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瓶颈与解决策略

2024-01-05沈茹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高职学生

摘 要:在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语言输入难以有效转化为语言输出。除心理因素和基本功因素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会造成学生听说困难。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能够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瓶颈提供有效解决措施,高职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开展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灵活使用线上线下教学组织形式,将输入与输出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助力职业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输入与输出

作者简介:沈茹(1987-),女,吉林洮南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已然成为一门重要学科。但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许多学生仍认为该学科学习只为考试服务,意识不到口语表达学习的重要性。即使是对英语口语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准确度、信息量都远远达不到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一、高职英语口语习得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

语言输入与输出问题并非老生常谈,但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中,教师输入与输出练习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英语基础薄弱,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师生普遍接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教师讲授多,学生主动参与少,听说课成了形式上的“学生听,教师说”。不仅输入与输出质有不足,量也失衡,制约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一)语言输入能自动转化为语言输出的误区

一方面,教师易走入语言的视觉接触积累能自发地转化成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误区,认为听到教师说,学生就知如何去说。在教学过程中未通过设计丰富而高效的教学活动使语言输入有机转化为语言输出;课下满足于课堂教学任务完成,认为学生的内化已经完成,对学生疏于系统指导。

(二)教材输入量能满足学生输出需求量的误区

另一方面,教师低估了语言输入量的重要影响,仅带领学生围绕教材话题和练习进行操练,没有对课内材料适当延展,也没有布置拓展性任务;或是一节课满堂灌,从头到尾讲解词汇、语法点,真正进行输出的练习时间却被大量压缩。要扎实掌握一个词汇、一个句型的运用,仅靠书面习题或教材上的语言材料是不够的。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自然主动吸收的语言材料有限,表达能力不足以支撑想表达的内容,学生遇到陌生词汇就查询翻译软件,采取逐词翻译方式拼凑句子。脱离了适用语境,常常用错词汇,输出内容支离破碎,不符合句法规范,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语言学习和训练的目的并未有效达成。

总之,如果语言输入量过多或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内化,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会被挫伤;相反,语言输入量过少或难度过低,学生得到的语料有限,难以形成语言积累,语感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二、输入输出理论相结合对英语口语习得的教学启示

在口语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可理解输入量限于教材,没有课堂外的拓展延伸做补充;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只是重复简单的指令性用语,对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并无裨益。因此,英语教师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养和业务能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准确输入,对学生的语言输出严格把关,输入与输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大量丰富输入信息量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与英语教学有关的材料、现代化学习工具不一而足,为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便利。从自身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开展熟悉、有趣味性并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话题讨论,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来理解和强化输入;从教学手段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声、像、信息化三位一体的方式扩大语言输入量,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教学环境来讲,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变换教学环境,如在校园里,师生席地而坐,进行亲切而酣畅的交谈,或在多功能语音室或阅览室,帮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大量接触真实语料;从教学辅助活动来讲,可由校方牵头,英语教师组织开展“英语角”、辩论、演讲、配音、朗诵等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为语言输出提供动力支持。

(二)重视语言输出环节,加大语言输出训练量

一些英语教师急于追赶教学进度,会最大限度地保证输入环节的完成,无形中压缩了留给学生输出的时间。学生未经充分的练习巩固就得到教师的参考答案,没有自主思考,缺乏实践输出的机会。这种课堂看似充实完整流畅,实际却费时低效,重输入、轻输出教学模式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重视输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口语输出。

三、双数并举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出路

(一)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语境,扩展听说练习平台

Krashen认为,最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自然的、地道的、口头的语言,最佳的训练方式也应是多听多说多练。在自然的环境中接触语言时,学习者倾向于直接建构新的语言与思维、环境的关系,无须母语作为中介。因此,自然环境中的语言接触能有效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当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出接近自然语境的仿真环境,在語音室的教学环境里,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文本材料等元素有机结合,灵活运用配音App、视频资源App、英文演讲App、微信公众号等融入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大量、反复、多样化的英语输入刺激学生的感官。多样化听说平台的使用,能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也可以助力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化解重难点,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主口语训练的能力。

(二)选用原版的初级听力材料,强调语音语调模仿

熟练、准确掌握语音语调是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基础。只有发音正确、语调得体,才能做到听懂与被听懂。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听力训练,又要进行大量的语音练习,以纠音为主要目标,突破语音门槛。纠音的捷径就是模仿,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对高职学生来说,可选用原版英语初级听力材料、简单易懂的影视剧片段、文化访谈节目等,生动的日常语言有助于模仿者自觉将输入转为输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补充语音知识,训练连读、弱读、不完全爆破、浊化等方面,要求学生模仿时大声且自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练习。

(三)利用标准的中级听力资源,推广朗读记忆方法

在进行听力练习之后开展跟读模仿练习,能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效果,还可以培养语感、增强记忆。在反复跟读后,词汇、句型和习惯用法会自然而然记住,不必刻意死记硬背。语言材料的大量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听力中的更多障碍。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难易适中的英文原版录音、篇章演讲视频,让学生跟读模仿,掌握朗读技巧。学生可以一边跟读,一边录音,读完后对比自己的声音和录音的差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完善。这样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口语输出也有了逐步提高。

(四)宏观采用泛听的听力方法,及时复述所听内容

泛听是训练听力的方法之一。泛听可选择故事类、VOA慢速英语、经典美剧片段等难度适中的材料。泛听要一鼓作气,不宜中断,掌握大意即可,不求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教师应教会学生抓关键词和关键问题。泛听是输入,泛听之后的复述就是输出。复述经历听与说、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复述练习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共同梳理所听材料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文段脉络,对文段的框架进行把握;复述时教师可先做出示范,或给出开头,学生复述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复述后予以修正。教师要耐心聆听、讲解、鼓励,保护学生自信心。学生只有建立了信心,才会敢于表达,进而提高表达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五)运用精听的听力技巧,以听促说训练表达能力

泛听和精听都是听力训练必要的方法,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与泛听不同的是,精听时要首先熟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遇到难句可暂停后反复听,直至听懂。在精听后,教师可开展问答式操练,针对所听具体内容回答问题。听说结合的操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口语技能。学生在精听之后,可就某一具体论题进行分组讨论或就某一对话进行角色扮演,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六)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法互补提高听说技能

多媒体教学材料丰富多彩、图文音像声色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学生英语课外学习资源,也激活了学生的感官系统,从而加强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还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对不同背景和不同习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发挥特长,优化学习效果。听说互补,双输并用,结合多种学习方法,如独白法、诵读法、交流法、辩论法、情境法,产生互补互促的整体效应,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综合提高。

四、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一)由单相交流转向平等双向有效沟通

要有让学生有说话的理由,有动力、有兴趣。针对抽象的口语话题,教师要有Bridge-in环节,用图片、问题或视听材料作为引出话题的铺垫,通过头脑风暴绘制Mind map,并找出逻辑链,理清表达思路。只有足够的铺垫和积累,才能使学生打消对抽象话题的畏惧感和没有头绪的不知所措感。

除简单指令性语言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使用英语授课,加大学生听觉信息输入量,营造英语口语训练的语言环境;多关注学生的输出内容,而非仅在意输出语言的正确性。纠正学生的问题时应该教态自然,语气亲和,循循善诱,避免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同时避免语言学习“固化现象”的产生。

(二)转变角色,给予学生有效指导

教师应总览全局,统筹引领学生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把控学生的口语输入和输出的质和量,做学生学习的监督员、课堂的管理者、语音的指导者、练习的观察者、活动的顾问、交际的参与者等,在学生出错时为学生指明方向,在学生困顿时为学生指点迷津,无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师的指导都必须是明确具体、准确有效的。

(三)满足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并且输入和输出的内容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涉外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所学技能要既能为学生的入行就业服务,也要有助于学生服务地区涉外旅游业发展和文化外宣。教师应重视“情境”“协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可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对话,就该地区的衣食住行、娱乐活动、人际交往等话题进行问答交流;或开展专题演讲展示(presentation),由小组合作演示当地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民俗工艺、饮食文化等。这类课堂互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课前调用各种素材做充分背景知识储备,对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写作技能进行综合加工,在不同情境下应用知识,在实践运用中获得自身能力提高。

通过交流展示的口语输出,学生能发现自己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底蕴方面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注重阅读,养成查阅词典的习惯,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精心组织策划,提高学生的主动输出意识

只有经过大量的、重复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准确性才得以保证。教师要以日常生活实用易学的话题为主题,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身心特征,组织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让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在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交叉互动,形成完整体系,加上科学的考核制度、现代教学设备、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坚持不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此外,应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畏难、怕错心理,提高学生的主动输出意识。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就会敢于试错,乐于表达,精于自我提升。

五、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出于对外交流、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新时代英语口语教学有了新的使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高职学生以掌握职业技能,服务社会为己任。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以听为突破口,提高输入质量,平衡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才能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口語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Krahnke K J.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TESOL Quarterly, 1983(2):300-305.

[2]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1):158-164.

[3]高娟.运用输入输出理论,促进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发展[J].中学生英语,2021(24):105.

[4]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王光露.关于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与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在高校外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1(18):112-113.

[6]王荣英.大学英语输出教学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能力高职学生
让英语在小学生的口中飞扬起来
主持人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分析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职新生英语口语策略教学探索
英语口语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