内容创新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强化互动和参与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参与,这也影响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的生产。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和互动的主体[2]。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更加重视构建用户参与传播的渠道,从而增强用户黏性。例如,开通投票和评论功能,方便受众表达自己的觀点、意见和疑问,与其他受众进行讨论和交流[3]。在传统的互动形式基础上,用户参与方式还将迭代升级。
(三)注重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推荐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部分媒体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获取有价值的新闻内容[4]。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将为受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受众身临其境地了解新闻事件。
三、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时代,媒体投入资源更好地进行深度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度报道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满足受众深入了解的需求[5]。深度报道有助于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和现象,促进他们对新闻事件的全面解读。通过深度报道,受众将获取到更多的视角和观点[6]。
随着信息传播高速化和碎片化阅读流行,受众注意力分散,难以聚焦捕捉到有深度和价值的优质新闻内容。但实际上,受众对深入了解事件的需求并没有减少,通常在了解过碎片化信息后,希望获取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专业分析[7]。媒体人有责任通过创作优质内容、创新呈现形式等方式,吸引受众阅读更多深度报道,促进舆论场形成一致的理性意见。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公众接触到的观点和声音相对单一。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不同观点和声音得以更广泛地传播[8]。但这也容易造成非真实准确的消息四处传播,甚至形成负面舆情。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可以促进公众对多元声音的接触和思考[9]。因此,主流媒体应主动履行党和人民喉舌的责任,通过加强深度报道,帮助受众辨别虚假信息。加强深度报道的策划生产是新闻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一大举措。
四、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发展现状
新媒体时代,媒体机构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在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时,可能存在调查深度不足、内容同质化等问题。
(一)缺乏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
由于竞争激烈,很多媒体追求热点和轰动效应,加上受到时效、资源与精力的限制,媒体一般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内容创作,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深入挖掘事件的背景和细节。这导致部分报道只是简单陈述事实,缺乏深度分析和解读[10]。
(二)存在模仿和复制的现象
一些媒体更加关注点击率和收入,当某一篇报道产生影响时迅速跟风[11],没有从新线索、新角度开展新调查,使用类似内容编辑而成的报道同质化显著。模仿和复制现象的存在,使得受众在各个媒体平台上看到的新闻内容差异性不大,难以获得新的观点和见解。
五、新媒体时代提升深度报道效果的策略
(一)深入新闻一线,呈现高质量的深度报道
新媒体时代,碎片化和类碎片的新闻报道内容繁多,但缺乏深入和观点鲜明的报道,更需要新闻工作者双脚沾满泥土,心中向往星空,深入事件发生地,与当事人、旁观者、关系人等进行深入对话,发现表象背后的现象,溯源问题背后的原因,在纷繁复杂的素材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创作出事实清晰、观点独到的深度报道。
提起深度报道,1987年6月24日至7月4日,中国青年报出版的三篇调查性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三色報道”)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都应仔细研读的作品。当年5月,一场特大火灾在大兴安岭持续了25个昼夜,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青报采编组深入火场,历时30多天写成中国新闻史上一组经典篇章,记录了灾难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叙述了火灾下人的命运和人在极端场合下的表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色报道”带给今天新闻工作者的启示永不过时,深入一线、“内容为王”是新闻工作者应永远奉为圭臬的理念,这也是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基本要求。
(二)多角度分析点评,还原新闻事件事实
为了提升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效果,还要注意在采写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点评,做到不仅还原新闻事件事实,还能助力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的深度报道,让受众了解真相、汲取力量、凝聚共识。在进行多角度分析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事件的历史背景;各个参与方的立场和动机;事件对经济、社会、个体的影响;事件与其他类似事件的对比等[12]。通过深入挖掘,可以为受众呈现更详尽、更全面的报道,使受众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解读新闻事件。必要时,可联系在社会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对事件进行分析解读、提出观点,从而增加内容权威性,为受众提供更多理解问题的路径。
(三)用好“单篇”与“系列”,做好深度文章
深度报道一般围绕一个事件中心展开立体化的新闻要素组织,进行由表入里、多个维度的呈现和思考。其报道的形式主要是单篇的独立文体,以及系列和连续性报道,类型主要包括分析解释式、追踪调查式、典型升华式、归纳评论式等。
新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采编人员可根据内容及事件特征,充分考虑时效要求、受众情绪等因素设计报道的形式。如典型性的报道,对时效要求不是特别急迫,采编人员可利用充足的时间深入采访写作,以独立文体在受众面前呈现一个完整的典型案例。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等题材上,受众群体有着获得最新消息、更多深度内容的普遍心理,可通过系列或连续报道,分段式或递进式迭代呈现报道内容。2022年3月,“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后,广西广播电视台采访团队驻扎现场持续发回上百条报道,完整记录现场搜救情况,展现部队官兵和当地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做好事故应急处置的场景,报道全面客观,充满人性关怀,彰显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单篇”还是“系列”的深度报道,都要求采编人员从微观、中观、宏观的层面,对各新闻要素进行组织架构,以鞭辟入里的内容呈现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深度报道。
(四)创新新闻内容呈现方式,提升阅读体验。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新闻工作者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和互动等技术手段,提升深度报道的效果。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镜头等,可以运用互动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方式,提供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升理解度。此外,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以场景思维和元宇宙的手法,将有效助力新闻事件的还原和呈现,让受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新闻,提升阅读体验。2023年7月14日,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福州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深度报道模拟了微信群聊的形式,邀请网友“入群”看新闻。作品通过文字、语音、视频、效果图等表现手法,报道通水的新闻事件,关注工程建设亮点和人文关怀,内容丰富,又体现出了深度性。
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融合创新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但决不能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流量而牺牲真实性和客观性。在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13]。
(五)创新传播形式,拓宽传播路径
新媒体时代,要想提升深度报道的效果,更好地传达关键信息,还需要采取一些创新的传播形式,拓宽传播路径。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可以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综合呈现内容。2022年6月,光明日报报道组来到江西井冈山神山村,开展行进式采访,推出重磅报道《神山村三日》。记者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牵头发起烈士寻亲活动,以“血肉相连、感恩奋进”为主题,形成既是“雄文”更是“美文”的报道,并同步制作新闻纪录片《人民之赞》。系列作品在光明日报及微博等平台发出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融合报道的形式,可以立体展现新闻事件的细节和背景。此外,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新闻报道的曝光度和传播力度[14]。通过在不同平台上发布内容,扩大新闻报道的受众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新闻的深度和价值,并且促进公众对重要议题的讨论和反思。
(六)构建融媒体平台,加大深度报道传播力度
传统媒体应强化自有融媒体平台的建设运营,加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互动等多种形式融合呈现,助力深度报道内容的传播[15]。自有的融媒体平台可控性更高,可以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互动功能,如评论、分享、点赞、新线索新角度汇聚、为深度报道设计专题页面等,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和平台内容引导力,进一步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通过深入挖掘,能够全面准确、由表入里地展现新闻事件,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满足受众深入了解的需求。深度报道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和现象,接触更多的视角和观点,促进公众对多元声音的接触和思考,形成理性舆论场。同时,通过技术助力、平台打造,将有助于媒体在开展深度报道时提升受众阅读体验,与受众互动,提高内容的传播力和受众对平台的忠诚度。因此,传统媒体应该重视并投入更多资源,加强深度报道,提升其效果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陈曦.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14):109-111.
[2] 张冰晶.短视频在新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多维度、立体化运用[J].新闻文化建设,2023(11):85-87.
[3] 吴晶晶.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采写编,2023(4):13-15.
[4] 刘雁林.新媒体语境下地方深度新闻报道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3):72-74.
[5] 刘萍.新媒体时代报纸深度报道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J].新闻文化建设,2023(1):30-32.
[6] 刘超.拒绝过度娱乐:媒体融合趋势下强化新闻深度报道的路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22):139-141.
[7] 施金果.浅析场景思维下新媒体深度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J].新闻传播,2022(21):51-53.
[8] 李沁园.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J].中国传媒科技,2022(6):47-48,70.
[9] 王琳雅.新媒体时代新闻深度报道效果提升方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1):109-111.
[10] 方芳.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深度报道效果[J].新闻前哨,2022(10):54-55.
[11] 徐佳.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考验与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32-34.
[12] 李献菊.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研究[J].中国报业,2021(11):104-105.
[13] 赵华光.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深度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20(14):192-193.
[14] 王丽华.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现策略及生成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69-71.
[15] 林磊.场景思维下新媒体深度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知识,2020(8):44-48.
作者简介 苏木金,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