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 育人格局下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守正与创新

2024-01-02谭雅颖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思政立德职业院校

刘 军,谭雅颖

(1.长沙财经学校,湖南长沙,410116;2.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 “大思政” 课程建设,强调要汇聚 “大” 的合力,不仅需要延展课堂 “半径” ,也需要丰富育人主体和渠道,将多方力量整合成一个大的思政育人 “同心圆” 。[1]从格局上看,构建大思政体系,关键在于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促共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生、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的教育生态,关键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思政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2]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对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也纷纷开展了诸如思政名师工作室、思政教学团队等的建设,这些都成为回应时代要求、落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时代命题,呼唤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将守正与创新统一起来,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建设一支满足思政课教学、 “三全育人” 的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团队。

一、恪守正道,秉持立德树人定力

守正就是恪守正道。教师的正道是立德树人,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必须把秉持立德树人的定力放在第一位。

(一)守思想之正,坚定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教学创新团队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学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以思想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心中扎根、筑牢,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在怎样 “讲政治” 、怎样知信行统一、思政课怎样具有说服力、怎样具有感染力上下功夫,出成效。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4]

(二)守使命之正,恪守育人责任

教学创新团队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建,把教育责任、育人使命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们应从世界格局变化、科学技术革命、人类发展出路等不同角度深刻领会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从世界格局变化角度探究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从科学技术革命角度把握中国发展的新机遇,从人类发展出路的角度评估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去向。紧扣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的时代命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未来需求,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从身心健康、公民意识、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国际视野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品格,推动学生成长为担使命、有情怀的优秀人才。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聚焦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和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和点头率,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非思政课教师要从学科文化的挖掘、价值观念的传递等方面把思政元素融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5,6]

(三)守职教之正,催生大国 “工匠”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催生大国 “工匠” 是职教不变的使命担当。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积极融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德技并修。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造就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传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情感;既要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又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等精神品格,奠定成为工匠的基础条件。[7]

二、创新求变,加持立德树人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在机制、内容、路径、措施等方面推陈出新,不断释放出立德树人的活力。

(一)求机制之变,增强团队内力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同样如此。在全面推进 “大思政” 育人格局背景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应有三方面的转变。一是团队制度设计由零散向系统转变。一方面,学校要制定团队建设整体规划和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开展制度的废、立、改工作,将 “大思政” 建设尤其是课程思政推进的要求、措施、考核以及结果运用作出相应的规定,确保团队建设有系统的制度保证。二是团队人员专业结构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转变。团队成员中要按比例增加其他学科教师,发挥他们推进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团队组织管理由负责人整体统领向项目小组分工负责转变。一方面,首席名师(或团队负责人)作为领头羊,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落实对整个团队的组织领导、顶层设计以及运行把握、质量监控;另一方面,要设立团队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课题研究以及成果转化等项目小组,他们在职责上明确分工,在任务上相互交叉,通过制度来保证其发挥最大作用,推进预期成果的形成。

(二)求内涵之变,放大团队功能

一是建设内容向多元化转变。在健全团队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基础上,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以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为关键,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二是团队素养向综合性转变。在全媒体时代,团队成员除了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的提升外,对教师提出了 “全媒” 和 “全能” 的新要求,如教学资源开发中教师要熟练掌握引入图片、H5( “移动端PPT” )、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技能,既要会教,又要会做,还要会用。同时,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善于收集资料,要会讲故事,讲出有时代气息、有深入思考的好课、 “金课” 。三是教学形式上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发思政实践活动活页教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四是在评价方法上由重知识评价向价值评价转变。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把价值塑造、能力、知识等量化为考评指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觉悟提升。

(三)求成效之变,革新思政工作

当前,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存在领导政治站位不高、教师理论实践脱节等问题,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创新团队要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中国共产党的 “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好” 和马克思主义的 “行” 的关系讲深、讲透、讲活,服务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需求的现实需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一是团队 “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作用要释放。教师要对思政教育抱有深刻的使命感,使思想政治课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学生思政理论素养要提升。其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民素养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三是学校思政工作水平要提高。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实践思政的协同发展为契机,推进学校思政工作在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全校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三、协同融合,执持立德树人合力

守正创新,有 “融” 乃强。 “融入” 是凝聚全体教师担当立德树人责任、形成育人合力的重要举措。

(一)同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

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大思政” 育人格局下,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是落实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的要求,探索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需要。课题研究可以以 “理论探索—个别试点—专业推广—全面展开” 为主要推进形式,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开展。首先要通过研究,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机制,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提供范式,促成立德树人合力的产生。其次,要通过研究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政治方向、育人方向上实现一致性,在文化认同上实现统一性,达成 “同向” ;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步调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达到 “同行” 。形成 “课程思政唯有与思政课程保持‘同向’,才能为‘同行’创造条件,最终实现结伴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的理念。

(二)同构思政大课堂的综合教育理念

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为构建思政大课堂提供思路和方法。同构思政大课堂的综合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点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学科课程之中。 “融” 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终极形态是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

思政教学创新团队要以课程思政理念的树立和落实为关键,引领全校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即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奉献社会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纳入专业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体系之中,从而促进全体教师自觉践行课程思政,担当立德树人的重任。比如,在学科、专业教学中融入相关历史知识,有效提升民族自豪感,为民族立心铸魂;在实习实训中培育职业素养,让学生领会竞争、沟通、自主、分工、协作、流程等;在经典故事中厚植文化自信,通过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讲座以及国画展、书法展等形式,让学生在品味经典、演绎历史过程中萌生文化自信;在实践课程中开展本土化特色文化体验活动,涵养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等。[9]

(三)同筑全员育人 “最后一公里”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思政课重知识传授、知识评价,轻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植,而其他课程重知识技能传授,轻思想教育,思政教学与通识教学、专业教学形成两张皮,各吹各的调,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思政教学创新团队有责任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 “孤岛效应” ,打通全员育人 “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履行好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要求;另一方面,坚持各类课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与课程育人三结合,真正做到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向学生进行家国情怀、个人品质塑造和科学观的养成的教育之中,从根本上改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 “两张皮” 的现状,形成人人讲思政、个个在育人的生动局面,达成全员育人的格局,丰富 “三全育人” 成果。

“一引起纲,万目皆张。”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既要有咬住立德树人不放松的定力,也要有在千磨万击中推陈出新的毅力,对标 “八个相统一” 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守正创新,为构建大思政格局做示范、做贡献。

猜你喜欢

大思政立德职业院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