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4-01-06李弦冰张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文化传承职业素养

李弦冰 张静

摘要:新媒体时代,传统播音主持艺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有效传承并创新播音主持艺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以及满足观众需求,同时保持其文化价值和专业精神,文章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面临的困境。研究指出,新媒体思维的跟进、传播方式的革新、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当前播音主持艺术面临的主要挑战。新媒体思维的跟进体现在如何将播音主持艺术与新媒体相融合,以及如何在保持其专业性的同时吸引当代观众;传播方式的革新体现在如何探索多元化媒介和平台,使播音主持艺术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职业技能的提高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精通传统技能,还要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变化。面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以思想为导向,强调播音主持艺术在传播信息、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播音主持艺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注重人才培养,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技能和新媒体应用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行业;播音主持艺术;传播方式;职业素养;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005-04

一、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新媒体如同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节奏。随着社交平台、自媒体和博客等新型媒体形态的兴起,播音主持艺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播音主持不仅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还要面对技术创新的挑战,这不可避免地促使从业者重新审视和适应新的传播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成为确保这门艺术生命力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适应新媒体环境,对播音主持艺术进行创新性发展,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是对这门艺术形式的新生和再造。

二、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新媒体的浪潮下,传统播音主持艺术若要焕发新生,就必须进行创新性发展。

这一过程促使播音主持艺术与时代技术同步。新媒体平台的融合性和多样性为播音员主持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他们不再局限于声音的传递,而是通过视频直播、互动直播等多种方式,将声音、图像、文字与虚拟现实(VR)技术相融合,为播音主持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既保留了播音主持的语言魅力,又拓展了表现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新媒体为内容创造与呈现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在数字内容消费日益增长的今天,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研究等手段,精准定位受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创造内容。这种精准化、个性化的趋势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内容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通过数据挖掘用户喜好,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实时调整节目风格,从而更好地捕捉并维系受众,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提升了播音主持艺术的影响力。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传播速度,极大地提升了播音主持内容的传播效率。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讨论与互动,播音主持节目的影响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而这种速度和范围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更重要的是,新媒体平台的国际化特征,使得播音主持艺术有机会跨越国界,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受众,实现全球性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因此,新媒体不仅推动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也为其全球化传播铺平了道路,提升了播音主持艺术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有利于丰富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与形式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与形式在传承中融入创新,其意义显著。

新媒体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播音主持艺术能够突破空间限制,实现知识共享,为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种多媒体的学习资源比单一的文字或口头讲授更能吸引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新媒体扩展了课堂教学的边界。通过网络直播、虚拟现实(VR)等技术,播音主持艺术可以实现远程教育的场景生动化、情景化,丰富教学手段和手法,让传统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这样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新媒体的运用提高了教育内容的可达性[1]。通过网络平台,节目和活动的录制可以作为教育资料被存档和分享,学习者可以按需取用,反复学习,从而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这种灵活访问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得学习更加便捷。

(三)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更加多元和深入的发展路径,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和高效的教育资源,提升了广播电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

这一过程强化了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升了教育传播的广度与深度。通过融合新媒体技术如直播、互动平台等,播音主持艺术能突破传统广播电视的局限,向在线课程、微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现代教育形态转变,这使得教育内容能够跨越地域限制,触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从而增强整个行业的吸引力,拓寬覆盖范围[2]。

创新后的播音主持艺术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和互动手段,增强了受众的学习体验。在新媒体平台上,播音员主持人可通过论坛、问答互动、即时反馈等多种互动方式,与受众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这种双向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观众的学习动力,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从而提升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教育影响力。

创新推动了播音主持艺术形态的多元化,这不仅增强了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也使广播电视行业的知识传播更加符合当代学习者的需求。通过融入互动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策略,新媒体播音主持为学习者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提升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这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仅扩大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教育影响力,也为学术界提供了创新教学方法的参考模型。

三、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传承与创新面临的困境

(一)新媒体思维有待跟进

新媒体思维有待跟进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中,播音员主持人和行业从业者对新媒体的理念、技术以及应用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充分。

这一困境体现在数字素养的不足上。新媒体时代要求從业者不仅要有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技能,还要掌握新媒体工具的运用,如社交媒体管理、多媒体编辑等。缺乏这些技能,将会限制播音员主持人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创新表现,阻碍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

新媒体思维跟进缓慢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的部分播音主持教育还侧重于传统媒体理论,而对新媒体的教学模块仍然缺乏。

这种情况下,从业者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上的落差,降低了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创新能力和教育传播的质量[3]。

新媒体思维的落后还体现在缺乏前瞻性的内容创新上。在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应更注重互动性和用户参与度。这要求从业者能够预见新媒体趋势,主动进行内容创新。但实际上,由于新媒体思维滞后,一些播音主持内容往往停留在传统范畴,缺乏吸引新媒体用户的创意,进而影响了广播电视行业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传播方式有待革新

传播方式有待革新意味着当前播音主持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采用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单一,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功能。

单一的传播渠道限制了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即依赖传统广播电视平台,而忽视了网络直播、博客、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工具,未能实现知识共享的最大化。这种限制不仅减缓了播音主持艺术在网络时代的散布速度,也使得教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难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内容的交互性不足。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期待与内容提供者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而非单向的信息接收[4]。然而,部分播音员主持人缺乏在新媒体平台上与受众互动的策略和技巧,导致内容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不足,这直接影响了用户的参与度和教育传播的效果,导致播音主持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效果和范围不尽如人意,不仅影响了该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与发展,也减弱了其在教育传播中的潜在能力。

(三)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职业技能有待提高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的一系列专业技能和职业行为尚未达到理想标准,这不仅涉及传统的播音主持能力,还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和网络传播的敏感度。

缺乏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须具备媒介素养,了解并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传播。然而,一些从业者在信息筛选、处理和传播方面的能力不足,不能充分理解和把握新媒体语境,导致其内容制作与传播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未能与时俱进,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用户的需求[5]。

缺失新媒体伦理。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自由度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网络空间具有高度的自我约束力和职业道德,包括但不限于版权意识、隐私保护、真实性负责等方面。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对新媒体伦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可能在不经意间传播未经验证的信息,或侵犯他人隐私。这些行为损害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形象。

四、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一)以思想为导向,发挥播音主持艺术的作用

为了发挥播音主持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作用,必须深化内容生产的教育功能。通过强化新闻伦理、法律法规等课程的教育,保障节目内容的正确性和导向性。例如,开设《主流媒体与社会责任》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理解并承担起传媒人的社会职责;在新闻伦理课程中,不仅讲授理论,还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分析其中的伦理冲突,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复杂的新闻道德问题;在法律法规课程中,通过模拟法庭审理的方式,让学生深化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应用等[6]。

传承与创新播音主持艺术,须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融入跨媒介素质教育,强化播音员主持人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课程,如在多媒体编辑课程中,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先进的编辑软件处理音频、视频和图像,使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审美能力;直播技术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在直播中有效控制节目流程,如何在直播中处理突发状况,提升现场应变能力;社交媒体管理课程会教授如何在不同平台上建立和维护公众形象,如何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工具进行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这些课程将使播音员主持人能够熟练地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内容创作,提升其在数字化媒体环境中的竞争力。

此外,还要致力于数字化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大纲中融入数据分析模块,包括如何收集和解读受众数据、用户行为分析以及如何根据数据调整内容策略;网络营销模块则可能涵盖搜索引擎优化(SEO)、内容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等策略,教会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有效的观众拓展和品牌推广[7]。此外,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教授播音员主持人理解数字时代受众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促进播音主持艺术的内容创新与形式改革,使之更加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

(二)创新节目内容,彰显播音主持艺术的魅力

第一,打造特色鲜明的节目形态。结合传统与现代审美,采用故事化叙述加强节目的情感共鸣与沉浸感,如融合纪录片风格的深度报道,以及实时互动的直播访谈,更好地吸引和维系观众[8]。例如,在打造具有特色的节目时,可以参考《人生一串》这类深受欢迎的纪录片。该节目不仅讲述烧烤的技艺和美食的文化,还深入挖掘每位烧烤师傅背后的故事,反映社会底层的生活和人物的情感深度。

通过融合传统纪录片的深度挖掘和现代网络直播的互动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节目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让观众通过线上平台如B站、微博等获取内容,感受到现场的氛围和真实情感,又能通过线下活动如食物展览或烧烤大赛等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实现情感的共鸣和文化的传播。

第二,构建跨媒体的内容生产策略。例如,通过跨平台故事讲述(Transmedia Storytelling),在不同平台上推出主题相关但形式各异的内容,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体验[9]。以城市非遗为主题的节目为例,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文章,深度讲述其历史与现状;在小红书上发布“非遗”项目的短视频和图片,展示其鲜活的制作过程和独特的地方色彩,吸引更年轻的受众群体。通过不同平台上内容的互补,受众能够获得多角度的体验和认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第三,紧跟时代脉动,注重内容的时效性与前瞻性。例如,利用谷歌分析等工具,跟踪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对节目的讨论,理解观众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节目主题;或者通过微博趋势榜、知乎热榜等挖掘当下热门话题,迅速响应社会热点,制作相关内容[10-12]。例如,对一档讨论社会现象的节目,在某项政策发布后,立即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观众关注的焦点,快速制作专题节目,对政策进行解读,对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预测和讨论。

这种及时性和前瞻性的内容制作,不仅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还能提升节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具体例子,播音主持艺术能够在新媒体时代闪耀其独特的光芒。

(三)注重培养人才,增强播音主持艺术的吸引力

第一,加强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注入更多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如数字媒体运营、网络直播技巧、多媒体内容制作等,以数字媒体运营为例,课程应深入探讨如何在各种数字平台上策划和运营内容,包括教授学生数据分析基础、SEO(搜索引擎优化)、内容营销策略以及用户增长技巧;网络直播技巧课程则重点教授直播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应变能力、观众互动的艺术以及如何增强直播的观赏性和参与感[13];多媒体内容制作课程则着重于视频编辑、图像处理、音频制作等技能,以及如何将这些多媒体元素进行整合,创造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还可以提升其针对不同平台的内容制作与传播能力。在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应当设置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新媒体工具开展有效的播音主持工作。模拟实训环节可设定如下:构建一个模拟的直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模拟直播,包括准备稿件、场景搭建、技术调试到实际直播过程中的即兴应对,此环节还应包括对直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让学生能够在封闭的环境中体验并学习直播的全过程。

第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新媒体平台的实际操作中来,如设立校内的网络电台或视频平台,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直播节目或视频内容制作,提升他们的实战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户,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管理和运营,以此来理解内容如何吸引用户的关注并产生互动。通过这些实操经验,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为未来的新媒体挑战做好充分准备[14-16]。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与业内媒体机构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这不仅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使他们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把握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从而在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深度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保持艺术传统精髓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新媒体环境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备多元化的技能与前瞻性的视野。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和内容的更新,更是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全面革新。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将会更加多元和宽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则是播音主持艺术在新媒体时代赓续生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畅.新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对象感培养技巧探讨[J].采写编,2023(2):69-71.

[2] 徐倩.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素养提升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2):191-193.

[3] 陈欢.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播音主持能力的探索[J].采写编,2023(7):77-79.

[4] 张达.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7):174-176.

[5] 梁子才淇.论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学科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190-193.

[6] 曲艺.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台播音主持创新发展路径[J].中国新通信,2022,24(15):88-90.

[7] 王萌,董旭.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台播音主持的素质培养[J].传播力研究,2022,6(19):82-84.

[8] 覃捷.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如何与新媒体时代接轨融合发展[J].傳播力研究,2022,6(16):100-102.

[9] 高静.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性[J].传播力研究,2022,6(18):103-105.

[10] 郑茜文.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点[J].记者观察,2023(14):94-96.

[11] 吴春花.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J].采写编,2023(2):176-178.

[12] 赵春艳.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探究[J].传播力研究,2022,6(23):109-111.

[13] 李歌朗.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探讨[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4):78-80.

[14] 郭佳琳.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点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8):197-199.

[15] 余城栋.试论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创新[J].包装世界,2022(5):118-120.

[16] 武天赐.新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探究[J].采写编,2022(3):173-174.

作者简介 李弦冰,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 张静,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绿色发展、数字媒体经济、品牌战略。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文化传承职业素养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