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术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伴气道内黏液栓治疗中应用
2024-01-02丁媛媛
丁媛媛
(梁山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济宁 272600)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好发于儿童群体,可引起发热、干咳等多种症状,且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阻碍患儿健康成长[1-2]。目前,临床治疗MMP患儿以抗感染、抗炎、化痰止咳等综合治疗为主,如阿奇霉素+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该方案能够抑制肺炎支原体(MP)增殖,减轻肺部炎症,并帮助气道内痰液排出,以保持气道通畅,从而减轻肺功能损害,促进疾病症状的快速消退[3-4]。但MPP患儿病情相对严重,发病后部分患儿易出现气道内黏液栓,该物质可阻塞气道,引起肺通气不畅,甚至并发支气管炎症性狭窄、肉芽增生等,延缓病情康复,故气道内黏液栓的清除也是治疗的重点。支气管镜术是一种在支气管镜视野下开展的治疗手段,能够直视病灶情况,辅以生理盐水对病灶进行灌洗,再进行负压吸引,可迅速清除黏液栓,解除气道阻塞[5-6]。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支气管镜术在MPP伴气道内黏液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MPP伴气道内黏液栓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85±1.03)岁;体质量15~36 kg,平均体质量(24.86±3.42)kg;病程2~7 d,平均病程(4.12±0.53)d;体温37.8~39.8 ℃,平均体温(38.56±0.54)℃。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89±1.05)岁;体质量15~37 kg,平均体质量(24.89±3.45)kg;病程2~7 d,平均病程(4.15±0.56)d;体温37.8~39.8 ℃,平均体温(38.58±0.5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经梁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MPP[7]诊断;②气道内伴有黏液栓;③患儿机体发育正常;④伴有发热、干咳等症状。排除标准:①肝肾衰竭;②存在其他呼吸疾病;③炎症扩散至全身;④合并呼吸衰竭;⑤免疫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予以阿奇霉素(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3823,规格:0.25 g)序贯疗法:先静脉滴注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10 mg/kg的阿奇霉素,1次/d,单日最大剂量500 mg/d,用药5 d后停3 d之后改为口服。对于体质量低于20 kg患儿,以10 mg/kg阿奇霉素颗粒(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4332,规格:0.1 g)剂量治疗,对于体质量超20 kg患儿口服,250 mg/d,1次/d,连用3 d后结束用药。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广东百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732,规格:0.2 g)治疗:0.1 g溶于温水内服用,2次/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国药准字 H20140475,规格:2 mL∶1 mg)治疗,2 mL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次/d。观察组加用支气管镜术治疗: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 h。患儿取仰卧位,选用QGJ型支气管镜开展治疗。将支气管镜经鼻进入,观察气管、声门、病变部位等情况,在支气管镜直视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病变肺段,温度保持在37 ℃,灌洗后负压吸引,1次/周。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发热、干咳等症状消失,X线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有效:发热消失,干咳等症状减轻,X线示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干咳及肺部X线病变改善时间。③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4 d,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④炎症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4 d,两组患儿均采集3 mL空腹血,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以酶联免疫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⑤不良反应:包括咽部不适、呕吐、恶心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较对照组的81.4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对比 在发热、干咳及肺部X线病变的改善时间比较上,组间对比,观察组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对比(d,)
组别例数发热干咳肺部X线病变观察组432.86±0.344.63±0.456.02±1.15对照组433.45±0.425.39±0.627.11±1.23 t值7.1606.5054.245 P值<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在FVC、PEF、FEV1的比较上,两组患儿均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上述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FVC:用力肺活量;PEF:呼气峰值流速;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组别例数FVC(L)PEF(L/s)FEV1(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31.88±0.313.22±0.45*2.88±0.394.22±0.57*1.05±0.142.31±0.45*对照组431.92±0.322.69±0.42*2.92±0.423.62±0.51*1.07±0.121.82±0.41*t值0.5895.6460.4585.1440.7115.278 P值0.558<0.0010.648<0.0010.479<0.001
2.4 两组患儿炎症水平对比 治疗后,在CRP、IL-6、TNF-α水平的比较上,两组患儿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上述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炎症水平对比()
表4 两组患儿炎症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例数CRP(mg/L)IL-6(ng/L)TNF-α(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322.14±2.396.22±1.06*38.54±4.2312.63±1.41*40.36±4.3514.38±1.49*对照组4322.08±2.328.57±1.17*38.62±4.2815.34±1.55*40.48±4.4317.05±1.63*t值0.1189.7610.0878.4810.1277.928 P值0.906<0.0010.931<0.0010.899<0.001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患儿咽部不适1例,呕吐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0%;观察组患儿咽部不适2例,呕吐1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9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3,P=0.501)。
3 讨论
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能够通过气道传播,一旦患儿免疫力下降,MP则易侵袭并定植于气道黏膜上,从而持续增殖,并通过黏附及释放毒性代谢产物等方式引起黏膜组织损伤[8-9]。持续感染过程中可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炎症物质大量释放,从而加重气道黏膜及肺组织损伤,诱发干咳、发热等症状,且机体在受到MP感染过程中,可出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等变化,增加粘液性分泌物,并形成黏液栓阻塞,进一步降低肺通气功能[10]。而小儿群体较为特殊,机体尚处于发育阶段,症状反复发作不仅会影响进食及睡眠,气道阻塞严重还可导致体内器官缺氧性损伤,故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对保障小儿群体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阿奇霉素+布地奈德+乙酰半胱氨酸为MPP常用治疗方案,其中阿奇霉素为MPP首选抗生素。由于MP无细胞壁,使得针对细胞壁产生作用的药物均难以取得理想疗效;而阿奇霉素可直接结合MP核糖体50S大亚基,阻止MP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其增殖,且作用持久、渗透能力强,经序贯治疗后还可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持续保持高敏感抗MP状态[11]。布地奈德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经雾化吸入后可迅速于病灶处形成高浓度的药物环境,作用于炎症反应的多个阶段,抑制炎症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缓解气道黏膜水肿,减轻气道阻塞,缓解临床症状[12]。乙酰半胱氨酸为强效祛痰药物,口服后可产生良好的黏液溶解作用,降低痰液的黏滞性,使得痰液易于咳出,且可使浓痰内的DNA纤维断裂,帮助浓痰排出。常规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病情,但对于气道内黏液栓的清除能力仍较为有限,部分患儿肺部炎症消退缓慢,难以缩短病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发热、干咳、肺部啰音及肺部X线病变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FVC、PEF、FEV1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支气管镜术治疗MMP伴气道内黏液栓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分析原因为,支气管镜术属于侵入性操作,经患儿鼻部置入支气管镜,可直观了解患儿气道内病变情况,并准确定位黏液栓的位置,之后使用37℃的生理盐水灌洗病变区域,稀释病变区域的分泌物,减轻有害物质对于气道黏膜的刺激性,且经负压吸引后可快速清除气道内黏液栓、炎症物质,在解除气道阻塞的同时迅速降低肺部炎症水平[13]。支气管镜术治疗有助于迅速恢复气道的通畅性,增强肺部气体交换能力,从而避免缺氧性损伤的发生。支气管镜术与常规药物治疗联用后可发挥协同作用,一方面药物能抑制MP增殖、减轻肺部炎症,另一方面支气管镜术可直接清除黏液栓,并降低体内炎症物质含量,进而迅速改善肺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支气管镜术可提高MMP伴气道内黏液栓的患儿疗效,减轻肺部炎症,加快肺功能恢复,缓解疾病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