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4-01-02

关键词:法治道德德育

顾 燕

(启东市善成小学,江苏 启东 226200)

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培养其良好思想观念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发展学习路径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拓展自学能力,创设学习思维,获得长久发展的学习机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课程的开设并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在教师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得以体现。德育能使学生明白道德、法治相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思维。新时代教学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逐渐成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根本任务的关键教学课程。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思维,深入开展德育,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

一、小学德育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教师进一步充实德智教育的教学载体,增加课程实效性,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相关观念的教学,能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体,拥有更强的操作性。在新时代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大纲规定,青少年德智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思想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教师要努力构建出全新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形成更高的学习水平、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目标。教师要确保学生不断进行日常课程学习,革新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创新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拥有高效率的学习思维。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相较于其他基础教学课程,有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但德育的知识点较为分散,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新课标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了相应的完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将课程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避免出现填鸭式教学以及逼迫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等不良学习情况,改善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学习范围较广,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拓展课程学习载体,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利用视频、音频及纪录片等现代化学习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思维和法治观点。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每个星期开展一次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学习活动,开展爱国主题班会活动等。通过唱国歌增强学生对革命先辈事迹的了解,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直接体会到德治教学的乐趣,做到寓教于乐。另外,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行,并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期间,教师应重新树立课程学习观念,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逐渐优化课程教学环节,并且设置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在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全面认识。教师在课程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整体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性格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为学生设计属于他们的学习方式,做到分化问题的教学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水平。教师在了解课程教材要求后,要学会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材料相融合,寻找深入的教学方法,在突出教学优势的同时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要求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始前,要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真正含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仅是一门学习课程,更多的是通过创新的学习形式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目的。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青少年时期是塑造学生性格及思维学习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学校则是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习观念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不断巩固和发展课程地位,在丰富各类学习活动的同时,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通过提升学生的创设性学习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目的。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切身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爱好、学习态度等情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行。

学校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但学习的过程并不具有局限性。教师在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外,要逐渐要求家长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重孝道的学习阶段,教师向学生布置帮助家长做家务、一起为家长洗脚等课外学习活动。通过上述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辛苦及对自己生活的付出,做到将心比心,深刻理解重孝道的意义。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构建新型学习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并不是一门脱离生活独立存在的课程,而是一门生活的必修课,教学最终目的需要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以德育人的学习目标。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运用到德育课程中,运用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例进行教学,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其拥有更高的学习参与度,提升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从而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概念在学生心里打下深刻烙印。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六课“我们的学习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并提出相对应的学习问题:学习生活与日常的课后生活到底哪一方面更重要?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例子以及理解进行回答。这一学期单元讲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内容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应如何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最终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的平衡状态。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先不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而要带领学生走入课堂,利用提前准备好的课件,为学生讲解知识。正如书上所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问题,如果想要正确处理,要做到严格执行自己的学习作息表,科学分配学习、休息以及娱乐的时间,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获得足够的睡眠和加强体育锻炼后,学生能恢复和调节自身的体质,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学生通过学习本章的优秀学习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和漏洞,提醒自己改正错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完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回顾课程前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比较。了解差距后,及时改变之前学习、生活中的错误,从而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将课程学习氛围融入日常生活中,构建新型学习思维模式,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打破传统观念,升华道德学习理解

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特点创造属于学生的新型教学方式,注重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发挥道德榜样的模范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期,对一切新兴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逐步渗透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增强校风班风建设,使班级拥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学生从思想以及社会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反思:德育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德育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怎样才能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日常生活相连接?学生结束课程后的反思思考,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并且会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和大纲不断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将课程基本要求牢记于心,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榜样。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课程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为契机,联系班级中的学生以“生活中的好习惯”为主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主题宣讲。听完学生的讲解后,教师再对演讲的学生进行点评,注意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鼓励,并且联系教师自身的日常生活进行讲述,如每天都有晨跑的习惯以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学生倾听教师的讲解,会逐渐认识到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好处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会将教师当作前进的方向和学习目标,发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全新的道德基础上赢得质的飞跃。

(三)改善学习思维,增加师生交流沟通

德育课程是无法脱离教学载体而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德育课程的教学无法脱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事例与课程教材的结合,培养新型教学思维,增加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相吻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注意力差、容易走神的学习问题,制定音效、光效相结合的全新备课纲要,合理进行纲要学习,从而增强德治思维对课程的渗透。在新课标教学改革背景下,德育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在丰富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展现了充分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总结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将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于某一个片面的知识点,要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升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点具有相关性,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应专注于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悉心钻研,帮助学生利用课本发现德育的重要性,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学习创新,使学生感受到欢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中“走入青春课堂”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培养学生积极、昂扬、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现象,通过潜移默化的改变,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主题放到教师与学生日常的交流互通过程中。由教师对课程中出现的实际事例进行引导性思考,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统筹兼顾,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基础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仅通过课堂教学无法全面贯彻德育改革的深刻理念,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实际事例,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未来的道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