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特殊思维,构建熟知模型
2024-01-04刘海杰
刘海杰
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经常借助构建适当的特殊数学模型,有效实现数学问题的基本化、模型化、熟知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合理迁移与转化,通过熟知数学模型问题的分析、处理与破解,实现特殊思维化处理数学问题的目的.
1 巧构函数模型妙解题
熟知的基本函数模型是数学中最常见的数学模型之一,借助一些基本的初等函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有效联系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等的问题,是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中比较常用的技巧方法,在此类问题的应用中经常有数学构造法的影子.
例1(多选题)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f(xy)=y2f(x)+x2f(y),则().
A.f(0)=0
B.f(1)=0
C.f(x)是偶函数
D.x=0为f(x)的极小值点
分析:综合题干与选项,通过特殊值的赋值与应用,并利用特殊函数的构建来分析与判断.
解析:令x=y=0,代入可得f(0)=0;令x=y=1,代入可得f(1)=0.故选项A,B正确.
令x=y=-1,代入可得f(-1)=0.单令y=-1,则有f(-x)=f(x)+x2f(-1)=f(x),可知f(x)是偶函数.故选项C正确.
对于条件f(xy)=y2f(x)+x2f(y),当x,y≠0时,有f(xy)x2y2=f(x)x2+f(y)y2,利用关系式的结构特征,取特殊函数f(x)x2=ln|x|(x≠0),于是f(x)=x2ln|x|,x≠0,0,x=0,此时x=0不是函数f(x)的极小值点.故选项D错误.
故选择:ABC.
点评:在解决一些抽象函数及其相关的应用问题时,经常借助抽象函数所满足的基本性质加以具体化,通过熟知的函数模型的构建,以具体函数来解决抽象函数问题,实现问题的破解与应用.
2 巧构方程模型妙解题
二次方程等熟知模型与对应函数紧密相关,借助方程模型的构建,可以很好地破解一些和代数式、函数与方程有关的问题,通过方程的应用,特别是利用构造法来转化与处理一些问题.
例2已知a>0,b>0,则1a+ab2+b的最小值为.
分析:根据所求代数式进行待定系数法处理,将问题方程化,结合关于参数a的二次方程有正数解,建立对应的不等式,分离系数,利用基本不等式来确定t的最小值,从而得以求解代数式最值问题.
解析:由于a>0,b>0,令1a+ab2+b=t>0,变形整理可得a2+(b3-tb2)a+b2=0.
要使关于参数a的二次方程有正数解,
则需满足b3-tb2<0且Δ=(b3-tb2)2-4b2≥0有解,整理可得b3-tb2<0且Δ=(b3-tb2)2≥4b2有解,解得b3-tb2≤-2b,即t≥b+2b有解.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t≥b+2b≥2b×2b=22,當且仅当b=2b,即b=2时,等号成立,此时a=2.
所以1a+ab2+b的最小值为22.
故填:22.
点评:引入参数进行待定系数法处理,结合方程模型进行数学构造,借助方程思维,利用不等式的求解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来巧妙破解.
3 巧构数列模型妙解题
数列模型是函数模型的一个特例,借助数列模型的构建,通过新数列的通项公式、基本性质等来巧妙解决数学问题.借助新数列的构建,有效转化一些陌生的数列问题,变形为常见的数列问题,利用构造法来处理.
例3若ai∈N*(i=1,2,……,9),对关系式ak=ak-1+1或ak=ak+1-1(2≤k≤8)中有且仅有一个成立,且满足a1=6,a9=9,则a1+a2+……+a9的最小值为.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数列相邻两项的差值是1或-1,进而借助数学构造法,构建新数列bk=ak+1-ak,结合新数列的结构特征加以分类讨论,从奇数项与偶数项两个不同层面来分析,通过比较即可确定相应的最值问题.
解析:设bk=ak+1-ak(k≥1),由题意可得bk,bk-1恰有一个为1.
(1)如果b1=b3=b5=b7=b9=1,那么a1=6,a2=7,a3≥1,a4=a3+1≥2,同样也有a5≥1,a6=a5+1≥2,a7≥1,a8=a7+1≥2,则a1+a2+……+a9≥
6+7+1+2+1+2+1+2+9=31;
(2)如果b2=b4=b6=b8=1,那么a8=8,a2≥1,a3=a2+1≥2,同样也有a4≥1,a5≥2,a6≥1,a7≥2,则a1+a2+……+a9≥6+1+2+1+2+1+2+8+9=32.
综上可知所求的最小值是31.故填:31.
点评:通过作差换元处理,合理构建数列模型,进行数学构造,可操作性强,破解起来自然流畅,是一种不错的解题方法.借助数学模型的构建,合理“翻译”题意来分析与应用.
4 巧构平面几何模型妙解题
熟知的平面几何图形与相应模型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也是用来解决一些与之相关的高中数学问题的常见模型,特别是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以及解三角形等问题相关时,通过合理构建,直接有效.
例4已知向量a+b+c=0,|a|=1,|b|=|c|=2,则a·b+b·c+c·a=.
分析:根据平面几何作图处理,合理构造,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结合平面几何中特殊图形的几何性质来分析并确定对应的线段长度,通过平面向量的投影确定对应三个向量两两之间的数量积.
解析:如图1所示,设a=OA,b=OB,c=OC,连接BC,交AO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C作BO的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N.结合题目条件以及图形的对称性可知,4|OM|=2|OA|=|OB|=|OC|=2,BC⊥AM,
则有b+c=2OM.结合勾股定理,可得|BM|=|CM|=22-122=152.由△BMO∽△BNC,可得|BM||BO|=|BN||BC|,即1522=2+|ON|15,解得|ON|=74.
而利用投影,可知a·b=a·c=1×-12=-12,b·c=2×-74=-72,所以a·b+b·c+c·a=-92.故填答案:-92.
点评:借助平面几何图形的构建,几何直观对称,垂直投影运算.特别在解决一些解三角形、平面向量等问题中,合理利用构造法,结合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模型确定边、角等元素,直观形象,实现问题的破解.
5 巧构解析几何模型妙解题
熟知的平面解析几何模型可用于解决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代数与创新等相关的问题.借助解析几何模型,引入坐标,通过代数运算加以逻辑推理,快捷处理.
例5若α∈0,π2,tan 2α=cos α2-sin α,则tan α=().
A.1515
B.55
C.53
D.153
分析:根据题设条件,抓住已知条件中三角关系式的结构特征加以合理构造,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将问题转化为平面坐标系中相关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化“数”为“形”,利用平面解析几何知识来分析与处理.
解析:如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其中A(0,2),点P在单位圆x2+y2=1上,且点B在直线AP上.令∠POC=α,则P(cos α,sin α).
设∠BOC=2α,
由tan 2α=cos α2-sin α,得tan 2α=-1sin α-2cos α-0,则有kOB·kAP=-1,即OB⊥AP.
又∠POC=∠BOP=α,所以∠OAB=∠BOC=2α,∠OPA=π2-α.由|OB|=|OA|sin 2α=|OP|sinπ2-α,得2sin 2α=sinπ2-α.
整理可得4sin αcos α=cos α.
由α∈0,π2,可知cos α≠0,则有sin α=14,利用平方关系有cos α=1-sin 2α=154.
所以tan α=sin αcos α=14154=1515.故选择答案:A.
点评:利用平面解析几何模型,从直观图形层面来解决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问题,有效回避了复杂的三角函数公式与应用.特别,利用数学构造法,结合解析几何模型的构建,有奇效.
巧妙構建特殊且熟知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借助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与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以及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等基本数学模型的特征与性质,解题时才能无形中将问题与这些熟知的基本数学模型加以巧妙融合,“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开拓思路,柳暗花明,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