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省域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的新路径

2024-01-02刘旭青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书评协同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培育项目“基于数字人文的方志目录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金胜勇教授承担的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该著作不仅是立足省域公共文化发展的经典之作,更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应时之作。著作凸显出全新的视野、省域的特色、多维的视角、科学的论证及对现实问题的切实回应,兼具学术性、实证性、政策性、实用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推动河北省公共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公共文化;书评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81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从2015年两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再到2021年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共文化逐步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且不断迈入发展的新阶段。在河北省层面,亦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也在积极筹备中。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有关公共文化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层出不穷,而对于系统的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较为欠缺,且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战略研究相对于省级公共文化研究比较成熟。京津冀公共文化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公民素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责任,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项利器,因此得到政府、学界、业界的普遍关注。时下,笔者有幸读到河北大学金胜勇教授与彭妍合著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作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ZD201709)的理论研究成果,《研究》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21年12月份出版,全书28万余字,层次分明、体系完备,既有全面普查、现象分析,又有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详尽介绍和分析,可谓全方位、大视角地对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1  《研究》的定位明确

《研究》是金胜勇教授和其团队成员多年研究积累的重要成果。这部专著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前沿,立足于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特点,顺应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研究》明确了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公共文化建设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提出“凝练精神、践行核心、协同交融、提升品质、深化改革”的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战略实施途径和策略,以丰富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一体化理论。同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提出了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高标准推进雄安新区文化建设发展、高水平推进京津冀旅游文化融通共赢等战略思路[1]182-183。《研究》在“导言”之外,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战略基础;第二章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第三章至第六章讨论了影响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的政治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第七章基于全面系统的研究,详细地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任务;第八章探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战略实施途径和策略。

通读此书,使读者可以对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现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能更准确地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公共文化的发展定位。《研究》基于河北省现有公共文化发展政策及阶段性成果,提出推动构建“彰显燕赵文化,围绕京津文化融通,服务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将助力河北省公共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弘扬燕赵精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品质文化氛围、提升冀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既是作者对河北省公共文化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构想,也是作者对国内外相关经验参考借鉴、对本省公共文化深刻领会的智慧结晶,值得行业领域深思与进一步研究。

2  《研究》的多元内容特色

公共文化发展应出于系统性、全局性的综合谋划。面对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战略發展特别是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成为组织把握未来,在竞争中谋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2]。该著作创新意识和前瞻性强,在诸多方面力争创新,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对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2.1  全新视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战略构想

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异[3]。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圈,而在这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显得尤为特殊,也尤为必要[4]。作为当前三大国家战略之一,提出将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其中“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就是题中之义,那在公共文化领域同样要实现“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5]。相对于京津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河北省处于相对落后的“洼地”,这就更加需要从战略层面对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做出规划。近年来,河北省虽然加大对公共文化的经费投入,但是受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限制,与北京、天津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以2019年三地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为例,北京市的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为220.38元,在全国排名第3位;天津市的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为109.22元,在全国排名第8位;而河北省的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仅为39.25元(仅为北京市的18%,为天津市的36%),在全国排名第29位[1]21。此外,河北省在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人均购书费等各项指标上也与北京和天津有着一定的差距。

作者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一大战略契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以及科教兴冀和文化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对河北省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1]前言1。河北省应该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以逐步缩小与京津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实现京津冀区域发展一体化和区域内发展的相对均衡。公共文化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政策保障是发展的基础,区域协同的政策保障为三地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支持和动力。在此背景下,京津冀三地成立了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签署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等。在具体行动上,成立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京津冀公共图书馆联盟”“京津冀数字文化联盟”等。这些都将有效地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互利互惠。三地产业转型升级为公共文化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要求,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公共文化发展的协同助力,这就对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等的协同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

为适应中央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研究》在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下,明确梳理、界定河北省政府有關文化的各主管部门职能、权限以及工作流程,有着清晰的职能定位、时间定位、空间定位和战略定位。因此,该研究成果对公共文化机构、相关政策决策部门,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作用,可为致力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服务建设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同时服务于公共文化事业政府决策部门和公共文化及相关各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实践依据。

2.2  省域特色:凸显燕赵文化的省域公共文化特色

注重在提炼区域共性的基础上突出本省特色。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三地在公共文化政策保障、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财政投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近年来,河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突破,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大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以河北省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为例,截至2020年底,共建有173个公共图书馆、180个文化馆、2 25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50 42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网络架构[1]15-16。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送书下乡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都极大地保障了本省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但美中不足的是,河北省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问题差距。基于此,《研究》在对河北省公共文化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服务设施、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找出了本省的不足之处。

战略层面充分体现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在第一大战略中就提出“以整合文化资源为基础,凝聚弘扬燕赵精神”,通过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创造性转化发展;坚持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促进系统性保护利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强化燕赵文化传承。为进一步促进河北省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提出“科学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宣扬燕赵文化精神”,构建“一体两翼六带”的空间布局,夯实“一个品牌、三大平台、十项工程、百强项目”四类工作载体;加强河北文化发掘研究和阐释,打造河北文化标识;健全文化资源管理机制,进一步保障文化战略实施。

致力于服务决策和实践应用,切合河北省现有的战略定位和需求。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仍是“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指引下,河北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提出文化强省战略,赋予文化和旅游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美丽河北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当是其中的重点谋划[6]。2021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构建“一体两翼六带”的空间布局,“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环京津世界级文化和旅游高地”的战略定位,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冬奥会被定为重点借力的“三件大事”[7]。《研究》一书对以上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需求作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扫描和研究,必将以其开阔的视野、新颖的观点为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2.3  多维视角: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取得平衡

当我们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去思考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局限性;而当我们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到的结论则是宏观的、交叉的。《研究》以更宽泛的地域视野探讨省域公共文化的未来发展,打破了孤立看待问题的局限,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上取得了一个平衡,具有研究广度的同时也体现出研究的深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省公共文化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宏观背景,本书重点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础与战略目标,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区域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众多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建议。

《研究》以多维视角对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进行多重审视。第三章至第六章突破了就公共文化而论公共文化的视野局限,尝试在更为广泛的视角下探讨公共文化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公共文化发展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领域[1]61,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该书引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悠久燕赵文化传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等的多角度论证,实现范式性研究突破,并从多层面、全方位考察、分析和揭示了河北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此外,该研究梳理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经验模式,以更为宽阔的国际视野探讨当下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4  科学论证:规范的方法体现出严谨的研究结论

《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對河北省文化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采用德尔菲法向相关专家进行函件征询,以此得出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影响因素以及河北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服务于战略规划的制定。另一方面,深入到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一线调研,收集相关素材,在对此类素材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区域优势。

全书逻辑严谨,内容结构层次分明,对影响公共文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研究过程中,体现出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突出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问题意识,剖析其所面临问题的成因,探索当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战略性发展的现实进路。从文献梳理到文本分析,从实践调研到实证研究,从理论探索到理论建构,从现状分析到问题发现,从战略规划到战略落地,有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例如,在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力公共文化发展上,重点讨论了财政投入、文化供给能力、社会化、文化产业等直接相关的问题,既做到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同时以严谨的逻辑和体系结构对整体因素做了详细的剖析。

2.5  回应现实: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之间兼容并行

综观全书, 公共文化发展战略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研究》从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层面对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进行了梳理。其亮点在于撰写团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规律提炼。战略任务的提出,完成了在事实基础上的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建构[8]。同时,紧扣时代需求、地域需求,为新时代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更是以前瞻性、科学性、完整性,对省域公共文化发展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起到引领与推动作用。战略目标的确立就是为了弥补其中的差距,而各项支持是否足够,战略条件是否具备,为了达成战略目标及筹备相应的资源,如何给自身一个科学的定位,进而如何实施战略方案,均是河北省公共文化战略发展中需要明确的内容,这些问题都十分复杂,每项行动计划都有颇多影响因素。

内容上既具有纵向延伸性,又具有横向延展性。纵向延伸性体现在以悠久的燕赵文化传承作为公共文化发展之魂,并在此基础上凝练燕赵文化精神。横向延展性,一方面是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索河北省公共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是将公共文化事业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地域文化、市场经济及社会文明相结合,探索河北省公共文化的相关影响因素。作者带领其科研团队,收集了大量事实资料,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概括和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有价值、有意义的公共文化发展战略,设计出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战略实施模式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础、战略目标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探讨,更是聚焦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为战略落地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如第八章“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公共文化发展战略实施”。这就让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河北省的特色,提出“政府主导”“市场介入”“社会力量参与”等宏观和微观的战略落地具体措施。《研究》为有效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范式和实践指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公共文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主体[9]。《研究》的出版顺应了社会发展、区域协同、行业发展的需求,契合河北省建设文化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需求,并且符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3  不足与展望

诚然,从微观角度看,该书作为一部研究区域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的专著,基于一些客观条件与主观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力所不及之处。公共文化涵盖的范围无比宽泛,研究团队深知“所涉及的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度”[1]前言3。该著作的问世,弥补了河北省公共文化方面学术研究著作的不足,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一,在数据来源上过多依赖于网络、期刊文章、著作等文献调研所获取的信息,实地调研数据的充实程度有待补充,数据来源的单一性将会令该书所提的建议略显宽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针对性。当然,若全面地获取一个省的公共文化各项数据,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笔者建议后续研究中适量增加实践调研类数据所占的比重,从而增加战略任务与战略实施策略的针对性。第二,各章节在体例上存在部分不统一的情形,这也是多人合作完成所难以避免的。例如,不同章节在引言部分有着明显的不一致,第一章、第六章和第八章没有引言,而有引言的章节在文字数量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别。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还可以增加战略模型、案例分析的相关研究,而本研究提到了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访谈,著作中对专家访谈部分的分析也较为欠缺。此外,在一些研究细节方面,尤其是在政策文件的分析及引用上,有着较多的重复。

总体而言,《研究》所秉持的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在理论创新、实践指导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认真拜读完全书后,增强了笔者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尤其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河北省公共文化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良多。笔者相信,该书的出版对公共文化理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对协调公共文化区域均衡发展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和应用两大层面进行深度挖掘,持续跟踪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而为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目标构建更加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更加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相信在“2035年远景目标”的指引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必将稳步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金胜勇,彭妍.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下河北省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2]柯平.圖书馆战略规划理论、模型与实证[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3]陈璐.河北蓝皮书: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4]叶堂林,李国梁.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5]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词注释

[EB/OL].[2023-06-01].http://www.gov.cn/xinwen/2015-03/11/content_2832629.htm?st=1426135850.

[6]李国新,李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9,38(10):29-33.

[7]河北省投资促进平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

[EB/OL].[2023-06-01].http://swt.hebei.gov.cn/investheb/info.php?

id=14786.

[8]金胜勇,张欣.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4-7.

[9]柯平,胡娟,刘旭青.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图书情报知识,2018(5):10-19.

作者简介:

刘旭青(1989),男,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文献目录学、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

(收稿日期:2023-07-02  责任编辑:张静茹)

Building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e Strategy in the Province

—Comment on the Strategic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und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Liu Xu-qing

Abstract:

The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the research result of the major research projec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Hebei Province by Professor Jin Shengyong. This book is a classic work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public culture, and it is also a timely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e book highlights a new vision,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scientific demonstration and practical response to practical problems. It is both academic, empirical, policy and practical. It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ublic culture of Hebei Province to move towa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Keywords:Beijing Tianjin 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Hebei Province; Public Culture; Book Review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书评协同发展
书评
书评
书评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