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与古代幽默故事

2024-01-02王彬

华夏文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子游弟子论语

王彬

《论语》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人们的主观印象中,一般会以为《论语》是一部严肃的儒家经典,似与幽默、俳谐无涉。然而事实上,《论语》与古代幽默故事是大有关联的。

明人郭子章撰有《郭子六语》,其《谐语序》云:“夫谐之于六语,无谓矣,顾《诗》有善谑之章,《语》有莞尔之戏,《史记》传列《滑稽》,《雕龙》目著《谐隐》,邯郸《笑林》、松玢《解颐》,则亦有不可废者。”谐语,也就是笑话,或曰幽默故事。在这里,郭子章是为谐语的存在寻找理论依据。他认为谐语虽缺乏深广的社会意义,但“亦有不可废者”,他特地提到了《诗经》《史记》《文心雕龙》《笑林》等书来为谐语张目。其中,“《语》有莞尔之戏”的“《语》”即为《论语》,而“莞尔之戏”则来源于《论语·阳货篇》中的一段记载。

在这段记载中,孔子带领几位弟子来到了武城,当时他的另一位弟子言偃(字子游)正在武城做县长。孔子听到了弦歌之声,便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弦歌之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礼乐。孔子主张以礼乐治理国家,他见子游对武城的治理践行了他的政治主张,其实是很高兴的。“割鸡焉用牛刀”只是一句玩笑话,子游没听出来孔子是跟他开玩笑,反而正正经经地解释他是听从了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的教诲才这么做的。孔子借机施教,对随行的弟子们说子游的话是正确的,他前面说的话只不过是一句戏言。

圣如孔子,尚且说过玩笑话,那么一般人说几句玩笑话、讲个幽默故事岂不是很正常吗?这正是郭子章为谐语的存在找到的理由。明人江盈科在《雪涛谐史》引言中说:“孔父大圣,不废莞尔。”也是以《论语》中孔子的莞尔之戏为笑话书的编撰提供理论依据。

在中国古代笑话书中,有很多幽默故事是以《论语》中的相关章节为素材的。在相传为隋初人侯白所撰的《启颜录》中,北齐石动筩机智辩捷,他曾于国学中看博士讲经。博士说:“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筩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筩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筩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众人听后皆大笑。石动筩提到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出自《论语·先进篇》。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让侍坐的四个弟子各言己志。子路先言之,其次是冉有,再次是公西华,这三人所言之志都是希望在政治生活中有所作为。及至曾皙(名点),他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之言被后世儒者津津乐道,将其称之为“曾点气象”。在《论语》原文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意思是成年人有五六个,小孩有六七个,石动筩故意曲解原文,将“五六”与“六七”都当成了乘法,遂有三十与四十二之说。这则故事妙就妙在巧合。众所周知,孔子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而被石动筩曲解后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总数,恰恰是七十二人。石动筩如此曲解《论语》原文,的确能让人粲然一笑。值得一提的是,这则幽默故事被金庸化用到了《射雕英雄传》里,曲解《论语》的人变成了智计百出的黄蓉,被捉弄的对象则变成了一灯大师的弟子朱子柳。

明代笑话书《时尚笑谈》中有一则《宰予昼寝》的故事,也是靠曲解《论语》原文达到了令人解颐的效果。一师喜昼寝,弟子曰:“宰予昼寝之义何解?”师曰:“我不讲,你怎晓的?宰者,杀也;予者,我也;昼者,昼时也;寝者,睡一觉也;合而言之:便杀我,定要昼时睡一觉也。”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宰予”是孔子的弟子,不是“杀”与“我”。古代没有电灯,夜晚读书、工作不甚方便,因此白天的时间更显珍贵。孔子不赞成昼寝,这则故事中的老师偏偏喜欢昼寝,面对学生的责难,他竟振振有词地曲解《论语》原文,说“宰予昼寝”的意思是“便杀我,定要昼时谁一觉也”,读之令人喷饭。

在冯梦龙《笑府》中,也有一则关于“昼寝”的故事:一师昼寝,及醒,谬言曰:“我乃梦周公也。”明昼,其徒效之,师以界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会尊师。”在这则故事中,学生可谓狡黠,竟以其师之道还治其师之身!其实,“梦周公”也与《论语》有关。《论语·述而篇》载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据此,孔子在衰老之前是经常梦见周公的。“梦周公”既然是圣人之所为,那么它也就成为了昼寝之人的借口。

明清八股文考试经常从《论语》中出题,一些笑话的产生不是文人雅士的刻意创作,而是有些士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实实在在地闹了笑话。清人方飞鸿《广谈助》载,有士人写作八股文《三十而立》,其破题曰:“圣人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这个“三十而立”的题目出自《论语·为政篇》。在八股文写作中,破题是用简洁的两句话概括题目的大义。用“两个十五之年”来破“三十”已然很低级,用“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来破“立”字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三十而立”的“立”其实是指“立于礼”,并不是站立的“立”。《广谈助》又载,有士人写作《子之燕居》,其破题曰:“记圣人之鸟宿,甲出头而天歪头者也。”“子之燕居”一题出自《论语·述而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燕居”为闲居之意,这个破题却将其理解成了“鸟宿”!“甲出头”为“申”字,“天歪头”为“夭”字,用“甲出头而天歪头”来破“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整饬、和舒之貌),简直是玩字谜游戏,从八股文写作的角度来说,这种破题当然是不合格的。

以上只是略举几例,实际上,这种以《论语》为素材或涉及《论语》的古代幽默故事是相当丰富的。这些与《论语》相关的幽默故事的大量存在,可以说明《论语》确实是古代文人的必读书,与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这些幽默故事的大量存在,也可为今天的普通读者了解《论语》提供一扇带有别样風景的窗口。

猜你喜欢

子游弟子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东小学作品集
如何读懂《论语》?
弟子规
弟子规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
上学大迷宫等四则
智力跳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