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效果观察

2024-01-02赵文慧

大医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赵文慧

(鄄城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山东 菏泽 274600)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组织、游离脏器发生移位、突出体表的情况,其发生主要源于机体腹壁出现的缺损,该缺损有可能属于先天性或后天逐步发展而来,也可能是因外伤导致的;腹腔、胸腔中器官经该缺损而突出,进而使患者出现不适、疼痛,甚至会导致肠坏死等一系列严重后果[1-2]。腹股沟疝分斜疝、直疝两种类型,斜疝发病率比直疝高。腹股沟疝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进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腹壁肌肉的强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易出现结缔组织的胶原异常代谢,加之便秘、肥胖等因素导致的排尿困难,致使其更加容易形成腹股沟疝[3-4]。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方式主要是手术,常用的术式是无张力疝修补术,虽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因手术所用的时间较长、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恢复较慢等,老年患者难以接受[5]。而伴随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对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可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的产生率[6]。基于此,本研究对7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并给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择的病例数为78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2 年10月,对象是来自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共有39 例,男女各25例和14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8.49±5.12)岁;18例直疝,21例斜疝。研究组39例,男女各26例和13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9.01±5.14)岁;19例直疝,20例斜疝。两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鄄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本研究进行审批并通过,所有患者、家属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老年腹股沟疝的诊断相关标准[7];②具有手术相关的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重要的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有内分泌病变;③存在肿瘤疾病;④有凝血障碍存在;⑤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帮助患者选择平卧的姿势,做好准备工作,灭菌、消毒。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之后,对其腹股沟作4~5 cm的切口。若患者的疝囊比较小,分离时只需进行高位分离,并不需要进行切开以及高位的结扎。对于疝囊较大的患者,应向相应的高位不断游离其疝囊,闭锁近端疝囊,但注意,这时高位结扎并不需要。对于疝囊大或者粘连严重的患者,疝囊需在被横断之后置入其腹腔,将网塞从内环口置入,并在腹横筋膜前进行固定,置入补片后,缝合固定好。研究组同样先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将腹腔镜放置在患者的肚脐下,并将腹膜打开,在腹股沟的韧带上方作一个4~6 cm的斜形切口,切开患者腹外的斜肌腱膜、外环位置,使疝囊游离至高位,并得以充分暴露。如果患者的疝囊过大或者粘连情况严重,应将其横断之后置入疝囊到患者腹腔。再切开腹横筋膜,钝性向内分离腹膜的外间隙至耻骨部位,再逐渐向下至耻骨的梳韧带,到这里之后,再将间隙向上分离到弓状缘的深面,而外侧需分离的位置则是内环口的外上方。充分游离后,把补片经腹横筋膜切口放入腹膜前间隙,展平,缝合补片花瓣并于内环口处将其固定,对于男患者,腹外斜肌的腱膜需用能够被吸收的线在其精索前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腹部没有肿块、没有疼痛,病灶全部清除,为显效;患者的腹部有肿块、有轻微的疼痛情况,病灶大面积减小,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缓解,病情在不断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的手术指标:手术所用的时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③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 d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评分与疼痛的程度之间成正比关系[8]。④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性腺损伤、皮下积液、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与分析本文所得数据,以()代表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代表,行χ2检验,等级资料以秩和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比对照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情况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所用的时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手术所用的时间(min)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mL)住院的时间(d)研究组3941.32±2.7611.42±2.315.02±0.49对照组3953.67±2.7523.58±2.479.93±0.55 t值19.79522.45541.627 P值<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情况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1d后研究组395.58±1.482.96±0.52*对照组395.45±1.324.96±0.12*t值0.40923.404 P值0.6830.001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3%比对照组23.0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疝指的是受到外力影响,使人体中某个组织、器官的某部分脱离原来的位置,且经过人体薄弱的位置或者间隙进入其他的部位[9-10]。疝会致使机体腹内压上升,会对患者日常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确诊患者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出现疝块嵌顿等现象[11]。

针对腹股沟疝患者,临床常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伴随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修补的材料逐渐更新,临床上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出现了新方式,其中平片式的无张力修补术主要是逐渐修补患者腹横筋膜的表层 ,在修补完成之后,患者腹壁的张力相对较低,且术后局部的疼痛感也比较弱[12]。但是此方法是修补患者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分离间隙时,会对髂腹股沟的神经造成损伤,而且手术之后术区会产生刺痛、麻痹情况,所以临 床还需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3]。

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究其原因,与传统张力疝修补术相 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会特别影响患者腹腔中的脏器,有较高安全性。具体来说,此种术式通过腹腔镜开展,可精确观察,打开患者腹膜后,分离腹膜前的间隙可保证组织结构的充分暴露,并及时明确疝囊位置,从而进一步探查隐匿性疝的情况,防止疝囊残余导致的疾病复发,提升临床治疗效果[14]。本次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所用的时间、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分析原因,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微创性的手术方式,手术的切口比传统手术更小,能够使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且通过腹腔镜的直视进行操作,可使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得到保证,使手术更顺利进行,大大减少手术治疗的时间;因手术切口相对较小,手术的过程中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术后患者可迅速恢复,从而使患者尽早出院,能够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15]。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这说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治疗能够减少其疼痛程度。而且该手术方式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能够使患者术后的疼痛减弱。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分析原因,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通过修复患者腹壁的缺损,使其疝囊得以拉回到腹腔,然后通过人造网片对其腹壁进行加强[16]。将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能够降低给患者造成的刺激,进而可有效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对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更加有利,能够使手术的风险、难度降低,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进行有效控制,并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