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与小才艺

2024-01-03康逢秦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才艺幼儿教师技能

康逢秦

纵观世界学前教育史,从中国虞舜时期的“庠”到裴斯泰洛齐的斯坦兹孤儿院,从福禄贝尔的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到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从陈鹤琴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到如今遍布中华大地的普惠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办学实践绵延数千年之久。从中国教育名著《学记》到颜之推的《严氏家训》,从夸美纽斯的《母语学校》到卢梭的《爱弥儿》,从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到世界《儿童权力宣言》和世界《儿童权利公约》,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人们的儿童观从歪曲到科学,曲折艰难,历经2500年之久。从柏拉图关注儿童游戏到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从昆体良论述早期教育到王守仁提出自然教育论,从洛克的白板说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从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从马卡连柯的儿童游戏理论到享誉世界的中国安吉课程游戏化模式,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探讨,从未止步。

一、千年共识: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社会已就学前教育达成许多共识,如科学的儿童观: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儿童具有独特的价值;儿童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儿童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学前教育四原则:生活化和一日生活整体性;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在关于学前教育的诸多共识中,关于幼儿游戏的共识是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学法是幼儿教育的最佳方法;教育教学游戏化是幼儿教师专业技术的标志。纲举则目张,落实千年共识的关键在“游戏”和“游戏化”。围绕“游戏化”命题,幼儿教师必须确定以下几个理念,并熟悉其技能:

1.课程的游戏化与游戏的课程化

课程的游戏化是指幼儿教师要把幼儿课程转化成幼儿游戏,寓教于乐,不能像小学课堂那样讲授(学科知识)或强化训练;游戏的课程化是指幼儿教师要挖掘蕴藏在幼儿游戏里的教育资源和意义,把它们转化为幼儿课程,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2.生活的游戏化与游戏的生活化

生活的游戏化是指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情境中取材,创编幼儿游戏,生成幼儿课程,不要把教学和生活割裂开来;游戏的生活化是指幼儿教师要从幼儿游戏中挖掘生活的元素,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生活的联结和灵感,避免出现游戏与生活经验两张皮的现象。

3.一日活動统一于游戏

关于幼儿园一日活动,通常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三大块。但这并不是说,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与游戏无关,相反,三大活动都要游戏化,只是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有别,目标和结构程度各有侧重而已。统一于游戏是指生活类游戏、教学类游戏、玩耍类游戏交替进行,有张有弛,静动结合。

4.五大领域统一于游戏

五大领域统一于游戏可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五大领域的课程都要游戏化,要用游戏化的形式展示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目标;二是有些游戏可能兼具几个领域的内容,可以同时实现几个领域的目标;三是同一个游戏通过主题转换、情节延展,可以分别实现不同领域的目标。

二、方兴未艾:关于幼儿游戏的二十年研究综述

幼儿游戏一直是学前教育界关注的话题,2001年,教育部发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2012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2014年,江苏省率先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安吉模式);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2020年,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国掀起了旨在落实《纲要》和《指南》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浪潮。

学者许铁梅和丁颖对2000-2019年二十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幼儿游戏”的477篇文献进行了计量和可视化分析,认为新世纪以来,对“幼儿游戏”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2009年为平稳发展期,研究的热点为“游戏类型”和“民间游戏”;2010-2014年为深化期,研究的热点为“园本课程”和“游戏精神”;2015-2019年为创新期,研究的热点为“幼儿发展”“户外游戏”“课程游戏化”“自主学习”“游戏行为”“深度学习”等等。

笔者通读了知网平台上收录的期刊近期发表的36篇关于幼儿游戏的论文,发现幼儿园一线教师对教学游戏化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对幼儿游戏本身的研究。如,游戏的教育价值,幼儿游戏的变迁,玩具对游戏品质的影响。二类是对游戏中的师、幼及其互动关系的研究。如,教师的角色、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同伴冲突等。三类是从家长和社会层面研究课程游戏化。如,家长对幼儿游戏的认知现状、“小学化”对课程游戏化改革的影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改革的实施,伴随着去“小学化”的过程。正如研究者张景中老师所言:“幼儿园确实存在办学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我们要认识到,克服这个缺点一时半会不可能完成,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困难和艰辛的过程。对外,幼儿园要克服来自社会观念和家长认识的痼疾;对内,幼儿园要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养,坚持教学游戏化实践。”

三、喜忧参半:学前教育专业与一线幼儿园实践的结构性矛盾

学者蔡静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内部优势(S)有二:本地生源符合当地用人单位需求,生源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内部劣势(W)有二:学历较低和学力较薄弱;外部机会(O) 有二:国家政策利好,学前专任教师缺口大;外部威胁(T)有二:来自本科院校的竞争,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偏见。经矩阵分析,得出结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思路应为:“合格+特长”,即,弱势项合格,强势项特长。

笔者发现,办学实践中,许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没有明显特色,毕业生没有技能名片,竞争力不足;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前瞻性、开放性和内在统一性;课程庞杂,课程之间交叉现象严重,在深度和高度上都缺少整合;学科化倾向严重,技能型课程不足;课程与学分的匹配不科学不合理。面对幼儿园一线如火如荼的课程游戏化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落后于幼儿教育实践,而且在研究“幼儿游戏”的文献中,来自高校的研究也极少,偶尔读到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指导”课程的教改论文,也是质量平平。

高校学前教育的师生从应试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积习中一路走来,对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理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做,也不愿深究,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没有意识到游戏化是学前教育从业者之所以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志,与幼儿的实际需要存在结构性矛盾。在职业期待上,高校打造的是持证上岗的“教师”,但幼儿期待的却是带他们做游戏的“孩子王”;在职业能力上,高校培养的是会“教”、会“备课”“上课”,而幼儿园改革的方向是会“玩”、会主持和编导幼儿游戏;在学习方式上,高校基本沿用教师、课堂、教材三本位的接受性学习,而幼儿园采用的是幼儿、游戏、生活三本位的发现性学习;在专业学习的结果上,高校学生以满脑子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毕业,但两手空空,缺少一接触幼儿就迅速建立信任,并与幼儿打成一片的技能和魅力。

四、技能为王:“大才艺”与“小才艺”

对幼儿教师的技能,主流的要求是:会唱歌、会跳舞、会画画、会弹钢琴、会讲故事等,合称“五项技能”,而且已经纳入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在业内外似乎也成一个常识了。但笔者提出如下质疑: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五大领域,艺术领域占去“五项技能”中的四项,语言领域占去一项,那么,健康、科学和社会三领域怎么办?它们不需要技能吗?其次,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能力属于特殊能力,受天赋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不宜要求人人具备,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幼儿教师不一定非要自己会唱歌、会弹钢琴,也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播放音频或视频,以达到创设环境和支持教学的目的。其三,这五项技能都似乎是用来准备“教”与“学”的,而不是用来陪幼儿“游”与“戏”的,将不可避免地预带(或预示或预设)着一个倾向:“小学化”。可见,就五大领域而言,目前的五项技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就五育并举而言,五项技能是不全面的;就教育效果的預期而言,不利于去小学化和幼儿课程游戏化。学前教育的理念、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在当今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需要重新规划和定位。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就幼儿教师技能提出一个新概念:“小才艺”。为了方便论述,本课题把以往的“五项技能”,称为“大才艺”。“小才艺”区别于“大才艺”的几个要点是:“小才艺”所定义的技能是“游戏”导向的,是关于“玩”的技能,是人人一学就会的技能,是基于幼儿课程游戏化和去小学化的理念的技能,是涵盖五大领域游戏化的技能,是五育并举的技能。“小才艺”包括:

1.幼儿游戏表演

幼儿教师要熟悉许多玩具和游戏的玩法,而且要在某些项目上做到身怀“绝活儿”,真正成为幼儿心目中的“王”,如,魔术大师、呼啦圈高手、跳绳英雄、风筝王、猜谜大王等等。实践内容举例:魔方/魔尺、魔术、孔明锁/鲁班锁、彩虹塔、七巧板、九连环、九宫格、踢毽子、滚铁环、呼啦圈、翻花绳、跳绳、陀螺、风筝、纸飞机、棋类、手指操、手语、猜谜。

2.幼儿游戏主持

幼儿教师能够用二级甲等以上的普通话水平,热情地流畅地随机应变地主持20-30名幼儿参加的集体少儿游戏,并自始至终关注全班幼儿的表现,确保师幼互动及时有效适宜。实践内容举例:集体游戏主持、亲子活动主持、家长会议主持、教育讲座主持、晚会主持、户外活动主持、DIY活动主持。

3.幼儿游戏编导

幼儿教师要具备选择、鉴别、收集、整理和改编幼儿游戏,并使之课程化的能力;要具备把教学目标转化、改编成幼儿集体游戏剧本的能力;还要具备创编和排练幼儿集体游戏和节目的技能。实践内容举例: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领域游戏剧本、节日/生日/亲子/户外主题活动剧本、家长会议议程、六一/元旦文艺晚会议程。

4.幼儿玩具学具演示

幼儿教师要掌握一些成体系的训练或矫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教育技术。如,感统技术、体能练习等。实践内容举例:手指操、感统技术、体能技术、注意力学具、机器人、生理化心实验与制作、蒙台梭利教学法。

综上所述,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应该秉承“实践导向,才艺为本”的建设原则,至少确定十个才艺实践教学模块:【奏】【唱】【画】【舞】【讲】;【做】【玩】【思】【研】【写】。前五个为“大才艺”,后五个为“小才艺”。学生入学后,首先确定个性化才艺发展方向,然后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持续聚焦自己的才艺模块,争取做到“一精三通多能”。用“游戏化与小才艺”这条红线贯通微观(幼儿、教师)、中观(幼儿园、高校)、宏观(《纲要》《指南》)三个领域,使它们一体化,使学前教育事业成为一条龙、一盘棋。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游戏化与小才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之行动研究(GDJG2021327)中期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才艺幼儿教师技能
高级技能
才艺咖
才艺咖
才艺大展示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秣马厉兵强技能
才艺展示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