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校本评价的研究
2024-01-02张爱萍
张爱萍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泰州 225400)
关于校本评价体系,目前形成较为经典的模式为“CIPP”模式,即通过“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完善的详细评价。这四个方面涵盖了课程的整体过程,也将教学中的各个方向、各个目标包含在内。使用这一模式进行校本评价可以较为完善地观察教学全貌,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教学目标的推进对策,借助多样化的反思与对比,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准的教学安排。站在推动高中生政治素养形成的角度,完善校本评价体系能从更细致的角度进行全覆盖式分析和对比,从最初的、根本的教育目标,到具体的教育方案、实际实施在教学中的对策进行摸底和探讨。由此可见,有效的校本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生自身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为学生政治基础的夯实、政治学习铺垫等提供保障。如何正确有效地向校本评价借力,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式激发校本评价的推动效果,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指向性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针对性、全面性的探索研究,使二者结合,迸发出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校本评价对学生政治素养塑造推进的必要性
(一)校本评价助培养范围更广
政治素养虽涉及四个方面,但每个方面涉及的元素、细节和知识点都非常丰富,如果教师仅通过四方面的笼统理解进行渗透培养,学生感受到的培养素材和情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之前,要认识到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切入和渗透,保证学生从多方面接收素养塑造信息。校本评价的完善过程能帮助教师实现全面性、多角度的培养目标,完整的体系可以带领教师从最初的目标探索到最终的结果,从而进行对比反思,整套流程下来能照顾到每个培养细节。
(二)校本评价促教学对策完善
教学目标下达后,部分教师只凭一腔热血进行教学,但并不了解具体的实践对策。一些教师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边教学边实验,结果是教学实际达不到目标要求。这就反映出教师在进行目标性教学时,缺乏相关对策的完善。在校本评价引导下,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实际现状进行有效融合,从而筛选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实际,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对策,达到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从“背景评价”入手,推动素养形成
(一)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素养发展需求
政治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政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不能因这一硬性指标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教育,这种教学只会让学生认为素养的形成不过是为了应付教师,对自身成长并不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效果。教师在进行素养教学前,要先针对这一教育目标进行背景评价,对学生的素养认知进行摸底,以便后续教学方式的制定、采用以及学生需求的满足。教师可采用“需求调查问卷”形式展开初始阶段的校本评价,利用调查问卷充盈学生对素养的认知,同时调查学生对素养塑成需求的程度。如教师在问卷中先为学生简单介绍四大素养方向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回答问卷反馈“我认为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是什么”“我最期待形成的政治素养是什么”,在对学生需求进行初步摸底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针对性教学。
(二)采用访谈实现素养培养背景摸底
调查问卷是教师熟悉和常用的评价形式,但其存在的缺陷也较为明显。为在素养教学开展前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与教学背景,教师可选择第二种方式实现对调查问卷的补充。在调查问卷中,教师在设置题目时经常会在每道题目中设置一些中立选项,如“不清楚”“上述都包括”等,这些选项的设立目的是让学生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进行折中选择,但在问卷上交后,教师会发现部分题目中很多学生都会选择中立选项,这就导致摸底调查不够彻底、不够全面。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结构化访谈”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统一访谈,每组访谈的题目针对性和细致性都较强,在面对同样问题时,组员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探讨,最终选择出答案。
三、以“输入评价”为切入,制订方案
(一)将教学实际与目标要求结合制订方案
“输入评价”作为开展实际教学的先导,其主要作用是结合之前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估,再进行下一步策略的制定。这一步的关键性在于策略制定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质量与目标达成的进度,因而教师要通过背景分析、教学对比,进行细致、综合性的方案制订。教师要考虑当前教学情况如何能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方案。如学生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就可以采用“拓展教学法”为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法律平台进行学习,并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形成法治意识,了解基本的国家法律结构与制定规则。学习晦涩难懂的“唯物辩证理论”时,教师通过信息化工具为学生呈现多样的辩证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辩证唯物法,逐渐积累知识,塑造自身精神素养的形成。
(二)借助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方案对比采用
在政治素养渗透教学开展前,部分教师会感到“无从下手”,即使进行过背景评价,仍会感到对方案制订“力不从心”。一些教师缺乏素养培养经验,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教学。一些教师认为借鉴是捷径,但不是其他学校的成功方案都适用于自己的课堂。部分教师在进行方案借鉴时,因为“照搬”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很多应用于其他学校成功的教育方案却不能为己所用。这就让教师意识到“借鉴”虽然是捷径,但借鉴的方案却需要教师进行甄别、对比与筛选。教师通过选择与自身教学优势相匹配的方案进行转换,如将信息化工具呈现的典型事例以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虽然内容与结构大致相同,但由于方案形式进行了转换,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落实教育
(一)制定教学记录与课堂观察表实现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四个评价阶段中较直接、关键的环节。这一评价的产生基于教师“边教学边反馈、边实践边反思”的模式。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反馈与状态进行评估,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适当调整。如教师使用《课堂观察表》,在其中设置几大标准项目,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进行填写。在“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章教学中,教师设置“学生是否理解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生是否认识到履行义务的必要性”“学生是否形成了公共参与这一政治素养”几大指标,判定的理由源自学生课堂状态是否积极、课堂兴趣是否高涨、参与探讨是否热情、回答反馈是否得当、内在精神是否激发等几部分。借助这样的及时反馈帮助教师进行课后分析与调整。
(二)利用信息化平台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除在课堂上以观察、询问的形式进行过程分析外,教师还要及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教师应让学生站在“评价者”的视角进行反馈评价,这样才能结合教师的主观判断与学生的客观反馈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提升评价的准确性。但很多学生会怯于与教师面对面沟通,导致在沟通反馈时不能直接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为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匿名投票”和“匿名评价”。如在结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这一章的教学后,教师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平台让学生根据调查问题进行留言,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认为自己形成了怎样的政治认同?”“站在政治素养教育的角度,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有哪些改进?”“能否将教师的引导方式优缺点进行列举?”让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回答。这种情况下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提供了客观的评价素材。
五、以“结果评价”为收尾,对比反思
(一)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现资料化评价
结果评价作为校本评价的收尾工作,反馈意义具备整体性与综合性。作为阶段性教学的总结,教师可以整理与分析学生近期的素养塑造成果,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素养教育初期的状态与末期状态,如:有的学生在接受政治素养渗透教育前,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所考察的法律知识点也不能详细回答,而在教育末期,该学生的法律知识较为全面,并且在课堂上能主动发言、积极探索,法治意识素养逐渐形成。教师统一归类总结学生的成长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分析改进。
(二)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素养塑造进行评价
除课堂教学与成长数据分析外,多样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素养塑造情况。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学生组织多样的政治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程度。如教师组织以“唯物辩证理论”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自行组队、寻找辩论素材,教师通过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语言逻辑、辩证思维、状态反应等,判断学生理性精神素养的塑造情况;组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围绕主题以自定义形式展开实践,再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实践成果。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与公共参与素养均能得到培养,从而为教师对下一步的素养教学做好铺垫。
六、校本评价进行政治素养教学反思
相较于其他学科,政治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政治素养的完备是学生基础素质的体现形式,也是学生内在精神塑造与传承的重要标准。使用校本评价促进高中生政治素养的塑成是一项符合当下社会主义国情和新时代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在应用校本评价时,教师切勿盲目使用老旧方式、套用传统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与初始培养目标进行综合性思考,既做到“实事求是”,又做到“实质推进”,每个值得评价的关键点、关键阶段都不能马虎放过。教师要在注重学生政治素养渗透教育的前提下使用正确有效的校本评价方式,让学生借助多样化的校本评价实现自身素养的塑造与政治意识的提高。
校本评价体系为高中生的政治基础巩固以及政治素养塑成提供的保障和推动效果不可小觑,将校本评价应用于政治教学中是一种正确且有效的措施。教师应从最初的目标入手,将背景材料、实际教学与对比分析数据代入校本评价体系中,发掘适合学生当下学习状况与实际发展需求的教学对策,并通过学生主动反馈与客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进一步探索,争取在良性循环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与方式,提升学生的政治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