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的审美属性

2024-01-02闵璐嘉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变形记格里甲虫

闵璐嘉

文学是对人性自由的具体展开,为人们铸造了一座坚固的精神家园。人类始终无法离开文学。文学虽然无法有效解决人们在物质层面、秩序层面的个性化需求,但是通过人们对各类优质文学作品的阅读,它可以很好地呵护心灵、愉悦情感。文学属于特殊形式化的艺术,有着多种属性,而审美属性是先决条件。当我们谈论“审美”时,最先要思考的就是何谓“美”?如何“审”?这是一个比较系统庞大的话题,需要基于特定范围、依托特定事物展开解析。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其审美属性十分特殊,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意识相结合的产物。笔者在本文主要阐述自身对文学审美属性的多维度思考。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反映真实心理

现代主义文学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主观性、内倾性,以及高度重视内心活动与真实心理的展现等方面。

在很多现代主义作家看来,唯一真实的世界就是心灵世界,他们将文学创作作为反映其内心真实想法的有效途径。从《变形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卡夫卡在展示格里高的心理活动时,应用了大量叙事描写和揭示中心语句,比如“为什么她要哭呢?因为格里高没有让代表进入房间,因为他处境危险,很可能丢掉饭碗”“为什么格里高注定要在这个公司服务呢?”“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忠诚可靠的分子吗?”这些心理活动看似冗杂无序,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能够反映出作品的深刻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格里高变成甲虫的早晨,公司代表为了催促他上班并惩罚他,选择直接来到格里高的家中。公司代表的内心活动既将格里高善良、软弱的性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又向读者解释了事件发展情况,同时也侧面暗喻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一连串的猜想与当时的社会现状高度契合。

(二)应用象征隐喻

在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中,象征隐喻手法的应用十分普遍,让艺术模式更加深入。卡夫卡在小说的开篇就写到了超现实的“变形”现象,针对格里高醒来发现躺在床上的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甲虫这一情节,他在前期并没有对此作出过多解释和铺垫,此情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在体悟方面,让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不再局限于表象和现实,而是触及本质,延伸到超现实。其中,从《变形记》的创作背景来看,甲虫象征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扭曲的生活姿态。在卡夫卡看来,虽然格里高最终走向了死亡,但是他始终无法让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家人摆脱这种境遇,他们最终也会因为无休止的工作,被社会挤压,被迫發生变形。

(三)提倡以丑为美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多数作家都倾向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注入英雄主义理想、壮丽的自然景观、高尚纯洁的爱情。但这些内容都很难激起作家的兴趣,于是他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灰色且阴暗的角落里,期望从中可以寻找到一丝诗意,通过文字粉饰来揭露现实。卡夫卡在创作《变形记》时,应用了大量笔触来描写丑的事物,力求通过美与丑的鲜明对比,以此来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就拿格里高变形后的样貌来说,他的“肚皮僵硬,呈弓形”,就连背部碰到腐烂的苹果,也会让“苹果的霉点波及周围”,这一甲虫形态的确无法让人喜欢,也正是因为其丑陋的外貌,可以侧面反映出小人物的心灵美好。格里高的妹妹虽然有着美丽的外貌,但内心十分冷漠,甚至是势利,与格里高对比显得格外渺小,不值一提。

二、卡夫卡《变形记》的审美属性

(一)感知陌生对象,满足自身好奇

在众多审美心理中,猎奇是其中一种趣味性心理活动,它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尚不知晓或者不熟悉的领域的事物时,表现出好奇,然后勇于探索,最终力求获得答案的心理活动。基于世界图景的视角来看,好奇心是驱动探索行为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审美对象陌生的情况下,往往能够引起人的强烈好奇心,与审美趣味相适应。很多批判性文学作家的观点都具有较高的讨论价值,他们将陌生化、反常化作为文学的本质,认为这是趋向真理的一种表现,这一点从大量审美经验中得到了验证。很多读者正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反常化、文学形象的陌生化,而展开深度阅读,以期通过阅读的过程让自己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卡夫卡所创作的《变形记》,无论是人物塑造、写作结构还是叙述方式,都是极为罕见的,这种形象与意义之间富有特色的构成方式让读者感到惊讶不已,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举例来说,主人公格里高变成了甲虫,虽然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甲虫,对于它十分熟悉,但是应用甲虫来讲解荒诞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诉说人性的文学作品十分陌生。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所涉及的意象、意义、形象非常丰富,很多思想观念都是频繁出现的,读者之所以对内容情节感到新颖、产生好奇,根源在于形象、意义的创新组合。事实上,陌生一般是对从未听过、见过事物的感觉。在初次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在所难免会产生陌生感。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陌生感会转变为讶异、松弛、愉快。熟悉的对象会让读者感到单调,甚至出现审美疲劳;陌生对象则不同,极其容易给读者愉悦感,有效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二)想象空间广阔,自由体验生命

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源自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读者在阅读时会释放心灵压力、体验灵魂自由,这一过程就称之为审美活动。想象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前者是对记忆表象的整理、回顾,后者是依托现有经验,根据记忆表现再现新的形象图景。无论是何种想象,其与实际图景和记忆都是存在差异的,而文学创作中应用的想象就是创造性想象。作家根据个人情感态度、世界经验,以及积累的生活素材,凭借审美理想、创作意图为导向,将素材中蕴含的艺术表象进行有机整合,然后就能形成全新的文学形象。对于读者来说,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多维度解读作品语言的方式再现作家想象,在此基础上结合作品内容,将脑海中绘制对应图景,因此阅读鉴赏也是读者再创造的过程。《变形记》是一部充满想象性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开头便讲述了一个超现实的故事—格里高早晨醒来后发现躺在床上的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甲虫,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通常只会出现在神话或者寓言故事中,但是《变形记》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讲述真实故事,后续卡夫卡在写作时,虽然对甲虫的习性进行了描写,同时也兼顾了人的心态描写,格里高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能够接收和传递信息,不同的是他人无法听懂格里高的语言,所以出现了信息错位现象,进而后续造成了诸多误会,也是造成双方不幸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由、随心所欲都是人们亘古不变的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理想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付出诸多努力,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会遭遇痛苦、遗憾、失落。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其实就是主体以审美对象为载体看到了摆脱自我欲望的意识,间接体验到自由的意义,人是欲壑难填的,这也意味着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遗憾,永远无法完全实现自由。因此,为了追求自由,人们便选择了想象,通过建构一个充满自由精神的想象世界,从中获取现实世界中始终无法得到的事物。读者在阅读《变形记》时,通常会沉浸在其故事情境中,从中获得短短片刻的自由,尽管异化成甲虫确实称不上美的图景,但作者通过符合逻辑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觉得仿佛卡夫卡真实经历过甲虫生活一般,然后不由自主地为卡夫卡的审美智慧与想象力发出赞叹,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读者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体验到精神自由。

(三)引发情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

想象是普遍存在的,然而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存在着较大差异:艺术想象的动力源泉是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个人色彩;科学想象则强调理性、客观,杜绝主观臆断、感情用事。艺术、文学都是以情感为主要元素,以想象为驱动力的个性化创造,而读者在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根源在于产生了情感共鸣,比如情感认同、认知认同、道德认同等均属于共鸣范畴,但是共鸣会根据人物、事件、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反映出读者对作品发自内心的肯定。

《变形记》作为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由于一字一句都蕴含着作者的情绪、情感,使得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是压抑、挣扎的,情感成分甚至于大大超过了人物描写、情节发展,所以仿佛在读抒情诗一般。该作品同样又具有虚构性,作者一直采取“入乎其内”的方式进行叙事,即使是在小说结尾也没有跳脱出想象、脱离人物性格草草结尾。在故事开始时,作者就描写了灵魂与肉体的巨大冲突,主人公格里高的灵魂、意识都被锁在一个陌生的躯壳中,他的意识无法支配他的肉体,就连简单的侧睡都无法做到,通过这些简单的描写就让读者切实体会到格里高那无法言说的痛苦。更吸引人的一点是,卡夫卡依托主人公格里高的无意识的“闪回”,向读者直接地展示了格里高当下四处奔波、没有知己、遭遇不公的生活状态,之所以还在无奈承受,是为了尽快将父母欠老板的债务还清。作者在格里高变成甲虫之后,当公司秘书来到格里高家中数落了他一番之后,格里高企图为自己辩解,谁知发出的却“不是人的声音”,说明他此时的语言已经发生异化,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这也令格里高陷入了更加压抑痛苦的境地,在日复一日中情感变得扭曲,直至死去,还被当作垃圾无情地丢弃。很多读者读到此处时为格里高感到痛心,期望能够尽所能去给予他帮助,但这一故事毕竟是虚构的,读者受到怜悯、同情的驱动,与主人公的经历产生了情感共鸣,通过想象实现了情感宣泄,获得了审美快感。在发现自己变成甲虫之后,按照常理来说最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才能恢复正常、变回人,格里高却不同,他最先想到的是如何能够准时上班,侧面反映出他超出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最亲的妹妹将他看成丑陋野兽,他也丝毫没有生气,因为格里高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他不得已将上班作為生活的首要目的,为父母还债、供妹妹上学,这些本不属于他的责任成为悲剧结局的导火索。这些情节描写都足以触动读者心灵,让读者透过主人公的经历联想到自己,从而在阅读鉴赏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以获得审美快感。

(四)陷入深度沉思,介入实际生活

艺术精神分为建设性、沉思性两种形式,均可以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其中沉思形式通常紧随着创造。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不可控的,每一个人必须以欣赏者的身份,立足于客观视角去观察生活,摒弃诸如好奇、同情之类的感情,通过深度沉思的方式,让想象介入实际生活,以此来让自身的精神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变形记》的故事和人物无一不让读者感到惊奇,读者在专注情节发展、关怀人物命运的同时,也会陷入深度思考,而思考的方向及内容则是由自身的生活阅历决定的。很多读者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格里高要承受如此大的磨难?”“为什么他会变成一只甲虫?”这些内容是卡夫卡通过艺术想象虚构出的人生经历,吸引着读者不断追问、探索,直到在书中获得答案。

沉思是一项成本极小的审美活动,能够让人获得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得的阅历、哲理。文学的本质是想象世界,它借助文字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人生情境,吸引着读者主动经历、切实体验、自我提升,逐步实现个人的独特属性。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沉思并不意味着望文生义,艺术沉思与思考、思索是截然不同的,需要依托个性想象去发现,面对虚构、想象出来的生活图景,在读者与作品人物之间不存在任何功利关系的情况下,读者可以立足生活情境为出发点,对作品中的生活图景展开二度想象,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真正成为审美体验的创造者。总结来说,文学与现实世界存在着必然联系,却不是现实生活的复制品与人性的简单投影,这一点与人们常说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学作品与真实生活相比较,往往更加真实、更加理想,这便是文学超越性的客观体现。我们在对文学审美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准确把握原创性尺度,做到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如此才能在作品的审美情境中短暂地成为掌握支配世界权力的“原创者”,摆脱现实世界的桎梏,重新塑造生命、体验生命。

综上所述,文学的审美属性是极为特殊的,其内容既表达了作家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同时其中又蕴含着作家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既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够带给读者感动,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细细领悟。相比于现实生活,文学世界更加理想、更加真实,烛照着读者的人生,对于提升精神境界、实现心灵自由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彰显着文学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变形记格里甲虫
小甲虫遇险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黑天鹅格里布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甲虫来了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