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化传承,提升幼儿素养
2024-01-01肖菲
肖菲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繼而提高孩子们的总体素质,使他们取得全面进步。基于此,本文围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启发以及不同的教学灵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幼儿园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57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发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将传统文化与有趣的授课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致,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利用这样的主题活动,幼儿园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增强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形成优秀的品质,从而为培养新时代的少年做出贡献。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对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能够起到如下三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有益于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其文学素养,最终推动幼儿的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背诵古诗词,并为他们讲述积极向上的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这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成效,培育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是有益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传统文化的载体包括了节日、乐曲、诗歌等,这些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对于幼儿来说,课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能够促进其认知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增强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最后是有益于为思政教育奠定基础。在最近这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广,幼儿阶段已经成为对孩子们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应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洗礼,蕴含着前人的智慧,有助于促使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并且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美德,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能动性,使之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继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这会为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应当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以此来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的成效。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虽然当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已经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教育活动的正向影响,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仍然容易出现下述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过度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活动。在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真谛,而不是仅仅依靠口头讲解。由于幼儿年纪较小,对于抽象的理论内容难以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内涵,但是有些幼儿园教师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很难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致,从而影响了教育方面的成效。
另一方面是教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实际上,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应该注重培育幼儿的品德,让他们学会尊重长辈、爱护幼小、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然而,有的幼儿园教师并没有落实这项工作,致使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浮于表面,孩子们虽然已经记住了这些道理,但却没有能力去付诸实践,这会影响幼儿道德素养的提高。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1.开展趣味诵读,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在趣味诵读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真正接触传统文化,经过反复地阅读,孩子们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并且进行自主思考,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容。这种方式能够得到幼儿的认可。以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往往都是采用传统的国学课程和班级活动来向孩子们介绍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这种过于死板的授课方式并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尽管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是收获并不丰富。此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会使用国学书籍并采取集体朗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指导,这种形式的国学教育活动无法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孩子们本来就喜欢玩,很难像成年人那样专注地朗读国学经典,面对这些对于国学经典缺乏了解的孩子,仅仅依靠单一的诵读是无法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趣味活动和传统文化诵读相结合,利用它的优势,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并且以愉悦的心情享受这种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个过程更加顺畅。
例如,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播放国学经典的故事片段,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借助这些故事片段,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故事的内涵,深刻地理解国学作品的文化含义。之后,教师与他们讨论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我们还可以让他们跟随视频进行诵读练习,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利用这种趣味方法来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参与和表达,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诵读活动更有效。
2.改编文化故事,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故事也是幼儿教师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授课活动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故事与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通过“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故事,潜移默化地传播美德、礼仪和文化知识。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首先向幼儿讲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通过“我也要做司马光”的角色扮演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并传递勇于站出来帮助他人的品德,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逻辑思维。在准备这个活动时,我们可以使用呼啦圈和泡沫砖块来制作“水缸”和“石块”,在角色扮演游戏开始之前,先通过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片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接下来,教师将为他们分配不同的角色,包括司马光、他的伙伴和掉入水缸的小朋友,每个人都将参与多轮扮演活动。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将模拟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并且通过“大人”的角色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挑战。最后,教师还要将举行一场分享大会,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并且讨论他们如何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文学作品,进一步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
3.举行主题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当前,在幼儿园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教育途径。通过这些特定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致和能力,并利用教师和孩子一起参与的独特教育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能够主动利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内涵,创造一些有益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例如,在唐卡文化中,人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不同的内容,其实唐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通过对装饰、颜色、线条、区域和构图的运用,将藏传佛教传统的曼唐画派与汉地民间绘画的特点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精湛的绘画技巧。在唐卡画作中,许多美丽的建筑、山脉、河流、动态的人物、绚烂多姿的植物、花朵、蔬菜、水果等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举行鉴赏唐卡画作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还能够拓宽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实现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进一步渗透。
4.创设优质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气氛
基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所以,幼儿园教师也需要积极创设优质的环境,在园内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显现出传统文化对幼儿园教學活动的影响。
例如,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就可以在幼儿园的楼梯拐角处和班级文化教育主题墙上精心布置一些与革命英雄有关的故事,譬如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等等,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对我国革命烈士的尊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利用这样的环境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
此外,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营造传统文化环境及气氛,帮助孩子们了解红色文化,还可以在楼梯旁边的墙上展示许多与红色革命主题有关的绘画和手工艺品,同时,教师也要将这些红色元素融入课程中,提供适合孩子们学习和理解的图片、图画书,使他们每天都可以观察、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去。如此一来,在充满中国传统革命历史文化气息的幼儿园环境中,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触碰、讨论等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国家的红色文化,以及著名的革命英雄。总之,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将其融入幼儿园的大环境当中,并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以便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5.进行武术教学,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幼儿园里,教师应该将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承媒介。如此一来,孩子们就可以在学习武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华武术的精髓,继而加强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武术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观看或听取教师的讲解,而是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让孩子们去思考和探索。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趋势,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形式去接触和理解事物。
例如,在武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围绕着武术实践性很强的特性,带领幼儿走到户外,在较大的空间中展开运动,并且不仅要学习武术套路,还要进行热身运动,这与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是一致的,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还能在掌握武术套路的过程中增强幼儿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武术学习,将实践和讲解融为一体,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武术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联系,继而使幼儿在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6.开展多元活动,丰富传统文化形态
幼儿园教师应当通过开展多元的活动来丰富传统文化传播的形态,这也是促进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相互融合的有力手段之一。具体而言,在幼儿园进行建构类游戏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建筑,比如让他们了解建筑的名称、外观、形式等,这样才能够为幼儿的传统文化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幼儿园教师还应该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和理解这些传统建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家庭活动、春季旅行或周末外出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游览名胜古迹、博物馆和其他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建筑,而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建筑,教师应该事先制定详细的游览计划,并且给予孩子们充足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他们才能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更容易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完成实地参观后,教师应当引领幼儿开展分享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将自己所看到的和发现的内容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描述观察到的内容,继而更深刻地感受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7.积极开展研究,强化传统文化传承
幼儿园时期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六岁之前是孩子们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得当,孩子们最终很大概率会成为优秀人才。反之,如果培养不当,则孩子们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变得不易改变。所以,在强化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研究,从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幼儿园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教师们开始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措施,以此来培育孩子们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借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幼儿的道德修养。另外,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们也要从环境创建、主题探索、社群互助、游戏娱乐、家庭互助等多个层面来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历久弥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不断演变,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们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且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至关重要,所以身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教学氛围,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方法相融合,渗透到课堂之中,全面提升幼儿的素养和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 马文香《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以青海省委机关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例》,《青海教育》2022年第12期。
[2] 钱虹红《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开展路径》,《新课程研究》2022年第30期。
[3] 田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的渗透措施》,《中国标准化》2022年第18期。
[4] 史铭洁《弘扬传统文化 为幼儿健康成长赋能——幼儿园节气养生保健教育探索》,《山西教育(幼教)》2022年第8期。
[5] 张丽榕《浅析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23期。
[6] 刘芳《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课程管理方法研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年第7期。