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4-01-01崔梅娜
崔梅娜
摘 要: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来说属于启蒙教育。在启蒙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正确观念感染幼儿的思想,进而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计满足幼儿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正确认知传统文化,并将学习到的各种正确思想融入自己的意识中,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同时,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 启蒙教育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60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还产生了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及唐诗、元曲等文化载体。我国拥有的这些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我国在发展中不断借鉴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领域中,在实现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同时,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在开展启蒙教育时,应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并提升启蒙教育的效果。
一、相关概念阐释
1.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且源远流长,文化这一词汇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早期的文化是两个概念,“文”的含义在最初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获得的视觉感受,“化”是指变化、生成、改变。当下“文化”的含义是指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可以细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站在狭义的角度分析文化的含义是指除了人类在社会生产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以外,所有的意识形态也就是精神产品被称为文化。
2.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含义到目前为止并未形成明确的阐述,较多学者针对这一含义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释,比如某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含义应为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医学等知识内容都属于“传统文化”;某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含义是中华民族经过千年发展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发展性精神,具体应该包括思想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某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应是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典型、稳定、可以反映民族风貌与物质的文化形态,并且对民族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启蒙的含义可从《辞海》中查到:开发初学者大脑并使其明白事理,通过启蒙教育的实施帮助初学者掌握基本、入门的知识。从此含义可知,启蒙应与教育关联在一起,并且含义中指出的初学者应是年幼的学生。因此,幼儿园启蒙教育是指对未掌握理论知识的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通过幼儿教师向幼儿传授各种理论知识,达到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要在实施启蒙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知识,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理论,并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速成长的目的。
二、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价值
1.促进社会发展
在幼儿园实施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价值具体表现在: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显著提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文化的生命力是否旺盛是由是否能够创新决定的,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过程,进而达到了提升文化生命力的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促进中华民族快速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如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精神食粮,并且可指导幼儿健康、快速地成长,教师可以让传统文化这一精神食粮指导幼儿成长与发展,并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形成爱国情怀并提高其民族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进而在未来中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并促进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国家提出了传承与发揚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但是在传承与发扬时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提高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发展。目前,我国教育中不断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并注重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融入质量。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启蒙教育结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与发展。3—6岁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果在此阶段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可以实现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并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2.促进幼儿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第一,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等五大领域的内容,如果将其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可以显著提升五大领域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快速成长。比如,在健康领域中可融入中医学教育内容、语言领域中可融入古诗词教育内容、社会领域中可引入历史中的“民族大融合”、科学领域中可引入造纸术等科学技术、艺术领域中可以引入各民族传统舞蹈。同时,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更多的知识,如果幼儿教师能够在启蒙教育中不断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就可以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具新鲜感,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幼儿形成更多正确的思想,进而达到显著提升启蒙教育效果并促进幼儿全面快速成长的目标。
第二,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拥有的生活元素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活中获取生活经验后而形成的智慧集合,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幼儿,并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有效地应用传统文化知识,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独立能力。比如,在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向幼儿讲述《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幼儿学习后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就可以运用这一经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提升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了幼儿快速成长。另外,在传统文化中还存在着民间习俗与民间歌谣,这些内容都体现出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可显著提升幼儿生活经验并有效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建学习平台,提高教师素养
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融合,幼儿教师需要拥有较好的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并且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研究出更先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停滞不前,就难以有效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质量,阻碍了幼儿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因此,幼儿园应注重幼儿教师文化素养、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可以创建学习平台并引导幼儿教师有效学习。首先,可以创建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研究小组。幼儿园应先构建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研究小组,对启蒙教育的过程进行研究,并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从而研究出先进且更有效的启蒙教育方法,使幼儿教师具有创新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比如,幼儿教师之间在交流时,可以将启蒙教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阐述出来,通过与其他幼儿教师之间进行良好交流,共同研究出解决方法并创新有效的教育方案。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时,可以将自己在启蒙教育中获得的经验向大家分享,其他幼儿教师可根据自身教育实际对其进行调整与应用,进而在实际的启蒙教育中,实现显著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最为重要的是,研究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可以显著提升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研究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制定出适宜幼儿学习的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教育目标、评价策略;积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学校要组织幼儿教师学习优秀教育的案例,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有效落实到实际启蒙教育中。
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幼儿教师需要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并与自身教育过程相结合。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可让幼儿教师参加当地、省内创办的启蒙教育讲座,还可以与其他先进幼儿园合作,派幼儿教师学习先进幼儿园的启蒙教育课程,并根据自己所学习到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反思自己以往的启蒙教育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教师还要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对启蒙教育方法进行创新,进而达到有效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效果的目的。
2.融入生活实际,实现有效渗透
幼儿教师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时,应将其与幼儿生活实际有效关联在一起,让幼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正确认知并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
幼儿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引入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中。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围绕每个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并设计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在实现启蒙教育目标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围绕“中秋”开展启蒙教育,可让幼儿先自主了解“中秋知识”。幼儿可从父母的阐述中了解相关知识。然后,幼儿教师可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设立中秋这一节日呢?”“在中秋节,人们是怎样庆祝的呢?”幼儿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讲故事等。幼儿能够通过自主了解中秋知识、回答问题的过程来正确认知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引领幼儿动手制作月饼,这在提升幼儿劳动能力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们深刻记忆这一节日,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3.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快速成长
幼儿教师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时,应围绕人才标准要求进行教育,在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注重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传统文化与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进行创作,充分发挥出幼儿喜爱想象这一特点,让幼儿在充分想象后进行创作,此过程可以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开展“画脸谱”的传统文化活动,脸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活动可让幼儿了解我国国粹并受到国粹艺术的熏陶。幼儿教师可以引领幼儿绘制脸谱,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脸谱展示给幼儿,进而对幼儿产生启发。然后,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围绕脸谱的特点进行想象,并将自己想象的内容画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口语表达的方式将自己绘制的脸谱阐述出来,在促进幼儿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效理解内涵,增强爱国意识
在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實施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呈现给幼儿,但却未能将文化背后所蕴藏的民族精神体现出来。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启蒙教育时,应将其背后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向幼儿加以展示,让幼儿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并认可传统文化,进一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强爱国意识。幼儿教师在启蒙教育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中国人不向侵略者屈服”的视频,并在播放后向学生讲解当时的“侵略事件”,并重点讲解“古代英雄为什么不屈服”,进而促进幼儿形成爱国意识,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怀。
5.注重家园合作,增强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时,应注重家园合作策略的实施。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旅游胜地游玩,并在游玩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这在有效弥补幼儿园教育不足的同时,能够提升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效果。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园每日开展的传统教育内容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将学习到的正确思想应用于行动中,取得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效果,并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并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总之,幼儿园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时应设计出多样化的教育策略,满足幼儿实际需求,并充分发挥启蒙教育的作用。同时,幼儿教师还应不断创新启蒙教育策略,保持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育效果,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快速成长。另外,幼儿园应重视对幼儿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有效提升幼儿教师文化素养水平的同时,显著提高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的有效路径》,《文化产业》2021年第24期。
[2] 蒋耀琴《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现代教学》2021年第6期。
[3] 杜小霞《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科幻画报》2021年第3期。
[4] 尚洁《浅析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第5期。
[5] 王少艳《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内蒙古教育》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